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戴德生回国时,西瑟约他见面,戴德生提议一起为这事祈祷。再过了一段时间,端纳家举行了一个家庭聚会,司米德也参加。端纳两兄弟与他祷告交通,二人在这次聚会里肯定神是呼召他们到中国服侍,于是写信给戴德生。两次会面后,内地会正式接纳他们为宣教士。
杜明理长期在中国西北工作,曾深入西藏传福音,与妻子在一次暴乱中几乎丧掉生命,要回英国养病。纵使身体不佳,仍七次到中国传福音,且一次比一次时间长;终年80岁。
杜明德接纳家人的安排,进入三一学院攻读。杜明德虽然知道自己将来会当牧师,但他的生活丝毫不检点,他爱赌马,打牌,跳舞,直至在慕迪布道会中,他才真正决志。
1882年10月,来自美国的布道家慕迪到来,剑桥校园内贴满海报。校内各人心里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受多少教育,竟敢向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传讲耶稣;不过,为了凑热闹,阿瑟还是与同学联袂去了。
一周既过,慕迪在聚会中向会众呼召:“来相信福音,心中留下一空处给神。”然后带领会众唱诗:“像我这样,罪孽深重……救主耶稣,我来,我来。”很多人回应呼召,有200多人,其中一位是阿瑟端纳。
从此,他彻底与马、牌、舞断绝。他是校际运动的代表选手,他仍努力学习和运动,但他目的是藉此见证基督。他先在陕西汉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于1886年来到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市)参与传教站的创建,1888年到1898年在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市)创建传教站,在1898-1928年在绥定(今四川达州市)创建传教站,传播福音,庚子拳变与辛亥革命期间,他都在中国。66岁退休,1935年逝世。
何斯德(1861-1946)的哥哥威廉是三一学院的毕业生,因慕迪的讲道而灵性复兴,心里火热,希望弟弟也归向主。何斯德是军人,为着升迁和前途而努力。冬天里,两兄弟同时回家渡假,慕迪的布道团刚好从剑桥、牛津到布莱顿。威廉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希望弟弟也参加布道会。可是何斯德一直不肯去,到了第四晚,才在威廉的严肃语气和强逼下赴会。会中,神呼召他悔改,他已听过这类信息不下100次,但这次他的心不再刚硬了。
悔改后的两周,何斯德充满与基督同在的兴奋和喜乐。他发觉有一股力量推动他,要他为福音事奉一生。何斯德受戴德生的影响很深。当他正考虑宣教工场的时候,戴德生写的小册子深深地感动了他:“中国三亿八千五百万人民(这是当时的人口数目,现时是超过十亿)在死荫幽谷中,没有机会接触福音,回头想想我们元帅的命令,‘往普天下去,把福音传给万民。’……面对成群走向灭亡的人,还能袖手旁观吗?”中国也开始成了他的负担。
他决定退伍到海外宣教,并将这决定告诉父亲,以为父亲能体谅。岂料当少将的父亲一口拒绝,认为他只是初信,情感的火热会转瞬即逝。
1883年5月,他收到父亲的一封信,说如果他还想去海外传道,他不会拦阻。这似乎是神对他非常清楚的启示,于是写信给内地会,得内地会接见。然而,戴德生在他的热心上浇冷水,强调在中国工作的危险和孤独,及可能受到当地西人及中国人的排斥。戴德生要他忍耐祷告,安静等候。在回家的路上,何斯德清楚灵里深处的渴望─到中国去。
1901年被选为内地会董事会执行主席,1903年接替戴德生为该会总负责人,领导差会逾30年。1935年退休后仍留在中国。1944年被日本人拘禁,45年才获释回国。他在中国住了60多年,是七人当中最长寿的一位。1946年5月在伦敦逝世。
章必成(章悟道)(1860-1939)的父母是敬虔的基督徒,一直关心内地会的事工,更盼望他们的家中有一人能蒙呼召到海外宣教。章必成是大家庭中的三子,父亲是男爵。自少他就在基督教活动和敬虔的气氛中成长,但他却徒有基督徒的外表而无属灵的实质,对信仰却一直不冷不热,与其他学生无异,喜欢划船和各类运动。
他的好友司米德和施达德先后灵里复兴,二人都为他祷告。慕迪来剑桥布道,章必成亦得着复兴,决志献身事主。
在慕迪布道会真正信主后,他也曾一度软弱。幸好,这只是短暂的情况,退后反倒叫他更迈向前,以后他更爱主!而神也就拣选了他完成他所托负的使命。一次,他无意间看到一本小册子《一个奇异而真实的故事》,以寓言方式把宣教地区的需要描写得丝丝入扣,章必成看后深受感动,好像是针对他的一个挑战。章必成的母亲对儿子决定去中国感到非常高兴,她鼓励儿子作宣教士,且“不但要去,同时要说服其他人一起去”。
章必成不只放下了世上的享受,他更放弃了大笔财产。当他在中国宣教的时候,英伦的大哥,由于没有儿子继承业务,想给章必成大笔财产,但条件是要他放弃中国,放弃宣教,回英国打理房地产业,章必成毅然拒绝了。他宁愿镇过镇、村过村,艰辛地旅行布道。一次他甚至在炎热的天气中,和戴德生走了近一千里路。他爱中国的热诚,甚至感动了儿子,后来儿子长大了,也加入中国内地会,而他自己也就是死于儿子的宣教站──中国宝宁。
他喜爱艰辛的旅行布道,足迹几遍中国。义和拳乱时曾一度回国,在英国按立为牧师。1935年后再次返回中国传道,至1939年在其子(亦为内地会宣教士)的宣教站宝宁逝世。
威廉·盖士利(1858-1925)是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司米德的学长和好友。大学毕业时,他已决定舍己事奉主。最初当英国国教的副牧师,热心布道,特别是在贫民中工作,然而,神让他看见他的工场并非英国,而是遥远的海外。自从他感到海外宣教的呼召后渐渐地清楚神赐他的负担是中国。未几,更写信给戴德生,表示愿意去中国。
但他要往中国的决心,很快就受到考验。凯色的母亲知道这消息后,十分伤心,因为她的七个儿子,只有盖士利一个留在英国。她去信戴德生,要求他不要接纳盖士利。戴德生答应绝不怂恿他。1884年9月最后一日,戴德生与盖士利一起祷告。
翌日答案来了,盖士利收到母亲的信,结果是神自己挪开了这些障碍,信中告诉戴德生:“显然他认为去中国宣教是他的责任和权利,这条路已经够艰难;如果我加以阻挠,那我不就成了上主好儿子的坏母亲?神已带领他走上这条路,虽不合我的意愿,但我必须跟上。愿神赐福他,也赐福你们的工作。”
盖士利先在上海工作,后在中国西部新教区当监督,一直很少离开中国。七人当中最先离世,1925年返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