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15.第14章 泽国江山入战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凉州词.其一》[1]王之涣.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北方戍边的元帅秃剌接到文宗皇帝的调令后,迅速率领万户侯孛罗周戡等部的五万人马,日夜兼程,开拔云南。
    一路上,全是沙漠,连一棵树都没有。它的广阔使每一个人都感到疲倦,似乎永远走不出这广袤的大漠。
    时近中午,太阳升得老高老高,晒得沙漠直冒烟。他们下马休息,支起凉篷,但沙子热得烫人,叫他们站也不是,坐也不行。使这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将士们,第一次感受到沙漠的可怕。
    可大漠依然板着个脸,总是给你一种单调的颜色:黄色,黄色,永久是灼热的黄色。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久静止不动。
    经验丰富的秃剌元帅立刻意识到:沙漠不动,人得动啊!
    他指着被沙漠烫的直撂蹄子的战马说:“这时候休息,看来不行。我们立刻上马,赶快动起来……”
    将士们迅速跨上了战马,循序渐进。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疏勒河畔。据说,它是黄河的上游,水量很小,还只是一条清亮见底的小河,流水潺潺。在小河两岸,随处可见柳树杨树挺拔矗立,盘根错节,状若盘龙,但还都没有一点儿绿色。
    秃剌在大营里对将军们说:“我们这样行军,是不行的!不等我们走出大漠,人马便伤亡过半了。”
    孛罗问:“元帅可有良策?”
    “我们必须夜行日宿。”
    “请元帅明示!”
    “孛罗将军,你找来向导,找出有水源树林或山坡等能遮蔽阳光的地方,确定下一步的行军计划。我们白天休息,夜晚行军。”
    定好了行军方略,将军们各自回营。
    秃剌走出大营,纵目望去,疏勒河北岸的沙漠呈现一派金色,无数道沙石涌起的皱褶如凝固的浪涛,一直延伸到远方金色的地平线。
    总算起风了。
    大漠上的风,总是旋风。一股一股的,把黄沙卷起老高,像平地冒起的大烟,打着转在沙漠上飞跑。
    再看这疏勒河,却是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是那么的孤峭冷寂。
    忽然,一声羌笛打破了这份寂寥。
    营伎所吹的曲调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秃剌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些奔赴沙场的卫士,只能说:“她们何必吹这首哀伤的《折杨柳》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
    【二】《凉州词.其一》王翰.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五天后,大军到达了兰州。
    大军准备在黄河岸边休整几天,并让军需官征调渔船,准备渡河。这五万军马要想渡过这条大河,最快需要七天时间。
    孛罗部首先渡过了黄河,来到了黄河的南岸,并在岸边安营扎寨,等待大部队的到来。
    夜宴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中,营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为将士们助兴催饮。
    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
    “此次出征为陛下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三】《好好诗.其九》杜牧.诗
    旌旆忽南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随着对柳好好的了解越来越多,汪寿昌觉得让她只当个“花瓶”似的角色实在是屈才,他便把柳好好调到四川省平章府,让她参与原来由幕僚们做的案牍方面的工作。并且打算上报朝廷,正式下文件让柳好好任校书郎[省办公厅秘书]的官职。这是只有进士出身的男人才能担当的文职官员。
    属下急忙劝阻汪寿昌,说道:“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一艺伎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啊!”[2]
    汪寿昌想了想,也对,就暂时把这事搁下了。
    然而,
    ,柳好好这女校书的名头却在私底下传开了。虽然柳好好没有转入正式编制,但却实实在在地担任起了校书郎的工作,算是个省府编外工作人员吧,而且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公务员。
    柳好好的案牍工作十分出色。汪寿昌决定去云南转输军需时,也一起带上她。
    初秋,军需物资均已齐备。
    大队船只一艘接着一艘,浩浩荡荡的沿岷江顺流向南而去。
    歌韵装满了船仓,柳好好那清亮的歌声飘荡在岷江的两岸,也激发了汪寿昌那久沉的激情。
    【四】《己亥岁二首》曹松.诗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一踏进云滇大地,柳好好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阴风列列,黄沙卷起烧焦的旗帜,在漫漫的沙石里,冒烟的木头发出阵阵让人恶心的臭味。
    几具还没有完全被沙石掩埋的尸体上空盘旋着几只秃鹫,尸体上好几个箭头还在,那断了的长矛却依然握在死者的手里。
    不远处,仿佛又响起撕杀和呐喊声。或许明天一早,又将多出几万具尸体。阴风开始怒嚎,似乎要唤醒那些死去的灵魂。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谁还能说怒江总是太平没有怒吼的时候?
    你看,那愤怒的江水啊!不是正混合着战士的鲜血,争先向东流吗?
    请你再也不要提什么封侯进爵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啊!
    ————————————
    注释
    [1]凉州词
    又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填的唱词,是唐周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就是现在的武威市,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由于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凉州。
    《凉州词》最著名的一首便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是,到过玉门关以及熟知中国西
    西北地理的人都难免起疑:“玉门关与黄河相离千里之遥,怎能扯到一块儿?王之涣真的是这么写的么?”
    其实,这首诗有两个版本。
    唐.芮挺章《国秀集》中记载的《凉州词》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薛用弱《集异记》中所载这首诗为:“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那么,到底是“黄河”,还是“黄沙”呢?
    历代都曾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句有误,认为该句当为“黄沙直上白云间”。理由主要是在玉门关不可见黄河,但常见黄沙。并认为,可能是最早传抄时手写草书之“沙”字被人误当为“河”字,之后以谬传谬所致。
    而坚持“黄河远上白云间”者则认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远无“黄河远上白云间”之雄浑大气,以王之涣这样名气盖世的诗人,显然不会选择“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平庸的诗句,而必取“黄河远上白云间”。并且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像王之涣这样的诗人,不一定以实景写诗,而有可能为了能让诗有意境,大跨度将黄河和玉门关这两个本不相关的事物横贯起来以渲染诗意氛围,这种异于常人的想象力正是其过人之独到处,也正是成就其超凡诗名之所在。
    假设,王之涣到过玉门关,他会不会误将疏勒河当黄河的上游了呢?
    完全可能,而且不仅王之涣可能,甚至在那时候任何人都存在这种误将的可能。
    黄河的源流,在中国古代长期是个谜,并流行多种不实传说。先秦《山海经》称“河出昆仑”。《山海经》所称“昆仑”指的是现在的新疆天山,可见当时人们将黄河源流估计之远。
    “百川汇河”是中国自古的一种认识,将西域高原诸水都疑作最终汇入黄河而东流出海,是客观上并无全面勘考条件的中国古人的普遍朦胧臆念,这大概也是《山海经》“河出昆仑”及以后历代大多数人的认识基础。
    [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人,您把一个歌舞团的演员调到省府任职有点不靠谱,影响大人您的名誉啊!她年龄尚小,又是个女子,皇上怎会相信她的才能?再说了,来衙门办事的人,进门一看,在一群大老爷们当中,坐着个穿超短裙的姑娘,也有点不成体统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摆烂世子,当皇帝哪有当大侠爽 被渣爹抛弃后,首富爸爸宠翻天 海棠春闹 逆转 游戏入侵:抢男女主机缘会上瘾诶 开局觉醒酒葫芦,晋升先天灵宝 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 年代1959带全家做城里人 一秒一个丧尸,合成天灾席卷世界 斗罗:凤神降临,帝炎焚天 大明柱国:从清廉知县开始 圣堂教会从赐福开始 徒儿,下山祸害你七个师姐去吧 生活系神豪 被典妻后,掀翻婆家带娘家暴富 娇软美人穿七零,禁欲大佬沦陷了 斗罗:我的魂技能自选 继母带来仨义妹,而我有宠妹系统 不经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