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九十六章 旧历募兵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朝堂上的交锋显得云淡风轻,但是对于府兵,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府兵来说这般消息如同春雷一般。
    兵的命,低贱,长期以来以府兵出身搏出富贵前途的人总是少数的,大部分的府兵,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轮番上值,或战于沙场,陨在阵前,或伤残其身,沒于乡野,或不得勋不得田,孤老一生。
    春雷逢雨,如若甘霖,十六卫最先抽调出来上万府兵,这些须发花白的老府兵中有人历经三朝,为国拼杀几十载,从青葱少年到五旬老人,大乾有今日之强盛,这些老府兵好多人至今还孑然一身。
    “为国戎戍,当以国士相送!朕之内府当为府兵养老!”当圣人赵钰民的话传到十六卫的大营,营中大呼万岁,此时所有人都明白大乾改制已经无法再与圣人相争,十几万的老府兵便是圣人赵钰民改制最大的支持者。
    老府兵在大营中忽然有些不知所措,身上的甲胄上甲片新旧交织,横刀的刀鞘也随着刀刃磨薄变的松垮。
    一万多老府兵被被拆分,随着各道三使去往道府就任,他们要回家,回到生养他们的故乡。
    如果说大乾改制,谁的反对意见最大,无疑是地方大族,做惯了土皇帝,以往的州府松散,无法压制住各地大族,只能客气的礼遇相交,现在道府三使一落,便在这些地方大族头顶上悬起了一把夺命的横刀。
    老府兵是圣人给三使的最大支持。地方大族把控州府官员是大乾不成文的规定,虽然主官是朝廷派遣,但是属官从吏皆是地方大族的人。
    大乾十二道,便有三十六位三使,太子赵载承在城外想送,国授节杖,为君牧民。
    再一次上朝,太子赵载承看到朝堂中的左边文臣的队伍中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与其朝堂喧哗,不如去州府做些实事,三十六位三使上任,都是带着笑脸离开长安的,毕竟没有那个文人不想自己一身所学在朝堂的争锋中日见消弭。
    隆盛新政自上而下,为大乾注入了一丝活力。
    文官们此时已经不在意他们在改制中失去的势力了,因为圣人赵钰民贬官削阶,却给了文官三十六座三品文位,虽然其中有十二个位置需要让给武将,不过招讨使在战,确实适合一生征战的老将。
    这十二座招讨使的位子,勋贵们没有争抢,全数给了将门,虽然圣人和勋贵一直在压制将门得爵,但是却不妨碍他们对于将门的看重。
    不封爵是因为将门得爵容易割据一方,现在异地为将,却可以给厢军带来精明的主帅,怎么算都是利好。
    不过,抽调老府兵的空缺却让大乾两年内没有了外战的力量,不管怎么说占据五分之一的兵力的老府兵退出军队,军队的数量不可避免的减少了,虽然增设了两百座折冲府,但是折冲府养兵,最少需要两年时间,勋贵们抽出来众多年轻勋贵也紧随三使就任的步子,与之前去了各折冲府的勋贵们会合。
    齐国公姜卜早在圣人这次去南山离宫前,便和远在商县的闻器书信不断,与其说是闻器推动了这次大乾改制,不如说是齐国公姜卜推着闻器。
    早于心里有了腹稿的齐国公姜卜,对于需要勋贵出京练兵,便将勋贵分了类别。
    像是苏策这些年轻点的勋贵正是当干之年,有着一两位年长的勋贵压阵,让这些小子们去边地和诸邦小打小闹,练练本事。
    至于中年的勋贵和眼看着十年中即可袭爵的勋贵嫡子们则去都护府,保证大乾边地有可战的主帅将军,不怕两年的收缩期中出现异邦劫掠的情况。
    年长些的勋贵们则是这次练兵的主力,带着勋贵的庶子嫡孙们去折冲府练兵。
    这些剑南道抽调的府兵共有十万,按照兵部的论断,大乾府兵的战力是两个极端,千人以下,可以一战三。万人以上,五万以下,可一战二。五万以上十万以下,可一战二或一战三。十万以上,纵横天下。
    人力有极限,但是组织起来的大乾府兵倚靠军阵往往可以以少胜多。
    因为军队作战更多的是考虑接敌的面积和兵员的素质。
    所以并不是人数越多,战力越强,灵活,稳重,这也是为什么勋贵们一致同意后,让圣人添置都护府的原因,大乾的府兵军团以十万最佳,可征一方,五万可守,人数多或者少都无法全力施展府兵的战力。
    大乾百年间大量的战例都表明这一点。
    因此大乾军中都是两卫制,分左右。
    一军战于前,一军待在后,两军交替而战,便能席卷沙场。
    处置完府兵的事情,大乾的君臣们忽然发现他们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厢军,各道厢军的成分十分复杂,这里面有轮番上值的府兵作为军官,底层的厢军中既有犯刑律以戎戍赎罪的犯人,也有为一口吃食的流民,还有拿钱招募的兵员。
    现在厢军的地位被提了上来,那些出身不好的厢军便面临着被逐出厢军的结局。
    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大乾极有可能面临着厢军的动乱,与纪律严明的府兵想比,这些各州县的厢军军律虽然也用的是府兵的那一套,但是却疏于管理,毕竟这些厢军只是处置一下匪患,并不需要他们去边关和异族军队作战,因此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力不如府兵。
    而战力不如府兵,也让这些厢军的待遇没有府兵好,没有永业田,各州府只是用钱养着这些厢军,这也是造成大乾赋税一直提不上来的原因。
    直到这个时候,齐国公府姜卜的刀锋才被众人发现,三使就任,对付地方大族。
    府兵改制,刀锋指向厢军。
    这不是私仇,而是勋贵权利的欲望看中了厢军这块被大乾君臣看不到的地方。
    而勋贵这两年一直以来的退让,在隆盛新政的末尾被暴露了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我真的是反派啊 母星瞒着我们偷偷化形了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娱乐圈]恋爱心愿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谍战:红色掌柜 当我拿错三次猫之后 从下邳救吕布开始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 阵问长生 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 玄尘道途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洪荒:从截教开始的神话之路 人在吞噬,成了罗峰的金手指 天榜 我用阵法补天地 旧神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