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4章裂冬·省检前夜(第1/2页)
雪压门窗
子夜,厂房外廊的灯泡被雪片一层层糊住,光色昏黄,像一盏被冷霜裹住的篝火。
我坐在尾检台前,指尖悬在一只刚出炉的晶体管上方,迟迟不敢落下
铝壳微温,雪光从窗缝漏进来,落在它身上,像给一条幼龙披上银甲,也照出我心里的裂缝。
林静推门进来,眼镜片被雾气涂成毛玻璃,“下午抽检,三只偏高音,省检要是“
她没说完,声音被寒风掐断,却在我耳膜里留下钝钝的回响。
我深吸一口气,冷气顺着鼻腔往下走,一路冰到肺底,“今晚把偏音的全部剔出来,一只也不留。“
聂小红蹲在炉侧,正用铁钳拨弄炭渣,火星溅到她胶鞋上,“嘶“地冒起白烟,却掩不住她眼底的火,“剔完了,谁还敢来搅局,我让他听自己的骨头唱歌。“
雪正紧,厂房门被推开,一股更冷的风卷着雪片灌进来,像谁把刀背贴在我脸颊上。
来人是省电子办干部,呢子大衣落满雪,他抖了抖,递给我一纸调令
纸质硬挺,红头文件,在灯下泛着冷光,像一张小小的死刑通知。
“省里意思,霜花线整体迁往省城,明日验收同步进行,否则“
他顿了顿,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像冰锥,“验收作废。“
我指尖停在纸面,感觉那行字在皮肤上留下凹痕,却抬眼对他笑,“省里太远,炉火搬不动。“
男人眯眼,“那是省里的火。“
我摇头,声音低却清晰,“这是长街的火,谁也别想搬走。“
他冷笑,转身走入雪幕,背影被风卷得模糊,却留下一股淡淡的煤烟味
提醒:火能锻花,也能焚花。
雪夜里,老铁匠把铁砧敲得“当~当~“
脆响被风送得很远,像给黑漆漆的县城,钉上一枚又一枚滚烫的钉子。
我推门进铺,炉火正旺,火苗舔着屋顶,像一条直立起来的龙,要把积了雪的瓦片也吞进去。
老人抬头,火光映着他缺了门牙的笑脸,“省里要抢你的炉?“
我点头,把那只偏音的晶体管放在铁砧上,“要你帮我,把它‘唱‘准。“
老人咧嘴,铁锤高高扬起,“铁的声音,铁来定。“
“当~“
火星四溅,像一场迟到的流星雨,落在我的袖口,也落在那只小小的铝壳上
音准,在火与锤之间,被重新锻打成型。
凌晨两点,我们抬着木匣,悄悄摸进旧广播塔。
塔身被雪裹成银柱,梯阶结冰,每一步都“咔啦“一声脆响,像踩在易碎的玻璃上。
顶层机改间,寒风从破窗灌进来,卷起雪片,像无数白蝶在空荡的房间里狂舞。
我把第一只“霜花“插进测试座,指尖冻得发紫,却感觉不到冷
火还在胸腔里烧,足够把一场雪烤化。
电源合闸
“东方红,太阳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章裂冬·省检前夜(第2/2页)
清亮的嗓音从喇叭里冲出,撞在雪幕上,又弹回来,像两条金色的龙在塔内缠斗。
声波震得窗棂“嗡嗡“作响,积雪从檐角簌簌落,像给黑夜撒了一把碎钻。
我仰头,呼出的白雾升上去,和雪片混在一起,分不清是雪还是火。
够了,这就是我要的回声
准、亮、不屈,能在雪夜里撕开一道缝,让光漏进来。
雪仍紧,我和顾骁踏着及踝的积雪,走进县招待所。
走廊灯昏黄,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两条并行的剑,被地毯吞去脚步声,却吞不去锋芒。
会客室里,省检组三人已等候,呢子大衣挂在衣架,像一排冷峻的峭壁。
杜组长抬眼,目光在我脸上刮了一圈,“考虑得如何?整体迁省,还是“
我放下木匣,掀开盖布,五百只“霜花“排得整整齐齐,像一片刚被锻打出的银鳞。
“验收可以开始,但火不搬。“
声音不高,却像铁锤敲在铁砧上,“当“一声,溅起火星。
会客室陷入短暂的死寂,只有窗外雪片拍打玻璃,“沙沙“作响,像无数细小的牙齿在啃咬。
杜组长忽然笑,眼里却结着冰,“好,那就按你们的规矩来。“
他抬手,示意助手开箱抽检
一只、两只、三只……
每一只晶体管被插入测试座,“东方红“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冲出喇叭,
像一条又一条金色的龙,在雪夜里腾空,不肯俯首。
验收结束,杜组长把钢笔插回胸袋,笔尖在纸面留下最后一道红痕
“通过“。
他抬眼看我,目光复杂,“省里可以不强迁,但分厂要建,你挑人,我挑地。“
我点头,指尖在木匣边缘轻轻摩挲,被铝壳割得微疼,却舍不得松手,“好,让霜花开到更远的地方去。“
雪原尽头,天开始泛青,像有人悄悄揭开一层黑布。
我走出招待所,仰头望天,雪片落在眼里,冰凉,却也把远处的灯火洗得更亮。
顾骁走到我身侧,他没说话,只把一只手搭在我肩上,掌心温度透过布料渗进来,像给刚刚淬火的我,覆上一层缓慢的回火。
“下一局?“他低声问。
我点头,指尖在寒风里划出一道白线,“让霜花开到更远的山脊去。“
雪落在那条线上,瞬间化成一个细小的凹坑,像给未来留下的印记。
雪停了,月亮挂在烟囱断口,像被谁咬了一口的银饼。
我走出厂房,仰头呼出一口白雾,雾升上去,和炉烟混在一起,分不清是雪还是火。
炉膛里,余烬仍在呼吸,偶尔“叮“一声,是铁在收缩,也是心脏在归位。
我深吸一口气,铁锈味混着雪气,呛得肺发疼,却让我异常踏实。
“回炉。“我说,声音沙哑,却带着我自己都没察觉的雀跃,“去迎接下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