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些日子,姬尚闲暇时间都在勤勤恳恳地捏泥人,一开始是捏目之所及的景物,后来突发灵感,就开始刻画先贤所写诗文中的人物景物。后来竟琢磨出一种雕塑诗境,将一首诗中的景物塑造完整,排列起来,就能再现诗境,形成诗之领域,可以发挥诗技。但是,普通的黏土不行,得用掺杂了墨粉的黏土才可以。
姬尚捏了一套王维王圣《山居秋暝》里的景物送给希音,这些泥塑都被放在一个玻璃球里,有小山、山石、竹子、莲花、渔舟、浣女等。
只要默诵诗文,这些泥塑就会就会变得生动起来,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新雨后空山的宁静,流水会载动渔舟飘荡起来,采莲女会开始唱起采莲曲,美好得让人心旷神怡。
本来只是想自己当做游戏,但是捏得多了也没处放,希音就建议他把一些充满闲情雅致的泥塑寄放在扫眉阁售卖给女诗人们,女诗人们虽然也能去诗工局购买诗器,但是很少有适合她们的。这些泥塑饶有趣味,又没有那么重的戾气,十分适合女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她们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泥塑放在一起,研究出不一样的趣味玩法。
比如说,将两首诗的景物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人物活动的场景,就像看戏一样,演绎出许多不同的剧情,给女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被称为连诗境。
像这首《山居秋暝》,可以和诗宗欧阳修的《元夕》和诗神刘梦得的《竹枝词》连在一起,那么,那个采莲女采完莲之后就可以弃舟登岸,与人相约,在元宵节赏灯,赏完灯之后又早早起来看日出。
这游戏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整个诗界女诗人们的喜爱。制作这些泥塑的方法很简单,大家就开始自己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了诗文阅读量,又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充实,还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
现在,姬尚夫妇在诗界女诗人之间威望非常高。希音自不必说,姬尚好几次为女诗人仗义执言,提议建立扫眉阁,这次的泥塑,还有之前发起的取缔青楼运动,都已经在整个诗界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这些都是设身处地地为女诗人们办了实事,让她们大为感激。
姬尚不知道女诗人们的想法,他还是每天沉浸在自己的学习当中,充实饱满。
他按照贾岛的要求,整理了一本《炼字诗集》,挑选了一百首有名的诗文,圈出了诗眼,做了批注。像诗王王介甫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维王圣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字,诗豪齐己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一”字,诗豪任蕃的“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的“半”字。
炼字之说,其实并非贾岛首创,所以姬尚早在诗院之时,就已经听说过这个手法,但是由于境界低,也没往这方面深入研究,只是在读到好诗好句时会啧啧称赞,人家是怎么想到的。现在将这些好的诗句都整理在一起,才发现这真的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像贾先生这样的苦吟,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怪癖,而是一种对待作诗极为严谨,极为负责的态度。就是这样,都不能说,每写出一首诗,都能有出彩的地方。要读读 .1ddu.
在贾岛那学完了五天之后,元好问刚好回到了诗宫,姬尚就前去拜访,说来,元师父是他一开始就想跟随的老师呢。元好问是论诗高手,姬尚很想学一学这方面的本事!
论诗,就是品评他人所作之诗优劣,总结前代诗风流变,探究诗文技法异同的全能活动。评得好,自然让人服气,得称大家,甚至有诗论家,他的一言可以定人之前途,元好问就是这样的大家。而评得不好,则会引来诸多谩骂,身败名裂。从古至今,好的诗论家真的是凤毛麟角,且大多具有师门传承,异军突起的极少。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涉猎此道,一方面是不想一步踏错,自毁前途,更多的还是害怕才疏学浅,难以胜任。因为诗界公认,评诗要比写诗难得多,因为你写诗只要随性而发即可,不好便继续努力提高即可,而评诗,则需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一个疏忽将人的诗评错了,那可不会有人同情你。人家被评价的诗人一般都有许多拥趸的,你评错了人家可不会轻易放过你。你也就别想在诗坛混了。
元好问是诗界最有名的诗论家钟嵘的再传弟子。
钟先生是上古时期之人,隐居深山,极为神秘,他的著作《诗品》问世前,他在诗界籍籍无名。《诗品》问世后,他还是深居简出,神龙见首不见尾,导致大家连他到达了什么境界也不清楚。只是,他过世后,他的著作都会自行寻找一个继承人传承下去。现在是到了元好问这一代。
林逋就曾对姬尚说,你来诗宫,一定要紧咬着元好问不放。没想到,他只想要一朵花,上天却给了他一个花园。
姬尚怀着极大的热情往五行峰的沂水宗走去。
《诗品》里,钟嵘将在他之前的诗人们的作品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可谓是非常大胆了。可是后人中大部分还是认同他的观点,表示自己的偶像确实有不足之处,批评得对,也学着改进起来。
“等见了元师父,我一定要请他先评价评价我的诗!”姬尚既紧张又兴奋。他听说元师父评价诗人都是毫不留情的,不过他才不怕,他不是那种听不见意见的人,他还年轻,最近又承受了诸多赞誉,他非常需要有人来给他泼盆冷水。虽然他没有骄傲自满的情绪,但是理智告诉他,一味的好评是对成长不利的。
到了沂水宗门口,只见大门紧闭,只有侧门开着,侧门上写着“自省道”。姬尚突然想起王丰年曾经跟他说过,元师父那里进门处可以让自己的诗接受评价,很多人写了诗都会慕名而去,应该就是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