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樊阳市,建宁市下辖县级市。是建宁重要的矿区,也是建宁下辖的一市三县中,人口最多,经济情况最好的地区。
聂永强跳下公交车,拖着疲惫的身体,忍着一肚子气往家走。
离家还有几百米时,想起早上女儿说要吃冬瓜排骨。
犹豫一下,在心里叹口气,在路口转向菜场。
四十分钟后,聂永强一手拎着菜,一手拎着老婆用的膏药,走进机械厂家属区。
老婆杨玉芬前阵子下班时不小心被摩的刮了一下,伤到腰。至今还没有康复,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床上躺着静养。
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聂永强忙活。
“老聂!买菜啊?弄什么好吃的?晚上去你家喝两杯!”
有人远远打招呼。
是聂永强的同事兼师兄冯刚。
两人进厂跟的是一个“师父”,又是上下楼的邻居。关系处的很好。
“弟妹的腰怎么样?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段时间可有你受的!”
随着说话声,冯刚已经走到聂永强面前。
“好多了。不用每天吃止疼药。”
“这不,人家介绍的一个诊所。开的这种膏药挺管用!”
聂永强抬起左手的膏药示意。
“那就好!唉,一天天的,没个省心的事儿!”
冯刚抱怨。
“你这是干什么去?”
聂永强问道。
“你嫂子和小宝今天去看学校,到现在还没回来。我到路口等等。”
“读个书,弄的鸡犬不宁.....”
听冯刚这么说,聂永强苦笑:“小宝不是初二吗?初二也分流?”
“早知道嫂子要去看学校,就一起去呀。”
冯刚一愣:“你去看学校了?”
“妈的!别提了!原来是说只分流小学。后来又说省里要检查,中学也必须分流。”
“那群王八蛋,说什么按照户籍。市中区户籍不参与分流。”
“有权有钱的都住在市中区,敢情要被分流到乡下去的,就咱们这些厂矿工人和小老百姓的孩子!”
冯刚愤愤不平。
“唉!”
聂永强深深叹气。
“别提了。那个学校,根本就不能去上!”
“建在荒郊野岭,四周全是废矿。一天就一路公交车。”
“教学楼建的倒是不错。可宿舍根本没法住。今天我去看的时候,工人还在刷油漆,自来水也没通。”
“一进楼里面,全是怪味儿!别说孩子,连猪都不能住!”
“一年学费加住宿费餐费,乱七八糟的加一起要交六千多.....”
“听说好多老师都拒绝去!”
“六千多,那是小学!知道初中要交多少吗?一万一!老子不吃不喝,要攒四个月!”
“以前一年几百块,现在一年一万多!妈的,这帮畜生......”
聂永强跟着叹气。
“我在学校和其他家长打听过,建宁其他地方也在搞大班分流。但人家分流的学校,虽然教学质量差点,但也是公立学校。”
“只有咱们这儿,分流的是什么联办学校。其实就是私立学校。”
“不但条件差,收费高,而且教学质量根本没办法保证!”
“艹!”
冯刚骂道:“还不是勤升公司把市里那些头头儿喂饱了?”
“他们弄的学校没人去,正好上面要搞分流.....”
“也不对!说不定,他们就是提前知道要分流,才建的这个学校。”
“土地不花钱,盖学校的钱靠贷款,省里每年还给他们办学补贴。没本钱的买卖.....”
所谓大班分流,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近年大力推行的政策。
由于各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相差悬殊。
在义务教育阶段,往往形成好学校人满为患,差一点的学校没有学生的情况。
好一点的学校,即便是小学,往往一个班都有五六十人,超过七十人的超大班都不算稀奇。
如果任由发展下去,影响的不止是学生,更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毕竟没有好学校的地方,很多人不愿意去住。投资者也会考虑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应该说,严格规定学校学生数量,把超员的学生合理分流,这项政策的初衷绝对是好的。
但现实是,再好的经,往往也会被歪嘴和尚念成“催命符”。
超员班分流政策在樊阳,就是如此。
早在两年前,这项政策刚刚出台。樊阳县本地最大的民营公司勤升集团便和当时的县政府签订协议,并拉来岳陵师大一起,设立樊阳教育集团。
拿下一大片废弃矿区的土地,开始建设樊阳育新学校。
这所号称投资十亿的民办学校,不但囊括幼儿园,小学,初高中,还有一所职业学校。
所谓投资十亿,当然只存在于宣传中。
正如冯刚所说的那样,土地是无偿划拨,建设费用靠银行贷款。
勤升集团不但不用掏一分钱,每年还能拿到一大笔省里的专项办学补贴,以及樊阳地方政府给予的四百亩商业用地“补偿”。
两年过去,育新学校的教学楼基本建设完成。但配套设施还远远达不到使用要求。
偏偏这时候,省里要对所有获得办学补贴的单位进行专项审计检查。同时,教育部门开始严格落实超员班分流政策。
这其中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联,没人能说的清楚。
刚刚“升格”为县级市的樊阳,再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坚决落实该政策。
经过初步统计,新学期,需要分流的一万五千多名中小学生,将被强制分流到育新学校。
由于离主城区有十几公里,交通不便,所有学生必须住校。
学费,伙食费,住宿费,每名学生四套校服,再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收费。
开学后,去育新学校读书的学生,都要交一大笔钱。
少则六七千,多则上万。
更关键的是,宿舍还在赶工,就目前来看,压根不具备住宿条件。更别说所谓临时食堂,只是一大片临时搭建的简易板房。
随着分流政策的公布,像聂永强这样去看新学校的家长越来越多,人们的怨言也越来越多,憋在心里的怒火,也越烧越旺。
对于大多数牛马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是他们最大的负担。同时,也是他们唯二的“逆鳞”。
极端一点说,老的,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不算。
小的,是牛马们的“唯一”。
慈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难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