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坚决支持奥匈的行动,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
1914年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由奥匈派员共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等。7月25日,塞尔维亚复文,除拒绝会审外,全部接受其余条件,但奥匈仍不满。当天奥匈即与塞尔维亚断交。
7月28日对塞宣战。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借口德军破坏了比利时中立,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
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于8月15日向德国发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于11月参加到同盟国方面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意志帝国对俄宣战。8月3日德意志帝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意志帝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此次战争简单的划分以下几个阶段: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
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德意志帝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争打败法国。德意志帝国转入全面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
1917年,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大战根源和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经济和政治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已达到很高程度。各国金融寡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实际上成为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各国**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各资本主义强国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世界领土被瓜分殆尽。
但帝国主义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很不均衡。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去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德国、美国、日本三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还没有殖民地。德、美、日不满意这种状况,要求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1898~1905年间连续发生美西战争、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为了转嫁危机,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企图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解决国内危机。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与法、英,俄国与奥匈矛盾加剧。1873年,德、奥、俄三国建立三皇同盟。俄土战争后,德国宰相o.von俾斯麦于1878年主持召开柏林会议,使俄国在巴尔干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引起俄国对德国的怨恨,三皇同盟破裂。1879年,德国与奥匈正式订立军事盟约。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三国同盟建立后,俄、德两国在贸易上的竞争加剧,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矛盾日益尖锐。1891~1894年法、俄订立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1902年英国同日本签订盟约,企图利用日本对付法、俄两国,以保护自己的远东利益。1904年英、法签订协定,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英法协约关系建立。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见三国协约)。从此,以德、奥匈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各国加紧扩军备战步伐。1893~1913年,德国陆军和海军舰艇数量增加1倍多。奥匈帝国追随德国也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的军事计划。英国为了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加速建设海军。1906年,英国第一艘1.8万吨级巨型装甲舰无畏号下水。英国也扩充陆军,建立一支10万人的远征军部队,准备开赴欧洲作战。英国军费开支总数达8600万英镑。
1913年法国常备军扩充到80万人,1914年军费开支增加到15亿法郎,占法国全部国家预算的38%。1913年,沙皇俄国现役军人达130万人,同时加速修建通往德国的战略铁路和海军建设。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得战争危险日益增加。
局部战争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并引起局部战争。1905和1911年,德、法两国为争夺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要地,引起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1909年,俄、奥、德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而引起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反对。1911~1912年,发生了意土战争。
1912年,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等4个王国结成同盟,发动共同反对土耳其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巴尔干同盟各国发生内讧,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俄、奥、德、英等列强利用巴尔干各国的民族矛盾,相互展开激列的斗争。英、法、德各自为争夺在土耳其的政治、经济优势,居间渔利。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时,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法国拒绝接受这一最后通牒。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在此前一日,即8月2日德军已进入卢森堡。3日夜间,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曾对比利时中立承担保证义务,于4日对德宣战。5日,奥匈对俄国宣战。随后,英、法先后对奥匈宣战。塞尔维亚和黑山(门的内哥罗)对德、对奥匈宣战。
战争进程大战爆发后,奥匈军队向塞尔维亚进攻,德军迅速绕道比利时向法国进攻。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有西线战场、东线战场以及巴尔干战场、意大利战场。欧洲西线的法国战场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英、德、俄、法、日还进行了多次海战,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空军在大战中第一次用于实战。整个战争大体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1西线战场。战争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或称小毛奇)于8月4日命令德军进攻比利时列日要塞,从北部突入法国,企图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以达到用速决战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在激烈的边境之战中,德国与英法双方投入350万大军搏斗。英法军一度被迫南撤,德军侵入法国。
9月5~9日,在马恩河战役中,法军反击,迫使德军撤退到马恩河以北至凡尔登一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e.von法金汉担任。马恩河战役后,11月中旬,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开始进行阵地战。
2巴尔干战场和东线战场。7月28日奥匈帝国军队炮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炸死5000多名和平居民。塞尔维亚奋起抵抗,迫使奥匈军队全线退却,俘敌5万余众。奥匈军于9月再次对塞军发动进攻。塞军一度退入中部高原地带。12月中旬,塞军得到协约国提供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迅速收复贝尔格莱德并将奥匈军赶出国境。在东线,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罗马尼亚边境形成另一个主要战场。德国在东线仅有一个第八集团军放在东普鲁士,加上柯尼斯堡要塞警备部队,共30万兵力。
俄军最高统帅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最高统帅)决定以其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1914年8月17日,俄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德军。德军任命p.von兴登堡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加强东线兵力,于8月26日对俄军两翼展开攻击。经20多天的激战,俄军惨败,损失兵力25万人。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河一带。在波兰与奥匈帝国接壤的加里西亚地区,俄军西南方面军同奥匈军发生激战,双方兵力超过100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