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48章带孩子的问题(第1/2页)
今年过年的时候,仝樾家里多了一口人,比往年热闹了一些。
有了孩子后,家里的东西也多了不少,水池旁放着几个洗尿布的盆子,晒条上也挂满了洗干净的尿芥子,尿湿的小棉被什么的,显得院里也有了些烟火气。
为了不让鞭炮声从外面传进来,惊吓到睡觉的儿子,仝樾又在正院布置了一个隔绝阵法。
大年三十这天,大哥一家来到父亲的院里,姐姐和姐夫一家四口,昨天开车回老家了,姐夫计划过了正月初五再来京城。
老丈人今天上午也回家去了,还带走了一些大棚里的各种蔬菜,杜家人今天要在一起吃团年饭。
随着改革开放后,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市面上也出现了南方的一些蔬菜,只是价格太贵了,一般人家还真吃不起。
但在过年期间,家家户户也都舍得买些新鲜蔬菜,来招待亲朋好友,这些蔬菜还是卖的很快。
“小舟舟来了,这才几天没见,又长大了一些。”
大嫂仝雪看到杜凌霜抱着孩子来了,连忙伸手接过来。
大丫二丫和小宝三个孩子,也跑过来看小舟舟,父亲看着小舟舟的眼神,更是露出亲切的目光,他也想抱抱孩子,可又不好意思从大嫂手中抢过来。
“呀!他的手好小啊,还有他的小脸真白,真嫩。”
大丫伸出一根手指,小舟舟伸手就抓住她的手指往嘴里送。
“别让他吃你的手指,你的手脏不脏?”父亲连忙拦住大丫。
“爷爷,我刚洗过手的。”
大丫抽回手指后,不高兴的看了爷爷一眼,知道你这是关心孙子,可也太小心了吧。
“爷爷,他是我弟弟吗?”
小宝看着小舟舟,拉着爷爷仝正山的裤子问道。
“他就是你弟弟,你们兄弟俩就是一家人,有人欺负他的时候,你是哥哥,要保护他,记住没?”
“嗯!我记住了,谁要敢欺负弟弟,我就咬死他。”小宝很是郑重的点点头,还呲了一下牙齿。
“爷爷,他现在这么小,什么时候才学会走路啊?”
二丫看着小舟舟也问了起来。
“明年就会走路了,到时候你们就带着他玩。”
大嫂看到父亲希冀的眼光,知道他想抱孙子,就把小舟舟递给他,父亲脸上带着笑容,边接过小舟舟,边回应二丫的问话。
“这小子长的倒是很快,我感觉比前几天又胖了几斤。”
父亲抱着小舟舟,对旁边也想抱抱小舟舟的大哥说道。
“我来试试他有多重。”
大哥伸手就要接过孩子,被父亲一扭身错过了,眼珠子一瞪大哥,“你身上有汽油味,离我远点,别熏着我孙子了。”
小舟舟也不认生,刚出满月的孩子,估计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谁,不管是谁抱着他都行,而且还对抱着他的人笑一下。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父亲看着有了两个孙子,心情也很好,还多喝了几杯。
过了正月初五后,该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也开始营业,人们又开始为了生计忙乎起来,天气也一天天的在变暖。
很快就又到了春天,人们预想中沙尘暴刮过来时,那昏天暗地的天气,今年却没有再刮过来,都是有些惊奇,但也不知道是咋回事,纷纷胡乱猜想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8章带孩子的问题(第2/2页)
“这沙尘暴肯定是被国家治理好了,估计以后城里再也不会出现那样的天气了。”
“这也说不准,如果不保护环境,说不定哪天就会再次出现。”
“老刘说的对,看来还是要保护好环境,才不会出现沙尘暴,希望国家能重视起来。”
“虽然没了沙尘暴,但这城里的空气太差了,我看应该把那些工厂都迁到郊区的山里去,不然那些工厂里的大黑烟冒出来,那股味道熏的出口气都感觉困难。”
“现在全国的各大城市都在发展,污染肯定是会有的,还是先忍着点吧!再说这也不是我们老百姓该操心的事,不过这日子一天倒是比一天过的好多了。”
胡同里退休的老头们,每天聚在一起晒太阳时,都会谈论这些话题,仝樾已经听到了很多次。
杜凌霜在生下孩子后,就开始修炼了,在孩子满月后,她就恢复到了原来的修为,再次来到筑基后期巅峰境界,再稳固一段时间,就能突破到金丹期了。
现在的产假有半年时间,杜凌霜担心自己去上班了,仝樾一个人带不了孩子,她又舍不得把孩子给穆红梅带,毕竟这不是孩子的亲奶奶,就和仝樾商量起来。
“亲爱的,到时候我去上班了,你一个人能带孩子吗?还有,就是你有事了,比如说要出远门,我们的孩子让谁带着,总不能让我抱着孩子去单位吧?”
“我要是不上班,带个孩子还是没问题的,如果我要出远门的话,就让爹和红梅姨白天带着,下午你下班后再把孩子接过来,再说不是还有你爹吗?他也帮忙看着点孩子,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你别提我爹了,还不如你爹会照顾孩子,他哪会带孩子,记得有一次他带着我弟弟去什刹海玩,看到孩子在婴儿车上睡着后,他就去钓鱼了,等他拿着几条鱼回家,我妈看到他只拿着鱼,没带着孩子,才问他那孩子在哪里,他才想起孩子还在什刹海,好在那边还有一帮钓鱼的人,也没人敢偷孩子,不然这孩子就丢了。”
“我这老丈人这么不靠谱,可不能把孩子交给他,那还是让我爹看着吧!要是让我爹带着孩子,就是把他丢了,这孩子也丢不了。”
“嗯呐,我觉得也是,还有,儿子快满一百天了,我们是在饭店给他做百日宴,还是在家里边?要不要把朋友们都请来?”
杜凌霜又想起孩子百日这件事,就和仝樾商量起来。
“我看还是在家里办好些,也没必要请多少人,我们认识的人基本上都结婚生子了,人家要是来的话就要带着礼钱,有些人可能不愿意来,但又抹不开面子,就是来了心里也不痛快,所以我的意思是,在家里摆几桌就行了。”
“嗯,还是你想的周到,现在的工资比以前高了一些,但基本上刚好够家里的生活费,不必要的人情往来,很多人其实都不想去,但被同事邀请后,不去又不合适,去了的话,拿的礼钱都够自己一家人,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
“这是个人情社会,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又显得没人情味儿了,其中的艰难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