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新小孜心事重重回家,连喜欢的片儿汤也没吃几口,就去了阳台。
新忆鲁看女儿剩下大半的晚饭,跟着放了碗,“小孜妈,打从我们闺女说‘毛毛虫’先生走了、‘新城夜话’暂停,这孩子是黑天白夜连轴转,天天加班!你看她是不是累的?”
胡扬馨忧心,起身去厨房,给女儿加个生姜炒蛋,“小孜是累!听四鹃说,跟着‘毛毛虫’工作的苏香,和她男朋友离开‘新城夜话’了。租住夏奶奶房子的年轻人,也不在东江新城了。”
“是吗?”
“嗯,哎哟!”胡扬馨磨着姜末,差点蹭破了皮,“我猜着: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小孜要采集和推送的消息量增加了不少。所以,她白天四处奔着、跑着,晚上就算不在办公室,在家也是时时面对电脑。”
“这得累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喘口气儿?”新忆鲁隔着窗帘,看女儿忙碌。
“不知道……只怕谈对象也要耽搁了!”胡扬馨想起堂妹胡四鹃又一次嘀咕。
胡四鹃让她严肃警告新小孜:别傻乎乎做驻城点的好员工,工作能马虎就马虎一些,多省力气赶紧找对象。她还提到不知什么时候“毛毛虫”才会回来,老项叔打算在二十几个小区中组建居民义务宣传员。新小孜再傻下去,不但要忙微信公众号,还要落实义务宣传员的相关任务,耽误成大龄剩女,只怕凭家境、凭工作都找不到好男人。
可胡扬馨端了热腾腾的姜炒蛋走到阳台门前,实在不知怎么开口——她与丈夫在边疆厂矿工作了近四十年,对待岗位工作一直认真负责、从来不敢马虎,对新小孜自小也是这么教育的。要出尔反尔地劝说孩子,她感觉太违心了!
胡扬馨犹豫了一会儿,忽然转身,看向新忆鲁,“小孜爸,要不这样——你和我也申请加入小区居民义务宣传队伍,平时多帮孩子留意她需要的消息,如果小区有什么宣传任务,咱们也多承担一些。”
新忆鲁有顾虑,“申请加入没问题,可现在都要会什么网络技术,我们这年龄能学得会吗?你和我用的是老人机,什么qq、微信不会操作啊!”
“无论如何,我们得合力帮孩子一把。”胡扬馨往窗台上放了盘子,“我这就去把存折取出来,明天,你先去买个智能手机,挑好点的。我们一起把什么微信、上网尽快学会喽!”
“你还真学啊?”新忆鲁惊讶老伴儿的冲劲儿!
胡扬馨有点激动,“学!干嘛不学?咱们到边疆时只有十几岁,什么技术也不会,不都是走一步学一步的?现在为了孩子,也为咱们能跟上时代,合力拼一把!”
新小孜不知父母在屋内的争论,编辑着第二天要推送的微信消息,却有些心不在焉,几次把图片放错位置,编辑的文字也跑错了段落。
她也忽略了谭鸣声发来的消息,直到心里担忧的年轻警员拨来了语音电话。
“对不起,谭大哥,我没看见你得了项目月度评优!”新小孜被提示音拉回心思,方才注意谭鸣声的好消息。
谭鸣声听见女孩儿的声音心中快乐,“又在加班?晚饭按时吃了吗?上次一起吃夜宵,你说胃不舒服,那再忙也要注意,不然樊老师说的‘新城通’落地,这场硬仗你可打不动了!”
新小孜接到母亲送来的姜黄蛋,有些不好意思,急急拿起了碗筷,“我在吃呢……谭大哥?”
“嗯?”谭鸣声直觉里,是女孩儿话音里藏着心事,“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出来,一起解决。”
新小孜咬了一口近似蟹黄味儿的炒鸡蛋,述说得模糊:“谭大哥,要是……‘新城夜话’一直停着,‘新城通’落地后会不会?”
“会不会就让这个微信公众号和它的开发者都失业了,是不是?”谭鸣声心中长叹——女孩儿的心事,仍然紧随着他么?
“嗯。”新小孜看不到谭鸣声的表情,反而愿意明确地讲述担忧,“我看过‘新城通’的设计草案,一期着重建设基层党建园地、说明住户办事指南、公开居委工作内容、团结居民共同议事、促动邻里相互交往、开通多窗口服务……可在跟踪新城建设和发展动态、报道居民轶闻趣事、组织特色公益服务、商家营业内容广告方面,还是‘新城夜话’有优势。”
谭鸣声心中酸涩被一份涌上的惊奇盖过,“小孜,你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分析和判断?”
新小孜不好意思,“这几年,跟着老项叔、维林叔在各居民区落实工作,听他们梳理事项、解释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时不时还有机会跟东江大学的调研项目,听杨教授、金院长他们的专业分析,再有各居委会负责人象钱大哥、葛阿姨、彭姐姐这些‘老法师’帮衬着落实宣传任务,再不学着一些,不是对不起他们呢?”
谭鸣声听着,沉默。新小孜有些不安,担心表述得不合适,“谭大哥,你忙项目刚刚评优,不该用这个话题烦你……”
“不是的。”谭鸣声和声否认,“我是在想,如果他和伙伴们短期内回不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合力拼一把?”
“合力?拼一把?”
“警务大数据系统一期环节,我对项目有了相对的熟悉,不用天天加班或‘充电’学习。如果你愿意,我每周大约可以抽出两个晚上的时间,和你一起担任‘新城夜话’的临时编辑,让‘新城夜话’继续得到内容更新。”
“真的?”新小孜激动,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可看向阳台面对的西南方向,女孩儿又冷静了下来,“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我们操作不了。”
“我会与他沟通,听听他的意愿。”
“可他……一大半不会愿意!”新小孜想到夏棘青离开之前的争执,那‘毛毛虫’一身的傲娇与不讲理,只怕他很不喜欢别人插手“新城夜话”。
“现在情况不同。”谭鸣声平静,“他若真的爱惜这个公众号,就不会让它长期静止,直到被居民们渐渐淡忘,或被你的‘新城晓风’代替了位置。”
“我没想过代替什么。”
“可事实上,小孜你做了。”谭鸣声翻看手机中的“新城晓风”,“虽然你很努力,但属于社区工作队伍的公众号,和居民自治公众号毕竟是不一样的性质、不一样的服务目标,两种不同的宣传内容混杂在一起,反而让居民无所适从,不容易明白公众号究竟要宣传什么。”
“嗯。”新小孜承认谭鸣声的分析。
“另外,小孜,你现在每周有三期的消息推送。一期中少说有八、九条消息,你认真察看过后台阅读反应没有。”
“……有……”新小孜不能告诉谭鸣声,每期公众号前三条的阅读量的确有所上升,但三条之后的信息阅读量却少得可怜,而且越朝后的消息,居民阅读量越低。不少新小孜认为内容很好、报送及时、编辑仔细的消息乏人浏览,让女孩儿感觉很是挫败。
谭鸣声暖声:“小孜,我知道他走了,那边微信公众号也停更,你心里急。”
“我没有!”新小孜着急否认。
谭鸣声语声坚持,“不管是着急‘新城夜话’,而是担心其他信息不能及时发布给居民们,你都不适合再把‘新城夜话’和‘新城晓风’混在一起,而应该让它们各尽其责,让推送的消息各安其类。”
“……好。”新小孜心有不甘,可毕竟轻声答应下来。
“那以后还是辛苦你,尽可能多采集合适的消息。”谭鸣声进行分工,“由我承担微信后台的编辑。”
“这样不行,谭大哥你会很辛苦!”新小孜又着急起来。
谭鸣声安慰:“没事的,我们先试试看,保持每周推送两期。我可能做不到象他编辑得精致、有趣,但是可以保证准确、及时!”
项葵生晚上回到家,看着樊丽华直笑,弄得平时知性冷静的区宣传负责人竟有些脸红,用手轻捶老伴儿,“你笑什么?”
“哎,我项葵生有福气,娶到你这么厉害的媳妇儿!”项葵生比了比夸讲的手势。
“去你的!”樊丽华拍下项葵生的手,“哎,我刚才梳理你们和各居委负责人的反馈意见,感觉要落实好‘新城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呵呵,这还用说?”项葵生脱了外套,去厨房下面条,“一步一步来吧,‘新城通’是利民项目,再难也得想办法推动。”
樊丽华跟到厨房去帮忙准备碗筷,“居民要适应从线下单向联络到线上多向互通,需要下很大的力气,特别是不习惯微信使用功能的老年居民。”
“嗯。”
“对于各职能单位,物业、业委等企业,只怕要他们真正敞开办事之窗,实现居民问题24小时响应,也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
“是啊!一直是‘被动扑救’解决问题、从上而下灌压措施,现在要自下而上提出议题、以解决问题为方向整合力量形成项目,共同制订公约预防问题和缺漏生发,这一步的思维与模式转变要是做不到位,只怕‘新城通’会成为一个空壳子。”项葵生抽了筷子,拨动锅里的面条,“区、街道的领导都说,我们社区工作队伍,一定要率先转变思路。”
“怎么样?压力山大?”樊丽华认真看向老伴儿。
项葵生认真看着炉火,却把头歪到樊丽华肩上,“这不有各级组织支撑着吗?比我以前一个人开动脑筋、想整合力量实行‘你援我也助’项目给力太多了。还有你这位贤慧老婆当内参,那还怕什么压力?一定要合力拼一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