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皇帝舅舅,以前清水镇是犄角旮旯的地方,现在可不是。花逸安继续嘚瑟,;您要是去看看就知道了,热闹着呢。
知道花逸安心中有顾虑,凤荣轩还是提议,;那边地方有限,要是继续发展,后续可以挪到京城这边来。你那边往北,京城这边的弄出来的往南,不是挺好的。
花逸安解释道,;现在还不够稳定,过一年再考虑吧。
;好。看着花逸安,凤荣轩总感叹,他怎么就是花子旭的儿子呢。心痛啊,特别的痛。还有毛毛,那么聪明可爱,又是花子旭的嫡孙。
老天也太偏爱花子旭了,这是为啥?
想想自己那两个不孝的皇子,凤荣轩心好累。在心里叹息了无数次后,对花逸安说道,;朕谢谢你送的风扇,中午在宫里用午膳,尝尝御厨用你送来的番茄酱做的菜滋味如何。
肯定没有媳妇儿弄的好吃,花逸安在心里说了一句,面上笑着恭维,;外面的厨子,哪里能和御厨相比,这下无缺有口福了。
中午的饭菜都比较爽口,夏天太油腻的吃不下。多了一到松子鳜鱼,上面淋了番茄酱,开胃又好吃。
这道菜,凤荣轩和花逸安两人吃光了。
吃过饭漱了口,两人坐在一起喝茶。凤荣轩想起他们拿回去种的玉米,;那玉米长势如何?
;长得不错,有一人高了。花逸安比划了一下高度,又说了下种植情况,;已经开始抽穗长苞谷,八月十五前能收。一棵杆子上长了两个苞谷,比中高粱划算。
高粱是用来烤酒,玉米是粮食,当然种玉米划算。
;听你说很容易种,那今年的都留着做来年的种子。咱大周山区多,大多都是山地,比较适合种玉米。凤荣轩又嘱咐道,;别忘了让人记下种植过程,到时候好推广。
;皇帝舅舅放心,我早就让人记着呢。
凤荣轩笑着用手指头点了点花逸安,;你小子早不说,非要朕问起来才回答。
;我怕说多了,您耳朵受累。
又把凤荣轩气笑了,揉了坨纸扔过去,;饭也吃了,赶紧出宫去吧,呆久了能被你气死。
;是,无缺告退!
回到王府,花逸安把皇上要带父王和毛毛一起去避暑山庄的事情说给欢喜听,;原本皇帝舅舅是要让我们一起去的,我想着咱俩都有事,总不能一个都不让去,就让毛毛去了。
话都说出去了,也不能改口说不让去。欢喜不放心,;一起去的还有哪些人,人多就乱,你的多派几个人跟着。
;放心吧,有父王跟着,还有豫王爷也一起去,不会出什么事的。花逸安宽慰欢喜,;皇上出行,多少人护着,安心啊。
;不是人多的事情,是去的时间太长了。毛毛虽然懂事到底是个孩子,孩子天真烂漫到了外面还不撒丫子的疯玩,我这个当娘的肯定会担心。欢喜把心里话说给花逸安听,;要有个万一,咱们还怎么过?我想着弄个机关给儿子做防身用,他是个孩子,都觉得他最弱小,就喜欢从他那儿下手。
;要不给他弄个袖箭?
;太大了,很容易被人发现,的弄个小巧但是杀伤力强的。回想前世组织里的那些暗器,欢喜想到一个最合适的,;用针吧,按一下成发射出长针,可以自由调整,射程还长。还有给他准备一些其他逃跑的工具,咱们打不过就跑。
花逸安也担心儿子和父王的安全,有些东西有备无患,;那咱们赶紧弄,还有几天就要启程去避暑山庄了。
说干就干,夫妻俩当天下午开始给儿子准备东西。
凤荣轩也在准备把手里的事情处理完,好轻轻松松的去避暑山庄。这次去避暑山庄的不仅有后宫嫔妃和两个皇子以及大臣和家眷,还有辽国的四皇子、十九公主端木玥、苗疆的族长蓝玉书和族里蛊师元白和其他部落的首领等一行人,将一同去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专门建了一个猎场,能痛痛快快的打猎,这是花子旭最喜欢的。这几天从军营回来,花子旭把自己的弓箭取出来,检查一下,到时候好打几个打猎物。
看了眼趴在树荫下的大黄,老虎就不打了,打头熊吧。
又带着毛毛做弓箭小弓箭,;大孙子,爷爷可是百步穿杨,你的弓箭术练得怎么样了?
;一般般吧。毛毛谦虚的道,;要打猎物,肯定还需多多练习。
试了试小弓箭的准头,花子旭递给毛毛,;这次去避暑山庄,你可得跟紧爷爷,知道吗?
;爷爷我知道。毛毛上了箭对着箭靶射过去,正中红心,;大黄就不带去了,我怕别人把它当猎物射杀了。就带啾咪和小希,把八哥也带去,无聊的时候还能跟它说说话解闷。
说起八哥,花子旭滴汗,那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一只了,;好,带去吧。
摸了摸毛毛的小脑袋,;准头还行,还是要多练习,力道用得不够好。
;嗯~
看着认真练箭的孙子,花子旭想,还是别打大猎物了。打猎物在深山里,带着孙子太危险,到时候带着孙子在外围捉几只野鸡野兔就算了吧。
皇上要去避暑山庄,兵营也在准备,路上不能出一份差池,不然人头要落地。
朝中几位重要的肱骨大臣都要跟着去避暑山庄,秦太傅年纪大了,加上国子监有学生,还没放假,已经跟皇上说了不去。
这天晴空万里,从皇宫到永安门的这一段街道全部封锁,街道两旁站着拿刀和红缨枪的官兵。
凤荣轩坐上了龙辇出了皇宫,去避暑山庄的队伍出发。
前面是骑兵开路,后面是拿着各种颜色的笙旗士兵,接着武官官员的马车,再过一段笙旗后面才是皇帝的龙辇。龙辇旁边是拿了刀背着弓箭的士兵,后面跟着大内侍卫。
然后是皇上的嫔妃和两个皇子以及家眷,之后才是文官的马车。浩浩荡荡的队伍,出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