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以前国家拨的经费基本上还能维持体校的运转,但招生情况一年不如一年,我们学校去年招的学生还不到一个班,而且不断有学生退学,招进后能坚持到毕业的更是可怜。”
“那你在地方学校还适应吗?”
“不适应,我最怕考试了。”
“我也一样,每次老师说,请把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放到讲台上,我就想把自己放上去。”
“哈哈哈。”
茶罢搁盏。
“决赛见。”
“决赛见!”
……
天晴得像一张蓝色的纸,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
今天是决赛日。
100米,铅球,接力赛。
不出意外的话,我可以拿到三项冠军。
我希望今天是风平浪静,没人像盯着一个怪物一样盯着我。
但事与愿违。
长枪短炮围着出头鸟,你稍微一动,就“啪”的一声,被干掉。
学校邀请的各路媒体在跑道边、终点线,架起了各自的“独门利器”,校运会变成了记者们的竞技场,照相机、摄像机、三脚架、人字梯,构成了校运会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他们终于采取行动了,对学校来说,表彰会只是小打小闹,请晨报、晚报、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各路记者现场采访才是大菜。
见义勇为、篮球赛、消灭马蜂,这些给老师们、校长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迹”一步步给大家的脑袋里刻上了越来越深的烙印,就像水滴石穿,终将有一天,小小的水滴会将坚固的石头打穿。
赛场上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我身上。
付老师拿着一个透明塑料袋走了过来,“赵勇,今天你是主角,那些大报大台的记者,都是冲你来的,你穿的这身运动服和这双运动鞋太旧了,赶紧把这身新的换上。”
学校领导这是怕我给学校跌份啊。
我看看自己穿的衣服,一套洗得褪了色的老式运动服,衣领的折边已经泛黄,被脖子磨得薄如蝉翼,似乎稍微用力一扯,就会“身首分离”,前襟满是褶皱,衣角留有无法洗去的残渍。
再看那一双白网鞋,无论如何用白粉笔涂抹,都无法遮盖住他的“年轮”。
我透过塑料袋,看到付老师袋子里的运动服。
黑、白、红三色相间。
“要付钱吗?”
“不用,这是学校免费提供的。”
付老师从袋口抽出叠得非常整齐的运动服,一股新衣服的“新味”扑鼻而来。
付老师将上衣抖散掉,“赵勇,不错吧?罗彼牌的。”
看样子,质地细腻,面料考究,定然不会产生静电。
“哇,真的给我?”
我有点不太相信,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公家的衣服。
“当然是给你的,还有运动鞋。如果你的体育成绩继续让人眼前一亮,那以后赞助你衣服的企业都会蜂拥而至,你想穿多少有多少,甚至都穿不完。”
付老师已经为我设想好了今后的发展前途,一位体育明星,球星、跑星,甚至是投星。
我用手抚摸着新运动服,就像在摸一块天鹅绒,柔软又富有弹性。
“还不赶紧换上?”
我拿着新运动服朝体育器械室走去。
新款运动服就是不一样,穿起来让人分外精神。
人靠衣裳马靠鞍,这话一点都不假。
黑色的衣袖,白色的前后襟,红色的装饰线,耐用的粗制拉链。绝世唐门 .jueshitangn.info
黑色的鞋面,柔软的鞋底。
一切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带给人欢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靓丽的衣服。风和日丽的日子,穿上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整个人的心情都好了。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充满勃勃生机。
旧运动服依然被我叠得整整齐齐,旧的白网鞋装在新鞋盒里。
旧运动服和旧鞋我都舍不得扔,就像一个流浪汉对待身边的老狗。
“哎呀,气宇轩昂啊!”
韩伟成了我走出器械室的第一个“观众”。
“我快认不出你了!”
不善言辞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摩挲着光滑的袖口,只会呵呵傻笑。
“呦呵,改头换面了啊!”
成钟磊也来凑热闹。
我被他们说得就像是一个插在架子上等待孩子来买的面人,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哈哈,你们再别说了,再说我都不知道该迈左脚,还是该迈右脚了!”
穿上新鞋,感觉就是不一样。
“怎么样?跳两下看看。”
我很不自然地蹦了两下,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真正的运动员。
“这双鞋,在百货大楼至少卖三百!”
韩伟知道一点行情。
三百?我以为这双鞋也就几十块钱,我虽然认不出它的牌子,但鞋两侧蓝色的条横装饰,厚厚的鞋底,让它看起来还是有点与众不同。
柔软,舒适。
穿上它,感觉自己就像是状元奥尼尔。
正在我如痴如醉的时候,韩新枝喜气洋洋地跑了过来,胳膊上戴着袖套,上面写着“工作人员”。
“赵勇,快点,他们要采访你!”
我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终于要发生了。
“报社还是电视台?”
韩伟充满了好奇。
媒体对于一位中学生来说,自然是新鲜事。
“晨报,体育版的记者。”
韩新枝打听得很清楚。
“在哪里采访?”
我问韩新枝。
“在校长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股脑儿都涌了过来。
“兄弟,别紧张,越自然越好。”
“纸媒体,又不上镜,说错了还能改。”
韩伟和成钟磊像是我的军师和幕僚,为我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
校长办公室就是校长办公室,够气派,一人一间,不像付老师的办公室,好几个老师共用一间。
八个大大的绿色铁皮文件柜摞了两排,有些上面插着钥匙,有些锁得死死的,想必里面存放的是涉及学校机密,关乎社稷民生的重要文件。
校长室里除了校长和教导主任,还有两位我不认识的人,一位年纪稍大点,穿着西装,手里拿着笔和采访本;一位年纪稍轻点,穿着满是口袋的马甲,手里拿着一部相机,显然比达伟的那部还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