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前509年—前27年),但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文明由原本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之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是仍维持元老院主持的共和制,实际上是将大权移交给皇帝独揽的政体。虽然早期的皇帝都并没有正式称帝,但是实际上已经具备帝制的特点,皇帝已然成为独裁统治者,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与专制君主无异,所以整个**其实是由皇帝领导而运作。
公元前63年罗马将军庞培介入,攻陷耶路撒冷法利赛人曾面见庞培,请求他干预并恢复犹太的宗教祭祀,取消犹太人对哈希芒的效忠。他们认为庞培对耶路撒冷圣殿的亵渎是撒都该执政失败所导致的天谴。庞培废王,立赫坎纳斯为大祭司、摄政王,在公元前63年终止了对圣殿山的围攻。6年后,何坎纳斯的政治势力被剥夺,叙利亚总督通过赫坎纳斯的以土买助理安提帕特施行摄政,后又通过安提帕特的两个儿子法西勒(控制犹大的将军)和希律(控制加利利的将军)。公元前40年,亚里士多布斯的儿子安提柯一世推翻了何坎纳斯的统治,自立为王并大祭司,希律逃回罗马。在罗马,希律向马克·安东尼、屋大维寻求支持,得到罗马元老院对其王权的认可,并对哈希芒王朝的亡覆进行了确认。根据约瑟夫斯,撒都该党对希律的敌视,导致后者偏袒法利赛党。希律的统治被人厌恶,被视为罗马傀儡政权。虽然希律修复并扩建了第二圣殿,但是他对家族并哈希芒遗留的残暴让人更加令人唾弃。根据约瑟夫斯,法利赛党最终反对希律,并遭到他的残酷镇压。希律将波伊提乌家族提升为大祭司,重整撒都该教派,法利赛党便再次视其为敌人。
在罗马统治的第一个年代,圣殿成为犹太人精神生活的中心。根据律法,犹太人必须一年三次到耶路撒冷朝圣,献上祭品:逾越节、五旬节、住棚节。同撒都该人一样,法利赛人对政治并不热衷,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研习、传授、敬拜。在这个时期,撒都该与法利赛在神学上产生重大分歧。法利赛党和艾塞尼党都相信,并宣扬在圣殿之外依然有神圣性的存在。
公元前53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这宣告了“三头同盟”的结束。庞培和恺撒的关系因尤利娅的死亡也告断绝。两人之间争夺独裁的内战势在必发。
当时,罗马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空前混乱,对抗元老院的情绪日益增强。元老院为了平定骚乱,开始物色称职官员,而当时只能在庞培与恺撒之间挑选一人。元老院意识到庞培绝非理想的人物,因为他不是真正贵族派人物,为实现个人野心,善于投机钻营。然而恺撒在骑士、平民中的深厚基础,以及他军事力量的激增所给予脆弱共和政体的威胁,使元老贵族更具戒心。元老院不得不与庞培修补旧痕,言归于好。元老院授权庞培为唯一执政官任期两个月,其权力几乎和“狄克推多”(独裁官)相似。
庞培上任后,迅速从意大利调集军队镇压乎民的暴动。为了维护贵族派利益,他于公元前53年颁布法令,反对暴力,反对官员受贿,改革诉讼程序,重新审查法官名单,并宣布任何人都可提出对70年至52年间官吏的指控。他利用职权,把锋芒指向恺撒,提出执政官和行政长官在罗马任职和任满后出任行省总督之间,应有五年间歇期的法律。他在第二年又阻止恺撒延长高卢总督的任期,限于公元前49年3月任满解职。于是,庞培和恺撒最后公开决裂。
元前49年1月,新的内战帜幕终于拉开。元老院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宣布恺撒为公敌,命令庞培在意大利招募新的军团,庞培把恺撒的拥护者和两名保民官逐出城外。1月10日,恺撒以“保卫人民夙有权力”为名,渡过卢比孔河,迅速迫近罗马,此时庞培征兵工作尚未完成,因此他和大部分元老封闭国库,仓皇逃往巴尔干。
庞培放弃意大利后,寄希望于他的海上部队和隶属于罗马的东方各国国王、部落显贵,企图从希腊组织反攻。他在那里集合了11个军团,7,000骑兵以及由6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恺撒在占领意大利,巩固政权,肃清西班牙等地庞培的势力之后,在公元前48年发动与庞培争夺东方行省的战争。他率领10个军团,10,000名高卢骑兵出征庞培。开始,庞培军队占据优势,在著名的季拉基乌姆战役中,庞培两次大败恺撒,大大挫伤恺撒军队的士气。
公元前48年8月9日,著名的法萨卢战役是庞培和恺撒进行的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决战。
战争伊始,庞培集中所有的骑兵打击恺撒骑兵。恺撒见此情景,立即向早已埋伏的3,000步兵发出进攻信号,于是伏兵突然进击,举起长矛向庞培骑兵的脸上猛刺。庞培骑兵难以招架,狼狈而逃。庞培军左翼彻底溃散,其余军团看到左翼已败,也不战而退。结果全军覆灭。
庞培在失败之后,企图在埃及寻求藏身之所。公元前48年9月28日,就在他乘坐的小船靠岸之时,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三世的侍从挥剑向他的脊背刺去,结果了他的性命,终年58岁。
罗马共和国末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前44年,恺撒遇刺身亡,遗嘱指定屋大维为其继承人。时年19岁,身在希腊阿波罗尼亚军中的屋大维得知消息后,立即行军回到罗马。此时的罗马正掌握在谋杀恺撒的共和派元老布鲁图与卡西乌斯手中。于是,屋大维设法与恺撒的同僚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盟,史称后三头同盟。接着,三人开始清理元老院异端,百余名元老和上千名骑士被杀。
此后,安东尼与屋大维率军追击已经逃往东方的布鲁图与卡西乌斯。前42年,布鲁图与卡西乌斯在菲利比战役中兵败自杀。屋大维返回罗马,安东尼则前往埃及,在那里,他与恺撒的情人,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结盟。至此,罗马西属屋大维,东属安东尼。安东尼专注东方帕提亚战事,并始终和埃及女王保持亲密关系。
于是,屋大维在罗马广结人心,巩固权力,同时中伤安东尼,称其反叛罗马。双方矛盾日益激烈。终于,前32年,屋大维向安东尼宣战。
前31年9月,安东尼和埃及女王的联军,在希腊的亚克兴角与屋大维交战,史称亚克兴海战。结果,安东尼惨败,与女王逃回埃及。前30年,屋大维入侵埃及,安东尼和女王先后自杀,而女王与恺撒的私生子恺撒里昂被处死,托勒密王朝灭亡。至此,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前27年,屋大维巧妙运用政治手腕,一面对外宣称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首席元老(即元首,元首制由此而来)、最高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自称“第一公民”、最高统帅(或译作“凯旋将军”、“大元帅”),并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以后的皇帝也有这些头衔)。屋大维的这场精彩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犹太人失去自己的国家,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属。起义军频起,犹太民族在水深火热中,一直盼望弥赛亚降临,带领他们成为独立、兴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