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490章 皇帝移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洛阳,北宫。
    曹睿背着手站在书房侧边,眉头微皱,看向木质屏风上悬挂着的大魏舆图。
    自从黄初七年末,皇帝的书房中开始悬挂舆图后,年复一年,舆图已经替换过了三次:
    右上角辽东之处,原本涂着赭黄色的四个郡县,已经标上了象徵大魏的赤色旗,用方方正正的汉隶注上了『营州』二字。正左边的汉中地区丶和右下方的长江沿岸的庐江郡处,也都与北面各处的颜色统一。
    偌大的版图之上,惟有左下象徵蜀国的灰色,与右下代表吴国的浅蓝,显得这麽碍眼。
    虽说在舆图上直观看来,吴蜀两国所占之处足有半壁江山,还是有些欺骗性的。
    但有识之人心中都清楚的很,看起来颇为广大的疆域,大多都是未开发的山区和蛮荒之地,真正有治下百姓长期定居的地方,相比北方的关中丶中原丶青徐丶河北等处,可谓少之又少。
    「襄阳。」曹睿自顾自的说出了这两个字,用蘸满朱红色墨汁的毛笔,在舆图之上圈了一圈。
    枢密右监刘晔站在座位前边,向书房中汇聚着的大魏重臣们介绍着樊城偏将军逯式处发来的军报。刘晔说完之时,曹睿也刚好将毛笔掷回桌面上。
    「方才刘卿之言,诸位也都听到了。」曹睿转过头来看向众人:「朕才刚回洛阳,孙权这是叫朕一日都不得消停。朕回来之前,从未想过回来后第一次在书房议事,是与你们讨论如何应对孙权。」
    「在问你们军事之前,朕倒是想先另外问一句。」曹睿轻笑了一声:「你们都是智谋之士,谁能告诉朕孙权是怎麽想的?他怎麽敢的?」
    堂中坐着的臣子们,或是低头思索丶或是皱眉纠结,都试图想清这个问题。方才陛下这种神态丶这种语气,显然是动了真火。平心而论,刚打完辽东就得知此事,怎麽能忍得住火?
    如果从臣子们与皇帝相处的角度来论,当今陛下有三个极好的优点:
    首先就是大方,这个无须多论,书房中所有人都受过皇帝的提拔。太尉董昭与司空司马懿坐在最前,几乎就是有功必赏的象徵。
    其次就是坦荡。从不构陷臣子,也少因私人好恶或捕风捉影之事,对臣子加以处罚。浮华案众人与乱群的王祥之辈,显然不算在其中。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这个很少用于形容皇帝的词语,形容当今陛下并不为过。如果用一句话表述的话,就是喜怒形于色。
    谁愿意整天跟一个谜语人相处?皇帝有事没事从嘴里迸出两个字来,让臣子们互相猜来猜去,猜对了的获得奖赏,猜错了的罢官丢职,自己全然甩锅,这样能治理好国家吗?
    身为人君,在议论政事的关键时候,偏向什麽就明白指出,厌弃什麽就表明态度,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在中枢节约沟通成本,保证决策体系的高效运转。
    刘晔还未坐下,转身朝着皇帝拱手说道:「禀陛下,臣以为孙权这是旧习难改。早在建安年间,大魏在河北丶在关西用兵之时,孙权就屡次率军攻侵合肥等处,屡屡为大魏军将所败。近来中原多雨,伊丶洛丶河丶汉尽皆溢流,其中汉水水情最晚丶持续最长,孙权定是藉此时机进兵襄阳,以求全据汉水之南。」
    司马懿也在一旁说道:「枢密所言不错,孙权此人惯常如此,偷袭成性。合肥对张文远丶江陵对关云长丶皖城对大司马,皆是如此。陛下无需深究。」
    曹睿轻叹一声:「朕倒不是说他偷袭之事。吴不欲降魏,割据一方自为敌对,打也就打了。只可惜从太和元年到太和四年,数年之间朕与他往来书信,这些事情显得有些多馀了,倒像个笑话一般,连个徵兆都没有的。」
    董昭老神在在的坐在椅子上,当了太尉之后,整个人的仪态气势也有些不同了,不仅坐满了整个椅子,后背还极为放松的倚靠在了椅背上。都混到三公的位子上了,年高德劭,自不用讲究这麽多。
    「陛下,」董昭微微拱手:「臣倒是有些别的想法。」
    曹睿抬眼看了过去:「且说!」
    「方才司空和枢密都是从孙权习性来论,可若是从时间来论呢?」董昭一边说着一边起身:「吴军若从武昌至襄阳,水军逆流而上,算上攻侵沿途郡县,再慢的话,七日丶八日就可到达。」
    「洪水之时,襄阳丶樊城也很难支援下游郡县,应当以自保为先。」
    未等董昭说完,曹睿就主动接过话头来:「董公说得好!吴兵十日上午至襄樊,这般算起,至少九月初就已动兵了。而逯式军报之中所言,根据吴兵战船数量,足有三丶四万以上。孙权不可能单单让武昌左近的中军出兵,肯定还有其他地方的吴军。」
    「那就是说,孙权在汉水洪水刚起之时,就定然在谋划调兵了!」
    董昭点头道:「陛下圣明。不过吴军既出,臣以为西蜀之兵说不得也会在西同时进发。诸葛亮今年并未攻侵过一次。」
    司马懿眯眼想了几瞬,和声道:「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附议。」
    臣子们纷纷应声说道。
    曹睿环视一圈堂中臣子们,嗤笑道:「这般说来,吴蜀要同时进兵了?一路襄阳丶一路陇右?孙权和诸葛亮这两人,为了与朕相争,真是尽了全力了。」
    「你们说,朕去秦州好些,还是去荆州好些?」
    陛下还要亲征??
    臣子之中,卫臻是第一个皱眉的,当即起身说道:「臣请陛下安坐洛中,观前方将军取胜就是。此前伐吴,举国半数之兵出征,陛下是不能不至。此前征蜀,关中军情急迫丶情势不明,以陛下之威坐镇方安。」
    「可如今都太和四年了,幽并丶营州尽皆安定,国家无后顾之忧,陛下又何必亲自奔波呢?何况若是两线应对,陛下更应该坐镇洛中统掌全局才是。无论去陇右丶还是去荆州,若另一处有警,难道陛下还要如从幽州回返洛阳一般,再这般急迫的跑一次吗?」
    「陛下此前种种辛苦,就是为了如今不再辛苦!」
    曹睿抿了抿嘴,前面那些好听的话在耳中自动过滤下去,唯独卫臻说到的两线作战,这一点算是有些道理。
    不过曹睿还未开口,刘晔就又在一旁劝道:
    「陛下,卫仆射所言有理。陈司徒在寿春丶赵都监在襄阳丶徐元直又方去了荆州,算起时间应能赶上。一处关西丶一处荆州,陛下在洛中坐镇岂不更好?」
    曹睿看着众臣的反应,董昭没有应答,反倒司马懿好像想要开口说些什麽一般。
    「司空有何言语?」
    司马懿拱手说道:「与荆州相比,关西有大将军丶张征西丶郭征蜀丶陆护羌在,更为稳妥一些。臣以为当以荆州为重,陛下不妨至许昌坐镇!」
    许昌,洛阳……
    曹睿依稀想起,去年年末之时,就在此地书房之中,他与臣子们就曾议论过许昌的重要性。
    最⊥新⊥小⊥说⊥在⊥⊥⊥首⊥发!
    吴与蜀,吴国国势更强丶兵力更多丶战线更广。
    对吴还是对蜀,以哪一方为重,这个结论几乎显然。
    曹睿背手在后,从容看向众人:「司空所言有理,居于许昌一地,可以同时控荆州和扬州两处,自是许昌更好。」
    「诸卿方才的言语,朕都已经听进去了。朕亲移驾许昌以掌全局,诸卿可有异议?」
    「陛下明鉴。」司马懿见自己方略得到认可,当即起身行礼。
    许昌也是正经都城,无论如何都比亲征更好。方才劝阻皇帝亲征的卫臻,也开口表示同意。
    董昭丶刘晔丶王观丶裴潜等人也一并表示赞同。
    曹睿点头:「那好,就以去年年末的安排,枢密院丶尚书台尽数随朕前往许昌。」
    话音刚落,曹睿几步走到了董昭身前:「董公年长,这次就由董公为朕坐镇洛阳吧。统管洛阳宫城都城内外诸事,统管九卿,加司隶校尉之衔,可好?」
    不仅董昭惊讶,书房内其馀臣子们也都颇觉反常。以前这个差事都是卫臻来领的,若是董昭在此,那卫臻呢?
    董昭自己也忍不住说道:「多谢陛下顾念,臣虽年老,可还能在洛阳为陛下盯着。可若臣在洛阳,卫仆射呢?」
    曹睿微微点头,复又转身看向卫臻:「卫师傅为朕去一趟关西可好?虽说大将军丶张征西等诸多良将在西,朕从军事上不甚担忧,可粮草后勤却是一个难处,若无重臣前去,朕不放心。」
    「臣去陈仓?」卫臻双眼微微睁大,顿感惊讶。多次为皇帝坐镇后方的经历,使他已经习惯了在洛阳驻守。这一出镇,多少有些不适应的感觉。
    凭直觉来说,曹睿认为是应有人去关西坐镇的。不是说为曹真军师的杜袭不好,也不是说任督粮御史的邓艾能力不行。只是为了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关西之事加上一层保险。
    这个人选,需要曹真认可丶臣子们认可,最好也不要太有锋芒丶避免和曹真相争。思来想去,还真是卫臻最为适合。
    「对,卫师傅去陈仓吧。」曹睿神情笃定的点头说道:「杜袭在陈仓任大将军军师,朕也不好将他罢了。卫师傅此去需要什麽职位?」
    卫臻想了几瞬,摇头道:「臣为国家大臣,以尚书右仆射之衔监督粮草,哪里还用额外加衔呢?」
    曹睿一时也难决策,就在曹睿想着之时,董昭在旁轻声提醒道:「不妨加卫仆射关西护军之职。护军并不常设,有此军职丶官职再加上持节,各州刺史可皆应他调遣。」
    几乎眼前一亮,曹睿当即点头应道:「董公此言甚妥。」(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凡人修仙:开局一张混沌符 冒姓琅琊 重回高三逆袭成大佬 重生80年代做产业 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武碎星河 星海赶潮儿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夜钓钓浮尸,我却扛回逃跑的女尸 谍战:开局化身日本贵族军官 全民穿越:我有一座军火库 九零:做异世界代购,发财致富 斩神,荒天帝代理人,开局不灭经 钓系主播勾勾手,大佬争相当榜一 熟练度固定100,我成武道人仙 斩神:明界代理人,开局帝皇铠甲 时间俱乐部 最强领主:我,天使与亡灵之主 皇室潜修二十年,开局陆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