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96章一号杂交水稻(第1/2页)
李承乾注视着下方,朗声说道:“龙院南海分院急报,一号杂交水稻已进行试验性种植两季。
抗虫,抗旱,抗倒伏性能,各地产量,还需要经过多次各分院试验。
就实验亩产而言,按照大唐新算法,亩产最低四百公斤有余,亩产最高五百七十五公斤,口感未明显下降!
此一号杂交水稻,已种植两季,未出现明显减产。
农院南海分院,全体科研人员,恳请皇帝为杂交水稻一号命名!
南海农院,全体科研人员签字画押。”
说完,李承乾不再多言。
下方静悄悄一片,人人脑子里忍不住打了个弯儿。
哦……五百多斤啊,那差不多呀,这有什么好说的?
不对,五百公斤?!!!
人人眨巴着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数据,以为自己听错了。
李承乾看似平静的坐在龙椅上,实际上,双拳已经紧紧的握了起来,心中万分不平静。
从乾元四年到今天,足足五年的时间。
在南海那一片温暖的地方,一年进行三季试验,甚至是五季试验。
在理论的无限支持,还有显微镜的使用下,杂交水稻终于出现在了这个世上。
之所以是五季,这是因为有进行错开种植,以达到随时有试验田可以实验的标准。
让水稻短暂的开花时间,能够更久的另类持续,有更多的实验素材。
没想到这杂交一号水稻,一出现就是如此惊艳,直接翻倍的提升。
尽管这只是实验田标准,而且各地气候不同,杂交水稻的适应性估计也不一样。
但是想来,如果不出什么致命意外,那从四百斤提升到四百公斤,是没有问题的吧?
这样一来,按照最低标准算法,就等于是整整的提升了一倍。
毛算一下,就约等于大唐能够养活一倍的人口。
若是在这个人口增长的时间段范围内,能够继续提升亩产。
再加上其他各种粮食作物的改良,只怕等大唐人口达到两亿多的时候,各方面增加更多,说不定就能养活五亿人了。
这一封急报,实话实说,让李承乾感觉自己肩头的担子,陡然松了一半。
粮食是国本,太重要了,关系到方方面面。
饿着肚子就什么都做不成,反过来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是迟早能够做成的。
“陛下,这不可能,请治他们欺君之罪!”
有人突然大声疾呼,随后整个朝堂喧闹起来。
原本五百来斤的产量,那是通过沤肥,间距种植,还有深耕等外力方式增长起来的。
这个增长,只能说种子本身能达到这个数目。
只是因为原本农民种地,都是傻傻的种植,没有这种所谓的科学性,才导致在该有的产量上减产。
可是突然间增加一倍,这就不是什么原本的产量问题了。
有人带头之下,可就不止一个人说,要治他们的罪了。
虽然李承乾很理解,那种三观破碎之后,死都不相信的缘由,但他还是生气。
“闭嘴!”李承乾怒吼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6章一号杂交水稻(第2/2页)
这一声含怒而出,无形的压迫感十足,心脏差点的,好悬没有直接停摆,眼前都是一阵阵发黑。
“求真,务实,创新,是朕曾经对工科的要求!
朕本以为,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就算你们的认知已经定型,好歹经过新的学习,能够扭转一些思维和想法。
不曾想,遇见这种汇报的第一想法,居然就是他们欺君!
而起因,不过是因为你们这群站在朝堂上,躲在后方享受的高官,觉得不可能!
对于水稻的培育种植,包括其他小麦或者各种果蔬的培育种植,朕从来没有给过时限。
朕甚至跟他们说过,有可能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出任何成果。
因为这种事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但从来没有给过他们压力,只要朕在位一天,就支持他们一天,无条件的支持。
若说他们要欺君,犯得着吗?
五年不行,还有十年,十年不行,还有二十年。
朕都还没有说过话,他们主动欺君,为了哪般?
难道说,是嫌弃脑袋顶在肩膀上,太过于累赘?
不信,人之常情!
百姓不信,无关紧要,当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们自然就相信了。
可百官不信,却又不去求证,这可就不得了了!
轻则,让相关的大才心灰意冷。
重则,扼杀这方面的一切技艺,活该为千古罪人。
但凡尔等今日说个彻查,朕都不至于生气。
等尔等的第一反应,是给他们施加上欺君之罪。
当不为人子!
谁说不可能,站出来说,朕不治你罪!
但,若事后证明是真的,你之名讳记入史书,当为千古表率,受万世唾骂。
尔等谁敢,站出来!”
这话一出,全体哑然。
就算心中再也不相信,谁敢站出来?
这要是真的,李承乾绝对说到做到。
但这是活命的粮食,一旦是真的,一旦被记入史书之中,万世骂名只怕怎么都逃不掉。
李承乾是真的生气,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能够五年搞出来第一种杂交水稻,而且足足增产一倍,南海分院的那些人吃了多少苦。
现在可不比后世那个环境,现在即便是出去找点野败,那都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因为南边的环境,现在还是比较原始的。
在气候上,也不是现在的北方人能轻易适应的。
不用看都知道,他们吃了多少苦,遇到了多少危险,踩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搞出了这第一代杂交水稻。
可当这个好消息传到朝堂上,居然第一时间就被扣上欺君的帽子。
若皇帝不是他,而是同样带着这种思想的当代人,是不是又给扼杀了?
在整个封建历史上,总有那么些人,会因为各种错误或者灵光一闪,发明出很重要的东西。
可因为礼教还有教育,以及掌权人的不重视,无数天才般的发明,被淹没在历史上。
甚至让后人觉得,古人好像很愚蠢,一切都是那短短几十年上百年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