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千寻从绛云轩带着杨和走出时,正遇见前来绛云轩等候的无垢。
“无垢见过师傅。”无垢揖了一礼道。
“无垢请起。不知你在绛云轩外找为师有何要事?”千寻问道。
无垢看了看千寻身边立着一个小道童。
“和儿,你到灵鹤边等为师吧。”千寻道。
“是。”和儿揖了一举,走至灵鹤边。
千寻转过身对无垢道,“我父亲正好要找个为天罡超度的道童。我今日见着这孩子,无家可归,就想带他去洛阳白龙寺做个道士。”
无垢不认识杨和,对杨氏皇族知之不多,并不认得杨和,不以为意。见千寻已是满头白发,心有伤感。
“师傅,您自白华发,又是何苦呢?”无垢哀伤道。
“无垢,天罡死后,我只会与青灯古佛伴上千年,不如用这华发,断去世民的念想。有你引导照拂世民,为师很放心。”千寻道。
“师傅难道从此与世民与无垢,都不再相见了吗?”无垢哭道。
“师傅会牵记你们。灵蝶自会传音。你和世民都不必再找寻师傅,好好地治理天下。为师先行一步。无垢,你体弱,要多加调养,不可太过劳累。”千寻说着递于无垢一封手书,与和儿先行离去。
无垢望着千寻离去的身影,想到此前世民因孤王星命颓唐,自己修书与千寻。想寻求陛下册封世民之法。千寻便告知无垢,长孙弘阳巨资一事,李渊念在长孙弘阳和巨资,也会封世民为王。
世民在回长安前,一一去前见李靖、罗成、张公谨、屈通等。希望他们能向新的李唐效力。
他以洛阳为运河中心,建议李渊,由李靖为洛阳郡守。李靖本不愿接此郡守,结果世民以为天罡立碑为由,让李靖在洛阳建碑守城。李靖念及天罡,欣然应允。
罗成、张公谨、屈通等也都请愿愿在洛阳,为明王守碑守寺。治理好黄河水灾的后续事宜。世民应允。并对众将加以晋封。
李渊今日召集世民、建成等,也是商议如何应对突厥滋扰边境一事。
“世民,建成如今是太子,是国本,无必要不可出征,朕依旧是想你率军前往平息突厥之侵。你意下如何?”李渊道。
“儿臣愿意前往。”世民道。
“建成,你也整顿好军马,若是西蜀不降服,你也前去征讨。”李渊道。
“是。儿臣遵命!”建成道。
散议后,世民心中纳闷,“西蜀萧铣,不是早已臣服于明王吗?为何此番降又复反?”
“二弟有所不知,七日前,父皇下旨让西蜀萧铣来长安,萧铣竟抗旨!并且回复父皇的诏书上,言辞不遵。说自己降服的是大隋明王,而不是李唐,朝廷无权让他来长安。”建成道。
世民想到此前大隋十八路叛军均为明王所平定,如今李唐来接掌明王的天下,十八路叛军只怕又不会人心臣服。如今,父皇下诏令,让仍有地方势力的首领前来长安,实是想监视和软禁他们,不想他们再反叛。但这些首领如何不知父皇的真实意图呢?西蜀萧铣就是最先举反旗之人。要如何才能让这十八路叛军臣服于李唐?
无垢回秦王府,见世民沉思。便端了杯热茶过来。
“无垢?”世民抱歉道,“方才迷糊,竟不知你何时进的书房来?”
“是有烦心之事吗?为前往平定突厥忧愁?”无垢道。
世民摇摇头,“突厥颉利之兵并不麻烦。我带尉迟恭前去,应该不是难事。”
“那是何事?如此神伤?”无垢道。
“是今日听说,西蜀萧铣平而复反。声称他们从前臣服的是大隋明王,而不是现在的李唐。若先前明王平定的诸路叛军都像西蜀萧铣这般,对李唐纷纷举反旗,只怕天下又要不安了。”世民道。
“对了,今日我前往绛云轩等候师傅,与师傅见了一见。”无垢道。
“哦?师傅有交待什么吗?”世民道。
“师傅新收了一个小道童,准备带去洛阳白龙寺,为白龙超度。然后,嘱咐我们不要再去寻她。另外,给了我一个手书。”无垢打开手书道。
“手书上写了什么?”世民问。
“是教我怎么调养身体,养气生元的药方。噫?师傅在最后又写了一句。”无垢道。
世民上前,只见最后一句写道,“请劝戒赤帝敬奉大隋文皇帝为大唐太上皇,敬奉大隋明王为隋唐龙尊,从此隋唐永为一体,一脉相承。”
“师傅原来是这个意思!”世民道。
无垢凑近细看,“师傅果然一心为天下着想。”
世民收起千寻的手书,心中不住地感激千寻。这确实是解决当年臣服明王的十八路叛军,保大唐江山稳定的最好办法。只要父皇愿遵隋文皇帝杨坚为太上皇,承认自己李唐是源自隋杨,那从前大隋的旧臣必会对李唐忠心臣服。而这十八路叛军,既然是以大隋明王不再人世为由想要反叛,那现在以圣女手书,李唐与明王一脉相承,他们就再无反叛的由头。细想李唐原本也是独孤信后裔,自己的祖母独孤曼陀也是独孤信所生,与隋杨宗室也是至亲,本就是一家人。父皇原为隋文皇帝一侍卫,为文皇帝悉心栽培,由此掌握大隋军政大权,当下,认隋文皇帝为太上皇也是合情理。隋唐本为一体,如此方能天下太平,万世永安!
世民在千寻手书的建议下,前往宫中向李渊禀告隋唐一体之事。
“世民,你说什么?要朕敬文皇帝杨坚为太上皇?但朕已封你祖父李炳为大唐太上皇,而且我李唐姓李,缘何好认杨坚文太上皇?虽然杨坚是朕的姨父,朕也十分感恩当年姨的栽培。”李渊道。
“是啊,二弟,你莫不是糊涂了?杨坚虽是父皇的姨父,但终非我李姓之人。我李姓皇室,如何好认隋杨为太上皇?这是对我们李氏祖宗的大不敬!”建成立即反对道。
世民下跪道,“父皇,若想要李唐天下太平,万世升平,向大隋文皇帝称臣,这是保我们李唐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父皇,虽然杨广、杨侑、杨侗都一心置我们李唐于死地,但是文皇帝,对父皇不仅是栽培之恩,更有教养之义。此前,天下各路割据势力,臣服于明王的平定之下,但现在明王已逝,而我李唐又新立,只怕难以臣服他们诸路叛军。”
“如果他们不臣服,那就我们朝廷出兵,再来平叛这些叛军!”齐王元吉道。
“试问大唐还有多少兵马?”世民喝道。
“朝廷兵马不够,那就征兵招幕!”建成道。
“当下突厥西进,吐蕃也跃跃欲试,想要扩张,天下经历这二十年战乱,百姓早已贫病不堪,又何处去征兵买马?”世民转身对李渊道,“父皇,大隋是缘何会亡国?文皇帝过世时,大隋是多少国泰民安,万世称颂!但为何短短几十年时间,大隋便是分崩离析。”
李渊不语,陷入深思。
世民抬头道,“源头自然出在杨广,他暴政天下。为了一己之私,修建大运河,导致国库金银耗尽,空虚不堪,然他又四处搜刮民脂民膏,终导致叛军四起。黄河水灾,流民起义,他只残酷地镇压。如此境地,他还穷兵黩武,两次对高句丽用兵,终导致大隋覆灭。若我大唐学杨广,没有兵马,就向百姓横征暴敛,国库没有钱财,就对百姓强抢豪夺,那用不了五年,我李唐便会步杨广的后尘!”
“二弟,我李唐新建开国,你就如此咒骂,这是对父皇的大不敬!父皇,二弟对您,对李唐出言不逊,请重以责罚!”建成道。
“父皇,请听完世民所讲,再责罚也不迟。父皇,文皇帝经历南北二朝,一统天下,他仁爱万民,对南北二朝的降国之君都宽厚以待,这才稳住像南陈、南梁、北魏、北周等皇室后裔的安定之心。这些降国之君才没有再反叛大隋之意。我们若是对曾降服于明王的十八路叛军用武力镇压,只怕他们口口相传,若是这十八路叛军又重新联盟,兵攻李唐,那后果不堪设想。只怕就算明王再世,也挽救不了天下!”世民道。
看李渊沉默,世民又道,“父皇,如今瓦岗之势仍在,突厥又东侵,洛阳黄河水灾尚未守结,东南仍有刘黑挞反叛,天下民心思定,但并未真正安定。天下民心在何处?仍在文皇帝当年的治国仁政之举。父皇若遵文皇帝为太上皇,一则大隋旧臣心思安定,二则天下百姓对您一定赞叹有加。他们会认为,经历这几十年的战乱,终于天下又会有一位像文皇帝这样仁政爱民的好皇帝来治理这个国家。其实,大隋与大唐又有何区别呢?天下仍是这个天下。李唐天下的百姓仍然是隋杨天下的百姓。况且,我们李唐与隋杨也本是一支独孤氏的后裔。是皇室至亲。文皇帝是您的姨父,而祖父在父皇您幼年便早故,文皇帝一直将您带身边,对您也有养育之恩。您遵文皇帝为太上皇,正是您心怀仁德,恩义至上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