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九百七十七章凭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随着香味飘出来,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
    “这是试卖价,已经很便宜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女店员笑眯眯的,也没逼着买。
    虽然这里是杂货店,但很多东西都是独家供应的。
    “我要这香水。”
    人群中有人开口说道。
    十两虽多,但为了讨开心,花几个月的俸禄,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好嘞,客官,这边还有多种香味可以选择。”
    女店员笑容灿烂,把香水和礼物一起卖的办法果然管用。
    今天所有店铺都提前准备好了,就是为了抢这些刚领完俸禄的人的钱。
    高谷被挤了出来,但他也发现,今天在西城看到不少商铺都推出了新品,像是早有准备。
    他把这些看到的记下来,也没多停留。
    京城每天发生的事很多,但通政司关注的一直是民生大事。不过圣人说过,鸡毛蒜皮才是生活的调味品。
    所以报纸上才专门留了故事版块,就是用来记录京城百姓的日常。
    新年气氛散去后,西城各处工地开始动工,搭起的架子表明这些建筑不再是以前那种单层的。
    在京城,工人们在工地上干活,虽然这是属于圣人的工地,但并不算徭役的一部分。
    天气还是有点冷,但工人们穿得不多,古铜色的皮肤上还带着汗水。
    高谷只能站在警戒线外看着,因为这些工地有规矩,他进不去,只能等工人休息的时候才有机会接触。
    中午终于到了,高谷看见一群工人正往街对面走,他们戴着竹帽,说是能挡点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
    他们的目标是一家酒楼,但这家跟普通的不一样,里面都是现成的一锅锅菜,分量少,价钱便宜。
    正好是吃饭时间,高谷也想去尝尝。
    他跟在工人们后面,学着他们的样子拿了个盘子,走到长桌前向一位大娘要菜。
    大娘一开始愣了一下,但很快平静下来,手还是有点发抖。
    打完饭后,高谷随便找了个位置,和几个工人拼了桌。
    这是他的主意,一起吃饭更容易拉近关系。
    其他工人只是看了他一眼,没太在意。
    最近确实有些书生也会来这儿吃饭,毕竟便宜,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有钱。
    “老刘啊,你家孩子也该上学了吧?”
    一个穿马甲的人,肚子凹进去,皮肤被风吹日晒得黝黑,满脸皱纹。
    “是啊,西城那边正在盖一座更大的学校,以后咱家娃也能上学了。”
    对方笑着说,眼里满是高兴。
    “读书好啊,读书可以当官,不用像我们这样靠力气干活。”
    另一个工人喝了一口汤,咂了咂嘴说。
    “你这想得太简单了,谁说读书一定要当官?你没听说吗?现在学校不考科举了,不考科举怎么当官?”
    旁边一个看起来更明白事理的人插话道,接着又说:“现在各种作坊工厂多了,有人说,以后要是不识字,连工都找不到。”
    “不就是干体力活吗?为什么要识字?”
    有人不太明白,那人笑着回答:“我之前去试过,工地上的那些结构,需要会算术,还要画图纸,不识字根本做不了。”
    “这么说也有道理,难怪最近工头晚上都不喝酒了。”
    不少人点头表示赞同。
    高谷却听不太懂,连忙问:“这么说,读了书出来还是干体力活?”
    听到这话,众人都看向他。
    工人们平时说话没什么,但高谷是个书生打扮的老人,显然跟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干体力活怎么了?我们工地一个月也能挣五六个银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当衙门差役才几两?”
    有人不高兴地说,觉得被冒犯了。
    但在高谷看来却不同,以前这些人见到读书人都是唯唯诺诺,现在竟然敢顶嘴。
    “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寒窗苦读,最后什么都没改变,读书还有用吗?”
    高谷笑了笑,语气很温和。
    “有用啊,学会一门手艺,荒年也饿不死,我们读不下去,不然也去夜校了。”
    老工人摇摇头,反驳道。
    “夜校?那是什么?”
    高谷听到这个新词,立刻问了出来。
    “嘿嘿,咱白天没空嘛,想认字只能晚上,所以圣人办了夜校,让识字的人来教咱们。”
    一个参加过夜校的工人笑着说道:“过年我娃儿回来,作业里有不懂的地方,问我,我也不懂,所以我觉得还是得去认字,不然都不知道怎么跟娃儿说话了。”
    一提到孩子,工人们就纷纷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自家的变化。
    有人讲自己的孩子,有人讲孙子。
    高谷也注意到,不少外地来的流民工人感叹自己来得太晚了,孩子还上不了学,只能羡慕地听着别人说。
    这种变化,若不是亲耳听见,高谷原本还以为京城的变化就是多盖了几栋房子而已。
    教育让人变好,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活了这么多年,高谷没想到这些年纪大的工人和农民,竟然还有想要读书识字的心思。
    他总觉得,士农工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心里有些担忧。
    不能因为身份低贱就不教他们,这是儒家的教育理念。可是,理念归理念,现实中,世家大族的崛起,正是对知识的垄断,对农工商阶层极其轻视。
    高谷没有表现出太多情绪,因为他习惯往深处想。
    圣人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自己五十多岁了,不会那么肤浅。
    而且,看着眼前工人们一张张笑颜,为百姓谋福,不就是这样吗?
    “你们听说了吗?田税要改了,不按人头收了。”
    不知是谁随口说了一句,其他人也安静下来,接着问:“你从哪儿听说的?”
    “卖报的啊。”
    那人指着远处的人说:“就在报纸上写着,不过写得不多,好像是朝廷有这个意思。”
    “别谈国事,别谈国事!”
    另一个人突然语气严厉地说:“国事可不是我们这种人能议论的。”
    大家看向那个说“别谈国事”的人,目光有些奇怪。
    天下大事,人人都可以说,只有秀才不能说。
    可他们又不是秀才,怎么会有人突然跳出来这么说?
    高谷也看了过去,是一个年轻书生。
    看到是书生,有的人不说话了,有的略带嫌弃,但知道是读书人后,也没人再在意了。
    高谷身为通政使,原本职责是传达百姓的声音,但如果所有人都像那个书生一样,那通政使也就没什么用了。
    所以他也对那个书生有些看不起。
    “咱就说,减税挺好的,我打听清楚了,地多交得多,地少交得少,以后一亩地能养活更多孩子了。”
    老工人笑着说,但神情随即暗淡下来,说道:“感觉好日子要来了,可我却没了地。”
    谁不是这样呢,俺是山东人,家里的地都卖了,逃荒跑到京城来了,要不是圣人给口饭吃,可能连孩子都要卖了。
    另一个工人放下碗筷,突然没了胃口。
    “之前圣人让巡查组去查各地,把被侵占的土地还回来,你们没去告状吗?”
    高谷有些疑惑,没想到会听到这些事。
    “嘿嘿,俺是欠了老爷的钱,才把地卖了,都是签了契约的。”
    一个人无奈地摇头叹气,日子过不下去,也只能卖地。
    要说这契约精神,商鞅当年立木为信,确实是华夏从未有过的政策,百姓要相信,就得有个凭证,那根木头就是凭证。
    高谷眼前这些大字不识一斗的工人,卖地也都是签了字按了手印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程序,让他们根本无力反抗。
    想想也是,买卖嘛,有买就有卖,白纸黑字,就算老爷用了点手段,又能怎样?
    听了这话,高谷眉头皱得很紧。
    因为这些工人不懂法、不识字,根本保护不了自己的地,而且高谷心里也看不起他们,就算给他们地,最后还是守不住。
    “那没事,俺打听过了,京城一亩地十五两银子,其他地方更便宜,等俺攒够钱,就去买点地。”
    有人悲观,自然也有乐观的。
    “那可能是昨天的价格吧。”
    高谷摇摇头,苦笑着说:“要是你们看得出来,别人也不傻,估计那些有钱的早就去买地了。”
    不管什么时候,有钱人总比穷人机会多。
    根据政策调整,他们反应更快,也更容易行动。
    高谷觉得这事得向圣人上奏,应该限制田地交易。
    但转念一想,他又想到一个问题,便问道:“你离开山东后,那些地谁来种?”
    对方看着高谷,挑了挑眉说:“肯定是佃户,以前朝廷对流民都是喊他们回去,不过现在圣人没让他们回去。”
    “没错,要是回去,还得给老爷种地,一年到头,顶多是不饿死。”
    另一个老人点头附和。
    其他人也乐呵呵地跟着应和,这让高谷忍不住惊讶。
    这让他想起《商君书》里的“徕民”之策,这是多么荒唐啊,大明不是战国时期的秦,各省也不是六国,圣人竟然在抢别处的流民。
    虽然现在还不明显,但长远来看,地主找不到佃户,大量土地荒废,再加上新税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弃多余的土地。
    光是想想,就让高谷头皮发麻。
    以前他或许会劝谏圣人把流民赶回去,可现在听了工人们的话,回去说不定就要饿死。
    所谓君子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高谷做不出这种事。
    也许各位尚书和阁臣都不想坏了自己名声。
    “你们怎么能这么想?要是田地没人种,国家的两税就没了着落,军队怎么养?”
    一个书生听了这话,站起来朝高谷这边看,语气激动地说。
    噗嗤。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我的徒弟们都太逆天了! 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 被骂上热搜后,顶流赖上我炒CP 鼙鼓揭天破宋来 我正欺负校花,女儿穿越上门叫妈 好孕美人,被六个绝嗣大佬宠上天 登天 重生急诊医生:从挽救市长千金开始 神话从宝莲灯开始 精灵世界的工匠大师 呢喃诗章 我,主角残疾弟弟SSS级天赋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 别叫我恶魔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荒古武神 他和她们的群星 五个哥哥上门接,大佬假千金她不装了! 重生官场:我真的不想再升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