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大早,徐正旺带着除了明年的一家子人回到了小映村。
这次受到的欢迎比以往更甚,遇到的人都笑着跟他打招呼,村头坐着的徐大爷这次不叫他“旺哥儿”了,而是扯着他的袖子说道,“这就是考上童生的徐正泽他二哥!”
周围的人也都是认识他的,却也不嫌弃那徐大爷多事,而是顺着他的话夸起来徐正泽和老徐家了。
“童生很厉害么?”徐杏儿好奇的问道。
“嗯...咱们村已经有两三年没出童生啦”,徐大爷扁了扁干瘪的嘴巴,“正泽可真的是为咱们小映村争气啊!”
“是啊是啊”,旁边的人也附和着。
“可是怎么没见正泽回来呢?”,刘大嫂娇笑着问道,“可一大堆小媳妇大闺女等着看他呢。”
徐正旺很吃惊,“小弟还没回来?”
“卉娘,你带着桃儿杏儿先去家里面帮忙”,徐正旺对身后的徐姚氏交代了一句,“我去码头迎一迎,别让小弟错过了时间。”
徐姚氏知道这流水席是最费工夫的,毕竟这是整个徐家的大喜事,便点点头带着两个女儿往老徐家去了。
“你们怎么才来?!”徐姚氏刚到老徐家门口,就见她婆婆插着腰吊着眼睛指着她。
“娘,我们带了些东西来,厨房在哪,我送过去吧。”
徐老太站在原地打量了她们娘仨几眼,哼了一声“还行,穿的还算工整,一会儿可别给你小弟丢人。”
徐杏儿看看自己和姐姐身上干干净净的衣服,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要给小叔丢人了。
徐老太听说带了些东西,便迈着小碎步过来了,徐杏儿看她走路有些别扭便往下面看了看,差点没忍住笑。
原来她奶奶今日居然穿了高屐,也就是类似高跟鞋的木跟靴子。徐杏儿在玉山寺注意过,穿这样的鞋一般都是有丫鬟搀扶的老夫人,徐老太不知道从哪听到了一句半句,自己便找了双高屐来穿,她的小脚踩着这高跟鞋上,简直是酸爽。
“看什么!”徐老太又恢复了之前的凶狠嘴脸,“你大嫂已经在厨房了,你们俩今天得把这流水席给我置办好了!”
“我们两个?”徐姚氏目瞪口呆,这流水席一般都是饭菜不停的,需要专门做大锅菜的厨师来主持的。
“这不还有你家的俩闺女,你们四人总能将这流水席给置办好了吧?”徐老太简直就是耍无赖了。这流水席应该是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现在都快到上菜的时候了,这让她们怎么置办?
徐姚氏愣了愣,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只能傻傻的反问道,“大嫂已经在厨房了么?”
“老婆子我还会骗你不成?”徐老太瞪了一眼这个不成器的二儿媳,“我得去码头迎一迎正泽,时间不早了,你们快去准备吧。”
徐姚氏想要拦住她却不知道怎么开口,这事实在是太过出乎预料了。
“奶奶这也太夸张了吧,这可是小叔叔考上童生的流水席,她就不怕出什么岔子之后爷爷不会放过她么?”徐桃儿气愤极了。
“哼,这个老太婆都算计好的。”徐姚氏的大嫂——徐关氏从门外进来了,满脸的不屑,她也是一肚子的气。她娘家是邵阳城里做小生意的,家底比徐姚氏家要厚些,在婆婆面前也要硬气很多。
“大嫂?你不是在厨房么?”徐姚氏惊呼道。
“厨房?你见过要办流水席的人家厨房空荡荡的么?”徐正旺的大哥中秋后也没能回来,她连孩子都没带,本想回来送个礼钱就走的,谁知道被强留了下来,还被派了置办流水席的活计。
因着中秋前和徐老头闹得有点僵,关氏就想着留下来帮帮忙,没想到她到厨房一看什么都没准备。
“我还以为是马师傅他们没将东西送过来”,关氏也不客气,领着徐姚氏她们进了正厅,自己给自己倒了杯水,咕咚咕咚的喝下去之后,一拍桌子站起来了,“你知道怎么着,原来老太婆把菜色都定好了,就只给了定金,等着咱们俩去付尾款呢!”
“啊?”徐姚氏炸了眨眼,没有反应过来。
“你礼金给了么?”
徐姚氏摇摇头,“我才刚到,礼金在正旺身上呢。”
“哼”,关氏肩膀一耸,“要我说你们就不要给礼金了,咱娘定的可是三十两的流水席呢。”
“三十两?”徐姚氏惊呼一声捂住嘴,上次她们家的流水席带着酒水也就花了七八两银子,她忍不住探过身子,“那给了多少定金呢?”
“马师傅说咱娘说她是徐童生的娘,就只意思意思给二两定金。”
“那,那也就是咱们要出二十八两么?”
“是啊,我礼金都给过了,我可不愿意出这个钱。”
“大嫂你不出,我们家怎么可能承担的起啊”,徐姚氏苦笑着摇了摇头,“那咱这样流水席到底还办不办?万一公公怪罪下来...”
关氏默默无语,她也怕这流水席要是真的出了岔子,徐老太落不了好,她们两个媳妇也讨不到好。
“那不若就让小叔叔出钱不就好了。”徐杏儿在一旁听的也郁闷,这事她奶就是想要面子又不想掏钱,事到临头了一推三五六给她娘和大伯娘。掐的点正正准就是她们俩都还是徐家的媳妇,不敢真的让徐家丢脸,要不怎么说这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呢?
“让正泽出?”徐关氏皱了皱眉,她看了一眼说话的杏儿,惊讶的啊了一声,“杏儿不傻了啊?”
徐姚氏不悦的皱了皱眉,这事徐正旺早早就跟大哥说过了,怎么大嫂还在这儿问,只是此时不是计较的时候。“你小叔还没回来呢,怎么让他出。”
“哎呀”,徐关氏一拍巴掌,“这摆流水席他还是要回来的,娘能说她是童生的娘,咱们就是童生的嫂嫂,就说要是要等把村里面的人都伺候好了再另外结算钱,到时候还有赏。”
“哈哈”,关氏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好笑的,“到时候咱吃完就赶紧走啊,让老太婆一个人发愁去吧。”
“那这三十两是不是也太多了”,徐姚氏有些担心,“咱家这样的,十五两银子就够了吧。”
“弟妹,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是咱娘已经把三十两的定都下了,马师傅家里备菜都备好了,临时变卦不太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