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几乎在同一时间,新任的宁远将军徐庶徐元直,持节南下,抵达了襄阳以北一百五十里处的新野城外。
新野作为荆州在汉水以北的屯兵重地,徐庶这位持节大将的到来,自然是要通知沿途守将的。
「终于再来新野了……」
徐庶看着远处的新野城墙,竟生出了些许欷歔之感。
人之将老,也当念旧。
建安六年之时,刘备被曹操击败屯于新野。徐庶从襄阳左近前来投奔。小小的新野县城,徐庶在此谋划丶议论丶练兵丶成长,渡过了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七年。
直到建安十三年,武帝曹操的大军前来攻伐荆州,徐庶率家眷随着刘备一齐南走。只不过在奔波之中,徐庶之母被曹军所获,他这才北上投曹。
曹丶刘之间,争论对错已然没有意义。徐庶自己在大魏娶妻生子,复又得以重用,数十年来,岁月如水般的流淌过去。若不再来新野,徐庶都想不到自己心底里积攒着的记忆,竟然这般的活跃和汹涌。
故人丶故事丶故地。
故人已然走远,故事只在脑中,唯有故地尚在。
「孟方,替我去城里通报一声。」徐庶坐于马上,朝着自己身侧随着的一人看去。此人唤作左石,乃是中军中领军营中,统领五百骑兵的一名骑兵曲长。
徐庶在邺城南下之时,就由皇帝指派此人率百骑护送徐庶南行。
此前安排徐庶乘车南下,却在出行之前被他明白拒绝了。国家有事,应全速而至,岂能因为舒适就缓缓上任?无论是从责任感还是事情的紧急程度来说,徐庶都不愿慢行。
不得不说,徐庶赌对了。
左石手中持着印信离去,还不到半刻钟的时间,新野城中负责统兵的怀集将军申耽申义举,便随着左石一同出了新野东门,来到在此候着的徐庶身前。
十馀骑从城中驰出,一直到了徐庶身前一丈远的地方才停稳。为首一名身着蜀锦袍服之人翻身下马,当即躬身一礼:
「在下申耽,拜见徐公。」申耽也不托大,面对徐庶的态度颇为恭敬。
不得不说,大魏立国才十年之久,还保留着当年出于政治因素,封赏为将军的降臣。徐庶眼前的申耽就是其中最为知名的一人。
申耽此人本为上庸豪族,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曾被武帝曹操授予过将军号,封为上庸都尉。但这种本土化极强的军阀,政治态度自然摇摆不定,哪一方势力能够占据上庸,他们就会效忠于谁。
建安二十四年,孟达攻占上庸之时,申耽和其弟申仪就顺势投降了蜀汉,被刘备封为征北将军。而后孟达又率领部属归顺大魏,同彼时的夏侯尚丶徐晃一同进攻刘封,申耽就再次降魏。
此后,申耽与孟达一起被先帝曹丕召见,还被封了个怀集将军的将军号,留在南阳领兵,不再担忧此人立场。
早年间的张绣丶刘勋等等一系列降将,都证明了大魏对待降将的信用。加之申耽手中又无嫡系,只是奉朝廷命令领兵的将军,就更无威胁了。在荆州驻军逐渐南移后,申耽的驻地也从宛城挪到了新野。
申耽此人是见过徐庶,认得徐庶面孔的。
徐庶略微点了点头,下马朝着申耽还了一礼:「申将军,以江夏文将军事,本将奉陛下诏令持节南下督军,符节诏书皆在此处,还请申将军验看一番。」
「徐公乃是朝廷重臣,必定做不得假的,哪里还需我看呢?」申耽口中这般说着,却没耽误他用双手接过徐庶怀中掏出的印信丶诏书验看。
好话要说,事情也是要做的。
颇为恭敬的将印信丶诏书送还之后,申耽复又躬身一礼:「如今荆州正当危难之时,徐公持节而来,属下也就有人做主了。」
徐庶渐渐皱起眉头:「荆州出了何事?」
申耽略一欠身,左臂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轻声说道:「事关机密,还望徐公入城稍歇,容属下慢慢说来。」
「好。」徐庶点了点头,随着申耽一同向内走去。
二十多年没有来到新野,城墙形制还是与当年类似。徐庶本不用申耽引路的。唯独有一些不同的是,城中民宅有许多都拆掉夷为平地,在其上重修了军营。
当年居于新野的邓艾,不就是被迁到了许昌左近屯田去了。如今的新野城,已经从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屯兵的兵城。
申耽引着徐庶向城中的将军府走去,一路上小心陈述着,还未入府,徐庶就已经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虽说这是申耽的将军府,徐庶到来,申耽也只能坐在次位之上。
「事情就是这般。」申耽颇为小心的看向徐庶:「该与徐公说的,属下已经尽数说了。」
「赵公人在襄阳城中,汉水又被吴军战船隔绝,不得南北往来。朝廷尚未回信,而徐公又持节在此。」申耽拱手道:「若徐公有令,属下自当遵从。」
见到申耽这般恭谨的态度,徐庶捋须想了几瞬,出言说道:「吴军来犯,确是危难之时。本将持节至此,虽说陛下令我赶赴江夏统兵,可夏侯将军已去江夏,又临战事,本将也无再往江夏的必要。」
「既然申将军愿听我之令,我有一事要先弄清楚。」徐庶抬眼看向申耽:「新野号称有万人驻军,若现在即刻出兵,有多少人能发?」
申耽心中纠结了一下:「禀徐公,有七千六百人能发。」
「七千六百人?」徐庶皱起了眉头:「剩下两千馀人呢?」
「确是七千多。」申耽小心翼翼的解释道:「自黄初三年以来,荆州此处再无大战。太和以来,又从荆州往陇右丶关西调了许多兵。新野并非江夏前线,也非陈公丶赵公的襄樊驻地,老病之卒尚未淘汰的,都被轮到新野来了。」
「让他们守城还勉强能行,若要与吴兵野战,恐怕就有些为难了。还不如不发,将他们悉数留在此处。」
徐庶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方才申耽之话一说,徐庶也就信了八九分。这几年朝廷对荆州最为不重视,加之新野又是荆州离敌最远的屯兵之处。
以大魏此时的军纪,和陈群丶赵俨两人的能力,还不至于出现空饷这种恶性事件。但将老弱军卒往后方摆一摆,这种事情也是能做得出来的。
最⊥新⊥小⊥说⊥在⊥⊥⊥首⊥发!
「不若徐公遣人来查验一番?」申耽以为徐庶不满,又小心的陪着笑脸。
这种事情怎麽好查?何况申耽此人态度如此和善,徐庶也不想与他之间生出龃龉来。
「不必了。」徐庶轻轻摇头:「申将军所说,我又如何不信呢?此时已是傍晚,若今日出兵想必也来不及。就以七千六百的兵数吧,明早出兵,能否做到?」
「遵令!明早出兵定然能行!」申耽站起身来,恭敬一礼:「属下请问徐公,明日出兵往何处?」
「樊城以北的邓县!」徐庶胸有成竹的说出了这几个字来。
若在别处让徐庶领兵,徐庶说不得还要仔细研究一番山川地理丶看一看水文道路之类的情报。
可这是荆州新野,这是襄樊左近。
徐庶从初平二年来到襄阳,算上在新野归属刘备的七年,徐庶在襄樊丶新野之地足足生活了十七年之久。他旧时所居的故宅,还在襄阳西边的檀溪水北,好好的放着呢!
樊城守将唤作逯式,也是一名妥帖将领。此人在黄初二年随故大司马曹仁一同来此,而后就留在了荆州。也算是曹仁麾下的嫡系将领,只不过资历比牛金要浅上一些。
十日,吴军攻占樊城以西的魏军水军营寨之时,逯式就已经遣使者将军情向北疾速朝着洛阳的方向送去。襄樊距离洛阳近九百里,传递军情最快三日可至。
九月十三日中午,洛阳北宫之内书房之中,新任枢密右监刘晔匆匆从外入内求见。
「陛下,襄阳有警。」刘晔一只脚刚刚迈进书房之中,就面容急切的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吴国孙权率水军进逼襄阳,已将汉水隔绝。」
「这是樊城守将逯式送来的紧急军报。」
「拿给朕看!」曹睿猛地从躺椅上站起,皱着眉头接过刘晔手中的军报。
曹睿默不作声,一字一字的认真看着。刘晔也在一旁轻声说道:「汉水溢流,孙权定是藉此时机北上进犯,臣恐襄阳有倾覆之危。」
「贼子何敢!」
曹睿将军报扔到了地上,冷着面孔说道:「孙权这是一而再丶再而三触犯朕的底线,皖城之败才几年,他就全都忘了吗?」
「朕还想着与他为善几年,为大魏积攒些国力。此人惯用偷袭,若朕再不动手,恐怕孙权的胆子就会越来越肥了!」
刘晔拱手劝道:「孙权贼心难改,臣请陛下不必为他动怒。贼人寇边,王师自当兴兵征伐,示以雷霆之怒。」
「打当然是要打的。」曹睿冷笑了一声:「既然孙权开了战端,如何停下,就由不得他了。刘卿,召西阁东阁丶枢密丶侍中一同来此!」
「遵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