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古意》李颀.诗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1]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庆功宴,设在中庆[今昆明市]路平叛本部大营的操场上。
豫王阿剌太纳失里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等诸王,元帅秃剌左丞孛罗等各路将领,以及立过功的士卒们都来参加了庆功宴,汪寿昌还遍请了当地的名流共余千人。
庆功宴开始之前,是左丞孛罗和武靖王搠思班的一个马术比赛。
搠思班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他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
孛罗不服气地对搠思班说:“我们俩,谁输了,谁就先班师回朝。”
搠思班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一样丛生,他横眉以对地上了战马,抱手说道:“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二】《出塞曲》席慕容.词李南华.曲格格.歌
杜秋是辽东人,半年前跟随征讨大军来到云南。
她能歌善舞,而且熟弹琵琶。今日她却用羌笛吹奏了一曲《出塞曲》,为孛罗和搠思班两位将军的比武助威,多名蒙古装束的姑娘载歌载舞,随着这优美的旋律,柳如烟主唱道:
[歌曲]“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
一声萧萧的马嘶,一阵穿越生命的口琴[2],一曲悠扬的蒙古长调
调[3]……
[歌曲]“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
比赛不分胜负,两位将军合手言欢了。
【三】《将进酒.君不见》李白.诗凤凰传奇.歌
傍晚上灯的时候,庆功晚宴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百名少女伴舞的大型舞蹈《菩萨蛮对舞》;中间穿插着让战士们参与和艺伎们一起表演的各类文玩节目;最后,是由柳好好精心导演,杜秋领衔的压轴大戏《将进酒》。
舞台上,甚至整个会场都没有一丝声响。
突然,一声浑厚的女中音在夜空中响起,穿着中性而又妖冶装束的杜秋唱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随之,战鼓阵阵擂响;琵琶声,更是繁弦急速;七十二名舞女,边伴舞边和声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士们的呐喊声如排山倒海般地在会场中激扬。
又见,百余名武士,迈着整齐的阵步,威武颂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杜秋的唱腔恢宏大气,音调从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是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绕梁三日而不绝: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武士们迈着矫健的舞步,铿锵有力地咏诵: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杜秋又唱道: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柳好好邀将士们和歌妓们一起高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武士咏诵: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秋的歌声唱出了士卒们的心声,激发了将军们的激情,他们一起合唱了起来,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柳好好编排的晚会,大大地给汪寿昌长了脸,大家频频举杯向老帅们敬酒祝贺,汪寿昌又飘飘然了。
————————————
注释
[1]羌笛
羌笛,传说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羌笛。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羌笛也被称为羌管,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
最初的羌笛是用鸟腿骨或羊腿骨制成,有两种用途,既是吹奏的乐器,又是策马的马鞭,故又名“马鞭”或“吹鞭”。在西汉以前,羌笛只有四个音孔,到公元前1世纪,经过京房(公元前77年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的音孔,才有了五个音孔。
[2]口琴
亦称口弦口簧,铁制拨奏体鸣乐器。蒙古语称之为“特木尔.胡尔”。蒙古人素有弹奏口弦的习俗,尤以妇女为甚。明代以来,口弦在蒙古音乐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被纳入了宫廷乐队。
[3]蒙古长调
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蒙古族的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