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 95 章 武术与军事12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起明朝的军事,前面提到过的,在汉朝开始兴起的车营最终在明朝大放光彩。】
    【而这一次,已经不仅仅是配合骑兵,是配合火器,成为了明军的大杀器!】
    冷兵器时代的车营,起于汉朝,最终成型于北宋,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阵法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车营的阵法名字很威风,叫“平戎万全阵”。
    人数众多,用兵十四万九百三十人。
    规模宏大,围成“周回二十里”的巨型方阵。
    结构严谨,阵外侧用战车环绕,每一辆战车配备22名士兵,三人在车上,四人手握不同的武器,大小弓弩七副,搭配长枪、短刀、大小盾牌等武器。阵内海配置3万名骑兵、1万名步兵。
    然后以车营为盾牌抵挡骑兵冲锋,敌人的骑兵距离远时用弓弩远程射击,敌人的骑兵靠近就改用长枪短剑,如果敌人冲破车营救派步兵堵住缺口,敌军败退就放出阵内的骑兵追击,形成攻守兼备的“车营”战术。
    .
    “这不是我的‘四门斗底阵’吗?”
    李靖看着天幕放出熟悉的阵法,眼熟到立刻脱口而出。
    “不能说参考,完全就是一模一样。”尉迟敬德啧了一声,对那人菜瘾大的宋太宗印象深刻,也没什么好感。
    “这依然是以守待攻,有作用,但是不多。”
    李世民深深赞同:“这宋朝果然不擅长攻。”
    哪怕是这个人数众多的车营大阵,本质上,依然是陈兵于防守建筑内,等待敌人主动发起攻击然后反攻。
    在城池内,是以城池为防御;在车营内,是以战车为防御。
    但是战车并不是完全的防守兵器,一开始是用于春秋战国时期,平坦的中原地区快速冲击、冲撞的利器,以全金属战车的重量,快速冲撞完全可以把骑兵撞地人仰马翻。
    战车用于防守,是当被敌人包围之后,不得已的选择。
    【与宋朝完全相反的,是明朝。】
    【明朝的皇帝可谓是能打到盖住了武将的风头。】
    【虽然对明太祖朱元璋的文治有怀疑,但是对他的武功是绝对认可的,老朱能打是毋庸置疑。】
    【明太祖从乞丐打天下,把蒙古人赶回草原,明成祖五征漠北,明宣宗亲征塞北,明朝对北方蒙古始终是保持着主动进攻的姿态。】
    【在朱元璋时期,收复了历经455年非汉族统治的幽云十六州。】
    公元938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辽太宗父亲,自己为儿皇帝。
    从此,幽云十六州就失去了汉族的统治权。
    历经宋朝,至始至终都没有能将幽云十六州收回。元朝时期,一直是异族统治。
    直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建国之后进行北伐和西征,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
    这一次北伐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不仅驱逐了元顺帝,占领了北京,还重新夺回了幽云十六州,建立了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
    .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想不到,我大宋竟然一直没能将幽云十六州收回。”听到天幕的话,最怅然的当属赵匡胤了。
    他省吃俭用,甚至设立了封桩库筹钱,就是想着打不回来买回幽云十六州也行,没成想什么哪一种都没做到。
    再一想到赵光义那不成器的后代,宁愿交赔款都不愿意把钱用在骑兵上,就不觉得奇怪了。
    赵匡胤的死亡视线投向赵光义,谁知赵光义倒打一耙,说道:“皇兄你都想着靠钱赎回幽云十六州,我的子孙后代也用钱买和平。都是靠钱买,有什么不对?”
    言下之意,不是他的影响,是赵匡胤的影响太差,才给了后面的皇帝屡次用钱买平安的举措。
    赵匡胤愤怒之下,又有一种被如遭重创的茫然。
    难道,真得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有这个用钱赎回地盘的想法影响的吗?
    赵普看到赵匡胤真的受到影响,快速道:“陛下可没有重文抑武。”
    赵匡胤快速反应过来:“没错,朕是杯酒释兵权,但朕什么时候打压武将了?又什么时候玩什么阵图了?”
    赵匡胤要集权,是平等的收拢百官所有的权利,不分文官还是武将。
    宋朝皇帝们嘴上虽然说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说着“不杀士大夫”,但是宋朝对官员的贬谪非常的频繁,主打一个不杀你,折腾死你。许多官员就是在流放被贬的路上累死或者病死,就像钝刀子割肉一般,慢慢的磨死你。
    这样的原则虽然与赵光义兴文有关系,但与赵匡胤开国时的刻碑重文也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军事,朱元璋也是非常看重。】
    【明朝的军事制度,颇具有独创性,是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
    皇帝独揽军政大权,全国各地设立卫所。一州设所,数州设卫,一卫约有5600人,所分千户所与百户所,各自管理千余人或者百余人。
    全国的军队都按照这个制度编入卫所。
    遇到战争,兵部奉命调军队出征,领兵官归朝廷安排,战争结束后领兵官回归朝廷述职,军队归散各卫所。
    这种制度,看起保证了军权与调军权的分离,防止大将专权作乱,保证皇帝与朝廷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但是,这样的前提是,所有皇帝都与朱元璋一样勤政,事事过问,还得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知人善任,知道安排什么样的将军领兵出征.能.打.胜.仗。
    而明朝出了两位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就说明,指望所有皇帝与开国皇帝一样勤勉,还不如指望敌人昏庸。
    而且,卫所兵源来自世兵制,卫所军士和武官均为世袭,一入军籍,称为军户,属于都督府管辖,不受地方行政长官约束,父死子继,世代从军。
    军户同样社会地位低下,常常与罪
    ()犯为伍(),当兵打仗时素质不高能力不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但是在民间不受管辖,惹事犯罪、逃犯逃兵层出不穷。
    到明朝中后期,世兵制无以为继,开始实行募兵制,但是招募来的士兵不仅素质同样不高,还非常费钱。
    最终,大明日渐虚空的国库什么兵制都支撑不了。
    .
    前面听到自己收服幽云十六州,朱元璋正在暗自得意。
    天幕就算骂过他的种姓制度和缠足守节殉葬,但是在军事上还不是得表扬他。
    论能打,在皇帝里他得排名前三吧?
    他开创了卫所制度,也不算差,怎么能说文治不行?
    但是越往后听,朱元璋的笑容满满从脸上消失。
    “无能子孙,拖累老祖宗的名声!”
    朱元璋坚决不承认卫所制度有问题,帝王都不上朝不管事,什么制度能好使?他一门心思集权到手里,子孙彻底躺平,在后宫躺平直接不上朝了,宋朝的软怂皇帝也没这样的!
    【明朝相比宋朝,有了更强大的火器军队建制——神机营!】
    宋朝虽然是火器火药的科研鼎盛阶段,但是论在战场上对火器的应用,明朝才是真正的大发展时代。
    不同于宋朝火器依然是结合冷兵器的辅助,明朝的战争形态上,火器已经成为了核心武器。
    从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时,火器已经大展神威。
    长江附近,朱元璋起义之初,火器工匠焦玉献上他所研制的火器,于是朱元璋的队伍成为了江南起义军当中可以说是唯一的火器成为制式装备的起义军。
    江南水网纵横,再加上刘福通的北伐,蒙古人最擅长的骑兵队伍发挥不了应有的威力。
    相比之下,拥有火器的朱元璋占据了上风,无论是对上蒙古骑兵还是其他起义军,都取得相当大的优势。
    南昌攻防战中,陈友谅挥军60万围攻南昌,结果南昌的朱元璋大军在火铳的帮助下使陈友谅久攻不下。
    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的军队火器更加成熟,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火炮、火铣、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等火器,开创了在水战中以“舰炮”轰击敌舰的先例。
    朱元璋建国后,非常重视军队中配备火器。
    火器成为了明军的制式兵器之一,通常明军的构成为“铣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火器的比例占到了10%。
    朱元璋给大明的火器开了一个重视的开端,到朱棣时期到了一个巅峰。
    1410年征交趾时,明成祖朱棣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华夏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与之相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于1510年,比大明晚一个世纪左右。
    .
    神机营的建立,离不开神机铳的出现。
    神机铳依造火药为能量来源,发射点
    ()铜箭,造成对手死伤的热火器。嘉靖年间,改为发射铅弹。早期的神机铳口径15毫米,全长35厘米,重约2.5公斤,当时神机铳的有效射程达到了150米。()
    明朝因为重视火器的研发,虽然民间被严格管控,但是官方的火器工匠同样在不断改进。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永乐年间,明军在永乐火铳的药室和弹丸之间加了“木马子”。
    “木马子”看起来很简单,只是一个由硬木制成蒲片,但是当它加入火铳之后,可以用来加强药室内部的气密性,增强火药燃烧效率,延长火药做功时间,提高弹丸初速,从而达到增加射程的目的。
    神机铳作战时,由三人团队协调操作。
    前排第一人专司瞄准射击,第二人负责传递机械,第三人负责装填弹药,这就是名将沐英发明的三段击战法。
    这种安排看似普通,内有玄机。第一人要求心理素质高,射击技术强,第二人起到了居中协调的作用,第三人必须业务熟练,动作迅速,以此保证神机铳的火力持续时间。
    而这种“三段击战法”同样领先于世界。
    【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出身的于谦正是靠着火器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七月,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带着文武百官抵达土木堡,给瓦剌送上了一份大礼。
    瓦剌不负所望,在土木堡大败明军,生擒明英宗朱祁镇。
    十月初一,瓦剌首领也先押着大明皇帝朱祁镇这个最丰厚的战利品,兵分两路,大举南下。
    一路经宣府佯攻居庸关,另一路由也先亲自率领攻占紫荆关,兵临北京。
    面对危局,在仅剩下的群臣的慌乱中,文臣于谦没有放弃,选择了迎难而上:“团结所有臣民,守住北京!”
    他亲自领兵而上,各自分配了守住不同的城门,选择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以身犯险,来保护北京城。
    十月十三日,瓦剌冒雨进攻德胜门。
    于谦在城上看着城下的景象,临机应变道:“石亨,率军以城外民居为掩护,以少数骑兵诱敌!”
    此时的石亨还不是后面权利熏心为一己私利背叛明代宗害死于谦的奸臣,快速领命而去,带着少数骑兵去城外诱敌。
    “哈哈哈哈,这么少的人,看来大明人果然死光了!”也先见明军人少,真上当了——这也得感谢朱祁镇,带去的文武百官实在太多,瓦剌人杀的自己都觉得应该已经把大明朝堂杀空了。
    也先亲率万余骑追击,在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徽钦二宗被俘虏的“光辉历史”,而自己今天,是胜利者,来俘虏另一位“徽钦二宗”。
    也先带着胜券在握的自信,没有丝毫防备,落入埋伏圈。
    等瓦剌进入埋伏圈,于谦立刻指挥神机营和弓弩手开火射击。
    “轰轰轰!”
    “轰隆隆——”
    “嗖嗖嗖——”
    一时间电光火石,箭弩齐飞。
    刚刚只顾着逃窜的
    ()明军骑兵不再逃窜,勒马回身反击。
    此时,也先才知道上当了,可惜,已经迟了。
    瓦剌骑兵腹背受敌,死伤惨重。
    突然,也先惊恐地看着自己弟弟:“趴下!”
    一记炮弹朝着自己亲弟弟的头上投射过去!
    也先的弟弟孛罗,被耳边的轰炸声震的两耳嗡鸣,只看到哥哥的嘴巴一张一合,什么都听不到。
    等他看到哥哥的惊恐表情,顺着哥哥的视线抬头,看向头顶,只看到一颗炮弹当头落下!
    “轰!”
    这一次爆炸,孛罗、平章卯那孩等重要将领齐齐中炮身亡。
    “为我弟弟报仇!”
    也先没有因为弟弟的死就放弃,在德胜门受挫,顺利逃出埋伏圈后,选择转攻西直门。
    西直门,是都督孙镗率军迎战。
     也先指挥蒙古骑兵不断增援,明军力战不支,退至城下。
    守城的给事中程信并没有因为明军在城下就开城门:“紧闭城门,不许开门!炮手用神炮开火助战!”
    他不是冷血,而是自己的任务就是守好城门!
    西直门不能开,最后明军从德胜门、彰义门出城救援,击退了瓦剌的进攻。
    随后两天,瓦剌接连进攻受挫,一万多蒙古骑兵战死。
    也先愤怒而焦虑,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而这个时候,还有更糟糕的消息:
    “明朝援军到了!”
    “各路藩王进京了!”
    “几十万大军从不同方向追来!”
    此时,明朝各路勤王大军迫近北京。
    “撤!”
    “撤!”
    也先终于害怕了,开始撤军,最终选择由良乡向紫荆关撤退。
    明军多路追击,瓦剌一路烧杀抢掠,重回关外。
    .
    “因为一己私欲背叛明代宗害死于谦?”
    明代宗朱祁钰原本看着北京保卫战,想起了当年艰难的往事,心潮澎湃中还有些百感交集,突然看到天幕叙述中看齐不起眼的一句话。
    但是这一句话,让满朝文武齐齐看向石亨。
    石亨怎么也算是抗击瓦剌的功臣,为什么要背叛明代宗?
    他也算与于谦并肩战斗过,为什么要害死于谦?
    而石亨本人则是更在意后面两个字,“奸臣”!
    后世对他的评价是“奸臣”?
    他明明是抗击瓦剌的英雄!
    石亨如遭雷劈,朱祁钰却已经快速想到了前因后果。
    此时朱祁镇已经被接回来了,做什么事才能算得上是背叛自己?
    石亨不可能投向瓦剌,那么,就是投向朱祁镇!
    朱祁钰的眼神微深:“石亨,你对朕和先帝有什么想法?莫非认为朕做得不如先帝做得好?”
    石亨正被天幕说得分心,突然听到这话身躯一颤,有些慌乱。
    他想要解释,但是那一阵慌乱已经足以证明自己的心思不单纯,朱祁钰冷冷一笑,根本不听石亨解释,看向其他大臣:“还有哪位对朕有意见的,现在说出来。”
    他相信,有意投向朱祁镇的绝对不止是石亨,这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
    那么,还有谁?
    朱祁钰看着鸦雀无声的满朝文武,不知道这副小心翼翼的表皮下怀着怎样的鬼胎。
    他冷笑。
    还好有天幕在,提前提醒了自己,他一定会小心警惕,提前把这苗头按死!
    【说回明朝的“车营”,明朝的战车已经接近近代战车,名叫“小火车”。】
    明朝战车,主要结合火器使用。
    战车上的士兵持炮、鸟铳、藤牌等武器,冲击时战车快速行动,可以弥补鸟铳射程不足的缺陷。
    在停下时,战车排列阵营,藤牌立阵,掩护着火炮进行远程射击。
    战车在战场上的使用还有个重要原因,明朝时期的火炮沉重,为了便于运输必须使用战车。
    比如史料记载,明朝战车内还有抽屉,分藏火药炸弹。用铁架支撑,放置火炮一筒。内有牛皮箱,可放衣物行粮。
    所以明朝时期的车营不仅仅用来防御,充分应用上了战车的活动便捷、以及速度和重量。
    .
    土木堡之变前夕,明朝的大同总兵朱冕、侍郎沈固等曾向朝廷上奏了六条守备边疆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制造一种名叫“小火车”的战车装备战场,意图用战车“行则载衣粮,止则结营阵”。明英宗同意了。
    但是很可惜,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被俘虏,瓦剌军队直抵北京城下。
    土木堡之变中,瓦剌不仅俘虏了明英宗,还消灭了数万明军,其中包括被明英宗脑子发热带上战场的满朝文武百官。
    .
    嬴政哪怕原本对自己的扶苏不满,现在对比后世的皇帝,突然发现扶苏好太多了。
    这一个大明已经出了多少奇葩皇帝了。
    开国皇帝朱元璋,前面的缠足殉葬浪费了多少女性劳动力,嬴政深深地记住。
    哪怕夸他军事能力强,嬴政也无感,无他,大秦不缺好的武将。
    后面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嬴政冷冷看着自己的众多子女,只要一想到继位者不上朝,他就想死后亲自从骊山墓爬出来提剑砍人。
    后面又来个带着满朝文武送死的,嬴政很怀疑,这皇帝莫非是瓦剌的细作?还是瓦剌皇帝的私生子?
    不然怎么被抓后还能回去当皇帝的?
    虽然可以理解为送回去扰乱大明朝堂,就如同战国时期各国扶持质子当国君一样,都是不怀好意。
    但嬴政还是膈应的慌。
    大明可是大一统皇朝,大一统皇朝被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操控,真是憋屈!
    荆咕同样很憋屈。
    【不同于靖康之耻好歹是金人打到京城,土木堡之变是皇帝带着文武百
    官去送死,送死的数万明军和满朝文武,比靖康之耻被俘虏的三千宗室大臣还要多。】
    【不得不说,论比烂,后世的帝王一个更比一个强。】
    荆咕吐出一口恶气,不想再提这些无能的皇帝,如果不是为了展示火器的战斗力,火器的发展史,都不想提土木堡之耻。
    【北京保卫战中,火器立在重大功劳,此后军队中再次加大重视程度,包括许多文臣武将,也在研发火器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明朝的工匠,也没有停下脚步,不断地研发改进新技术。】
    历史上对“小火车”战车没有太多记载,但是后面不断改进的战车有记载。
    箭匠周回童认为军中火器不能连续射击,对蒙古骑兵造成的杀伤力有限,于是创造了一种轻型火器战车。
    这种轻型火器战车,由四人操作,上面安置有四个板箱,内藏短.枪二十把、神机箭六百枝。
    作战时,车内的二十把短.枪以每次五把的方式取出射击,能制造出相当于原来十五人射击的活力。
    明代宗时期,这种火器战车开始批量制造,并且在军中普及。
    这个时期的战车,类似一个机动火力平台,但凡受过基础训练的士兵都可以在拥有这样一台战车后杀敌过百。
    .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最后被大明接回朝中,但是无辜的百姓死伤无数。
    大同总兵郭登因为瓦剌骑兵越来越放肆的扰边,建议在边塞制造名为偏厢车的战车,并且组织战车不对保护边民。
    这种偏厢车是带着车厢的,用薄板做车厢,留出放置火铳的炮孔,车轮非常大,配备士兵神枪手二人、铜炮手一人、枪手二人、强弓手艺人、牌手二人、长刀手二人、通用甲士十人,共计二十名士兵。
    ——这个偏厢兵的偏厢车,其实类似于现代装甲坦克的雏形。
    移动的热武器炮台,内部藏着众多士兵,虽然一切都显得比较原始,但是不得不说,已经开始将冷兵器、热武器以及移动战车结合起来,属于很大的一个创新。
    除此之外,郭登还提出,作战时,除了偏厢车的车兵,还配备使用“将军铳”的炮兵二百四十人,每十二人操纵一门火炮,和一两千名马、步兵,还配备四轮望楼车以观察远方敌情。并且以五色旗帜来代表方向,用金鼓声发号信号。
    这种类似现代综合兵种结合,建立有一定机动性的火器车营,对当时保护大同边民非常有用。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偏厢车和与之相关的军队建制并没有被大明朝廷采纳。不过在明朝后期还是得到了改造和使用。】
    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
    戚继光抗倭时,曾经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不过他将偏厢车改造一番,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
    在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
    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
    到孙承宗时期,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
    朱棣看着天幕特意放出来的,后世根据史料的文字记载,模仿出来的图片,催促道:“快快快!记下记下!”
    虽然他的永乐年间没有偏厢车,但是现在天幕给他了,他也可以有!
    后世子孙不争气,就从他开始,把那瓦剌、蒙古人,全给打趴下!
    【偏厢车也或许是因为车辆必须很大,成本太高,后面使用改造颇多。但是另外一种独轮战车,更为普及,也更为灵活。】
    明朝陕西兰县都指挥使李进建议,创造一种独轮小车装备军队。
    这种独轮车每辆三人操作,用皮做顶盖,用木板做成画有兽面的前部护盾,在护盾上开铳口,以方便配备的一门碗口铳、四门手把铳和十四支神机箭能发射攻击。
    这种独轮车只需要一匹骡马牵引,省钱省力,得到了普遍推广。
    除此之外,吏部郎中李贤也设想了一种战车,四周围着箱板,内部藏着士兵,箱板开小窗,前后左右横排枪铳。这样的战车类似偏厢车,但是小很多,主要用于火.枪火.铳手射击,因为便捷灵活,适合集体排兵布阵射击。
    到了嘉靖年间,正是建立“车营”,战车被作为“机动火力平台”,开始被普遍应用。
    到了成化年间,甘肃总兵王玺建议在现有战车基础上继续改造,在车的中部设置一座可以旋转的炮架,搭建成火炮。
    这种被改装后的战车被称为“火雷车”,至此,明朝的火器战车基本发展成型,“车营”进入了成熟期。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火雷车”跟现代坦克相比更像了!】
    【封闭的内部,留置的射击孔,移动的火炮,最原始的坦克并没有现代坦克这么精简,原本就是一个笨重的大车厢上有一架火炮。而且最开始的坦克火炮甚至是不能旋转的!】
    荆咕再次放出一战时期的坦克。
    最古老的坦克,火炮是固定在顶部,对着最前面。两旁配备多种规制的机关枪。
    而且最早的坦克还份性别,雄性坦克是指有大炮的坦克,雌性坦克是指没有大炮只有机关枪的坦克。
    当时的研究人员说,谁先研究出可以移动的炮台,让坦克自由旋转自由射击,就会占据坦克的优势。
    一战时期正是华夏清朝刚刚灭亡以后,清朝末年的官员定然没想到,让西方人头疼的旋转火炮,在华夏古代的明朝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火雷车”。
    【到清朝时期,清朝毁坏和私藏了不少明朝军事著作,民间少有流传,很多人可能以为清朝已经没有了车营,但并不是,清朝依然在大量使用战车,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使用战车和车营的高手。】
    【明朝有再先进的神机营和车营,也敌不过内部的腐败。】
    【当内部开始腐败,火器无人维修,火药无人看管,最终再厉害的神器也不过是只能看不能用的样子货。】
    【最终的决定者,在于人。】
    明朝后期出现了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叫做“政令不出京”。
    意思是说所有皇帝下达的命令基本上只能在京城生效,离开了北京之后就大打折扣。很多下级官员都是当面一套暗地里一套,用表面的功夫来搪塞皇上,反正山高皇帝远你也管不着。
    万历皇帝收到工部呈上来的一种火铳:“这种火铳不错,虽然不能连发,但远程射击精准度进步了很多。”
    万历皇帝自己亲自尝试射击,各种试验之后,下令让全国部队加班加点的去批量制造下发军队。
    帝王圣旨也下达了,户部拨款也跟上了。
    但是,抵不过官员的层层贪污。
    等资金被拨到地方上时,已经是所剩无几,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装备研发。
    几年过后,明朝各军队根本没有装备这种新式武器。
    当上级官员来查看时,地方军队早有准备,献上几个样品糊弄一下,然后在吃拿卡要、推杯换盏中蒙混过关。
    【所以,拥有世界上最早的火器建制的明军,最终败给了使用冷兵器的骑射部队满清。】
    【就如同当年拥有世界上最早的火器和火药的宋军,败给了刚开始拥有文字的蒙古人。】
    原本最看不起弱宋的朱元璋只觉得一口老血憋在心口。
    一边看不起弱宋,一边成为新的弱宋。
    宋朝末年,冗官冗兵冗费,层层腐败,军队无力。
    没想到明朝末年同样如此,他对贪官如此狠辣为什么依然避免不了腐败?
    这一次,朱元璋杀心渐起之余,还有些无力。
    这贪官,怎么就杀不完呢?
    【是火器不好用,还是军事制度落后?】
    【不,直白点,是人没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坟前摆凳吃错瓜,反手给他一嘴巴 开局力挺黄蓉,截胡小龙女 大明:寒门辅臣 顶级赘婿 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重生流放前,搬空国库养满门忠烈 带着农场混异界 玄幻:我在异世界里感化反派 听懂毛绒绒说话,我家变动物乐园 撕碎平妻书:自立女户打脸记 渣男处处护青梅,重生改嫁他急了 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 重回85:假少爷打猎养活全家 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 被疑生野种?娘娘靠发癫整治后宫 凡人修仙:开局看守草药场 天焱皇朝苏铭渊 重生80年代做产业 穿越兽世:我带系统建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