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日暮蹑履出淑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自京赴奉先咏怀-其三》杜甫.诗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柳郧见倒剌沙语存讥讽,有意奚落,便愤然作色地说:“左丞不愿会衔尽可自便,何必捏造事实,纷乱视听呢?”
    倒剌沙冷笑道:“我好意通知诸位大人,圣驾已于午夜之时召集御林军和扈跸的文武,同正宫皇后、两位贵妃一起启行。因为要赶赴上都另有特别要务,所以匆匆登程,未曾宣示行期,满朝臣僚都不知道。我因蒙皇上特降密谕,留守京师,才有这个消息。但我也是在御驾临行之时,才知道此事的,并非早得消息有意隐瞒,不让诸位大人得知。”
    众人见倒剌沙正言厉色,侃侃而谈,不像是胡说,便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呆呆地站着,都没了主意。
    此时,柳郧也知道倒剌沙并非戏言,只有陪着笑说:“下官秉性粗率,刚才语言之间多有得罪,左丞万勿介意。只是皇上前日虽欲巡幸上都,圣意还在犹豫之间,为何昨夜忽然启跸,并且还要携了正宫皇后和两位贵妃一同前往。左丞既奉谕旨留守京师,谅必深悉其中的原因,不妨说与我们听听,免得大家狐疑不定哩。”
    倒剌沙道:“柳平章不要疑心,老夫早就声明在前,皇上临行之际我才得知消息。至于圣驾何以忽然于夜间突赴上都,并携带皇后、贵妃同行的原故,实在是一无所知,绝非有意谨守秘密,知而不言。况且留守京师的人,也不止只我一人,还有旭迈住、燕帖木儿和你柳平章三人,你们也是有旨意留守京师的。不过,这道旨意是皇上命内监密交于我的,命我今日在都堂宣示。刚才因柳平章到来,诸位大人忙着要看奏稿,我也没来得及宣布,既然现在已经空闲,我就宣读上谕。”说着,请过泰定皇帝的手谕,一字一句地宣读了一遍。
    此召果然是命倒剌沙、旭迈住、燕帖木儿、柳郧等留守京师。并有一行附注:“皇太子与正官皇后及两贵妃皆随朕同赴上都,在京诸臣应小心谨慎,恪守尔职,俟朕回京之时自有升赏。”
    柳郧和满朝大臣听了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面面相视。
    看着倒剌沙那得意的样子,柳郧心想:这个蚂蚁般的小人,只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我为什么要羡慕百丈长鲸,常想在大海里纵横驰骋呢?
    他又看看了默默无言呆立着的众臣,又想:如今的朝廷上,有的是栋梁之材,要建造大厦,难道还缺少我这块料?可是连葵藿的叶子都朝着太阳,我这忠诚的天性,又怎能轻易改掉!
    随即,柳郧发言道:“圣驾虽赴上都,我们的奏章仍应会衔入奏,能邀圣恩俯允逐条施行,乃是国家之福,社稷之幸。即使圣上不允施行,或且有什么谴责罪戾,也是尽我们臣子之心。我打算就此追踪圣驾,赶往上都,亲自递呈。好在留守京师的责任还有左丞相等三位大人在此,可以无甚忧虑。”
    诸大臣闻得此言,尚未回答,宋文瓒早已从旁说道:“柳平章所写之疏,甚为小人所忌,唯恐递将上去,定被内臣等从中阻隔。倘若亲赴上都面陈此疏,那是最妙的了!晚生不才,愿随柳平章一同前去。”
    柳郧道:“得你同行,那是好及了!奏稿虽具,尚未缮写,誊清一事要费你的心了。”
    宋文瓒道:“誊写奏章,晚生理当效劳,只是此奏既由诸位大人会衔,须得在此写好由诸位大人签了名,携带前去,便可立即进呈。倘若到了上都再行誊写,还要送回此处签名,那就未免太费周折了。”
    柳郧连连点头道:“此言甚是!便请你速即誊清,到了明日请诸位大人签名,由鄙人携往上都,面奏圣上是了。”
    商议既定,百官各自散归,宋文瓒也回到寓内,连夜将奏章写好,并将会议各官的职衔一齐写上。等到了次日,请众人署了名,便同柳郧驰赴上都。
    【二】《赠内》徐悱.诗
    柳郧回到家里,整理行李准备去上都[1]。
    柳白氏一边为其整理行囊,一边问道:“天寒地冻的,你也一大把年纪了,何不派个年轻人去?”
    柳郧说:“员外郎,宋子章[2]与我同去。”
    “他一人去不行吗?”
    “事关重大,一个年轻人如何说服得了圣上。”
    柳白氏又问:“您要去多久?”
    “这可说不准。”
    “也不知圣上多久才会同意我的奏章;即便是同意了,我还得组织实施呢!我想,一时半歇回不来。”
    “那,清婉正月十二出嫁,您是赶不回啰?”
    “肯定回不来!哎~,她才多大,就忙着嫁人?”
    “也不小了,今年十六,也该出嫁了。”
    “是嫁给揭大人家的揭广阳吗?”
    “不是,是她三姑母家的儿子——甄有才。”
    “甄有才?那小子…不是……没多大吗?”
    “是呀,和好好同岁,今年满六岁。”
    “我那个小姐夫是不是糊涂了吧,干嘛嫁给个孩子?”
    “孩子怎么了,正好娶个大媳妇回家照顾小女婿呢!”
    “你那‘凤凰眼’的姐夫…不是一直讲究什么门当户对嘛……清婉有那么多的官宦表兄弟…这次…怎会让女儿嫁个穷光蛋……”
    “嫁过去,就不穷了。姐夫拿出了自己一半的家产做陪嫁。”
    柳郧惊奇地盯着妻子看。
    柳白氏笑道:“你看我干嘛!怎么,你不相信我那吝啬的姐夫?”
    柳郧说:“不是不相信。关键是,她大姑不是很喜欢清婉嘛,一直想娶清婉回家做儿媳。”
    “清婉不是让也先铁木儿那个畜生糟蹋了,她大姑嫌弃,从此再也不提及联姻之事了。”
    “不是还有她二姑家的修染吗?听好好说,他俩一直互相爱慕。好好还让我做媒成全他俩的好事呢!我这一直忙着,也没腾出空闲来顾及此事。”
    “像清婉现在这种情况,当初让我姐夫搞得是满城风雨,但凡讲究点的家庭,哪个愿娶?”
    “这有什么,清婉不是被迫的嘛,再说,是不是处子,又有什么要紧的!?”
    柳白氏盯着柳郧看了半天,最后笑道:“你好像是满不在乎的!怎么,我给你娶回家,做小?”
    “你在胡说什么!那可是我的亲外甥,这岂不乱了纲常。”
    “清婉这个外甥是外戚,不算乱纲常的。我想,我年纪大了,总不能让柳家断了后吧!”
    “不是说清婉嘛,怎么说到我身上来了……既然修染那么喜欢清婉,干嘛不去争取?难道修染也在意清婉的清白之身?”
    “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在无人可嫁的情况下,姐夫才把清婉嫁给那六岁孩童。姐夫也是出于感动,才给了甄家一半的家产做陪嫁。”
    “你姐夫干嘛这么着急,清婉也不过十六岁,正当花季;再说了,过一些时间,人们把这段丑事淡忘了,再去嫁人,岂不更好!?”
    “等不了了!”
    柳郧盯着妻子,不解地问:“为何?”
    柳白氏用手比划了一下,说道:“肚子,大了。”
    “噢~”柳郧若有所思,随即,“噗嗤”一声又笑了起来。
    柳白氏诧异地问:“你笑嘛,肚子大了,又那么好笑吗?”
    柳郧止住了笑,说:“我是笑,六岁的孩童怎能使女人怀孕?你姐夫这不是掩耳盗铃吗?等这孩子一出生,是算她小丈夫有才的呢?还是算他公爹友乾的。”
    “当然得算那个混蛋也先铁木儿的了。”
    “那,你姐夫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怎是多此一举?是两全其美。这样一来,姐夫嫁出了女儿;甄友乾一家也就真有钱了……”
    “你姐夫不是太医嘛,弄一副打胎药,岂是难事?干嘛非得干这‘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儿?”
    “你说得轻巧,给女人打胎简单,要是再想怀孩子,可就难了……姐夫也配了几副堕胎药,可清婉是死活不吃……”
    “这打胎药对女人害处这么大吗?”
    “可不是呢!要不,那些从良的妓人,有几人能生育的?”
    “嗨!”柳郧叹息道,“只是苦了清婉和那一半的家业——一个孩童,本就需要照料,又怎会去痛爱自己的妻子;甄友乾是个浪子,把这么多的家产给他,几天就让他糟蹋没了。”
    “姐夫不给他银子,而是把自己的一份产业给他,让她三姑父经营……”
    这时,柳好好进了房间。
    她进门就问:“爹爹说什么事儿了,弄得娘亲又是哭又是笑的?”
    柳郧说道:“哦,爹爹要出远门,你母亲舍不得我,便伤心落泪了。”
    “爹爹要去哪儿?”
    “去上都。”
    “去几天呀?”
    “要去好多天。好好呀,你的母亲身体不好,你在家里,可要细心照料你母亲才是。”
    “放心吧,爹爹,我会照顾好我娘亲的。”柳好好拉起柳郧的双手说,“不过,爹爹去那么长时间,我和娘亲一定会想爹爹的,您可一定要经常给我俩来信哟。”
    “那是自然。”
    柳好好把柳郧拉到桌子旁说:“爹爹何不现在就给我们写一封?”
    柳郧笑着坐在椅子上,略一思索,提笔写道:
    “日暮想清扬,蹑履出淑房。
    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不见可怜影,空余黼账香。
    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
    聊以一书礼,以代几回肠。”
    ————————————
    注释
    [1]元上都
    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的闪电河畔,是元朝四大都城之一。
    (1)忽必烈建开平
    金莲川草原一带水草丰美,历史上曾是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
    12世纪,金世宗完颜雍命名此地为“金莲川”。金代筑有景明宫,是皇帝避暑的地方。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于是忽必烈把他的藩府南移至金莲川地区。他在负责统治汉地之后,进一步扩大了与汉人士大夫的接触,受到更多的汉文化的影响。
    1256年春,便命僧子聪(即刘秉忠)在桓州以东,滦水(今闪电河)以北,兴筑新城。
    1259年,新城建成,城市背靠龙岗山,南邻滦河,放眼一望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气势恢宏,命名为“开平”城,作为藩邸。当时蒙古国的都城在哈刺和林。忽必烈在选择其藩邸地址时,考虑到“会朝展亲,奉贡述职,道里宜均。”因而把它确定在地处蒙古草地的南缘,地势要冲的开平,既便于与和林的大汗相联系,又有利于对华北汉人地区就近控制。
    通过金莲川幕府的大量活动,忽必烈加深了对学习汉文化﹑变更蒙古旧有统治方式必要性的认识,并取得了汉人士大夫的普遍支持,为元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2)改名上都
    1259年,蒙哥死。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与留守和林的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战争。忽必烈依靠汉地的丰厚人力物力,把开平作为前沿基地,历时四年,终于战胜了阿里不哥。
    中统四年(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以取代和林。但这时忽必烈政权的统治重心已转移到中原汉地,把都城设在山后草地已嫌偏远。
    至元元年(1264年),又改燕京为中都。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都城,而将上都作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都制的格局。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八九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皇帝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忽里台)和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
    (3)废弃
    1358年农历十二月,红巾起义军分道北伐,中路关先生﹑破头潘部攻陷上都,焚烧宫殿,掠得玉玺、仪仗、珠宝等,七日后撤离,从此,元上都逐渐衰落。
    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同年7月,元顺帝从大都逃往上都。
    1369年8月,明朝大将常遇春、徐达率领的中路大军攻克元上都。上都伴随着元朝失去中原汉地政权而逐渐废弃,蒙古民族退回草原游牧生活,开启了北元时代。
    1396年,明朝在元上都正式设开平卫指挥使司,然后大力经营,加强屯守,并修缮城垣。明成祖以后,明朝防卫内撤。
    1430年,开平卫移至长城以内的独石口,改为隶属万全都指挥使司,元上都至此彻底废弃。
    16世纪初期,蒙古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各部,将蒙古各部划分为六个万户,元上都地区属于应绍卜万户的封地,为“云需府”管辖。
    清初,蒙古右翼诸部的察哈尔部在这里驻牧。
    (4)建筑风格
    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其景物风习,在元朝文士的吟咏中多有记叙。也广为西方人认识,原因是13世纪马可.波罗于此觐见忽必烈,在其《游记》中记载都城生活的奢华:“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乐人心目。”
    《马可.波罗游记》扩大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认识,并在15世纪激起西方航海家对东方的向往,进而推动了欧洲人由海路来东方的探险活动。几百年来,随着《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上都的英文译名xanadu在欧美等国知者甚多。
    18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阅《游记》后,于其诗篇中赞美:“上都坐忽必烈汗,恢宏皇城乐御邦”(inxanadudidkublakhan,astatelypleasure-domedecree。)后来,西方人以xanadu比拟作“世外桃源”。土卫六上的最大亮区俗称为xanaduregio,因没有人知道那里是什么样。
    (5)地位
    两都巡幸
    元上都在元代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元朝实行两都制度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从忽必烈时期开始,一般每年夏历二、三月从大都出发,北巡上都,八、九月返回大都。
    元惠宗(顺帝)暑期,每年夏历四月从大都出发,九月回到大都,皇帝每年在上都居留的时间近半年之久。皇帝巡幸上都时,扈从人员有后妃、太子和蒙古诸王,还有宰相大臣、百司庶府,各以其职分官扈从,只留中书平章政事、右丞(或左丞)数人居守大都。
    驿道枢纽
    上都是北方驿道的重要枢纽。上都至大都共有西路、驿路、辇路和东路4条路。元朝皇帝赴上都多走辇路,由西路返回大都。为管理上都各项事务和为元朝皇帝巡幸上都服务,上都城内建有许多公廨官署,设有庞大的封建官僚统治机构。中统四年(1264年)设立上都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立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官府。上都留守司及下属20多个直属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和皇帝巡幸时的一切杂务。
    为辅佐皇帝在上都议办朝政,上都专门设有重要衙门的分支机构,如中书省上都分省、御史台上都分台、翰林国史院上都分院等等,这样的分支机构共有数十个。上都官署的设置是整个元朝封建国家机器的一个缩影。
    宗教活动与文化交流中心
    上都城有众多佛寺、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十分兴盛。
    1260年,忽必烈就封八思巴为帝师,在上都城西南建有八思巴帝师寺。道教在上都也有很大势力,各宗派都建有道宫。上都居民中也有信仰伊.斯兰教、景教等。
    上都作为元夏都,是北方宗教兴盛的中心,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
    (6)重大历史事件
    其一,元朝向全国发行纸币
    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当时称“飞钱”,宋代称“交子”,金代称“交钞”。1260年3月,忽必烈决定在上都向全国发行纸币。7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此后,受到元流通纸币影响的波斯、印度、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发行纸币,促进了世界货币的变革。
    其二,佛道大辩论
    由于忽必烈对宗教兼收并蓄的政策,使元上都成为当时世界的宗教中心,中国传统信仰的佛、道、儒三教,在此交融。
    在上都城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地位是平等的。宗教建筑除道观、佛寺之外,还有回回寺、十字寺等。蒙哥汗时期,大蒙古国内佛教与道教之间的竞争,矛盾日趋激烈,蒙古王室不得不出面调停佛、道二教的争端。
    1255年,在哈喇和林举行了佛、道二教第一次辩论会,佛教占了上风。1258年,蒙哥汗委托忽必烈在开平召集佛、道二教代表计数百人,进行第二次辩论。藏传佛教在八思巴的激辩下,战胜道教,忽必烈判定佛胜道败,佛教获得蒙古统治者的推崇。忽必烈在上都即位后,封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大元帝师”,命他在上都建立寺院。
    自此,藏传佛教在整个中国,包括漠北的哈喇和林都获得广泛传播,产生了显著影响。
    其三,南坡之变
    南坡,又叫南坡店,是距离上都最近的一个驿站。元朝皇帝往返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上都留守司的官员,都要在南坡店迎送,即“南坡迎送”之礼。1323年八月初五,元英宗硕德八剌由上都返回大都时,于当日驻扎在南坡,当晚英宗遭到暗杀。这是发生在元上都地区的重大政变,史称“南坡之变”。
    皇位继承,一直是元朝中后期政治史上十分突出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从1307年元成宗去世,到1333年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即位,短短二十四年间,九位皇帝的即位几乎都充满了惨烈的争斗。
    [2]宋文瓒
    字子章,河南裕州人。
    至治中累迁浙西宪司经历,调江浙省都事。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入为中书右司都事,改左司。泰定2年,出为江浙省左右司郎中。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历大宗郎中、礼部侍郎,天历2年除杭州路总管,始至即大治庙学。至正2年(公元1342年)改山东都转运使,历刑部尚书、大都路总管,除两淮盐运使。年七十致仕,居绍兴。
    喜欢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yq-888)叹流水兮言情888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重生97:还当舔狗?世界首富不香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斗罗V:拍卖万倍返还,师妹求我别卖了 嫡女重回赐婚前,暴戾王爷缠上身 从女子监狱走出后,全球震动 反派BOSS以外全员重生 喝出来的无敌,圣女师尊破防了! 它贴着一张便利贴 普通人,但传说级马甲 听懂毛茸茸说话,我成了警局团宠 知道真相后,我的大小姐哭惨了 问鼎仙途 定鼎天下,从捕役开始 花露醉 王朝融合:我的神国被曝光了! 高武:开局掠夺神级资源 全球贬值:假千金日薪百万带飞全家 刚无敌,轮回者老婆求我赐传承 每晚都梦到凶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