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四二章
秋菊因病退学回
余家门庭荣耀归
此时的玉娇见女儿如此更是心急如焚,一脸的茫然,正欲开口相问之时,秋菊的班主任俞宏亮却先开了口。
只听他说道:“昨天余秋菊同学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突然间昏过去,便送去了县医院抢救,经医院确诊是癫痫病,学名是心肌梗塞,这种病相当危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尚文与玉娇闻此变故真如五雷轰顶,将他们的希望都炸得灰飞烟灭。玉娇真的想不通为什么老天要如此捉弄自己,为什么要把她生命最美好的东西毁掉?
只听俞宏亮老师又说道:“昨天晚上学校党委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决定将秋菊送回你们身边,停止学业与保送大学等事宜,学校做出如此决定,也是出于无奈,秋菊的确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好学生,希望你们能谅解,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也感到十分的可惜与痛心。”
突然的打击令玉娇措手不及,此时她的心里只感到阵阵的悲凉,呆坐在那里,脑子却是一片空白,俞洪亮老师起身告辞,她都一无所觉。
尚文与忠富一再挽留,奈何俞洪亮去意已决,忠富亲自将他送至杨柳岸临上渡船之时,只见他背过身去摘下眼镜,用手帕轻轻抹着眼泪。
他那瘦削的身影在这三月和风之中,犹如柳枝那样单薄消瘦,都说师者父母心。能教出秋菊这般出色的学生,有谁能了解他的默默付出?现在见自己辛勤培育的学生,即将如蛟龙般横空耀世之时,没想到她竟遭此厄运,怎不令他痛心与惋惜?
忠富捂着痛楚的心胸,在杨柳岸低头沉默,此刻他的心里不单单是为妹妹秋菊飞来横祸而痛心。他更多的是担心伯父伯母他们那受伤的心,善良而又充满爱心的他们,这大半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变故与磨难。然而在这刚刚平静下来的岁月之中,令他们引以为傲的女儿又遭此横祸,将她最灿烂的前程断送在他们面前。这让他们如何能平复伤痛。
临近中午的阳光也渐渐燥热起来,忠富便怀着一颗忧郁的心回到家中。家里凝重的气氛更让他无所适应。连一向不知愁滋味的冬梅的眼中也泛着泪花,一副悲戚伤痛的样子。
尚文坐在客厅中,一斗接着一斗的抽着旱烟,眼中有根根血丝。神色之中看不出任何的表情,正是这种看似淡然的样子,却更让人感到他心中那份难以化解的悲伤。
沉沦消沉,怨天尤人都不应该是生活该有的样子,玉娇痛心之后,看着家人的状态便整理好情绪。
作为一个母亲,泪水与哀伤不是治疗女儿伤病的药方,反而是毒害女儿走向绝望的推手。自己一定要先振作起来,带女儿与家人与命运做抗争,创造生命的奇迹。
玉娇掏出一方手帕,走到秋菊身边,轻轻地替她擦干了泪水。说道:“秋菊,我的好女儿,你智慧与知识证明了你的优秀,不管怎样你都是爸妈最出色的女儿,病痛并不可怕,爸爸妈妈与你一道战胜它。就像当初妈妈遇到爸爸一样也是死里逃生,要知道天无绝人之路,因为你比别人优秀。也许要经受比常人更多的磨难。”
这种心血管的病症的确是一个不治之症,有多少人得此病,在发病时悄悄逝去,玉娇与尚文也是早有耳闻。
由于西医对这种病无能为力,尚文与玉娇也是查阅祖籍医书,用中药来调理秋菊的病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自从秋菊得病之后,玉娇尚文隐痛之余,却生出一种对她的愧疚之情。仿佛女儿的病是他们带给他的一样,不但对秋菊细心呵护,更是无条件的依着她的情绪。
秋菊得病之后,之前那个快乐无忧的姑娘不见了,现在变得有些怨天尤人,也常有一种暴躁的情绪。
玉娇尚文对她的心情很是理解,更是小心翼翼地宠着她,秋菊在家里俨然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
再说李大河,自从秋菊得病之后,也是心痛不已。这么多年的同班同学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也是他心中一直以来最崇拜的女孩,却被一场疾病将她从云端贬到了低谷,这怎不令他痛心。
之前学习成绩平平的李大河,自从哥哥病死之后,他便加倍的发奋读书,立志要考上医科大学,将来救治在生死线上徘徊的病人,现在秋菊突然因病中断学业,更坚定了他努力考上医学院的决心。
杨柳庄碾米机开业的当天,前来观看的人却很多,这方圆十多里,从来不见这种铁疙瘩,这附近三个公社却是第一台碾米机,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那是可想而知。
十多匹的柴油机发出的震动声很是强大,就连两人面对面大声说话也是听不清,强烈的震动令机房的地面都有动感,人们站在上面享受着那种震动的快感,真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李小马操作着碾米机惹来多少羡慕与嫉妒的眼神。
由于忠富的无偿援手加之尚文玉娇在杨柳庄的威望,管理柴油机的账目的美差,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尚文的身上。
从那时起,尚文便不用去生产队田里出工了,便成了杨柳庄生产队最悠闲,最舒适的一个社员。开始几天尚文都使用三联单发票来售碾米的单据,几天之后,他便发觉这三联单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尚文便自制了几百张竹排。在竹排上,分别刻着三角与陆角的字样。
凡女人挑来小箩筐碾米的,一般都是100斤左右的便买三角钱一份的牌子,如果是男人,一般都是挑200斤谷的,便买陆角的牌子。
这样不仅省时省纸张的钱,而且也极其的方便,每天小马收了多少个竹排,都与德培尚文三人一同算账。
三人都计算着每天的收入开支,也能经得起乡亲们的盘查,杨柳庄也进入了她的好时代,令多少邻村的人羡慕。此时的尚文也成了一个最自由的人,只要家中有人,这种碾米卖牌的工作谁都可以代替。国家政策也日渐完善,从前定性为投机倒把的事,也渐渐地放开了。
农民只要自己有余粮,也可以自由的酿酒,尚文小规模的制酒曲与酿酒生涯也开始了,之前是在家酿酒卖,现在却是上门帮别人家酿,只单赚一些加工费与酒曲的钱。
沉寂了十几年的余家老宅,又恢复了它当年的迹象,每日来售牌碾米的进出余家的,便有上百号人之多。
方圆十数里的人,只要一说起茂兴家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