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34章谋划
国大党已经在为四个月后的大选造势,他们承诺选民会采纳斯里克里希纳调查报告的建议,即对湿婆军采取行动。
斯里克里希纳的报告罗列了31位警察的名字,指出他们滥杀无辜或有明显渎职行为,比如协助或直接参与了孟买暴乱。
31人中,有17人在95年受到正式指控。但截至今天,尚无一人接受审判,其中10人还加了薪丶升了职。
暴乱参与者因违反《恐怖主义和破坏活动法案》遭到起诉,这一法案通常被媒体冠以「严苛」之名。
即便如此,七年间,提起申诉的相关案件共计2267起,其中六成被检方以「证据不足」为由判定结案。
剩下的也没判刑,只是做了控告记录。
直到去年,仍有853起案件处于未决诉讼状态。
42起接受了开庭审理:其中30起宣告无罪,3起撤诉,8起宣判有罪,罪名扰乱治安。
就是这麽荒谬,印度的法律可是很玄学的。
然而作为受害者时,孟买却出动了最精英的警力,一心扑在案子上,所以「九三」连环爆炸的主谋要麽被捕,要麽潜逃出国。
因为爆炸案的始作俑者是牧民,受伤害的是印度教徒。
反过来作为施暴者且导致更多人丧生时,孟买却放任其主谋稳坐市政乃至国会议席。
「对孟买暴乱的制造者近十年来的有罪不罚,向这个民族传达了令人深感不安的信息,也粉碎了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国大党人总结道。
巴尔.萨克雷遭到十四项指控,湿婆军政府设法撤销了其中的十三项。
唯一留下的指控是,萨克雷在暴乱期间以《对抗报》社论为媒,煽动民众的仇牧情绪。
这是十四项指控中最轻微的一项,幸而得以保留。
如果发生在美国,大概会有不明内情的人权斗士积极奔走,为萨克雷辩护。
国大党在马邦的现任党魁是布吉巴尔,他早些时候是湿婆军人,结果叛逃倒戈向国大党阵营。
如今这位大选有力的竞争者,正一心一意想扣押昔日的首领,哪怕一个小时也好。
布吉巴尔放话说,他如果上台,至少要执行一项斯里克里希纳报告中的建议:逮捕湿婆军的大佬。
为了平息这些舆论,湿婆军这段时间四处救火。
很多头目,甚至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孟买这座城市,果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罗恩不想参与这些腌臢事,乾脆去果阿视察自己的钢铁厂了。
经过大半年的整改,那里已经差不多完全接收。
他还带了德瓦拉姆一起,目的自然是让进步党在果阿生根发芽。
这个邦很小,操作好的话,说不定能把它变成自己的后花园。
德瓦拉姆对罗恩交给他的任务十分重视,他本就出身草根阶层,很容易打进群众。
来到果阿之后,他首先探访的就是钢铁厂附近的村落。
进步党想要在这里落地生根,那首先需要得到本地居民的认可,钢铁厂的工人反而相对容易说服。
大致在逛了一圈,德瓦拉姆认为库瑟尔村既不能称之为一个新的村落,也不算是一个旧的村落。
高速公路划分为新旧两个世界的地方,市场和钢铁厂位于高速路的一侧,而大多数的民宅和农田则位于另一侧。
村子里大多是那种水泥砌成的简陋小房子,有些因为久无人居,屋子的角落里挂满了蜘蛛网和甲壳虫。
不过早晨的库瑟尔村倒是一个让人愉快丶充满田园风情的地方。
极目远眺,可以看到一片片的农田和兰巴达人的聚集区。
兰巴达人中的女性非常独立,穿衣风格很有特色。她们总是走在自己丈夫的前面,喜欢穿着鲜艳的衬衫并佩戴大量的首饰。
这点很有趣,德瓦拉姆认为进步党应该从这些妇女身上寻找突破口。
可惜这种乡村生活正在不断消失,现在到处都是工厂。
城市和机场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地产开发商们买了下来,他们希望能够在城市扩张的时候大赚一笔。
现在,当地人被从自己的土地上完全驱逐,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
少部分工人也住村里,他们每天要穿越高速公路去上班。
过了马路,再步行十分钟,便是库瑟尔村的集市。
这个集市沿着一条公路展开,这条公路在被新的高速公路取代前,一直是这里的交通要道。
市场位于库瑟尔村的中心地带,条件恶劣,尘土飞扬。那里的各种摊位出售蔬菜丶水果丶药物以及一品脱装的廉价威士忌。
市场的周边有一些混凝土房子,毫无规律地散落在那片区域,其中有家禽养殖场丶兼做放货生意的珠宝商店以及三家餐馆。
德瓦拉姆的早餐和午餐就是在其中一家解决的,非常便宜,吃的大部分是土豆和一种带辣味的印度菜。
餐馆里的服务员大多是十几岁的男孩子,那些面带疲惫的工人和农民则在餐馆里狼吞虎咽。
这副落后中带着野蛮的画面,却让德瓦拉姆倍感亲切,和北方邦太像了。
要论在群众中怎麽发动政治,他太有经验了。
不过德瓦拉姆没急着立刻实施,他还要多了解这里一些。
他喜欢这种混迹红尘,潇洒人间的做法。
德瓦拉姆今天去吃饭的地方叫德哈巴,一种位于印度和巴巴羊高速公路两侧的餐馆。
能提供两个国度的风味菜,在这里很受欢迎。
卡吉尔战争的阴影,似乎压根没影响这片宁静的郊区。人们漠不关心,只顾埋头生活。
德瓦拉姆很快找到地方,它隐藏在一排停靠在路边的卡车后面,靠近一座生产钢管的工厂。
这家餐馆有不同的名字,你可以叫它比万尼德哈巴,也可以叫它维伊佳家庭德哈巴,这取决于你念哪块招牌上的名字。
在一片草丛的边上有一排水泥房,门上都挂着门帘,似乎在向人们暗示着什麽。
偶尔有男人提着裤子出来,边打哈气,边朝脚边的草地吐一口浓痰。
接着又三三两两穿过破旧的马路,来到餐馆打牙祭。
进了屋子后面有一个门厅,里面有塑料的桌子和椅子。
德哈巴餐馆里的客人永远都不会很多,但是一旦有了客人,他们往往会选择坐在包厢里面。
客人们往往是一群面相粗犷的当地商人,他们围坐在一起,喝威士忌,吃泥炉烤鸡。
德瓦拉姆坐在稀稀拉拉的客人中,专心品尝着自己的酸辣土豆。
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带着兴奋的窃窃私语。
「那个大老板根本不来这儿,操作空间非常大!」
「可…可那是苏尔先生,我们这麽做确定不会有问题?」
「能有什麽问题?成立工会而已,这是合法的,我们是在为工人争取利益!」
「以前的工厂主,我们每次要组织罢工,就让警察来捣乱。现在的大老板不在,绝对没人再盯着我们了。」一个声音笃定道。
「真是稀奇,居然有老板几个月不来工厂视察。」
「那些大人物的生意太多了,哪管得过来。不过这样正好,给了我们机会。」
「说得对,组织罢工才能要求他们给我们涨工资,新德里的工会总部会支持我们的。」
「这样真的行吗?苏尔钢铁厂前不久刚调整过一次工资,南比亚经理也承诺我们会修建新的宿舍…」那道怯弱的声音再次响起。
「蠢蛋!你会嫌弃自己的工资高吗?这是他们欠我们的,想想这几年那个工厂主压榨我们有多狠,这些大人物都是一丘之貉。
这个姓苏尔的讲规矩,那正好,他有什麽理由阻止我们成立工会?
我们也只是在按照规矩办事罢了,到时候看好那些马尔达劳工,别再让他们破坏我们的罢工了。」
「对!只有罢工那些大老板才会知道厉害,他们会屈服的!」
啧啧,边上的德瓦拉姆听的摇头晃脑。
他以前也是不安分的主,还亲自组织过罢工和游行。
没想到有一天,别人也会当着他的面商量罢工事宜,罢工的对象还是自己的大BOSS。
缘分啊,德瓦拉姆咪了口威士忌。
等那几个面相粗犷的工人离开,他才朝远处招招手。
餐馆里的三四个男孩服务员忙碌着,好像永远停不下来。
直到看见德瓦拉姆指缝里夹的十卢比,才像燕子般飞快的掠过来。
「先生,您有什麽需要?」
「刚刚那桌的几个家伙是哪里人?」
「是兰巴达部落的。」
「就住在附近?」
「是,他们是本地人。」
「马尔达劳工又在哪儿?」
「噢,他们是群绝望的无赖。」
「在哪里能找到他们?」
「这个镇子最肮脏的地方。」
德瓦拉姆挥挥手,坐在门厅里面,看落在高速公路上的雨滴。
稀稀落落的雨滴说明今年的南亚季风很弱,雨水带走了空气中的热气,但是也平添了这里的荒凉。
这个地方既不是城市,也不是乡镇或者农村。每天晚上到了九十点钟时,整个市场往往就已经空无一人了,当然,那些偶尔徘徊在这里的醉汉除外。
但附近的高速公路上却有川流不息的车辆,路上有个橘红色的标志牌,上面写着「喝酒禁止开车」。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妇女和儿童,只有那些冷酷而又疲惫的男人们。
他们一刻不停地劳作,也不知为什麽而忙活。
德瓦拉姆起身,他得去找苏尔先生聊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