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颗星球上的水龙兽和地球上的水龙兽不仅长相很像,连生活习惯也一模一样......宇宙就是这么的神奇!
它确实是龙(聋),是这颗星球上目前最?的生物,统治了这颗星球。而水龙兽也是如此,统治了地球上百万年,也是所有哺乳动物的祖先。你以为它凶猛无比吗?其实它是个傻憨憨。成年水龙兽的体型不到1米,体重百来
斤,和我们身旁的家猪差不多大小,并且还是个素食动物。
它是如何成为当时的地球霸主的?其实只有一个字:苟!
作为上个时代食物链底端的存在,水龙兽为了躲避天敌,选择挖洞在地下生存。而大灭绝事件导致地面上绝大多数生物都已灭绝,大型物种更是无一幸免。因此,水龙兽从食物链底端的挖洞者变成了地球动物的统治者。至
此,整个地球的资源便落入了水龙兽的手里,属于水龙兽的时代拉开了序幕。古生物学家推测,水龙兽之所以能够幸存并繁盛,主要归功于它们卓越的挖洞和冬眠技能,这些技能使它们成功度过了那段地球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气候的变迁带来了新的挑战,恐龙逐渐崭露头角,并最终接管了地球的统治权。
这颗星球的水龙兽也差不多,它们也群居,也喜欢挖洞冬眠。
所以找到它们,捕捉它们都不怎么困难。
只要找到洞口,直接伸手进去抓就行了。
这让格尔有了一种小时候,在老家抓‘老鼠”的感觉。(虽然格尔星球上不一定有老鼠这种生物,但相似生态位的生物绝对有,姑且称之为老鼠吧)
老鼠可是好东西,特么是在饥荒的时候。
在农村,老鼠一直被视为令人头痛的四害之一,但同时也因其独特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老鼠的聪明才智在某种程度上堪比人类,他们不仅能够储存大量的粮食,还能够将它们晾晒并按类别分仓存储。这一发现在过去的
大灾年份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存策略,人们通过挖老鼠洞来获取储备的粮食,度过了饥荒时期。在过去,我国的农业技术相对不发达,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经常导致大面积的饥荒。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寻找各种方式来维
持生计。当他们发现老鼠的洞穴中储存了大量的粮食时,这个发现成为了一种宝贵的生存机会。老鼠在储备粮食时表现出的智慧令人惊叹。他们不仅将粮食储存在洞穴中,还会将它们晒干,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可食用性。更令人
惊奇的是,老鼠会按照不同的食物类型将它们分类存放,创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粮仓。这一发现促使人们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获取食物,即通过挖老鼠洞。人们利用这些智慧的老鼠洞,获取了存储的粮食,帮助他们在艰难的
时刻度过饥荒。这种方式虽然不常见,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成为了一项传统的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它们存储的粮食,几个月都不会坏!
相较之下,人类食用的口粮若未经晾晒,便极易发芽,而发芽后的食物往往产生毒素,营养价值亦随之降低。然而,田鼠却无需将精心储存的粮食取出晾晒。
这都归功于它们的居住环境。田鼠体型肥大,同样属于穴居动物,它们的洞穴网络错综复杂,数量众多。有言道“狡兔三窟”,但田鼠的洞穴数量可高达3至10个。这种洞穴数量的差异,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田鼠的生
活习性颇似人类,它们在洞穴中精心划分了不同的空间,如卧室、厨房和客厅等,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同样,田鼠也会为每个洞穴精心规划,确保粮食得以妥善存放,并为自己打造舒适的休息环境。田鼠能够长期保存粮
食,主要得益于三个关键条件。首先是温度控制。粮食内部含有水分,若长时间集中堆放而不经晾晒,内部温度会逐渐升高,进而导致发芽。然而,田鼠通常在秋末冬初时囤积粮食,此时洞穴内的温度较低,无法使粮食发芽。其
次,田鼠对粮食的挑选非常严格。它们的粮食来源广泛,包括从农民晾晒的粮食中偷取的以及田野中人们收成时遗失的。这些粮食在被田鼠取食前,已经过自然晾干,因此不易发芽。田鼠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粮食而不使其发芽或
发霉,既得益于它们精心规划的洞穴和严格挑选的粮食,也与适宜的存储环境和严格的晾晒过程密不可分。田鼠对粮食的储存方式独具匠心,它们并不会像人类那样集中堆积,而是将粮食有序地分类存放在不同的洞穴之中。这些
洞穴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布局设计有效地避免了粮食因堆积而产生的热量和水分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发芽的可能性。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冬季温度较低,那到了春夏时节,粮食不还是会发芽吗?这其实涉及到了田鼠的生存策略。田鼠在春季活动频繁,但此时它们去年冬天囤积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由于春季是粮食播种的季节,外界的食物
供应相对较少,因此它们找到的食物仅能满足基本需求,难以有多余的粮食储存。
到了夏季,田鼠会迎来繁殖交配的季节,它们会忙碌于寻找食物以维持生命的延续。直到秋季丰收时节,田鼠才会开始新一轮的囤粮活动。经过一季的努力,它们会在寒冬来临之前储备足够的食物,以确保能够安然度过冬
季。因此,冬季很少能看到田鼠在外活动的身影。
令人惊叹的是,田鼠所储存的粮食完全适合人类食用。因此,在古代,人们甚至有向田鼠“借粮”的说法。在生活条件艰苦的时期,许多贫困家庭常常选择挖掘田鼠洞来获取食物。这些洞穴中,花生、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应
有尽有,有时甚至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好长一段时间。然而,挖掘田鼠洞并非易事。田鼠的洞穴错综复杂,藏粮之处往往深不可测,若无法准确判断洞穴位置,往往只能徒劳而返。
过去,人们会通过观察洞穴外的泥土翻动痕迹或新情况来判断鼠洞的位置,因为这些迹象都表明田鼠正在不断从外界搜寻可储藏的食物,同时也预示着这个洞穴的粮食储备可能相当丰富。当然,有些洞口看起来非常干净,
但这并不意味着储粮不多,这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准确判断。
格尔老家的‘老鼠’也是如此。
甚至于,那些老鼠本身也是非常好的食物来源!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田鼠比老鼠要干净的多!
(老一辈人吃过,据说非常好吃,连上面的去田鼠洞里找粮食也是老人说的。)
田鼠虽然长相丑陋,但其实将它们烤熟以后的肉质也很鲜美,是难得的美味,食用价值高,过去不少人吃过一次后就喜欢上了这种野味。田鼠的营养丰富,口感好,本身就是吃农作物长大的,现在已经成为了不少地方桌上的
佳肴,价格也不低,营养比鸡肉更高。吃田鼠比较多的省份像福建和广东,将它们烤熟以后食用,或者是晒干做成肉干食用,口感非常的好,比一般的肉制品更胜一筹。田鼠过去在田地里作威作福,如今却和农作物一样,上了农
民们的饭桌,其实也幸亏能够食用,不少地方通过捕食控制了田鼠的泛滥,也算是因祸得福。
至少格尔就很喜欢这种小动物。
它们很好吃的同时,还不会被当做祭品而收走......是的,不管田鼠有再多的优点,也改变不了它们是老鼠的事实,所以拿它们去当祭品是会被认为渎神的,所以这玩意在部落基本上,都是谁抓到归谁,部落里的那些大人物,
也不会在意,毕竟部落的那些大人们再窘迫也不会缺一口老鼠肉。
这么想着,格尔居然想要试试这种“大耗子”的滋味。
说起来,格尔已经好久没有正经的吃过东西了。
因为有了黑死剑,他不需要进食,黑死剑杀死猎物的时候,会把猎物的生物质吸收,然后再传给格尔,这导致,格尔根本不需要吃东西,就能维持生命活动。而深陷仇恨漩涡之中的格尔,也对口腹之欲没什么兴趣,他一心想
要的就是复仇!
现在想想,格尔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疯了一样了。
哪有人突然改变自己的习惯,连吃饭睡觉排泄这些身体本能都舍弃的。
想到就去做,他抓住一只水龙兽,直接粗暴的开膛破肚,然后起火开始烧烤。
这些活计对他来说根本不困难,甚至可以说得上驾轻就熟。
很快,一股烤肉独特的香味就飘了出来。
格尔狠狠地咬上一口,感觉......好吃!
虽然,压根没有味道,而且这些水龙兽的肉质,说老实话,并不算好。特别是在没有调料的情况下,一股子土腥味,简直能让人吐出来。
可格尔却依然觉得这是美味......要知道,在部落的时候,能吃上一口肉,对他这样地位低下的部落民来说,已经算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更何况,这种土肥圆的水龙兽脂肪很厚!!!
脂肪啊!那可是肥肉啊!谁能拒绝这些东西?
红烧、回锅、酱爆、干煸、干锅...这些菜式是不是听听就觉得很好吃?
各种膨化食品,冰激凌,甜点,炸串...是不是口水已经流下来了?现在再想想奶白色的沙拉酱或是油醋汁和水果蔬菜混合时的口感,很有食欲对吧?
为什么这些食物对普通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大家觉得它们香,口感好,反正说不清楚,就是想吃。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非常丰富甚至是过量丰富的脂肪!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绝大部分孩子对于油炸
食物没有抵抗力。母乳中35%-58%的营养物质是脂肪。脂肪是我们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但当今人体出现的许许多多慢性病,算起来和糖、油、盐、肉摄入过多有直接关系。
人类为什么如此爱吃油呢?其实不只是人类,绝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抵御不了对油的诱惑。
我们常说的油其实是脂肪的一种,人类渴望的是脂肪。脂肪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必备的营养,除此之外,它还是超浓缩的热量!
品尝美食时,“香甜可口”几乎是我们最先想到的词。面对甜点和油炸食物,许多人很难控制自己的食欲,这其实是我们基因决定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脂肪是动物食物中能量最丰富的部分。中餐中的很多肉食,如东坡肘子
和红烧肉,都含有丰富的脂肪,让人感觉很油腻。虽然也有些餐点以瘦肉为主,如软炸里脊,但这些餐点也离不开油炸,只有经过油炸才会香喷喷,成就其美味。自然界的许多动物生活起来往往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在食物充足时
快速积累脂肪,以便在食物短缺时生存。棕熊之所以能冬眠那么长时间,甚至在冬眠时分娩和哺乳,正是因为体内有厚达20公分的脂肪储备。当棕熊结束冬眠时,脂肪储备已所剩无几,瘦得皮包骨。如果动物体内没有足够的脂
肪,甚至无法生育,因为当动物的脂肪储备不足时,自身生存都成问题,更不可能生出健康的下一代。这一点对人类也同样适用,过于瘦弱的女性不仅月经不调,也难以怀孕,因为脂肪是储能物质,脂肪不足导致身体健康难以维
持,也无法为胎儿提供必需的营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能盲目减肥,要维持一定的脂肪量,这有利于健康生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常处于严重的食物短缺状态,进食时也难以放心,需要不断注意周围的安全。动物
必须尽快进食尽可能多的食物,这也就是所谓的“狼吞虎咽”。只有那些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能量的物种才能存活。所以,动物逐渐形成了对香甜可口食物的热爱和敏感,在大脑内形成了对甜食的奖赏机制。
人类进化到现在大概30万年,这期间有29.99万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人类处于热量不够的状态。中国人能够普遍吃饱穿暖,餐餐可以大鱼大肉高油高糖的吃法也不过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我们把时间轴退后一百年,就会发现除
了个别遭人恨的地主老财和万恶的资本家,普通老百姓能吃上油炸食物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去下馆子。我们再把时间轴退回到一千年前,宋朝时中国人开始普遍种植油料作物,平民在市面上可以买到食用油了。再往前油脂只能算
是一种农家宰杀牲畜之后的副产品以及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时间轴再退回到十万年前,人类社会刚刚成型,一部分人从事农耕,一部分人从事打猎和游牧,烹饪方式只有烤、煮和生食。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影响人类生长
和繁衍的最重要问题是热量!每天都吃不饱饭还谈什么营养均衡?农耕也好,游牧也罢每天睁开眼就要考虑一天的吃食从哪里来。此时高热量食物才是王道,油脂和糖对人类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动物需要快速获得最多的能
量,所以如果有选择,首先会选择甜味和香味更浓的食物,也就是糖分和脂肪更丰富的食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生物对营养不良有很好的恢复机能。例如,血糖过低时人感到乏力甚至晕厥,但是喝些糖水就能很快恢复。而高血糖
和高血脂却难以治疗,因为生物演化过程中机体形成了应对食物和能量短缺的机制。只有人类通过社会分工和高度组织才出现了食物富足状况,但这在生物演化历史上还是短暂的,机体还没演化出应对过剩营养进行反应的机制,
这就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富贵病”难以治愈的原因。
反正格尔所在的种族,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听说过糖尿病是什么东西,甚至连肥胖都是极度稀少的东西!唐朝时人们以胖为美,不是什么审美角度的问题,而是饿怕了之后的自然选择。毕竟古代人见多了面黄肌瘦皮包骨
的可怜人,肯定会觉得白白胖胖更富态。
所以即便没有任何味道,格尔依然吃的非常开心!毕竟这可是肥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