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12章 麦子和稻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公元前720年,周桓王姬林登上天子宝座。
    即位之初,刚刚‘崩’了爷爷,紧接着又‘崩’了父亲,‘崩’的悲惨至极,愤怒至极,窝火至极。王室,太不幸了,一切,注定春秋这段时期不会太平。
    周平王与太子狐的死太突然了,关键是发生在交换人质之后。虽然不是郑庄公直接杀死,却间接导致他们的殒命,这笔烂账,被记在他的头上。
    年轻人,火气盛,面对霸气的郑庄公,周桓王不甘心受到胁迫。即位后,根本没顾忌郑庄公的感受,正大光明地把朝政交给了虢公忌父(西虢公),也算了却爷爷当初的心愿。
    虽然夺了郑庄公的权,但并没有废除他王朝卿士的资格,也算给他留点儿面子。
    郑庄公可以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对周平王,自己是过分点儿,但自己也不愿意那样;至于太子狐,郑国可没亏待他,整天好酒好肉,礼遇有加,谁想到他身体那么差;而郑国从前迎立平王、协助迁都的功劳,瞬间被一律抹杀。
    现在,这小崽子刚刚当上周王,就把我一脚踹开,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可恼!
    没办法,虽然他岁数小,但现在他是公认的老大,必须忍。
    郑庄公回到郑国,心底还在生闷气。爵位保留了下来,但是没有实权,自己被晾在朝堂,可以说是灰溜溜的被人家赶回来,丢人丢到家了。郁闷!
    这几件事发生的很快,加在一起,不超过一个月。
    郑庄公心中愤恨不已,他召集臣下,想要教训教训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至少也要恶心他一下。经过商议,立刻派遣上卿祭足,率领军队,在郑国与王室的边境转悠。
    当然不是去打仗,虽然郑国军事实力强大,但还不敢公然向王室开战,那可真的成了谋反叛逆。周王,毕竟是天下共主,与他开战,容易遭到诸侯的合力反击,郑庄公还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郑国的军人,并非穿着铠甲,拿着武器,而是化装成平民百姓,去王室边境整点阴招,解解闷气,这是他的强项。
    对周王,面子上要过得去。那是一面旗帜,将来还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不能完全撕破面皮。
    4月,麦子即将成熟,微风吹过,麦浪起伏,眼看又是一年的好收成。
    郑国士兵趁着夜色,挥舞镰刀,强行收割周室温地(今河南温县)的麦子。一夜之间,把附近的麦子,几乎收割得一干二净,只留下光秃秃的麦田,让人愤怒。
    温地是苏国都城,子爵,属于周王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小国。虽然由苏子管理,实则是王室的土地。
    温地的麦子,是百姓的口粮,也是王室的口粮,虽然对王室的总收入影响不大,对当地百姓却是致命。最糟糕的是,抢劫王室财物,造成的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何方盗贼,敢在天子脚下撒野?
    很快就查明,原来是郑国人干的。周桓王非常愤怒,这分明就是报复。但是,没有直接证据,问罪,人家不承认;打,不一定能赢。
    最后经过群臣劝解,还是忍气吞声吧!毕竟都是一家人,而且郑国两代人,对王室贡献不小;剥夺人家的权力,心底难免有怨气,这次原谅他,下不为例。
    ‘麦子’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周桓王的忍功,只能算小成。
    郑庄公正在考虑,自己挑衅了那个小鬼,该如何应对他的报复,左等右等,没有等来一兵一卒,也没有等来问罪的使者。虽然如此,郑庄公依然怨气难消,总想挑点事儿。
    转眼到了9月秋收的季节,王室边境的水稻成熟了,稻穗沉甸甸的,十里飘香,蛙声一片,百姓们笑容满面,谈论着今年的一个好收成。
    然而,还没乐呵两天,郑军又出动了。跟上次一样,他们乔装打扮,趁着夜色,把周室边境的稻子扫荡一空。而且据说只要稻穗,不要稻秧。
    这次扫荡,收获颇丰。
    麦子被盗,说起来还是苏国的财产;但水稻被盗,那可是王室的直接财产,影响恶劣。
    郑国缺粮吗?不缺,就是要恶心一下周桓王,有本事来打我啊!一八小说 .
    王室边境的庄稼,接连被不明身份者盗抢,太可恶了。这世道,太乱了,也不睁眼看看,这是谁的地盘?是谁的天下?抢夺,也要找个理由,即使是最龌龊的理由,这比强盗还强盗。
    虽然郑国人做了伪装,显得人不知鬼不觉,实则漏洞百出。大队人马行动,即使派个没有查案经验的,根据蛛丝马迹,都能找到真正的盗贼。所以,郑国从疑犯,很快就成为真凶。
    地球人都知道,这两次抢劫,就是针对周王室,针对周桓王,就是要教训教训这个黄口孺子。
    周桓王年轻,听说水稻又被抢走了,立刻火冒三丈。先是麦子,现在是水稻,将来还不攻打我的洛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这点粮食,白白送给了郑国,越来越过分。
    他当时就要号召诸侯,讨伐郑国,且要彻底罢免郑庄公卿士的职务。
    辅政的虢公忌父心底明镜一样,他和周公黑肩极力劝阻:郑国是王室的屏障,现在攻打郑国,别的诸侯人人自危,将来谁还会听从;而且郑国上下和睦,实力强大,战端一开,后患无穷;粮食嘛,损失点是小事,就当救灾扶贫了。
    这一番劝阻,终于让周桓王冷静下来,但心里却异常气愤。这是藐视王权,藐视我这个新即位的周天子。
    周王室与郑国的关系,从此一落千丈。
    麦稻事件后,周桓王有心彻底取消郑庄公卿士的资格,被大臣极力劝阻,最后还是忍了。
    几个月之内,连续盗取王室百姓的麦子和稻子,郑庄公也提心吊胆,生怕周桓王号召诸侯,发兵讨伐,故而时刻准备御敌。
    公元前720年冬季12月的某一天,齐国与郑国在石门举行会盟,双方重温旧好。之后没多久,郑庄公的车子,在济水边翻车,还好人没事。或许,这是上天对他的一次警告。
    过了两年,王室一点动静也没有,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也没有派人来兴师问罪。
    这让郑庄公觉得很惭愧。回头想一想,自己也有过错,不能全怪周桓王。如今王室没有派人来问罪,自己不能不知好歹,必须有所表示,至少缓和一下与王室的关系,对自己也有利。
    公元前717年冬,京师发生了饥荒,请鲁国输送些粮食,解决眼前的困境。
    由于周公旦的缘故,鲁国与王室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有什么困难,常常请鲁国帮助。
    当时,鲁国也不好过,因为头一年,鲁国发生了螟虫灾害。据说,这种虫子专吃苗心,鲁国粮食减产,也是艰难度日。
    面对王室的请求,鲁隐公不好推辞,那是天子,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先满足王室的需求。但是,鲁国无力单独承担王室的粮食援助,于是,向宋、卫、齐、郑请求先借贷些粮食,以支援周王。
    王室有难,诸侯支援,天经地义。
    借着这个机会,郑庄公去了趟京城洛邑。这是第一次正式朝拜周桓王,同时希望能取得他的谅解,解开双方的心结。
    原本很好的一次和解机会,但是,对三年前郑国偷割麦稻之事,周桓王耿耿于怀。对于郑庄公的到来,他表现的十分冷淡,甚至冷嘲热讽,没有一丝欢迎的表情,也没有安排宴会,为郑庄公接风洗尘。
    辅政的周公黑肩劝谏周桓王:“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人,还担心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恐怕不会来了。”
    周桓王根本听不进去,那么多诸侯,何必就依靠郑国?所以,他对郑庄公表现的十分冷淡。
    看来,他的忍功还没到火候。
    原本是到洛邑朝拜的,没想到那小鬼对昔日的事情耿耿于怀,反而自讨没趣,这让郑庄公很受伤。
    从此以后,郑国与王室的矛盾,越来越深,从暗中较劲,至刀兵相见,终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先是郑庄公不顾周王的权力,强势与鲁国交换土地;接着王室夺取了郑国四座城邑;郑庄公则打着天子卿士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开启自己的‘小霸’局面。
    十年以后,双方终于爆发了春秋早期的一场大战,就是著名的——繻葛之战。
    麦子和稻子,也成为春秋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入狱三年后,全家跪求我原谅 大医无疆 什么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龙头大佬 神龙诀之九龙剑诀 唯一纯白的茉莉花[快穿] 我在西游做神仙 今生今世 拔份 从春秋战国被人认为是天神开始 牧者密续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组织需要你这样的大佬 来自末日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极恶学院 捞尸人 离柯南远一点 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