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GSM的导入,虽然已经进入到了快车道,但是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
江辉自然不可能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这边。
一直忙着扩大产能,提升技术的岭南半导体这边,也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厂长,我们1.8微米制程的晶片工厂,各种设备已经完成安装和调试,具备正式量产的条件了。」
张少华的头发比之前更白了。
来到岭南半导体之后,他的工作比之前742厂的时候不知道忙了多少倍。
但是他却是甘之如饴。
那种成就感,不是以前的工作可以带来的。
特别是深耕国内半导体行业几十年的他,很清楚过去十年国内半导体行业都发生了什麽。
在整个行业水平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扩大的时期,岭南半导体这边却是逆势而行。
1.8微米制程的晶片加工水平,在国际上不算是领先的。
但是考虑到连光刻机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那个意义就很不一样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岭南半导体跟南山设备的合作,已经让华夏半导体行业走上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今后华夏各个半导体工厂都可以快速的上马1.8微米制程的工艺,而南山设备那边有了大量的定单之后,对于研发新一代的光刻机,也是很有好处的。
不用几年时间,岭南半导体就可以步入到纳米时代。
「我们的光刻机的效果跟阿斯麦和尼康的相比,性能如何?」
作为晶片加工行业的核心设备,光刻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岭南半导体今后想要从国际上采购到先进的光刻机设备,显然是很困难的。
今后得依靠南山设备的努力。
所以南山设备那边开发出来的设备水平如何,就很关键了。
这方面的数据,南山设备自己说了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要岭南半导体这个用户说好,才是最关键的。
「从我们目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南山设备的光刻机一点都不会比尼康和佳能的要差。」
「阿斯麦那边在某些性能方面可能要更好,但是良品率方面也没有比我们更加优秀。」
「关键是我们的设备的价格,比阿斯麦的同类产品便宜了一半。」
「今后光刻机的工艺水平继续提升的话,我们完全是有机会追上国际先进水平。」
张少华这话让江辉松了一口气。
他不求短时间内成为国际领先的半导体企业。
能够慢慢的跟上,在2010年之前成为国际领先企业就足够了。
留给他的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
「阿斯麦的光刻机和尼康丶佳能走的技术路线不大一样。」
「我个人是更加看好阿斯麦的这条路线的。」
「哪怕现在有些技术还不是特别的成熟,良品率也还不是特别的理想。」
「但是把一些关键的问题给突破之后,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
历史上,阿斯麦就是在九十年代晶片工艺技术进入到了纳米时代之后,才逐步的超越佳能和尼康,成为真正的光刻机巨头。
现在并不是每一家半导体企业都看好它的技术路线。
「嗯,南山设备那边目前也是这个意见。」
「我们会跟他们一起好好合作,尽快的把1微米制程的光刻机投入到工厂生产之中。」
「争取在未来五年把500纳米制程的光刻机也给搞出来,让我们也能生产先进的电脑CPU等产品。」
张少华现在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的有信心。
公司老板愿意投钱,还能提供一些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导。
最关键的是公司还不缺钱,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我们1.8微米制程的晶片工厂投产的事情,我不打算大规模的宣传。」
「之前扩大的几座工厂都是3微米制程的,估计很多竞争对手以为我们这一次也是3微米制程的工厂。」
「虽然最终没有办法完全保密,但是能够多拖延一段时间,对我们来说没有坏处。」
虽然大规模的宣传岭南半导体这边的成绩,对张少华来说肯定是好事。
但是他还是拎得清的,知道这个时候低调一点更好。
「行,那我们就低调的量产吧。」
「让那些竞争对手再迷糊一会。」
对于张少华的提议,江辉自然没有意见。
宝马汽车集团已经有那麽多的荣誉,根本就不需要这一次的成绩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不过,虽然他们没有大规模的宣传,这个消息想要一点都不传出去,显然也是比较困难的。
「王总,我昨天从部委那边得到了一个消息,岭南半导体那边好像已经突破了1.8微米制程的晶片加工技术。」
「它们在深城的新工厂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1.8微米制程技术的工厂。」
赵东方作为微电子联合公司的总工程师,对于国内国外的技术发展还是保持了非常高的关注。
今年他们厂刚刚导入了一条3微米制程工艺的晶片工厂。
原本以为终于成为国内第一梯队的厂家。
没想到新工厂刚刚量产,岭南半导体那边又要领先了。
别看只是从3微米制程变为1.8微米制程。
但是这个跨度其实一点都不小。
大部分的设备都是没有办法通用,需要重新投资新工厂才行。
「它们的光刻机等关键设备是从国内采购的还是从国际上进口的?」
王宏贵一下就问到了关键点上面去了。
对于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来说,能不能及时的采购最新的生产设备,往往是技术升级的关键。
之前岭南半导体吹嘘自己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还通过部委的力量把南山设备的光刻机等产品推销给国内其他半导体企业。
联合微电子这边也是在这种局面下跟南山设备展开了合作。
「大概率是从南山设备那边采购的,我刚刚也有直接跟南山设备那边沟通。」
「对方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没有回答,其实就是已经回答了。」
「只是不知道他们这一次有什麽其他的打算,没有大规模的宣传而已。」
赵东方的这个说法,王宏贵还是认可的。
「我让人安排一下,我们找个时间去南山设备那边交流一下。」
「如果他们真的已经掌握了1.8微米制程的光刻机的话,那麽我们也可以开始考虑导入。」
「岭南半导体走在了我们前面,但是我们也要想办法走在国内其他半导体企业的前面。」
「要不然每一次都落后,部委那边对我们的表现就不满意了。」
王宏贵现在已经没有要做第一的想法,能够坐稳老二的位置就不错了。
以后跟在岭南半导体后面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应该也能混出一点名堂出来。
「嗯,我也会再去打听一下具体的情况,看看信息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
「张总,我刚刚从英特尔那边得到了一个消息,岭南半导体邀请了他们的专家团队去考察1.8微米制程的工艺。」
曾凡尘这麽一说,张中某立马就紧张了。
1.8微米制程的晶片代工业务,算是他们公司现在的核心业务。
之前3微米制程的代工业务被岭南半导体抢走了很多,要是1.8微米制程也被抢了订单,这对台积电来说,绝对坏消息。
「没有看到这段时间有这方面的新闻啊。」
「正常来说,岭南半导体要是突破了新工艺,应该会大规模的去宣传才对吧?」
作为全球主要的两家晶片代工企业,台积电一直都有安排专门的人员盯着岭南半导体的动静。
过去两年,岭南半导体的产能扩张很快。
从规模上来说,并不会比台积电小到哪里去。
但是岭南半导体主打的是3微米制程,技术相对落后的工艺。
而台积电这边都已经把最新1微米制程的工艺都给搞定了。
「确实如此,我得到这个信息之后,也专门的确认了一下,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报导。」
「但是英特尔的消息肯定是准确的,岭南半导体肯定是已经掌握了1.8微米制程的技术。」
「就是不确定它们是不是已经把这个技术在新工厂中使用了,还是准备投资新工厂。」
曾凡尘的这个说法,张中某肯定也是认可的。
这个事情,还真是要重视起来才行。
「你等会跟阿斯麦丶尼康和佳能那边的窗口也沟通一下。」
「看看他们有没有听说这方面的消息,或者说他们有没有出售1.8微米制程的光刻机设备给到岭南半导体。」
要搞定1.8微米制程的晶片加工技术,光刻机设备肯定是要更新换代才行。
除非南山设备已经搞定了这种技术,要不然岭南半导体就只能从阿斯麦等厂家那边采购。
张中某让曾凡尘去找那些厂家沟通,其实也是存在两重目的的。
一方面是确认对方有没有卖光刻机给岭南半导体,另外一方面是告诉对方南山设备搞定1.8微米制程的光刻机了。
反正一定是这两种可能性之一。
通过这种办法给南山设备和岭南半导体使绊子,一直都是台积电这边的核心方案。
……
「克里斯托夫,你这个信息准确吗?」
「南山设备那麽快就把1.8微米制程的光刻机给搞出来了?」
「跟之前开发3微米制程的光刻机不一样,它们可没有现成的1.8微米制程的光刻机来抄袭。」
施密特很是诧异的看着克里斯托夫。
对方今天给他带来了一个噩耗。
一直以来,阿斯麦都是把追赶甚至超越东瀛的佳能和尼康作为自己的目标。
但是追着追着,发现自己后面冒出来一家南山设备。
对方跟自己虽然还有一些差距,但是这个差距在不断的变小。
这让施密特感受到了危机。
所以这两年才会断绝在先进位程上面的光刻机跟岭南半导体的合作。
「我也觉得有点奇怪,它们的技术来源到底是什麽地方。」
「但是从台积电那边共享的信息来看,佳能和尼康都没有卖光刻机给岭南半导体。」
「这种制程的产品,就只有我们三家具备量产水平。」
「岭南半导体现在没有从我们三家中的任何一家采购,那就只能是自己集团内部搞定了。」
克里斯托夫的这个消息让施密特很难受。
自己已经做了各种安排,怎麽还没有办法阻拦南山设备的崛起呢?
「我们在港城的办事处没有传回来任何相关的消息吗?」
「正常来说,华夏的企业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是会大规模的宣传吗?」
施密特这麽一问,克里斯托夫立马就回答道:「这个事情我也确认了,确实是没有打听到这方面的消息。」
「我跟台积电和三星电子那边的人也都进行了确认,大家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
「南山设备和岭南半导体这一次都不进行宣传,但却是低调的跟英特尔等客户联系,想要获得更多的订单。」
「这是所图甚大啊。」
克里斯托夫这些年接触了那麽多的客户,对于行业上的许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的判断。
他能够快速的打开阿斯麦的局面,除了公司内部技术水平的提升之外,跟他个人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之前他们掌握了3微米制程的光刻机设备技术之后,就开始在华夏国内大规模的推广。」
「那个时候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他们的野心。」
「这一次,1.8微米制程的突破,估计也不是终点。」
「我是担心他们很快就会在1微米制程,甚至是0.8微米和0.5微米制程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结合华夏的成本竞争力,我们的局面就会很被动。」
施密特虽然没有去过华夏,但是对于那边的工人工资水平的信息,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这方面,阿斯麦显然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
「我看看是不是可以联合一些企业,一起封锁南山设备和岭南半导体的技术突破。」
「不能放任他们自由发展。」
商业竞争,肯定是把所有可以拿出来的手段一起搞出来。
反正只要把对手给搞死了就行。
胜利者是不会受指责的。
对于克里斯托夫的想法,施密特自然没有任何的意见。
现在西方跟整个华夏的合作氛围,已经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
他觉得这个方案,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