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姑和姑父在樟树村待了一整天,周二下午,两人一起来到县城,来到陈启山家,又去了陈梅香家里。
晚上,陈启山家聚餐,陈梅香一家都来了,陈老四带着程佳欢过来,陈大茂和爱国以及满仓也一起过来了,还有陈小...
酒席办完后,铺子里的气氛比以往热闹了许多。街坊四邻纷纷来道贺,都说李记家常菜这回算是真正立住脚了。邹娟琦站在柜台后,一边收拾账本,一边笑着应和着来往的熟人。她脸上的笑容比从前多了些,但眼神里仍藏着一丝疲惫。
“姐,我来吧。”陈老三从厨房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炒青菜。他现在已经开始能独立完成几道简单的家常菜,虽然火候还欠些火候,但至少已经能帮上忙了。
邹娟琦点点头,把账本合上,抬头看了他一眼:“你最近可真是下功夫了。”
陈老三笑了笑,把菜端到桌上:“娘教的菜,总得学会才行。”
两人正说着话,门口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七妮背着书包冲了进来,脸上满是兴奋。
“娘!哥!我考上县重点中学了!”她一边喊,一边把通知书递到邹娟琦面前。
邹娟琦接过通知书,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孩子,真有出息。”
陈老三也凑过来,看着通知书上的名字,轻轻拍了拍七妮的肩膀:“七妮,你奶奶要是知道,一定特别高兴。”
七妮眼圈一红,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我也想奶奶了。”
邹娟琦轻轻抱住她:“奶奶一直都在我们心里呢。”
那天晚上,铺子打烊后,邹娟琦坐在厨房里,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却有些沉重。七妮考上县重点中学,意味着要住校,离家远了,她心里既骄傲又不舍。
“姐,你在想什么?”陈老三端着一杯热茶进来,轻声问。
邹娟琦接过茶,轻轻叹了口气:“我在想,七妮以后要住校了,咱们这个家,会不会变得冷清。”
陈老三坐在她对面,沉默了一会儿,说:“姐,七妮长大了,她有自己的路要走。咱们得让她飞。”
邹娟琦点点头:“我知道,可我还是舍不得。”
“等她放假回来,咱们还能像以前一样。”陈老三安慰道,“而且,她走之前,我得把娘教的菜都学会,让她尝尝我做的饭。”
邹娟琦笑了:“你倒是比我还上心。”
“姐,”陈老三忽然认真地说,“我想把铺子再扩大一点。”
邹娟琦一愣:“扩大?”
“是啊。”陈老三点头,“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咱们得添几张桌子,再请两个帮手。以后七妮上学,咱们也能多挣点钱,让她安心读书。”
邹娟琦看着他,眼里满是欣慰:“你真的长大了。”
“是娘教得好。”陈老三低声说,“她教会了我们怎么撑起这个家。”
第二天一早,陈老三就开始张罗起来。他先去村里找了几块木料,开始做新的桌椅。王大柱也在一旁帮忙,两人忙得热火朝天。
“老三,你这手艺,不比你娘当年差。”王大柱笑着说。
陈老三抹了把汗,笑道:“我得努力点,不然对不起娘。”
铺子扩大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街坊们都来帮忙,有人送木头,有人送钉子,还有人送来几块旧门板,说是可以用来做窗户。
“你们李家,真是有福气。”李秀兰一边帮忙钉钉子,一边感慨,“娘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你们的。”
邹娟琦站在门口,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娘留下的东西,不只是手艺,还有这份邻里之间的温情。
铺子重新装修好后,生意更红火了。新来的客人络绎不绝,老熟人也常来光顾。邹娟琦和陈老三忙得不可开交,但心里却格外踏实。
那天傍晚,七妮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县里上学。临走前,她拉着邹娟琦的手,眼里满是不舍。
“娘,我会想你的。”
邹娟琦轻轻抱住她:“娘也想你,但你要好好读书,别让奶奶失望。”
七妮点点头,转身对陈老三说:“哥,你要好好学做菜,等我放假回来,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
陈老三笑着点头:“一定让你吃上。”
七妮上车前,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眼里满是泪水,却也带着笑。她知道,奶奶虽然不在了,可她的爱,依旧在。
车渐渐远去,邹娟琦和陈老三站在门口,久久没有说话。
“姐,”陈老三忽然开口,“七妮走了,咱们得更努力才行。”
邹娟琦点头:“是啊,她要上学,咱们得把铺子做得更好。”
从那天起,陈老三更加努力地学做菜。他不仅学会了娘教的几道拿手菜,还开始尝试做一些新菜式。他每天早起晚归,厨房里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老三,你太拼了。”王大柱劝他休息一下。
“不累。”陈老三笑着说,“我想让七妮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个更好的家。”
邹娟琦看着他,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娘教给他们的,不只是手艺,还有那份对家的责任。
那天晚上,铺子打烊后,陈老三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二狗趴在他脚边,安静地打盹。
“二狗,你说娘在天上,看到咱们了吗?”他低声问。
二狗睁开眼睛,轻轻地“汪”了一声。
陈老三笑了笑,眼里带着泪,却也带着光。
他知道,娘在天上看着他们,她一定希望他们过得好。
他们一定会好好的。
铺子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邹娟琦和陈老三几乎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天还没亮,邹娟琦就起床开始准备食材,陈老三也早早地进了厨房,开始练习刀工和火候。王大柱已经成了铺子里的中流砥柱,不仅做菜利索,连桌椅板凳都能修得妥妥帖帖。街坊们都说,李记家常菜现在是整个镇子上最有人情味儿的铺子。
“邹姐,你们这菜啊,真是吃一口就忘不了。”常来吃饭的张叔一边夹菜一边感慨,“我小时候,我娘做的菜就是这个味儿。”
“张叔,您可别夸我了。”邹娟琦笑着端上一碗热汤,“我也就是照着娘留下的菜谱做,哪敢说多好。”
“不,你这手艺,就是娘的手艺。”张叔认真地说,“你们姐弟俩,真是有福气。”
邹娟琦笑了笑,没说话。她知道,娘的手艺是他们的根,也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她看着厨房里忙碌的陈老三,心里满是欣慰。曾经那个沉默寡言的弟弟,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那天傍晚,铺子打烊后,邹娟琦坐在院子里,看着桂花树下的二狗。它依旧趴在那儿,眼神里少了些忧伤,多了些满足。她轻轻叹了口气,心里有些感慨。
“姐,你在想什么?”陈老三端着一壶茶进来,坐在她对面。
“我在想,咱们这铺子,算是真正立住了。”邹娟琦低声说,“娘要是知道,一定会很高兴。”
陈老三点点头:“是啊,咱们总算没让她失望。”
“老三,”邹娟琦忽然开口,“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
陈老三愣了一下:“做什么?”
“我是说,”邹娟琦看着他,“你以后是打算一直做菜,还是……”
陈老三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姐,我想把娘的手艺传下去。”
邹娟琦看着他,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传下去?”
“嗯。”陈老三点点头,“娘教你的那些菜,不只是为了让我们活下去,更是为了让它们流传下去。咱们不能让这些味道失传。”
邹娟琦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笑了:“你倒是比我有远见。”
“姐,你别笑话我。”陈老三认真地说,“我想开一个厨艺班,教村里的年轻人做菜。让他们也能学会娘的手艺,以后也能靠这手艺养家糊口。”
邹娟琦看着他,眼里满是欣慰:“老三,你真的长大了。”
“姐,”陈老三忽然说,“你还记得娘临终前说的话吗?”
“当然记得。”邹娟琦低声说,“她说,‘娟琦,你要把家撑起来。’”
“是啊。”陈老三点头,“可她没说,要我们一个人撑。咱们是一个家,咱们得一起撑。”
邹娟琦看着他,眼圈微微泛红:“你说得对。”
两人坐在院子里,谁都没再说话,只有风吹动桂花树的沙沙声。二狗依旧趴在那儿,安静地打盹,仿佛也在听着他们的对话。
第二天一早,陈老三就开始着手准备厨艺班的事。他先去找了王大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大柱,我想开一个厨艺班,教村里的年轻人做菜。”陈老三说。
王大柱一听,眼睛亮了:“老三,你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也想学,可一直没机会。”
“那你愿意来当助教吗?”陈老三问。
“当然愿意!”王大柱激动地说,“我一定好好干。”
陈老三又去找了李秀兰,请她帮忙联系村里愿意学做菜的年轻人。李秀兰一听,立刻答应了,还说要让自家的侄子来学。
“你们李家,真是有福气。”李秀兰感慨道,“娘教出的好儿女,现在又在教别人,真是功德无量。”
铺子门口很快贴出了一张告示:“李记家常菜厨艺班招生,免费教学,包吃住,有意者请来店内详谈。”
没过几天,就有不少年轻人来报名。他们有的是村里的孩子,有的是从外村听说消息赶来的。陈老三亲自面试,挑选了几位有潜力的学员。
“你们既然来学做菜,就得用心。”陈老三站在厨房里,对学员们说,“娘教我们的,不只是做菜的手艺,还有做人的道理。你们得记住,做菜,也是做人。”
学员们纷纷点头,眼里满是敬意。
从那天起,陈老三每天早上先教学员们刀工,下午教火候,晚上则让他们自己练习。他一丝不苟地教,学员们也认真学习。
“老三,你这教得比老师还专业。”王大柱笑着说。
“我得对得起娘。”陈老三淡淡地说。
邹娟琦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娘留下的东西,正在一点点地,变成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那天晚上,铺子打烊后,陈老三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二狗趴在他脚边,安静地打盹。
“二狗,你说娘在天上,看到咱们了吗?”他低声问。
二狗睁开眼睛,轻轻地“汪”了一声。
陈老三笑了笑,眼里带着泪,却也带着光。
他知道,娘在天上看着他们,她一定希望他们过得好。
他们一定会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