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朕发现你等的想法有些局限了,偌大的亚洲除了荷兰人难道就找不到几十艘大帆船吗?濠镜澳的葡萄牙人既然选择了在大明生活,就得为大明帝国尽到义务。
另外还有朝鲜、日本、琉球、文莱、马六甲、柔佛、大城等国,它们平日里受到帝国保护,此时自然要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船出船,一致对外。”
对于宇航员的解释,洪涛还是不满意,以指关节敲击着桌面,边敲边说,以强调心中的失望。
“这……陛下,这些国家的帆船少有大吨位,互相之间言语不通,又没经历过相应的编队训练,数量太多一起远航怕是会出意外。”
听闻此言谭不明也坐不住了,起身反驳了回去。谁还不知道亚洲海域里有一堆小国的船只可以征用,但实际效果无法保证。
一旦在大海上出了事故,轻则人员死伤,重了就人货两空,既保证不了运输时间还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真不是个好主意。
“朕问个问题,帝国的作战物资是否够用?”
“……学生愿以性命担保,各种物资不仅够用还有诸多富裕,再来一次大战也不会捉襟见肘!”
说着说着远征登陆战,忽然又过问起物资准备,让宇航员和谭不明真猜不到皇帝在想什么。互相看了一看,都没看到答案,只能如实回答。
“尔等真是顽冥不化!这是国战,关系到大明之后百年国运的决战,岂能只盯着成本而忽略了效果!朕只要效果,不管过程。
租用各国船只多多益善,用本土积压货物支付报酬,租金按照国内的三分之一算。如有漂没,由出租国负责赔偿。每次发船可成倍运载,留出一半余地,如若不够就再多一倍,这样还有问题吗?”
听到作战物资如此丰富,皇帝非但没欣慰反而急了,拍案而起,指着宇航员和谭不明就是一顿数落。看表情,很有推出去砍了的趋势。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众多机要参谋连同服侍的太监和护卫的勇士全都陷入了石化,望向皇帝的眼神里除了敬畏又多了几股惧怕。
太狠了,也太缺德了。皇帝根本就没拿亚洲各国百姓当人看,这是逼着人家用命去给前线运送物资。送到地方了只给一些国内卖不出去的破烂当报酬,送不到还要追究责任。
若是放在大明,此等旨意一下马上就得在民间引起骚乱。谁的命不是命啊,凭什么要驾着自家的船,走从未走过的航线,冒着船毁人亡的风险去搏一堆不值钱的破烂。
问题是这么缺德的办法还真能实施,而且不太难。大明周边的小国有一个算一个早就失去了反抗的能力,长期处于随时可能被灭国的状态中。
这一点不光大明官员知道,他们自己心里也明白。现在天朝上国有需求了,摆在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照办了还能继续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作威作福,敢说半个不字转眼就会改朝换代。
那这些小国的朝廷会奋起反抗吗?答案是只要有脑子就不会。毕竟死的不是国王和官员,谁会为了些许水手的生死放弃权力呢,权力再小也是权,必须格外珍惜。
然后他们就会把风险转嫁给本国百姓,提出的条件肯定比大明帝国还苛刻几倍,以便确保不会引来震怒。至于说百姓们怎么办,爱咋办咋办,谁敢说半个不字,立马全家砍头!
“朕不是屠夫,不用以如此眼神相待。这是在教你们如何治国,且机会难得,要认真听仔细想明白。
你等都是国家栋梁,脑子里该想的不是如何成为圣人,而是怎么让帝国更稳定、百姓更富足。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帝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和人都是刍狗,用毕即弃,每多一丝怜悯就不配坐在这个位置上。
你们之前曾多次问过朕为何不将朝鲜、日本、琉球、南洋诸国全都纳入大明版图,得到的答案多是时候不到,明显是敷衍。现在朕可以给出正确答案了,就为了此时此刻!
如果这些小国全被纳入大明版图,到了生死攸关时刻朕该把谁舍出去呢?舍了谁都有悖朕保护大明子民的一贯主张,失去了这个根基朕又如何取信于民?
做为帝国皇帝,朕就算把亚洲各国全屠戮殆尽,大明百姓顶多说句残暴。如果能得到足够多的好处,他们还会满口赞美,歌功颂德。
记住,这就是人性。百姓也是人,他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圣人,而是能带给他们安全和温饱的首领。
是不是圣人完全可以等胜利之后,由翰林院里的大儒们去修辞美化。放心,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用文字和语言无法抹去的罪恶。
另外这是一场保卫亚洲不被入侵的战争,做为亚洲国家都有参加的资格,也必须加入。这是立场问题,谁不加入就是叛徒,战后是要被彻底清算的!
下面朕就要出题了,你们在制定计划时该如何降低运输途中的漂没和逃亡,尽量多的确保物资被送达?”
众人眼神里的内容洪涛都看懂了,然后就更失望了。从小接受教育,又在朝堂里耳濡目染了这么多年,怎么觉悟还不如科举考上来的朝臣呢?
于是作战会议暂时又成了课堂,老师讲得慷慨激昂、吐沫星子四射;学生们听得凝眉立目、咬牙切齿。好在洪涛还没忘了正经事,部就每个小问题再引申下去,但还是留了课堂作业,马上就要考试。
“学生以为只需先以战舰护航,待离开足够距离之后,随行的各国船只也就没了选择。他们不懂导航,在陌生海域里分辨不出航线,只能亦步亦趋跟随船队前行。”
做为总参谋长,宇航员自然要第一个回答。实际上答案并不难,只要有能力逼着各国朝廷加入,不用帝国使劲儿,他们就会把压力下泄,把大部分责任交由船东和水手承担。
在如此重压之下个人是很难反抗的,况且走的不是陆地而是大洋。通往珍珠港的航线连大明帝国的民用船只都没走过,各国船只一旦离开熟悉的海域就等于睁眼瞎,想活命必须跟着船队走,没有第二条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