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贵妃也是个聪明的人,只是聪明的人总是容易反被聪明误。
刘尚书怎么说也是朝廷命官,多年以来虽说干了不少坏事,被多人诟病,但在朝廷中的威望却是不小。
多年为官,刘尚书自是朝中数一数二的老臣,就算被禁足在家,其影响也不容小觑。
此番情况,虽然让皇帝将其禁足在家,可说白了,皇上并没有下达任何严厉的惩罚,对刘尚书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失。
况且,自己年事已高,正好可以对外宣称身体抱恙,皇上体谅下官,特批在家休整几天。
传到民间,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对刘尚书而言,民心依旧不会动摇。
在朝廷中也没人敢说什么,撑死再过几天,皇帝就会下令解除 禁足令,到时候他又是风风光光的朝廷命臣。
左右不过是在家修养几天,正好接下来计划大变,趁这几天自是要好好部署一番。
而刘贵妃则不同了,刘贵妃这种行为都可以算得上是背叛。
她自以为此番和刘府断绝干系可以在皇帝面前挽救一下形象,梨花带雨的哭几下兴许还能博得一点皇帝的同情。
可自古君王有几个是善良纯真的人,小小把戏自是在皇帝面前无可遁形。
只是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刘贵妃还要留下与其他势力抗衡,是保持后宫平衡的一个重要棋子。
刘贵妃想演,皇帝也就跟着配合。
不过隔阂的种子早就种下,无论怎么样,这颗种子也不会被拔出。
现在的刘贵妃可谓是孤立无援,在皇帝面前没有任何信用可言,而此举又伤了刘尚书的心,以后再想让刘尚书帮自己,可谓是难上加难,这唯一的盟友也算是断了往来。
她自以为的及时表态能够不受牵连,其实造成的损失远比看到的要大的多。甚至于连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前途都会被牵连。
想要母凭子贵压过皇后一筹,怕是难以实现。
上到后宫寝殿,下到朝廷官员,这么多年来,刘尚书自是布了不少的眼线,所以,虽说事禁足在家,不允许离开自己大宅半步,但各行各路的消息却是能一件不少、完完整整的传到刘尚书的耳朵里。
“午时,刘贵妃邀皇帝用膳,称与刘府上下断绝关系。”
刘尚书坐在书卓前,手里拿着的正是探子刚递回来的消息。
“哼,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刘贵妃此番行动确实是让刘尚书寒心。
刘尚书从头到尾,所有的谋划不是为了她就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刘清荷。
但到头来刘贵妃却反咬一口,为了保全自己,让刘府下水,简直就是一匹喂不熟的白眼狼。
本以为刘贵妃是个聪明的人,但没想到稍有个风吹马动就自乱阵脚,敌人还没打进来,自家人就杀起了自家人。
刘尚书现在觉得刘贵妃其实也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本以为是个不同的,却不想还是与寻常民间妇女无异,胆小、目光短浅,现在看来只能指望刘贵妃肚子里的孩子。
这个孩子是男孩最好,如若不是,生下来他也得变成男的。
这个孩子现在可比他母亲重要的多了。
刘尚书眼露精光,仔细斟酌着下一步的行动。
这次的行动确实是有些激进了。
皇帝不论是因为喜欢也好,是迫于外界舆论、祖宗制度也罢,每月来刘贵妃殿里的次数是与皇后相差不大的,而且因为肚子里的孩子的原因,经常会派遣皇帝跟前的大太监来贵妃寝宫、皇后寝宫打赏奇珍异宝。
那位公公从小就侍奉皇帝,是与皇帝一起长大的内侍,皇宫上下都知道那是皇帝的心腹。
平时看着没什么存在感,可皇宫每个人干了什么,他都能打听得到。
在皇上跟前侍奉,也是个随时能和皇上说上话的人,所以后宫女人都争相讨好这位公公,就在皇后那都要给他两份薄面。
刘尚书也见过他不少次,确实是个人才,沉稳、机智,最重要的是不贪心、忠心耿耿。
这么多年来从未看见过他传出来私受贿赂的消息,不管是真的没有,还是做事隐蔽没被察觉,都可以证明这是个聪明的人。
皇帝跟前的人死的死、换的换,也就这一个长久不变。
只是可惜了,可惜是个太监,还是皇帝的太监,要不然收买过来,成为自己的人,相信一定是自己的一大助力。
也正是因为这个人,这几个月把在皇后和刘贵妃处的眼线撤回来一大半,生怕被发现,闹出一系列的麻烦。
所以这段时间许多重要消息都是刘贵妃自己写好,转交给探子,再传到自己手里的。
刘尚书上次看了刘贵妃的消息,以为其境地真的紧张,担心刘贵妃被一举扳倒才决定铤而走险,贸然行动。
谁曾想是那个女人自乱阵脚,夸张事实,这才导致自己判断失误,行动失败,被皇帝抓住把柄,禁足在家。
当然这次因小失大也不全然没有收获,好歹知道了刘贵妃的真实面孔,看清了事实,也省得将来再出什么大乱子。
只是在后宫里没了刘贵妃这样一个吹枕边风的人,有许多事就做起来不是那么的方便了.
虽然影响不大,但肯定会比以往多费点时间。
看来还得再往后宫送一批人作为内线了。
现在和刘贵妃也不能完全撕破脸,要知道刘贵妃肚子里还怀着一个。
找个美人进后宫吹吹枕边风是简单,可是要找个怀孕即将临产的却不是简单的问题。
所以刘贵妃还有用!还得留着!
后宫也是个朝廷,各家势力的缩影都在其中,稍有差池就会万劫不复。
自家女儿断不能白白受委屈,自己更不能白白受气。
刘府为了收买人心,每月都会派人在乞丐街分发粮食,当然里面有真乞丐,也有刘尚书自己插进去带口风的人。
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慈,刘尚书没事的时候也会去上演一两次感人肺腑的故事。
过几日就到每月施粥布粮的日子了,届时刘府的人不出现,再让假乞丐煽动群众来刘府门口,自己扮惨开门,在大门口分发粮食,赚一波口碑,也给皇帝一个理由。
相信消息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自己这禁足令也就能解了,毕竟明君怎么能关押受百姓拥护的好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