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六月初的阳光像熔化的金子,泼洒在华阳市政府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晃眼的光。
楼前的梧桐树被晒得蔫头耷脑,叶片卷成了筒状,蝉鸣声从枝叶间炸出来,一声声连成聒噪的网,把整座城市都罩在里面。
沈青云站在办公室窗前,手里捏着那份省委组织部的红头文件,纸页边缘被指尖捻得起了毛边,露出里面泛黄的纤维。
文件上面,省粮食厅的厅长被撤换了,新任厅长是原本的常务副厅长,名叫胡启明。
沈青云跟他不熟悉,之前对方来华......
林墨站在日内瓦总部的顶层会议室中,窗外是碧蓝如镜的湖面,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金属般的冷光。他盯着手中的平板屏幕,上面是“代码透明计划”第一阶段的审计报告。报告显示,在“意识共识网络”的核心算法层,发现了超过三十处未授权修改的代码片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段“动态信任网络”的逻辑模块。
“李然,这段代码的执行路径有没有完全解析?”林墨低声问道。
“基本解析完毕。”李然站在他身后,语气凝重,“这段代码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不像传统的信任机制那样依赖静态权重,而是通过实时行为分析、用户互动模式、甚至情绪波动来动态调整信任值。”
“也就是说,它能绕过现有的投票机制,直接影响关键决策?”林墨眉头紧锁。
“是的。”李然点头,“更可怕的是,它还内置了一个‘隐性共识触发器’,一旦系统检测到某个决策在用户群体中具备潜在的高支持率,它就会自动将该决策推上优先级,并绕过冗长的审议流程。”
林墨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这不是技术漏洞,这是权力的漏洞。”
就在这时,沈若曦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加密文件。
“林墨,我刚收到联合国科技伦理委员会的紧急通知。”她神色凝重,“他们发现,有多个国家的政府正在试图利用这段代码的原理,开发自己的‘隐形决策系统’。”
林墨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愈发阴沉。
“他们想借我们的技术,建立一个没有民主程序、没有公众监督的自动化权力体系。”他冷冷道。
沈若曦点头:“更糟的是,已经有国家开始测试这种机制,他们在某些试点城市,用这套系统进行城市治理决策,比如交通调度、资源分配,甚至公共安全预警。”
“他们没有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林墨沉声道。
“当然没有。”沈若曦苦笑,“他们打着‘效率优先’的旗号,用技术的名义绕过民主程序。”
林墨缓缓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联合国欧洲总部大楼,心中浮现出一个念头??他们正在亲手打开一扇门,而门后,是人类社会从未面对过的权力形态。
“我们不能让这段代码成为权力的武器。”林墨语气坚定。
“可问题是,这段代码已经存在。”李然插话,“而且它已经被人复制了。”
林墨转身,目光锐利:“那就必须让它透明,让它公开,让它成为全球用户共同监督的对象。”
沈若曦一愣:“你是说……我们不仅公开代码,还要主动公布它的潜在风险?”
“没错。”林墨点头,“我们不仅要让所有人知道这段代码的存在,还要让他们明白,它可能带来的危险。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它被滥用。”
李然沉吟片刻:“但这样做,可能会让‘意识共识网络’陷入更大的信任危机。”
“比起被当作权力工具,信任危机并不可怕。”林墨目光坚定,“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维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公平、透明、可监督的系统。”
沈若曦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知道,林墨已经做出了决定。
“我来起草一份公开声明。”她低声说道。
林墨点头:“同时,我们要向全球用户发起一次特别投票,让他们决定是否允许这段代码继续存在。”
“可如果他们选择保留呢?”李然问。
“那就必须确保他们是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林墨回答,“我们不能剥夺用户的选择权,但我们必须确保他们做出的选择是基于真实信息。”
几天后,“代码透明计划”正式启动。林墨亲自在日内瓦总部的全球直播中,向全球用户公开了那段“动态信任网络”代码的存在,并详细解释了它的原理、潜在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权力滥用问题。
“我们不是在隐藏什么,而是在面对什么。”林墨在演讲中说道,“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使用技术的人有立场。我们必须在透明中做出选择,在知情中承担责任。”
直播结束后,全球用户监督委员会迅速启动了特别投票程序。短短三天内,超过五千万用户参与投票,最终结果是??68%的用户支持保留该代码,但前提是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并定期进行系统审查。
林墨看着最终的投票结果,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他们选择了信任。”沈若曦轻声道。
“不。”林墨摇头,“他们选择了希望。”
就在这时,李然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新的系统报告。
“林墨,我们追踪到那段代码的真正来源了。”他语气急促,“它不是周启明一个人写的。”
林墨眉头一挑:“什么意思?”
“我们发现,那段代码的编写者,至少有三人。”李然解释道,“其中一个是周启明,另一个身份不明,第三个……是你的前导师,陈远。”
林墨闻言,脸色瞬间变了。
“陈远?”他喃喃道。
沈若曦也震惊地睁大双眼:“他不是已经……”
“他十年前就退出了技术圈。”林墨低声说,“但他一直是我们系统架构的奠基人之一。”
李然点头:“这段代码的底层逻辑,带有明显的陈远风格。我们怀疑,他可能是这段代码的最初设计者。”
林墨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我们必须找到他。”
沈若曦看着他:“你打算怎么做?”
林墨目光坚定:“我要亲自去找他。这段代码的真正目的,只有他能解释。”
沈若曦点头:“我陪你去。”
林墨看着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你总是这样,把最难的路走成最坚定的方向。”
沈若曦轻轻一笑:“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未来,已经悄然来临。”
湖面依旧平静,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林墨轻轻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真正的未来,已经悄然来临。
---
林墨和沈若曦的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已是深夜。机场灯火通明,人群熙攘,仿佛这座城市的脉搏从未停歇。两人没有惊动任何人,低调地乘坐一辆租来的车,驶向城郊的一处隐秘住所。
“你确定他还在北京?”沈若曦轻声问。
“不确定。”林墨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霓虹,“但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中科院的一场闭门研讨会。我们只能从那里开始。”
沈若曦点点头,没有再问。她知道,林墨的导师陈远,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十年前,他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没有留下任何解释。有人说是隐退,有人说是避世,也有人猜测他参与了某些国家级项目,但始终没有确切消息。
第二天清晨,两人来到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林墨通过旧识联系上一位研究员,对方在听说陈远的名字后,神色明显一变。
“他……很久没来了。”研究员低声说,“但偶尔会有人带资料来,说是‘他需要的’。”
“你能联系上那些人吗?”林墨追问。
研究员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摇头:“他们从不透露身份,只留下一个地址。”
“地址?”林墨眼睛一亮。
研究员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位于河北保定的偏远小镇地址。
“他说,如果有人来找他,就去那里。”
林墨接过纸条,郑重地点头:“谢谢。”
离开研究所后,两人立刻启程前往保定。
---
小镇坐落在太行山脉的边缘,四周群山环绕,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松树的清香。他们找到了那栋老旧的木屋,屋前种着几株梨树,枝头已结出青涩的果实。
林墨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敲门。
门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身穿灰色布衣的老人,头发花白,眼神却依旧锐利。他看着林墨,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
“你终于来了。”
林墨望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陈老师。”
老人点了点头,侧身让两人进屋。
屋内陈设简单,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技术书籍和手写笔记。林墨的目光扫过那些泛黄的纸页,发现其中有不少是他当年参与编写的系统架构草图。
“你一直在研究那段代码。”林墨低声说。
陈远坐在藤椅上,轻轻点头:“是的。那段代码,是我十年前就开始构思的。”
“为什么?”林墨追问,“你明明知道它的危险性。”
“正因为知道它的危险性,我才必须把它写出来。”陈远缓缓道,“我想要看看,人类是否真的准备好接受这种技术。”
林墨沉默。
“你知道吗?”陈远继续说,“这段代码的真正目的,不是控制决策,而是揭示人性。”
“揭示人性?”沈若曦忍不住开口。
“是的。”陈远点头,“它能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情绪、互动模式,预测他们在某种情境下的选择倾向。而‘隐性共识触发器’的作用,不是绕过民主,而是揭示那些被传统民主机制忽略的声音。”
林墨皱眉:“可它已经被滥用。”
“那不是代码的错。”陈远平静地说,“是使用它的人,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沈若曦看着他:“那你为什么要把代码交给周启明?”
陈远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我没有交给周启明。他是在一次系统升级中,无意中发现了这段代码。他……误解了它的用途。”
林墨心头一震:“你是说,周启明并不是主谋?”
“他是执行者。”陈远说,“但不是设计者。”
林墨深吸一口气,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自己曾经最敬重的导师。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做?”沈若曦问。
陈远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群山:“我不会再参与任何技术开发。但我希望,你们能继续监督它,引导它,让它真正服务于人类,而不是成为统治的工具。”
林墨看着他,良久,才郑重地点头:“我们会的。”
离开小镇时,夕阳正缓缓沉入山峦。林墨回头望了一眼那栋木屋,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他知道,真正的未来,已经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