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 173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3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仅女娲、西王母的神话形象被扭曲,日神羲和与月神常羲原本是一对姐妹,也被后世扭曲,甚至连性别也改了。】
    【羲和成为了太阳的母亲,后来直接改了性别,从“日母”变成了“日御”。
    也有学者认为,“羲和”与“常羲”是同一人,是日月女神。】
    【还有水神宓妃,在《天问》、《离骚》里还是河神雒嫔,后来成为了“宓妃”,又跟后羿成了一对。
    而且原本也是没有配偶,后来先是配“羿”,没错,就是配给嫦娥的“羿”,又配曹植。】
    曹植:“啊?”
    他是写了《洛神赋》,是赞美了洛神宓妃,但是也不至于因为这样就成为洛神夫君吧?
    他还不知道,在文人的笔下,他的嫂嫂甄宓成为了与他生死绝恋的洛神,更不知道恃才傲物、风流无度的自己在后世的爱情传说中成为了痴情才子。
    曹操看向自己疼爱的儿L子,眼神闪烁。
    曹植自幼多才,他非常疼爱,一度想过让曹植来当世子。但又嫌弃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曹植常常任性而行,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屡次因为醉酒误事,但依然丝毫不改,个人风格可谓是后世所谓的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作风的鼻祖之一。
    但曹操还是没想到,后世竟然还能传出儿L子跟洛神的“配对”。
    这岂不是更加说明,曹植只适合当风流才子,不能委以重任?
    曹操的心里彻底有了决定,哈哈一笑,朝曹植举杯:“来,子建,为父因为你多了一位女神儿L媳,可喜可贺!”
    曹植脸色僵硬,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曹丕笑着也跟着举杯,心里却安心了许多。
    曹植,果然更适合当风流才子,日后就这么高高捧着,当河神之夫,当河伯,或者当才子,都行。
    只要别来抢自己的位置就行。
    【还有精卫,女娃是唯一一位没被配夫君的女神,但是篡改了死因。】
    【哦不对,在明清小说里又给配了夫君。嗯,古代的男人真的好忙。】
    天幕再次放出精卫的演变史。
    “精卫故事”现存最早版本是在晋代郭璞整理注释的《山海经》中:“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时主要是记叙了女娃是炎帝的女儿L,游东海溺死后化为精卫,填海复仇。
    魏晋时期,西晋张华在《博物志》里写道:“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曰精卫。故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到此时,精卫故事没有了海难变鸟的情节,“填海”变成精卫鸟的生物特性。
    张华另外还记录“君山,洞庭之山是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帝女遣精卫至王母,取西山之玉印
    ,印东海北山()”,精卫除了填海,还受帝女湘夫人的驱使,成为了被人役使去取玉印的使者,英雄性变弱。
    而发展到了明朝,在余象斗重编的《列国前编十二朝》里演变成求仙路上因难舍儿L女之情遭遇海难、坚守婚约,反抗龙王而化鸟的故事,精卫成为了一位贞节烈妇。
    【嗯,怎么能说没有明清特色呢?】
    余象斗,是明末清初人,重编的余邵鱼创作的历史小说《列国志传》,余象斗是余邵鱼的族孙,自己重编,自己刻印,自己发行。
    此时,余象斗被说得十分尴尬。
    以余氏为代表的建阳书坊主坚持不涉艳情作为刊刻底线,为了抵制万历年间已经十分盛行的□□,根据市场喜好特意刊刻的贞洁烈妇小说,这本《列国前编十二朝》很受欢迎,没想到此时被天幕这番话一说,感觉有些丢人。
    此时天幕还没明说女娃和精卫的真实身份,余象斗只能暗暗希望,不要太离谱!不要太离谱!
    【那么女娃和精卫到底是什么人?女娃又为何化鸟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女娃,的确是炎帝的女儿L。】
    【但是,女娃的死,并非所谓的游玩溺水而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甲骨文来看。】
    天幕放出“游?()『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的甲骨文,也可以写作“遊”,字形似一个人执旗行走。
    《说文解字》中解释:“游,旌旗之流也。”
    日本著名汉学家白川静认为:“遊:声符斿。斿表示竖起氏族之灵寄宿之旗出行。为‘遊’、“游”之初文。神灵宿于旗帜,神灵之出行、神灵之任意而行,谓遊、遊行。”
    什么情况下会举着旗帜巡游?
    放在封建社会,是帝王或者将领出巡;
    放在远古氏族时期,旗帜不止是王者的象征,带着神灵,那只有一种情况——祭祀。
    女娃的东海之游,带有巫祭意味。
    而结合女娃炎帝女儿L的身份,女娃有炎帝一样的属性——火。女娃来进行祭祀,是为了治理水患。
    此外,结合精卫鸟的图腾,女娃死后化身的尸神精卫,也是一种太阳鸟。
    汉朝,班固等人编纂的《白虎通义》记载:“炎帝者,太阳也”。
    相传“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为日之代词”。
    现代史学家段玉明认为:“精卫实为一只太阳鸟。”
    现代考证,炎帝部落生活在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女娃所在部落应该处于庙底沟文化时期,根据当地出土的彩陶推断,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分别属于鱼和鸟为图腾的不同部落氏族,炎帝所在的庙底沟类型正属于鸟图腾。
    天幕特意放出庙底沟的彩陶,不仅仅有许多鸟的图案,日鸟结合的纹饰非常普遍。
    这也是炎帝所代表的太阳崇拜的结合。
    山西大禹度遗址就有出土“金乌负日”纹饰彩陶,从鸟图腾崇拜
    (),延伸出去的“金乌”和“精卫”,同音异注,被认为同为太阳崇拜。
    女娃化身精卫,承载着鸟图腾意识,还寄托了部落子民对日光的渴求,延伸出太阳崇拜的意识。
    【其次,女娃化为精卫真的是因为怨恨不平才去填海吗?】
    【将“精卫填海”放在《山海经》的故事整体看,结合夸父化桃林等尸山、尸水、尸体的“化神”故事,可以得知,精卫具有“尸神”身份,女娃生前如据比之尸等人一样,身份高贵。
    死后如刑天之尸“操干戚舞”、奢比尸“人面犬耳兽身”、夏耕之尸“操戈盾立”、祖状之尸“方齿虎尾”等一样,都是人身兽身或者兽身兽首,符合当时人格化的图腾崇拜和万物有灵观念,这也是当时氏族部落制的特色;】
    【女娃死后化为精卫继续填海,与其说是怨恨,不如说是尽职尽责。以尸神的方式,继续治理水患,保护子民,这才符合《山海经》中众多尸神依然保持生前战斗力的风格。】
    嬴政点头,认为这才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刑天之尸依然可以操干戚舞,女娃化为精卫依然聪慧自由,身为炎帝之女,这才符合女娃的身份。”
    【再结合现代科技,根据古气候学研究考证,在炎帝部落所生活的仰韶文化中期,是有一段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时期。我国东部海域存在着+2m至+3m的高海平面,渤海到黄海、东海一带,都发生过海侵现象。此次海侵波及了大半黄淮平原,其中包括炎帝部落的发鸠山东南部。】
    天幕放出一则现代海平面上升图。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海水澎湃着,拍打着海岸时拍出惊动人心的声势。
    一浪接着一浪,海浪越来越汹涌,也越来越高。
    海水随着海浪的拍打,不断地吞没大陆。
    海水往上蔓延,吞没了沿海的渔村,吞没了沿海的农田,还在不断进攻。
    这样的海水入侵,比洪水还要可怕,因为它是咸水,人和牲畜都不能喝。洪水能泄洪,海水却连泄洪都没法泄。
    人们哭泣着自己的家园被毁、无家可归,只能不断的逃离,只能祈求着神明的相助。
    比人还高的海面巨浪,如怪兽张开大嘴吞没村庄时,吓得不少古人惊恐到浑身颤抖,甚至吓得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见过洪水的古人,只觉得这样的海水灾难比洪水还要更可怕。
    再听到天幕介绍海水的可怕之处,听到治理海水的难度之大时,一个个眼含热泪。
    “女娃,真是一位伟大的女神!”
    不识字的庶民想不出什么优美的词汇,憋了半天,用上了天幕使用过的词汇,含泪说出了自己此刻最真实的想法。
    这样简单的词语,却让其他人感受到了共鸣。
    “女娃真伟大,我要为她立生祠!”
    尤其是居住在海边的渔民家庭,本就知道大海的可怕,现在发现大海还会入侵内陆,更加畏惧。只能想着希望女娃,能来保护大家。
    这一刻,大家终于清晰地记住,“精卫”不只是精卫,她的原名,叫女娃。
    【古时候的东海,可以理解为发鸠山东南部洪水泛滥的水域。女娃因为是农神之女,带着太阳与火的属性,亲自去遭受海侵的区域举办祭祀仪式来应对天灾,并且进行治水。所谓的“填海”,填的是海水入侵。】
    【虽然古人对女娃和精卫各种篡改,但是现代根据考据,还给女娃真相。】
    在曾经遭受洪水的发鸠山,现在有一座灵湫庙,专门祭祀炎帝之女。
    灵湫庙有一副木刻对联:
    上联:女娃理水,南经北纬,汇集神泉出灵湫;
    下联:漳源泻碧,西流东注,灌溉上党万顷田。
    在女娃牺牲的地方,依然还在纪念,女娃是为了治水牺牲。她经天纬地,治理海侵,将往西入侵的海水重新引入东海,留给了后世万顷良田。
    根据华夏西高东低的地形,这也是符合“西流东注”,能看出女娃当年治理海水入侵的方法。
    .
    “咳咳,我朝也有灵湫庙。”长子县县令刚看灵湫庙就觉得眼熟,但是那对联他们庙里又没有,但是地名又符合。
    宋徽宗年间,民间发现了一座非常古老的庙宇,位于浊漳河的源头。
    而当地人认为,精卫是浊漳河的河神,这座庙宇就是祭祀精卫的。浊漳河所在的晋东南地区的长子县,正是“精卫填海”神话的衍生地。
    大旱之年,长子县县令带领百姓去这座有女娃和精卫鸟塑像的庙宇求雨,大雨应祷而至,非常灵验。
    这件事被地方官写入奏折上报朝廷后,宋徽宗认为此庙非常灵验,亲自赐名“灵湫庙”。这也是“灵湫庙”史料上最早的记载。
    此后,宋、元、明三朝,灵湫庙都多次修缮扩建,当地人祭祀朝拜,不仅仅是求雨和河神,已经扩展至农业的方方面面,与其父神农炎帝一样被赋予了农业神性。
    【可能有人说,你非要给女神正名,是不是偏心?】
    【这个世界的最初,原本就是先有母系氏族,后有父系氏族。先有女性部族和部族首领,后才有男性部族和掌权者。】
    【女性没有抹除男性的功劳,但是男性却篡改历史。
    男性,到底是一己私心,还是在害怕女性?这到底是谁偏心?】
    嬴政的手轻轻敲击着桌案。
    从汉朝往明清,越是限制女性、打压女性,男性反而越是衰弱。
    大秦历朝历代出了不少手腕强势的太后,反而能度过一次次的危机。
    就如同后世那比一个王朝还要长寿的医药世家一样,三个女强人可以为家族不断地续命。同样,强大的皇室女性也可以为皇朝不断续命,就如同隋朝的义成公主。
    “大秦宗室日后娶妻纳妾,不论出身,以能力挑选。”嬴政郑重地看向扶苏、公子高等人。
    又看向公主等人,说出了最重要的一条改变:“大秦公主可以与公子接
    受同等教育,并且拥有同等继承权,能者居之!”()
    这一句话,在公主、公子和大臣们心中掀起轩然大波,但又没那么多反对者。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173章华夏五千年神话3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一来,以始皇帝的强势,既然颁布了命令,就一定会实施;
    二来,此时汉时的阴阳伦理等男女有别的限制还没那么严重,秦朝作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过渡期,大部分还处于“贵族”与“奴隶”的两极化状态,连活命都艰难,谁还顾得上其他;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秦二世而亡的结局也没破,大秦有没有第三世都不好说,还谈什么女皇不女皇。
    淳于越目光微妙地看向扶苏,秦二世应该就是扶苏公子了,虽然未来已经没有了赵高和胡亥祸乱,但是有了女性竞争者,扶苏公子、或者说扶苏公子的下一位继承者,又会是谁?扶苏公子能接受女性继承人吗?
    嬴政看向李斯:“公主皇位继承权、女子受教育权、财产继承权等稍后细细划分,写入大秦律法,然后颁行天下。”
    李斯作为实用主义者,非常淡定地接下又一个新工作:“诺。”
    其余人等此时依然满脸震撼,哪怕扶苏也有些心情复杂。
    只有阴嫚公主,在父皇态度明确的支持下,大声喊出:“陛下圣明!”
    嬴政看了女儿L一眼,却对她的大胆并没有嫌弃,反而想到了大唐的公主们:嗯,他的女儿L们定然比大唐公主更优秀!
    随后一群公主们、百家的女工女弟子们仿佛被唤起心神,齐声大喊:“陛下圣明!”
    她们知道,从这一刻开始,当这条律法被秦始皇的嘴说出来、当这条律法被写入大秦律法,女性的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才不会在后面随着时代和统治者的改变而被限制。
    【儒家、统治者,修改神话和史书,把女性上古神当做古代帝王一样,篡改是非,最终也导致了华夏的神话非常破碎,前后逻辑不通,不成体系。】
    【比如女娲补天明明是天有不足,这里的不足被认为可能是陨石撞地球导致的大气层漏洞。对比上古时期恐龙的灭绝、以及我们现代空气污染造成的大气层黑洞,足以证明远古时期有一次来自太空的特殊天灾,但是当你篡改了女娲补天,连地球的历史也被篡改了;】
    【女娲补天在前,你非要编一个共工怒触不周山,再让女娲去补天。非要盘古开天辟地,再有女娲抟泥造人。】
    【可是地球的最初,并不是小说里那样的天地混沌。本就是先有动物,再有人类。从人类进化史来说,女娲整顿秩序、传播文明,才更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女娃所在的时期有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内陆。女娃为了治水牺牲被改为好游玩溺水,后来还记载成为又是被安排取印章、又是为了爱情,再次颠覆了历史,也篡改了地球的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在不同时代,气候与现代不同,气温也分别有温暖期、寒冷期等等。比如唐朝处于温暖期,温暖期雨水丰沛会带来粮食增产,每一
    ()次的温暖期都会带来盛世;()
    而明朝位于小冰河期,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会导致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朱元璋:???
    大明的灭亡原因这么多?
    怎么又来了一个?
    最重要的是,凭什么唐朝是温暖期可以带来盛世,到大明就成了寒冷期带来亡国!!!
    “老天对我大明不公!”老朱愤怒!
    李世民先是想笑,但是笑到一半,想到了大唐最著名的盛世“开元盛世”之后,同一个盛世之君带来的“安史之乱”,李世民又笑不出来了。
    “天时地利人和,老天都这么给你创造机会,李隆基竟然不知道珍惜!”
    今天的李世民,又想打孩子了!
    他打不着,但是武曌打得着。
    “朕也是觉得,大唐这几年越来越热,尤其是长安,格外闷热。”
    武曌迁都洛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长安郊区的树木,在隋炀帝时期为了建造行宫砍光了,导致长安城没有树木绿化降温,每逢夏日格外闷热。而且长安城人口密集越来越大后,排水不及时,夏日有了闷臭异味,连皇宫也不能避免。
    但是洛阳靠水,气候上就凉快许多。
    虽然这个理由大臣们不相信,编造了各种政治理由,但是武曌不在乎。
    她年纪大了,为了住的舒服点,还在宫中种了许多牡丹花,怎么开心怎么来。
    “李隆基大概不懂雨水对农耕的重要性,这样,去洛阳周边农田感受感受。”武曌也不打人,把李隆基的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
    李隆基:“……”
    上一次天幕结束当了一周的宫女,这一次天幕结束,又要去当农人吗?
    他这是在受什么见鬼的刑罚!
    【而上古时期,同样有气候的变化。】
    天幕放出了地球的地图,随着气温的变化,做出了蓝色海洋、绿色植被和黄色沙漠等地理位置的变化。
    末次冰期自1.2万年前结束,此后,气候逐渐变暖,与如今的气候类似。
    9000年前,全球均温开始超过现在,并在8500年前进入到一个温暖期,那就是女娃生活的时期——“仰韶温暖期”。
    在仰韶温暖期内,全球均温比现在高2℃左右,当时的东亚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
    全球升温带来的第一个副作用,就是南极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海水入侵,但是黄色沙漠区域也随之缩小,边缘的草原因为雨水充沛植被越来越旺盛,适合耕种的地方变多。
    当东亚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利于农业生产,仰韶文化因此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年代。
    远古人类同样也有“仓廪实而知礼节”,他们开始有了闲情雅致做艺术品。仰韶文化的彩陶进入了发展阶段,做工相当精美,装饰图案多种多样,也有了猪狗鱼鸟等动物图案。
    ()但是时间进入5000年前左右,仰韶温暖期结束,气候开始转冷,全球均温逐渐下降2-3℃,比现在的全球均温低1-2℃。
    这种干冷的气候将延续1000多年,到4000年前左右才结束。
    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位于这个寒冷期内,所以这个寒冷期,也被称作“尧舜寒冷期”或者“尧舜小冰期”。
    这一时期,因为气候变冷,农业生产艰难,制作彩陶的工匠在战争中死去,曾经精美的彩陶变成了朴素到毫无花纹的陶器。
    曾经雨水充沛的森林也退化为草原,曾经能养活羊群牲畜的植被越来越少。大家为了抢夺生产资源,开始频繁战争,几乎全民皆兵,进入了征战时代。
    【每一则神话的背后,都记载着一段历史。】
    【这些历史不仅仅是人类的历史,也是地球的历史。】
    “原来,气候与战争,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玄烨并不怀疑,他记得祖上说过,关外的寒冷和生存艰难,也是老祖宗努尔哈赤坚定要南下的原因。
    明末时期,关外格外寒冷,实在是难以居住。比起北上,当然是温暖的中原和南方更有吸引力。
    在老天爷的逼迫下,他们逼了自己一把,也逼走了走到末路的大明皇室,最终成功易主。
    玄烨并没有太骄傲,而是眉头紧皱。
    其他的可以解决,可是这样大的气候变化,该如何解决?哪怕是预警,钦天监能做到吗?
    【比如为什么人类始祖都是女性?因为地球上本就先有母系氏族,后来才有父系氏族。】
    【当你篡改历史,只从父系神计算,那你就缩短了人类自身的历史,至少要少计算几千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小可爱不乖,腹黑总裁强宠生崽 枪炮,少女与钢铁 我高育良的学生,必须进步 执掌五雷行两界 火影:天赋词条,开局大筒木血统 科技入侵现代 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我在印度当老爷 破甲九重 最佳导演的诞生 天可汗回忆录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盘龙,磁场转动 龙王医婿 花都大仙医 校园文恶女觉醒后成万人迷 渣夫跪舔白月光,我嫁小叔他疯了 法医重生,先生不要欺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