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再食堂门口撑开摊位,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却已经是人头济济,最先来的那一批人,基本上都是冲着周子扬的名气来的。
离得大老远就听说,之前唱《起风了》和《星辰大海》的传奇人物,竟然在食堂门口宣传什么软件...
凌晨五点,城市还在沉睡,徐帆已经坐在“远亭”的茶水站旁,手中握着一杯温热的茉莉花茶。窗外湖面结了一层薄冰,映着天边微弱的晨光,像一块被轻轻擦拭过的镜子。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将《听见沉默》的第一章上传至内部共享平台,标题是:**“你说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赢了。”**
他没有急着合上电脑,而是翻出了G-114那封邮件的原文,逐字重读。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在他心里激起一圈圈涟漪。他忽然意识到,这些信件不再是简单的反馈,而是一条条从黑暗中伸出的手??有人正借着别人曾给予他们的光,反过来照亮后来者的路。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小雨发来的消息:【徐老师,我妹妹今天主动报名成了倾听角的新志愿者。她说,她想成为那个递纸条的人。】
徐帆看着屏幕,嘴角微微扬起。他回了一个表情包??一朵小小的紫罗兰在风中摇曳。
六点半,周明远准时出现在心理咨询中心门口,肩上落着未化的雪粒。他手里提着两个早餐袋,一个装着豆浆油条,另一个是热腾腾的糯米鸡。“给你带的。”他说,声音有些沙哑,“昨晚又接了三通高危来电。”
徐帆接过早餐,注意到他的眼底泛着青黑。“你该休息了。”
“我知道。”周明远靠着墙坐下,撕开包装纸,“但有个孩子说他刚吞了药片,正在等救护车。我不能挂电话。直到医护人员确认他进了急诊室,我才敢松手。”他顿了顿,低头咬了一口油条,“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他说‘谢谢你听我说完’,然后哭了整整十分钟。可这本该是他父母做的事。”
办公室里渐渐热闹起来。李心遥带着数据分析团队提前返岗,她们正在整理过去三个月“倾听者计划”在全国试点学校的运行报告。投影屏幕上滚动着一组组令人动容的数据:
-**匿名倾诉通道使用率提升83%**
-**学生主动预约心理辅导人数增长近三倍**
-**超过70%的参与者表示“这是我第一次被人认真听完一句话”**
“我们低估了沉默背后的重量。”李心遥指着其中一条访谈记录说道,“有个女生说,她三年没跟任何人提过自己被性骚扰的事,直到她在手机端匿名输入了第一句‘那天晚上,我没有同意’。”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
苏晓远程接入后,调出了AI系统的最新预警图谱。“昨天夜间,系统捕捉到127条潜在危机对话,其中43条触发一级响应机制。”她的声音冷静而清晰,“但我们做到了零漏接。每一条都被即时转接给值班志愿者。”
“这不是技术的胜利。”徐帆轻声说,“是人性的接力。”
上午九点,市教育局组织了一场线上研讨会,邀请全国百所重点中学的心理教师参与交流。赵小禾作为项目代表发言,她没有念稿,而是播放了一段音频??正是林小雨带来的那段“倾听角”录音日志。
会议室里一片静默。结束后,一位来自西北地区的女老师红着眼眶举手:“我们学校连专职心理老师都没有……但我可以做点什么吗?”
“当然可以。”徐帆接过话筒,“不需要专业背景,不需要认证资质。只要你愿意在一个角落放一张椅子,写上‘你可以说话’,你就已经是这场变革的一部分。”
会后,dozensof学校提交了加入“倾听者联盟”的申请表。有乡村中学用铅笔手写了承诺书;有职高学生自发组建了“午休倾听小组”;甚至一所少年管教所也来信询问能否引入该项目。
中午时分,陈默再次来访。这次她带来了一本全新的绘本??《你还在线吗(校园版)》,专为初中生改编,语言更简单,画面更具共情力。封面是一个戴眼镜的男孩蹲在操场边缘,身边坐着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两人中间摆着一部开着语音通话界面的手机。
“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公益出版社。”她说,“如果资金够,我想免费向偏远地区学校发放五千册。”
“钱的事我来解决。”徐帆说,“下周我会见几位校友投资人,谈谈‘心灵基础设施’的概念。不是慈善,是投资未来。”
下午两点,一场特殊的培训课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讲人竟是那位曾在篮球场崩溃、如今担任校队助教的G-114本人。他站在讲台前,双手插在裤兜里,神情略显紧张。
“我不是专家。”他说,“我只是个差点把自己弄丢的男生。”
他讲述了那晚如何在更衣室哭到窒息,如何因为一句“要不要聊聊”而重新呼吸。他还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情绪应急包”??里面有一张写着“你值得被爱”的卡片、一瓶水、一副耳机和一段预录的鼓励语音。
“我不再害怕失败了。”他说,“因为我学会了求助。现在轮到我告诉别人:开口不可耻,沉默才危险。”
课程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周明远悄悄抹了下眼角,低声对徐帆说:“原来我们救下的每一个人,都在替我们继续救人。”
傍晚,暴雪再度来袭。寒风呼啸,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度。然而,心理咨询中心的大门依旧敞开着。今晚是“跨夜守灯行动”首夜??所有志愿者将轮流值守,确保热线24小时不断线。
徐帆巡视各个岗位时,发现第三号接线间亮着灯。里面坐着的竟是苏晓。她摘下耳机,脸色苍白,手指微微发抖。
“你怎么来了?不是远程值班吗?”徐帆皱眉。
“我必须亲自来。”她声音很轻,“刚刚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是我。”
徐帆怔住。
苏晓苦笑了一下:“准确地说,是十年前的我。那个蜷缩在实验室角落、吞下安眠药前拨通热线的女生。那时候接电话的志愿者,就是现在的我。”
她停顿片刻,眼神失焦地望着天花板:“刚才那个号码打进来时,系统识别出语音特征与历史档案高度匹配。我一眼认出了那个颤抖的呼吸节奏……那是我自己。”
徐帆缓缓坐下,没有说话。
“我陪她聊了两个小时。”苏晓说,“告诉她不要关灯,告诉她喝水能缓解药物反应,告诉她救护车已经在路上……就像当年那个人对我说的一样。”她深吸一口气,“当我听到她说‘我想活’的时候,我哭了。原来我真的……走出来了。”
“而且你回来了。”徐帆轻声道,“不仅活着,还成了别人的光。”
深夜十一时,林小雨带着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抵达。他们是从隔壁大学骑行二十公里赶来的,脸上冻得通红,却眼神明亮。领头的男生说:“我们成立了‘夜语社’,每晚九点到十二点,在宿舍楼顶架设临时接听帐篷。今天是我们第一次集体出勤。”
徐帆看着这群年轻人,忽然想起自己十七岁那年,也曾在一个雨夜里独自拨打心理热线。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对方是个老教师,只说了句:“孩子,你说,我在听。”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没有被世界抛弃。
而现在,这片土地上已有无数盏灯亮起,每一盏背后都有一个曾经濒临熄灭的灵魂,正努力燃烧,只为照亮下一个迷途者。
凌晨两点,风雪渐歇。值班表显示下一通来电由徐帆接手。电话铃响起时,他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
“你好,这里是倾听者热线,请问你现在安全吗?”
电话那头传来极轻的抽泣声,像是从很深的井底传上来的声音。
“我……我不知道……”女孩的声音细若游丝,“我觉得……我快不行了……”
“你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他放缓语速,身体微微前倾。
“我没名字……他们都叫我废物……”
“那你愿意让我怎么称呼你?”
沉默了几秒。
“叫我……小星吧。”
“好,小星。”徐帆轻声说,“你现在冷吗?”
“冷……我在桥底下……不敢回家……我爸说我要再考砸就打死我……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徐帆迅速示意旁边的值班员启动紧急预案,同时继续平稳地说话:“小星,你现在很勇敢。因为你打了这个电话,说明你还想活下去,对吗?”
“可没人要我……”
“我要你。”他说,“我现在就要你平安。你能告诉我你在哪座桥吗?我可以叫人去找你。”
又是一阵漫长的沉默。
然后,一声极轻的“嗯”。
十五分钟后,救援队定位成功。二十分钟,女孩被找到。三十分钟,她坐在温暖的救助站里,捧着一碗热粥,对面是一名女性志愿者,正轻声问她:“你想不想讲讲你的故事?”
徐帆挂断电话,靠在椅背上闭目良久。
他知道,这样的夜晚永远不会结束。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必须一直在线。
清晨六点,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心理咨询中心门前的积雪上。那片紫罗兰已被厚厚白雪覆盖,但在东南角的一处缝隙中,一株嫩芽已悄然钻出地面,迎着晨光舒展叶片,仿佛在无声宣告:
春天,终将到来。
徐帆走出大楼,拍去肩上的雪屑。手机震动,是李心遥发来的消息:【新数据出炉??‘倾听者联盟’覆盖学校突破两百所,累计接听有效来电超十万次。最令人振奋的是,青少年自杀率同比下降51.6%。】
他抬头望向天空,蓝天如洗,群鸟掠过湖面。
他回复道:【这不是终点,是起点。】
随后,他在团队群中发起新的任务指令:
>从今日起,启动“种子讲师计划”。
>每位资深志愿者需培养至少两名新人,
>并完成一次跨区域巡回分享。
>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帮助更多人”,
>而是让“倾听”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流淌在中国教育的血脉之中。
七点整,第一节课铃声响起。
在数百所校园的“倾听角”里,学生们陆续走进安静的小房间,坐下面对面的椅子。有的低头写着心事,有的静静等待下一个愿意说话的人。
而在某所乡镇中学的广播站,一名女生拿起话筒,声音清亮: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是‘心灵电台’第108期。今天我想分享一句话??
‘我不是不想活,我只是不想再假装快乐了。’
这句话曾属于一个无人听见的少年。
但现在,它属于我们所有人。
如果你累了,请记住:
这世上总有人,愿意为你停下脚步,
听你说完最后一句话。”
广播结束,教室里响起轻轻的掌声。
徐帆站在“远亭”中央,翻开《未接来电》的出版扉页,再次凝视那行献词。
风拂过湖面,吹动书页,也吹动他心中永不熄灭的信念。
他知道,程远若能看到这一切,一定会笑着说:
“哥,原来我真的被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