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三章
论理, 皇后生了闺女, 贵妃生了儿子, 理应贵妃这边占了上风才是。奈何佟贵妃运气不好,康熙的宠妃宜嫔隔了几日, 也生了儿子。更叫贵妃生气的是, 宜嫔生的儿子, 序齿还在佟贵妃之子前头, 宜嫔生的是五阿哥,佟贵妃生的是六阿哥。因贵妃位高, 又不差几日,因此,报喜的人先报景仁宫, 后报延禧宫。听说宜嫔生下五阿哥, 太皇太后真心高兴,连说几个赏字。身边就有刘德寿笑着记下来,躬身问:“太皇太后, 咱们是回到京城再赏主子娘娘和几位小主子, 还是先传去信儿来,从库里挑好的送过去, 等咱回京了, 再去瞧瞧几位小主子?”
太皇太后想起来如今还在五台山上呢, 眼见蒙古各臣公就要来了, 立时走了也不合适, 只得道:“先报回去, 叫苏麻喇姑从库里挑好的分别送过去。等回京再去瞧瞧哀家的重孙女儿重孙子们。”
刘德寿听了,急忙应下来,带着报信儿的小太监一同下去传话不提。
翠花看太皇太后新添了重孙辈儿的高兴,站起来笑着酸道:“唉,果然是有了新人忘旧人。太皇太后添了小辈儿的人啊,就把我这个孙女儿丢到瓜哇国去咯。”说得大伙儿都笑了。太皇太后乐出了眼泪,指着翠花道:“瞧瞧你这酸不拉几的样子。一国长公主就这么点儿出息!也不问问,哀家这边的好东西,你偏了多少过去。就连你几个姑姑得的都没你多。”
翠花不依,拉着太皇太后的手道:“什么东西不东西的,我没瞧见。要不,您再赏我两箱,让我瞅瞅去。”太皇太后笑骂,“瞧你那财迷样儿!”当即叫来刘德寿,真挑了两箱山西当地谷子赏了下去。
翠花这下跟有了理,拍着手里帕子绕圈儿说,“瞧瞧瞧瞧,重孙女又是首饰,又是衣裳的,又是金银玉器摆件儿的,她才多大呀,恨不得这会子就把嫁妆给准备齐咯。到了孙女儿这一辈儿,两箱子没碾的谷子就打发了。我算是瞧明白了,这人呐,就不能长大,一长大咯,就不值钱了。”说得众人哄堂大笑。
太皇太后更是笑出眼泪,指着翠花只顾乐。这边又笑闹一阵,三公主、五公主来了,太子与大阿哥也来请安。太皇太后嫌人太多了,耽误跟重孙辈儿亲香,便叫几个嫔位主带着贵人、常在跪安。只有翠花因是孙女,还是留下来陪着太皇太后。
李安安出了门,与惠嫔、僖嫔各自回院子。关了门,德常在还要在旁伺候,李安安笑道:“你也出来半天了,先回屋梳洗梳洗换换衣裳。到吃饭的时候,再来就是。”德常在应下告退。这边李安安自卸了头上钗环,叫来葱香、王贺,吩咐他们琢磨下送给长春宫、延禧宫与景仁宫的贺礼。送礼一事,虽有定数,有旧例可循,却也不能全搬旧例。更何况,启祥宫跟长春宫亲近,自然就该加上一层。延禧宫出来的虽然是五阿哥,比景仁宫大那么几天,算起来,景仁宫到底身份略尊贵些,因此,给这两宫的,也不能完全一样。好在不急着送,先瞧瞧别人怎么送,比较着来就是了。
葱香、王贺应下,王贺自下去找旧例。葱香捧了茶来,李安安接过来喝了两口,重新放下。看葱香似有话说,笑道:“平日里什么时候这么安静过呀,想说什么就说呗。”
葱香这才笑道:“主子,我就是想问,那绣安,哦,就是乌雅贵人,她的月份比宜嫔主子还大呢,怎么宜嫔主子都生了,她那边还没传出动静呢?”顿了顿,又说,“刚才在太皇太后那儿我还奇怪呢。可惜,没一个人问那报喜的小太监。”
李安安点头,“多亏你没开口问。你没见那么多人,有长公主,有嫔位主,还有在太后跟前说得上话的贵人常在,哪个不是当不知道呢。”
葱香“嗯”一声,“主子您放心,不该说的话,我总不会说的。”
李安安笑着点一下葱香,道:“你不问,我一会儿也得嘱咐你们留心些。到底是跟咱们启祥宫住过一段时日的,不管如何,咱们该关心的,要关心才是。”葱香记下来,正巧王贺回来,递上往年送礼单子,李安安拿着单子一面看,一面将绣安一事吩咐下来。
王贺想了想,对李安安道:“主子您重情义,奴才知道。不过这事儿既然没报上来,咱们总不好明着打听。要是人还在咱们宫里住着,那是理所应当。毕竟,这会儿跟咱没什么关系了。若叫有心人知道了,怕是……”
李安安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是叫你留意,别人不说,咱可不能问。”
王贺心中有了数,笑着应下来。
李安安这边想着绣安这胎到底如何,惠嫔与僖嫔也都暗自奇怪。按理,绣安到十月份就该生了,偏偏皇后、宜嫔乃至佟贵妃比她都晚怀上,一个个都瓜熟蒂落,偏偏绣安一点儿信儿也无。僖嫔甚至想着,该不会是此胎不顺,夭折了,大老远地不想报过信儿来丧气,故而没说?只是没有确信,也不敢吭。
太皇太后这边则不同。几个小辈儿孩子玩儿了一会儿,康熙来了,一个个打发走了。太皇太后与康熙互相问候几句,就听康熙说道:“今日报喜,朕没让人提乌雅贵人生了个公主。”
太皇太后笑了,“你这孩子,公主也好,哀家一样欢喜。”
康熙叹气,“那孩子,生的日子不对。”
太皇太后皱眉,“不可因此就厌了孩子。你看五丫头,都多大了,这才活泛些。”康熙无奈,只得把话挑明,“皇后生的是六公主,生在十月三十日,乌雅贵人生了个七公主。”
不用说了,皇后这胎是二月份诊断出来的,当时怀胎一个月。乌雅氏在之前就有喜信儿了,她这胎本该十月初就生。见过晚生的,没见过往后拖这么晚的。当即太皇太后脸色就变了,问康熙:“可是问过敬事房了?”
康熙道:“敬事房那边底子都在京中,暂时没法查阅。不过朕记得清楚,二三月份,朕从未翻过乌雅氏牌子。”
太皇太后捻着佛珠,转了两圈,最后叹道:“罢了。反正是为公主,日后抚蒙用得着,查出来又如何,查不出来又如何。咱就只当家里生了个哪吒,就得了。”
康熙气笑了,对太皇太后道:“您老人家总是爱和稀泥。”
太皇太后人老了,往常那斗天斗地的气势都变成浮云,反倒是心中宽和更多了些,笑着安抚康熙:“乌雅氏那孩子,哀家也算见过几次。论心性,论心机,自是不差。不过,胆子还没练出来。指不定就是那孩子生的晚呢。没什么可奇怪的。既然她有缘,投胎到了咱家,就好好养着吧。闺女,咱不嫌多。正好,给六丫头添个玩伴儿。”
康熙道,“朕嫡出公主,岂能跟那等养在一处。”
太皇太后笑说:“那值得什么。不过一口饭的事儿。”康熙见太皇太后不欲深追究,嘴上只得说道,“那便罢了。”祖孙俩又说些旁的话,将不日来朝的蒙古王公数一番,扒拉扒拉哪个该亲近,哪个该警惕,康熙看太皇太后累了,便拱手告辞。
出了门,康熙一路溜达回住处。三毛子依旧在一旁躬身随着,另一边李熙带着侍卫们随身护卫。叫着李熙,康熙便想起韩氏,过了两日,那热乎劲儿一下,康熙也咂摸出来味儿来,着实对不住李熙。好在李熙依旧忠心耿耿办差,不曾有半句怨言。康熙琢磨着,平定三藩,就给李熙挑个好差事,叫他携妻一同外放。等离了京城,这边流言,自然也就慢慢平息。人家小夫妻还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也吧知康熙是怎么想的,出了这等事,是个男人都不可能心无芥蒂,他自己吧是对乌雅氏百般怀疑,居然还想着叫李熙跟韩氏好生过日子。也是李熙性子宽厚,若换个乖戾的,只怕韩氏这会儿不知道背地里挨了几顿打了。
没过几日,蒙古众王公来到五台山朝拜佛祖。康熙与太皇太后开始各自忙起来。太皇太后多年不见娘家人,瞧见自家侄子、侄媳妇,少不了几多感慨。闲着时候,还悄悄带着金大娘爹娘去清凉寺瞧了瞧金大娘。李安安与惠嫔、僖嫔也跟着忙。翠花反倒闲了些,没别的事儿,就带着几个侄女儿到处闲逛。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每听说长姐出门,康熙总是派纳兰性德护卫。按理,纳兰性德从福建立功回来,早就该授官,进入朝堂。康熙至今不表露打算,明珠与性德的心都悬着。此时又拍性德护卫长公主。性德心中不多想,明珠倒是琢磨开其中意味了。
※※※※※※※※※※※※※※※※※※※※
小剧场:
康熙:哼,朕觉得,朕头上绿油油的。
李熙:哼,难不成咱的头上是蓝的?
蒙古王公:哇,原来大汗在中原也有这么个大草原哇!
发现收藏下降了,好吧,留到现在的小伙伴,都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