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程咬金朝着周辰点头,带着人马便朝着宇文化及府上赶去。
江都城内,暗流汹涌。
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都盯住了帝师府,还有宇文化及的府上。
很多人,都察觉到了今天晚上到底会发生什么。
这其中,有一些人想要周辰死,但还有一些人,想要他活下来。
似乎,周辰成为了大隋朝堂的一副天平。
无论他是死还是活,都将会对大隋朝堂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大隋未来的天平朝着何方倾斜,也全部取决于周辰的死活。
宇文化及府上。
程咬金带着人赶到,推开门后,看到宇文府上的情况,程咬金大声命令道,“找到宇文化及父子三人的尸首。”
宇文府中,遍地尸体。
以牛方裕等人为首的士兵,以及宇文府上的护卫,全部都没了生息。
他们或是胸口插着箭羽,或是四肢被砍断,或是头颅被一刀斩下。
整个府上,鲜少见到有完整的尸体。
“将军,找到了宇文承基,但却没有找到宇文化及和宇文承趾父子二人。”一刻钟后,有人跑到程咬金面前,跪**子道。
“确定都找遍了?”程咬金拿起马槊,眼中怒意凛现。
“兄弟们就差把宇文府上翻得底朝天了。”
“他娘的,早知道当初就应该留下几个人继续在府门外守着。”程咬金怒声道。
宇文府上仆人加上家兵,差不多有百人左右。
当所有人把尸首抬到一处后,还是没有发现宇文承趾父子的尸首。
这时候,宇文士及也赶了过来,“程将军,别找了,我大哥他应该是跑了。”
“跑了?你怎么知道?”程咬金扭过头。
没有多说什么,宇文士及率先迈起脚步,旋即朝着宇文府上的书房走去。
在书架上的几处暗格摆弄了几下,接着一个密室就出现到了宇文士及面前。
“这个密道,只有我们兄弟三人知道。”见程咬金就要追过去,宇文士及拉住了他,“这条密道通往外界,现在去追为时已晚。”
“你早就知道他们会跑?”程咬金怒声道。
宇文士及点头,“不确定,因为我也不知道这场战最后谁会赢谁会输,更不知道牛方裕等人会不会给他们逃跑的时间和机会。”
“只不过,以现在这种情况来看,他们父子二人也算是逃出生天了。”
程咬金伸出手食指,咬着牙指向宇文士及,“你……”
宇文化及朝程咬金弯腰作揖,“此事,我会向帝师大人阐明。虽然,我已经决定跟在帝师大人手下,但宇文化及毕竟是我的亲大哥,若是他此刻逃出了江都城,必然不会对大隋和帝师继续造成威胁。与其杀了他们,倒不如让他们以庶民的身份去过活一生。”
程咬金叹了一口气,他也不是不通人情的人。
若此刻的他是宇文士及,恐怕也会如此选择。
不出面拯救自己的大哥,已经算是宇文士及对大隋最后的忠诚了。
他又怎么可能有去逼着宇文士及杀死自己的亲大哥?
帝师府内,当周辰听了宇文士及所说。
他揉了揉额头,“现在城门处的管辖如此严?你确定你大哥能逃出江都?”
“我大哥在江都城内还算有些心腹,虽然牛方裕、令狐行达等人已经死了,但还有薛世良、杨士览等人。”宇文士及道。
周辰脸上露出个玩味的笑容,“你确定,他们几人不会在见到宇文化及的时候杀了他?”
“我……”宇文士及心中咯噔一声,“应该不会,我大哥和帝师大人之间还没有彻底闹掰,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我大哥是因为什么落到如此境地。我大哥待他们不薄,若是大哥说要逃出江都城,他们应该会帮上一些忙。”
周辰点了点头,便回到卧室了。宇文化及若是真的能以庶民的身份过一生,他倒也是省心。
帝师府外,宇文昭仪双目通红。
宇文士及拍了拍她的头顶,“大哥和承趾逃出升天了。”
“大哥?没死?”宇文昭仪也完全也没有想到,“那帝师呢?帝师会不会派人搜捕他们?”
“帝师答应放过他们了,以后大哥和承趾应该便只能以庶民的身份活下去,不过这样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宇文士及走上马车,朝公主府驶去。
卧室里,周辰躺到床上,半夏正在小心翼翼的朝着他手上缠着纱布。
两把ak的后坐力实在太多,莫说是ak,就算普通的手枪,普通人连续开个几枪都会震的户口生疼,若是再多开个十几二十枪的话,说不好能把虎口给震流血。
如今,周辰就是现在这种状态。
许久没有一下子搂过步枪,他两手的虎口,全部被震到流血。
甚至在手心,还磨出了不少血泡。
包括腋下架着ak的地方,也因为后坐力的原因,一片通红。
不过,这些对于周辰来说都是小伤。
翌日,天色微亮,尉迟恭就闯进了周辰的房间,“大人,紧急军报。”
迷迷糊糊的接过来其中一封军报,周辰打开后,上面是李靖的传信。
李靖带领的军中,已经于三天前横跨长江赶到江西,正准备和林士弘的军队展开战斗。
周辰看了一眼时间,三天时间过去,恐怕李靖的军队和林士弘的人马已经碰到一起了吧?
他写了一封信递给尉迟恭,“派人告诉李靖,粮草和后备军需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只要他那边有任何缺粮的征兆,都可传信过来,战场周边各郡县,只要是大隋的领地,他都可以随意调遣粮草!”
“至于这场仗如何打该怎么打,全凭他一人做主。”
身为上位者,最需要就是对自己麾下的江都无条件的信任。
当初,杨广征战高句丽的时候,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当初,杨广坐镇后方,前面有士兵在拼刺刀。
杨广定下的规矩是,大隋的军队有任何行动,都需要向他这边报备,只有经过他同意后,这个决定和战术才能实施。
结果好几次,从前军报备到杨广这里都需要花好几个时辰甚至两三天。
等杨广这边审批完了之后,最佳时机早已经错过,这才导致了大隋的北伐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