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59章西夷人的新奇玩意儿(四千字章)
吕芳说出了派林十三前往天津卫的意图其一,嘉靖帝希望这番与佛郎机人的贸易能够顺利进行。又怕朝内的禁海派使诈。
让林十三去天津,是为看住禁海派,防止他们从中作梗。
其二,林十三是宫廷传奉官。佛郎机人的商船上若有新奇玩意儿,林十三需带回宫中,博嘉靖帝一乐。
林十三心中叫苦。
这哪儿是什麽美差。这事牵扯到了朝中开海派和禁海派之争。
几个月的好日子,这就算过完了。
徐阶那边也没闲着。他的学生邹应龙本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竟突然被借调到了礼部主客司署理员外郎。
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初七,前往天津卫与佛郎机人接触的使团准备出京。其阵容可谓豪华。
兵部尚书杨博丶礼部左侍郎李春芳丶工部左侍郎严世蕃丶户部右侍郎贾应春丶司礼监秉笔黄锦领衔。
这个班底,已远超接待藩属国使团的规格,
五人之中,杨博丶严世蕃丶贾应春都是开海派。
黄锦这人的想法很简单:皇爷想开海,我豁出命去也得促成开海。
至于李春芳,他是朝中有名的好好先生,属中间派。
看似此次天津之行,开海派占据主导。其实不然。
与西夷船队交涉是礼部主客司负责具体事务。而主客司的郎中丶员外郎丶主事皆是禁海派-
—
徐阶的门生故旧。
主客司的通译们,全都听上面的郎中丶员外郎丶主事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的问题。
与西夷人交涉最关键的问题是什麽?无非语言有别,需精准翻译。
不然西夷人说城门楼子,通译翻成跨骨肘子。西夷人说「嘉靖大皇帝万岁」,通译翻成「嘉靖大王八稀碎」......
别说贸易谈不成,说不准还要爆发一场海上的大战。
京城西郊十八里外的黑山。
黑山乃是老宦出宫后抱团养老之地。内宦秘密结社「黑山会」的议事堂便设在此地护国寺内。
黑山边有一条河,名日「小乔河」。
麻吊牌中,八万的雅称是「大乔流水哗啦啦」。因为「八」像张开的两条腿。
六万则是「小乔流水哗啦啦」。因为六比八小,腿也是张开的。
这条河由两条支流汇入,河道像一个「六」字。故得名小乔河。
小乔河畔,一位八旬老人正手持鱼竿垂钓。这老人样貌不似汉人,皮肤黑。
林十三和李高丶孙越坐在他身旁,帮老人搅着窝料。
八旬老人名叫亚三。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本是满刺加(马六甲)人。年少时随父亲经商,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佛郎机语和汉话。
正德十三年,佛郎机使者皮莱资奉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前来大明朝见,雇佣了五名满刺加人做通译。亚三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皮莱资回国,正德帝将亚三留在了豹房,教习佛郎机语。
满剌加人其性最淫。
正德帝的豹房内不光有豹,还有大批美女,
亚三哪能的住?他竟私了一位选侍,且被发现。
正德帝在这种事儿上一贯不着调。得知自己被戴了绿帽,他竟丝毫不怒,反而觉得有趣。
但宠臣钱宁却提醒正德帝:「此风断不可长。否则豹房选侍有孕,生下男婴是算皇子还是算.....
正德帝想了想有道理。便下旨将亚三阉了,充为豹房火者。
亚三被阉后更加受宠,常与正德帝丶江彬同榻而卧。亚三也被文官集团视为眼中钉之一。
后来正德帝殡天,江彬谋反。亚三受到牵连,被诬谋反同案,收押入刑部大牢,不久「病死狱中」。
病死狱中是假,被当时的锦衣卫大掌柜常风所救是真。
自那之后,亚三便在黑山隐姓埋名,一直活到了如今。
林十三这趟来,是让亚三出山,充当通译。以防主客司的那些通译耍花样。
林十三一边搅拌粟糠窝料,一边问:「公公,佛郎机语里钱怎麽说?」
亚三答:「递内豆儿。」
林十三又问:「你出多少钱怎麽说?」
亚三答:「观豆儿扒个屎。」
林十三再问:「我要跟你做生意怎麽说?」
亚三答:「地来看卖泪滴屎看滴落。」
孙越在一旁问:「那王八蛋怎麽说?」
亚三转头警了一眼孙越:「你跳进小乔河里,自己问王八吧。」
别看亚三年逾八旬,脑子清醒的很,精神翼。跟年轻人磨嘴打牙不落下风。
林十三道:「亚三公公,你这一身言贯东西的本事不为朝廷效力太可惜了。就答应我们出山吧。」
「此番佛郎机人前来天津贸易,若有人充作翻译,一定可以圆满交易,利国利民。」
亚三警了林十三一眼:「记住了,我姓秦。亚三在三十七年前已经病死在了刑部大牢里。」
林十三颌首:「是,秦公公。出山的事您看?」
亚三摇头:「我隐姓埋名,躲避仇人追杀。好容易苟活了三十七年,到了老却去抛头露面?」
「你想害我不得善终嘛?」
林十三道:「我的老公公。杨廷和都死了小三十年了。当年豹房的恩恩怨怨也过去了小四十年。」
「没人会加害您,更没人跟您翻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帐。」
亚三冷笑一声:「后生,我吃过的屎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武宗爷当年南征时打定主意开放海上贸易,结果当年就稀里糊涂死了。」
「我出山,是帮着大明跟佛郎机做生意。朝里那帮靠走私贸易发财的文官能饶了我?」
「那帮王八蛋杀人不眨眼。到时我死都不知是怎麽死的。」
林十三道:「我们锦衣卫会保您。」
亚三轻蔑一笑:「锦衣卫?陆炳能有当年的常老侯爷厉害嘛?」
「想当年常老侯爷连武宗爷都保不住。如今你们能保得住我?」
孙越在一旁道:「有那麽邪乎嘛?」
亚三道:「你们几个毛都没长齐呢。根本不知那些文官的狠辣。」
林十三道:「我们劝不动您。不过一会儿有您的一位故人来劝您。」
亚三一愣:「故人?我的故人如今早都死绝了,唯有一位....
就在此时,驯象所千户常青云骑着一匹快马赶到了河边。
常青云快步走到了亚三面前:「亚三公公,还认得我嘛?」
亚三仔细端详:「你是.......常经历?」
正德南征时,常青云不过十三岁,却被封为南征讨贼随驾经历官,掌大军文书事。故亚三称他「常经历」。
亚三跟常青云是豹房时代的忘年交。
而常青云的祖父常风,是亚三的救命恩人。
常青云颌首:「是我。当年跟在先皇屁股后面的小青云。」
亚三老泪纵横:「小青云,你怎麽老成这样了啊!」
常青云苦笑一声:「我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能跟十三岁时一般嘛?头发都白了一大半。」
亚三道:「常老侯爷仙逝多年,我却未能前往拜祭。惭愧啊。」
常青云却道:「我祖父在天之灵知道您有苦衷,不会在意的。」
二人叙了一会儿旧。
常青云谈及正事:「公公。此番去天津与佛郎机人交涉,我希望您能出山充当通译。」
「礼部那些通译都是朝中禁海派的人。只会使邪力丶下绊子。」
「开关通海,不光是今上所愿,也是先皇所愿,我祖父所愿。」
「您就看在先皇和我祖父在天之灵的份儿上....
亚三道:「罢,罢。我已活了八十四岁。七十三丶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怕的哪门子死呢?」
「我答应你们。」
说完亚三转身,将鱼竿丢进了小乔河里。
常青云求情,林十三得到了亚三的帮助。他立即找了一辆马车,护着亚三前往天津卫。
三日之后,天津卫指挥使衙门。
以西巴尼亚(西班牙)无敌舰队上校劳尔·冈萨雷斯·布兰科带着十名随从入衙。
杨博丶李春芳丶严世蕃丶贾应春丶黄锦五位正使端坐大堂。
林十三丶亚三跟一众正使随员分列两侧。
劳尔将右手搭在左肩,鞠躬道:「吼啦。」
礼部一个通译翻译道:「夷使说『你们好」。」
李春芳皱眉:「西夷小国使者,见天朝重臣竟只说一句『你们好」?都不下跪?真是夷狄之国,毫无礼仪。」
严世蕃却道:「李部堂别急。你们礼部的通译都是二把刀。我义弟林十三寻来一位精通佛郎机语的老通译。」
「那个谁,你给翻一翻,这夷人说的什麽?」
亚三道:「夷使说,拜见诸位部堂,大明嘉靖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于他不下跪,则是因夷人身体有缺,膝盖骨不会打弯。」
杨博疑心:「他短短一句话,你怎麽翻出这麽多句来。」
黄锦在一旁打圆场:「还是别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显得咱大明小家子气。说正事儿吧。」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盘问起劳尔来。劳尔对答如流。每一句话亚三都会翻译。
李春芳问:「你们来天津卫目的是什麽?」
劳尔答:「觐见贵国大皇帝,谋求两国友好通商。另将船上货物卖予贵国。」
杨博问:「既是通商,船队为何有两艘战船?」
劳尔答:「因海程遥远,途中多海盗。战船随行是为了自卫。到达塘沽口这个安全地方后,我已下令全部火炮以牛油布塞住炮口。」
严世蕃问:「你们都带了些什麽货物?」
劳尔直接拿出一张货单,开始了报菜名:「尊敬的诸位绅士,我的商船队带来的货物有,塞维亚的火绳枪丶鹰炮丶皮革制品丶葡萄酒。」
「马拉加的利口酒;那不勒斯的橄榄油;巴塞隆纳的铅矿石丶单手剑;卡尔维的奶酪;马德里的火腿;热那亚的羊毛布料;那不勒斯的柠檬油;汉堡的怀表......」
亚三别的货物都能翻译得简洁易懂,唯独这怀表他翻译不出。
亚三支支吾吾:「这最后一样货物是,是.......抱在怀里的西夷锺?」
早在两百年前西方便发明了钟表。大明海上走私贸易兴盛数十年,钟表早就传入。
严世蕃有些好奇:「西夷锺?不就是上发条的日冕嘛?那东西永寿宫里有两座。可它恁大,如何抱在怀中?」
亚三跟劳尔一番交流。
还别说,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晓得礼多人不怪的道理劳尔看到明朝的大官对怀表感兴趣,大方的表示为促成这次贸易顺利进行,愿送上怀表十个。
他派了一个随从,回商船上去取怀表。
杨博等人则继续询问劳尔一些有关西夷的事。比如以西巴尼亚有多大丶离大明多远丶人口多少丶物产如何等等。
双方聊了大约半个时辰,劳尔的随从带回了十个「抱在怀里的西夷锺」。
只见这西夷锺巴掌大小,可端入怀中,嘎嘣嘎嘣作响。表上有一个指针。指针周围有十二个刻度,对应大明的六个时辰。
一众高官赞不绝口,夸这怀表精巧。
劳尔眉飞色舞的说道:「这怀表是神圣罗马帝国纽伦堡选帝侯国的钟表匠彼得·亨利在四十多年前发明的。在欧洲皇室很流行。这是能够握在手中的钟。」
杨博当即发现了它的军事价值:「若我大明的都司丶指挥使们人手一个这东西,再也不会出现作战时错过约定时辰的窘境。」
「尊使,你这精巧的小玩意儿打算卖多少钱一个?」
劳尔想了想,开出了「天价」:「每个怀表用两匹上等丝绸交换。」
「噗!」一众高官笑开了花。
劳尔陪笑。他自然不晓得,那些高官在笑他井底里的蛤,没见过天。穷人家出身开不出好价钱。
两匹江南上等丝绸,不过二十两银子。
本来杨博等人认为,这等精巧的小玩意儿怎麽也得一百两往上。结果劳尔说两匹丝绸就能换。
杨博等人自然笑出了声。
杨博等人不知,两匹大明上等丝绸运到欧罗巴去,价钱可翻二十倍。
欧洲皇室愿意花八百盎司白银换这两匹丝绸。折算成两差不多是四百两。
杨博对劳尔的小礼物颇为满意。
这时身为传奉官的林十三却蹦了出来煞风景:「诸位部堂。此物如此新奇,永寿宫那边没有,
倒先让你们得了。是否有..:...越之嫌?」
此言一出,杨博连忙表态:「啊,这十个精巧玩意儿先贡给永寿宫。」
众人点头称是。恋恋不舍的将十个怀表放入一个红漆托盘之中,交给了林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