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 141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2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咕咕前面说过,这里不再赘叙,只说一下对后世的影响。】
    【从散文上来说,汉初政论家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文都是从荀子、韩非及其他法家的议论文发展而来。
    魏晋以后,老庄大行于世,“竹林七贤”的嵇康和阮籍大谈玄风,东晋玄言诗风独盛,齐梁文论书札也受到影响。
    唐宋时期,古文家和往后的古文家对先秦诸子散文也是学习者颇多。】
    【在诗歌上来说,《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天问》为代表的楚辞,成为了后世的“风.骚”并列的两种文体,一为集体创作,一为文人独立创作;一为现实主义,一为浪漫主义,也为唐诗宋词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打下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小说家”,在当时不受重视,并没有成为当时显学,但是明清时期小说家大放异彩,有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各朝各代代表文体。】
    嬴政:“大秦呢?”
    他扫视着自己的满朝文武,不敢置信:“大秦人才济济,竟然在后世没有文采留名?”
    他虽然重视法家,但朝堂之上什么人都有,也有儒家等擅长文的淳于越等博士,现在得知后世没有大秦文人的名字,嬴政顿时看着淳于越等人的视线更挑剔了。
    淳于越:“……”
    陛下的眼神就差直说:天天只知道说他这说他那,倒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啊!
    “博士”这个官职从战国时期就有了,主要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等,总的来说:负责文化教育类。
    但是他们没让大秦的文才青史留名,说明博士这工作,还没“小说家”做得好!
    想想一直不被看在眼里的小说家,淳于越憋屈。
    这种街头巷尾的琐碎之言竟然也能在后世扬名,他儒家竟然不能,这是耻辱!
    .
    刘彻也发现了大汉在这里没有名字:“我大汉呢?”
    刘彻就差站起来在天幕的字体上扒拉几l下,怎么看都没有大汉,失望了:“我大汉的诗歌和赋竟然没有名字?”
    汲黯安慰道:“秦朝也没有。”
    “大秦多少年,大汉又多少年!”刘彻不甘心,愤愤然之后猛地看向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大声训斥,“你们真是让朕太失望了!”
    司马相如:“……”
    这熟悉的压力又来了。
    可是陛下,天幕提到过他的“赋”,也提到过“汉赋”!
    司马相如委婉提示,可是刘彻就是不满,没能排在唐宋前面,他还是觉得不够。
    总之一句话,都给他卷起来!
    【不仅仅是文化,甚至还有民间的风气,战国末年的风气一直影响了秦汉。】
    【战国末年,因为各国公子喜欢“养士”,这里的“士”不是后来的文人、士大夫,是游侠之类的人物。于是
    养成了一种民间风习(),即游侠与货殖富者广布。】
    【从战国末年⑩[((),已经经常有王侯将相常起自民间。游说有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有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
    嬴政听着这些熟悉的人名,眼里闪过一丝追忆。
    这里面有他至今仍然重用的,比如王翦。
    也有他非常仰慕,可惜生不逢时的,比如战神白起。
    这些人哪怕大部分比他早生了许多年,但是嬴政生在那复杂的王室,听着他们的故事长大,对他们的事迹比后世人更为熟悉。
    “虽然都是布衣,但的确大才!”嬴政眼里闪过一丝野心,他也想,拥有自己的一匹布衣大才!
    【到秦朝时期,项羽见始皇巡幸,敢说要取而代之,刘邦见到始皇帝,说大丈夫当如此。所以,也就有了陈胜说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举兵后,民间起义军四起,六国旧贵族同样起兵,但是时代不再属于旧贵族,哪怕是一心想要复国的张良,最终也放弃了韩国。】
    汉高祖时期,刘邦突然有些想念郦食其了。
    当年的楚汉之争期间,汉军里同样有人提议,与其他起义军一样,应当拥立六国之后。
    比如郦食其,就曾经这样劝告刘邦,只不过被拒绝了。
    “还得是子房厉害。”刘邦看向远处,想起了已经辞官归隐的张良。
    一想到张良,曾经为他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最终惨遭齐王田广烹杀的郦食其也被抛在了脑后。
    张良虽然是韩宰相的后代,已经看出六国旧贵族的无能,不可能靠立六国之后来分割天下,因此劝诫刘邦不要拥立六国宗室。
    果不其然,在楚汉相争的五年中,立六国之后者皆亡,布衣取而代之相继兴起,刘邦带着一群布衣笑到了最后。
    【到汉朝初立时,张良是汉初开国大臣中身份最尊贵的旧贵族,其他的勉强算上层阶级的,张苍曾任秦御史,叔孙通是秦博士,萧何是沛县主吏掾,曹参是沛县狱吏。】
    【然后是王陵、陆贾等无官职的平民,称为“白徒”。此外,刘邦的那一群开国功臣老乡们,樊哙是杀狗的,周勃是办丧事的,灌婴是卖缯的,娄敬是车夫,韩信出身普通,彭越、黥布则本是群盗。然而这些人最终都出将入相。】
    【而作为名士,范增失意而死,张耳、陈馀等无处施展本领,名士也无处大展拳脚。】
    这一时期,嬴政狂喜。
    想什么来什么,这里面也有不少人天幕之前从未提过,这下可好,说的如此清楚,他可以一网打尽了!
    “来人,速速去寻找天幕上提到的这些人!”
    他现在已经找到的主要是刘邦、萧何、吕雉等在汉初身居高位屡次被天幕提到的,还有韩信、张良这样后世封神的大才。现在又来了在周勃、灌婴、娄敬等好多人,嬴政感觉自己可以把汉初的朝廷一锅端。
    嬴政看着天幕的眼
    ()神顿时无比深情:天幕继续!多说点,朕爱听!
    被嬴政派遣出去的刘邦,此时离开了大秦的国境,还不知道,自己出一趟远门,所有的墙角全被挖了……
    【现在我们回到文化上,先看看秦朝的文字与文化。】
    【众所周知,秦朝使用的文字是秦篆,也是秦始皇的功绩“书同文”。】
    天幕放出了让嬴政和李斯等人都觉得很熟悉的图片,来自“琅琊台刻石”的拓片细节,和经历了千年时光已经有些模糊的琅琊台刻石。
    李斯无比激动:这是他写得!
    难道今天作为大秦代表的文人是他吗!
    【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王国维在研究始皇统一文字时,发现战国时通行籀文和古文,六国采用古文,秦和周采用籀文。
    秦兴起于西周旧地,故继承了周的文字。六国文字则可能传自殷商,所以字体有差异。始皇时代以籀文为基础作秦篆,六国使用的文字遭到废除,这就是“书同文”。】
    【籀文,是古汉字中的一种书体,又称为“大篆”、“籀书”,起源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籀文的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
    天幕放出了在故宫博物馆石鼓馆拍摄的图片,那黑色的石鼓因为距离遥远看起来字迹模糊,但是荆咕体贴地放上了局部的文字,十分清晰,只是有些断断续续。
    对某些人来说,即使不完整看起来也格外的熟悉。
    嬴政看着上面的文字,微微挑眉:“秦王出猎的故事,这是文公还是穆公时期的猎碣?”
    竟然是他老祖宗留下的,祖宗留下石鼓,他留下琅琊山石刻,他们果然是一家人!
    .
    唐初,陕西凤翔,某个因为刚从山里搬了一堆黑石头准备用来做石磨石磙等石器的匠人看了看天幕,揉了揉眼睛,又看了看面前的石鼓。
    “娘子!你快看看,这是不是天幕上说的石鼓文!”
    他娘子看到天幕的图片开始,已经在观察自家那个大黑石头跟天幕上的石鼓有什么不同。
    越看越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自家的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清晰。
    匠人围着石鼓打转,有些焦急:“看起来很像,我们要是识字就好了!”
    他娘子却摆摆手:“我不识字,但是我把天幕上的那石鼓文当绣花的花样看,我看,跟这上面的花儿L字啥的,就是一个样!”
    “那咱留下当传家宝?”匠人一听大喜,第一反应就是留下来传给子孙。
    娘子却翻了个白眼:“咱那堆黑色石头天天扔院子里,邻居谁没看到过,还有人问过。现在大家肯定都知道了,你瞒得住也守不住。”
    他们这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大唐律规定,父母在子女不能
    有私产,也就是说,这石鼓虽然是匠人找到带回家的,但实际上属于匠人的父母,要传给后人,传给的是他们一家五兄弟里哪个兄弟的后人可说不准。
    匠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这时看到院子外已经有人闻讯而来:“石头,听说你从山上拉的石头就是那石鼓文?”
    不仅是邻居,很快城里的商人也来了,甚至是地方官吏。
    “交给朝廷,不然咱这小地方,谁都保不住!”娘子这时候精明地低声说道,“用一个石鼓,换一个官职,这生意比换钱更好!”
    匠人顿时眼前一亮,趁着在帮大哥照顾孩子的父母还没反应过来,立刻应允了官吏,将石鼓献给朝廷。
    “好小子,有自知之明。”亲自策马赶来的地方官为匠人的识相十分满意,也为自己啥也不干白捡这一份功劳高兴,拍拍匠人的肩膀,“放心,朝廷不会让你失望的!”
    匠人露出憨厚的笑容,仿佛真得只是一心为公。
    官吏也不管他是真老实还是假老实,从马换了马车,一路快马加鞭,载着这宝贝的先秦石鼓文朝长安赶过去。
    一路上,官吏一边赶路,一边依然在听着天幕的内容。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最初,石鼓发现于唐初的陕西凤翔,共计十枚,高约二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官吏大喜:发现于唐初陕西凤翔,现在是贞观年间,这些石鼓果然是真的!
    李世民同样也很高兴:“朕这算是有机会欣赏一下先秦古物了。”
    【不过石鼓文的年代至今依然成谜。】
    【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
    【你可能会询问,我们现代的技术难道还检验不出来石鼓文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文字吗?】
    【我们现代有这个技术,可惜石鼓文等不到了。】
    【在时间与大自然的折磨下,石鼓刻石文字多残。我们刚刚看到的拓片,是根据古人的记载模拟的。北宋时期,司马池移其入凤翔府学,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
    天幕把博物馆里的石鼓放大,露出局部,可以看到,大部分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我在欧洲当文豪 0713:你我未来可期 深渊归途 鸣龙 帝皇的告死天使 无敌道医 志怪书 邪巫BOSS只想低调发育 从华夏神话开始碾压星际 摆烂,摆烂,摆烂!!! 仙不是这么修的 综漫:武侠万事屋 神魂丹帝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 涂家的基因彩票[年代] 人道大圣 万界酒店:禁止钢铁侠充电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