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杨婆子,你不要胡搅蛮缠。陈继亮黑着脸说道,;这里谁也没说要把你母子赶出响水村。
;是啊,谁都没说。
;哼,你们没说却这样做了。杨婆子哭天抢地的叫起来,;老天啊,你睁开眼睛看看啊,都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啊。这些天打雷劈的,不得好死啊。
钱菊英和乔美杏这时候走了进来,钱菊英老远就听到杨婆子在耍泼。
让乔美杏去了欢喜那边,钱菊英走到杨婆子的面前,像看小丑一样看着杨婆子,;第一,我们作坊不敢请你做工,你将来可是进士的老娘,身份地位高,请不起。第二,你家在犄角旮旯里,一点不妨碍我们盖房子,你不同意,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要真欺负你,你还能在这里撒泼吗?你看看你,啧啧啧,说是进士的老娘,谁信啊。真给你儿子丢人,我真是担心你啊,就你这样的老娘,等你儿子杨庆元当了官不知道会不会嫌弃你。要是到时候巴结上一个千金,估计让他丢了你,他也做的出来啊。
钱菊英这席话字字敲打在杨婆子的心上,回想以前的事情,杨婆子不由得心惊。这些日子都为儿子考中贡士高兴,没想过这些,再加上平时没人和杨婆子往来,没人提及。
回想以前去过书院给儿子送衣送鞋袜,去过一次后,后面儿子就不让她去找他,就是去了,也别在书院门口,到旁边的小巷子等着。
杨婆子心中明白,儿子是嫌弃自己寒酸自己长得丑,给他丢人了。到时候真做了官,要去上任,不可能立刻把自己带走。如若真的娶了个门第高的小姐,自己就只能永远留在响水村了。
古老婆子一个,在响水村住着,娘家那边这些年已经被得罪光了,还得需要乡邻的照顾。一语惊醒梦中人,杨婆子突然就开了窍。低垂着头,也不站起来和钱菊英干架了。
瞅了一眼瞬间没有战斗力的杨婆子,钱菊英有些意外,往欢喜这边走。乔云芳冲她竖了个大拇指,响水村能制得住杨婆子的人出了欢喜小两口,就是钱菊英了。
几个人坐在一起,看大家正在讨论。
欢喜站起来补充,;其实在响水村建作坊和医学堂,都是毛毛爹看在乡邻们对我们沐家这么照顾。要说建作坊和学堂,其实还是在镇上比较方便。大家要不然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反正有两天的时间。如果不同意,我们就只好把作坊和学堂搬到镇上了。
乔美杏也说道,;这么大的事情,大家还是回去和家里人商量,想清楚。把作坊和学堂办在村子里,女婿主要是为了照顾我们这些老家伙,又舍不得离开村子。
;你家欢喜和侄女婿是有孝心的。胖婶乐呵呵的道,;我们家是同意的,这么好的房子,到时候招上门女婿,只怕会抢破头。
;哎呦,听你这么说,我都不想把我家春儿往外嫁了。王春儿自从学医,那就是王三婶的骄傲,;我都开始愁了。
木匠陈的媳妇儿也来了,打趣道,;你愁啥,你家春儿以后是大夫,肯定能嫁个好人家。不仅仅是你们家的春儿,我看医学堂里的女孩子们,以后都是有福气的。
;那是。乔云芳笑着接话,;我家蓉蓉的婚事我们不愁,都商量好了,她自己挑自己喜欢的,我们在一旁给她掌掌眼就成。
;这说房子咋说到儿女婚事上去了。陈继亮笑着说道,;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再说别的。
花逸安站起来,;时候不早了,都饿着肚子,我们先告辞了。
;对,饭菜都准备好了。乔美杏跟着站起来,;就等你们俩了。
和大家告辞,沐家六口人走了。
沐家人走了,村民们没走,围着陈继亮和木匠陈,七嘴八舌问开了。
;里长,安公子和欢喜的意思,咱们不同意,作坊和学堂就要搬走?
陈继亮点头,;你们也看到家具作坊生意多好了,隔两天就来车队拉走家具。我们每天都在赶工,作坊里是一点存货都留不下。那些供应木料的商人,都跟着发了财。人家要扩大作坊,响水村不同意,人家肯定要搬走的嘛。
;对,就是这么个意思。木匠陈让大家坐下,;这么好的事情,我反正是同意的。你们要不同意,我们全家都跟着作坊走,反正安公子说了,给我们家提供住的地方。
有人打趣道,;是不知道你木匠陈是安公子面前的红人,咱们可比不得。
;我这么给你们分析吧。木匠陈开始掐指一算,;二十两银子,就现在没在作坊里干的,你们要挣多少年?土里刨食,去打临工,这辈子都攒不够二十两银子。
看大家不相信,木匠陈反过来问,;就说你们这些当家人,这几十年来,挣到了什么?住的还是茅草房,吃的还是稀饭红薯,饥荒年草根都没得吃。
这么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李老头和儿子一商量,;里长,我们家同意。能在作坊上工,能有房子住,这么好的事情我们同意。
;再说了,作坊搬走了,你们上哪里去做工?陈继亮补充说道,;作坊搬到镇上,镇长还不得笑呵呵。人家给安公子他们行方便,安公子肯定也得给人家便利,招工肯定会先从镇上找。
厉害关系都说的这么明白了,再有什么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了。陆续的有人同意了,也有人说回去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陈继亮挥挥手,;都散了吧,两天时间,想清楚了再来找我。我也好跟人家回话,不能耽误人家的事情。
一家一家的告辞离去了,一路上都是嘀嘀咕咕商量房子事情的。
以为要等到两天后才有结果,谁知道吃了晚饭,陈继亮就带着村民过来了。
沐家院子里点了灯笼,一院子坐满了人,还都是自己带的小板凳。院子里坐的当家人,院门外面站着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