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12.小议折柳习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文中的这首诗是出自隋朝的《送别》,作者不详。
    至于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至于说为什么在送别时候折柳,恐怕不单是“柳”跟“留”谐音之故那么简单。(注这两个字谐音,并非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的谐音,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那时候有一种雅言,大致可能就是那时候的普通话吧。)
    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之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还有,有的人认为,以上两者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
    总之,“折柳送别”大致可能是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
    以下附上一些折柳的诗词。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枝词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折杨柳鱼玄机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途中寄李二李益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折杨柳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长棍映雪行 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 小村美色 痛觉免疫,担心反派不够变态 烟火里的尘埃 分开第八年,和死对头总裁联姻了 一人:演过戏吗?你就神格面具! 资本小姐重生后,怀灵泉双胎随军 高考后我带全家修仙 八零小姐随军,惊艳整个家属院 幽魂骑士王的地下城工程 锈火 退!我靠养鱼在边疆暴富 财情动人 太太嫁给死对头,傅总悔疯了 洪荒:我,先天葫芦藤,开局暴打三清! 大楚悍卒 奶团被找回,京圈大佬一心洗奶瓶 边关悍卒:八极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