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司马懿一行匆匆西行,七月十六日中午,司马懿到达了碣石旧地,暂时歇息半日。此前皇帝率大军驻扎在此,营寨驻地都是现成的,迁移百姓的时候也用到过,是以水米用具根本不缺。
路程遥远艰难,若不从中寻些乐趣,恐怕也太难熬了些。
司马懿与从事陈圭二人,出了营寨缓缓向南散步而行,不多时就走到了此前皇帝与臣子们论诗作的碣石之上。两月过去,碣石上的景色还是如同以往一般。
司马懿背手昂首眺望着不远处礁石上的白浪,轻声叹道:「武帝有雄才大略,又有诗兴名作。文帝也好,当今陛下也罢,也都是喜文之人。此情此景,豪迈至此,难得让人不生出诗兴来。」
「子城,你会作诗否?」
束手站在一旁的从事陈圭摇了摇头:「属下不擅文墨。不知司空可有一二想法?」
「有。」司马懿愉快的接过了属下递来的台阶,开口道:「此前在碣石之时,我心中就有些许感悟,路上不断琢磨,本想着回军之时再作出的,却不料提前奉诏回了洛阳。」
陈圭笑道:「司空倒不如今日就在此写了。写在纸上留在营中,以陛下之文思,再到碣石保不齐也是要作诗的,倒能成就一番佳话。」
「佳话,」司马懿轻笑了一声:「佳话好啊!子城,我这算不上诗,更像是一歌。我且颂之,你为我记下。」
「是。」陈圭点头相应。
司马懿复又看了眼远处海天相接处的景象,听着白浪不断拍打在黑色岩礁之上,缓缓吟诵道: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山河震荡,旌旗东往。」
「胡笳静默,群夷骇僵。」
「三代贼虏,一朝涤荡。」
「舆图开尽,碣石苍茫。」
「扫尽群秽,往归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司马懿背手站在碣石之上,缓慢而又抑扬顿挫的将自己所作之歌吟诵了出来。
诵毕之后,陈圭则在身侧拍起了手。
「属下以为,司空此作可称名篇!气势雄浑,志向高远!」陈圭接连称赞道:「属下已将司空所诵之歌悉数记住,回了寨中就誊写下来!」
司马懿微微摆手:「不必了,我自己来写。就当是给陛下留个引子,待陛下驾临碣石之时,与行在众臣再写出些高作来!」
……
七月二十八日之时,王昶丶王雄二人终于受命抵达了襄平城。两人一同入城之后,被虎卫引着急匆匆的朝着太守府的方向走去。
「见过王都督,王使君。」徐庶在太守府门口,向二人拱手致意。
「见过徐侍中。」王昶丶王雄二人各自与徐庶打了招呼后,王昶率先说道:「徐侍中,我等在路上听闻了国丧之讯。现在是先觐见陛下,还是致礼叩首?」
徐庶想了几瞬:「先来见陛下,听陛下的吩咐吧。二位请。」
「多谢。」
「有劳徐侍中。」
不多时,王昶和王雄二人就在正堂之中见到了身着祭服的皇帝本人。
「臣等拜见陛下。」
「平身吧。」曹睿看向二人,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语气平静的说道:「两位王卿且坐。说实在的,朕在此率军等了这麽久,就是在等你们二人的到来。」
「臣惭愧。」王昶拱手应道:「臣承陛下旨意来此,却从未想过能领下营州都督这般重任。臣位卑德浅,还望陛下能收回成命,另择一能臣众将来为。」
曹睿抬眼看向王昶:「此事并非恩赏,实乃重担。莫非王卿不愿为朕分忧?」
「臣不敢。」王昶微微欠身:「陛下有命,臣自当遵从。」
王昶和皇帝来了这麽一出客套的戏码,而旁边的王雄却不用如此。王雄是之前就做过幽州刺史的,只不过在太和二年的时候,因为皇帝更信任刘晔的原故,暂时将位子让给了刘晔,到陈留任职了两载。
从幽州刺史到营州刺史,倒也算是熟门熟路。
曹睿轻咳一声:「今日王都督与王刺史皆至,朕与诸卿在此将营州的情况也已经细细掌握过了,大政方针都已经定下,你二人遵从朝廷安排就是。」
「满将军。」曹睿伸手指了指右边离自己最近的满宠,开口说道:「营州新归大魏治下,正是一张白纸好作画的时节。大的方略,由满将军为你二人说上一说。」
「遵旨。」满宠声音洪亮的应了一声,而后起身看向王昶丶王雄二人。二王也随之起身,朝着满宠拱手行礼。
满宠道:「诸多细节之事,朝廷自有文书与你二人,今日堂中只说方略。」
「营州四郡三国,共计有七个郡国,乃是新归大魏之地。辽东丶玄菟丶乐浪丶带方四郡,朝廷已经迁徙民众以作安定,还选拔了军队回返河南,这些事情你二人都不用操心了。换句话说,四郡之地需要如内地州郡一般治理。」
「是。」王昶丶王雄二人微微颔首。
满宠继续说道:「而高句丽丶扶馀丶百济三个属国,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些了。按照陛下与朝廷的分派,对这三国的安排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王雄轻声重复了一句。
「正是三个阶段。」满宠点了点头:「第一个阶段,朝廷暂定为营州设立的两年之内。这两年中,对此三国以安抚为主,不做过多管束,但要多派官员往国中巡查,防止不法之事发生。」
王雄插话道:「是要如内地州郡一般查验刑狱吗?」
「这倒不必。」满宠出言解释道:「不论你们怎麽做,让此三国熟悉大魏官员,加强他们对于大魏制度的遵从即可。」
「那第二条呢?」王昶追问道。
满宠答道:「第二阶段还是两年的时间。在此三国之中渐渐推行县丶乡制度。不论这些高句丽人丶扶馀人丶百济人搞出什麽样子,让他们与内地郡县同等分划即可,并且由州中供给俸禄。」
王昶点头道:「形神之论,先有形丶再有神!」
「没错。」满宠接着说道:「第三阶段,还是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你们需要选择此三国之中的县官,禀报朝廷后,徵调他们入内地州郡为官。」
王雄想了一下,开口问道:「为何不在营州之内为官?」
一旁的刘晔笑道:「元伯,营州之内须没有这麽多清贵散职给他们来做。」
王雄恍然,转头看向皇帝:「陛下,臣似乎听明白了。比如高句丽某一县的县令,六百石俸禄官员,朝廷徵调其为千石官员,入洛阳或者别处为官。而朝廷则可派汉人流官入其县为县令!」
「循序渐进,逐渐让此三国接受朝廷制度分派,将其纳入大魏的郡县制度之下!」
曹睿笑着应道:「说是循序渐进也好,说是层层推行也罢,总之每次向前进一小步,让高句丽丶扶馀丶百济之人起不来造反的心思就好。」
「而王卿,」曹睿指了指王昶:「公孙氏除了一个尚在洛阳丶出首举报过公孙渊的公孙晃,还有一个被囚禁多年的天阉之人公孙恭,其馀人等已经都被族诛。曾在辽东任官之家,也被朕迁到邺城去了。」
「朕在营州丶在襄平给你留了一万内地之兵,又从高句丽丶扶馀丶百济征了两千兵,这就是一万两千。按照朝廷给营州都督两万五千兵的建制,王卿再从四郡之中选出一万三千兵来。」
王昶还未来得及回答,满宠就在一旁说道:「此前公孙渊在辽东时的五万兵,朝廷带了五千骑兵丶五千步卒回返河南,剩下兵力悉数解散归乡,让他们各自耕种去了。」
「到时你需在辽东再征些兵,具体该怎麽做,以你执掌枢密院两载的资历,定可处理妥善。」
王昶拱手应下,紧接着又说到:「陛下,若王使君在此三国之间推行政略受阻之时,是不是臣就该出兵以作威慑了?」
曹睿颔首:「朕已经与诸卿论定了。若这三国中有不臣之举,若有急迫之势不得不战,准王卿自行率军征伐。不过三国如今都是大魏营州治下之国,其中程度就由王卿自己把握了。」
「王卿在枢密院两载,素来是个晓事的。襄平远离洛阳四千里,路途遥远通信不便,遇到什麽事情,你与王刺史一同商量着来。朕也将段昭放在右北平了,若有意外,他可为你二人退路。」
曹睿一番叮嘱后,王昶丶王雄二人齐齐起身,躬身拜谢领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