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情绪,显然没把对面这群孩子放在眼里。不是他自大,他一个人能打一群孩子。
“……可以捡,当然可以捡。”
带头的孩子王被赵想的眼神一眼,不知道为什么有点害怕,
“你不是过继了吗?怎么还要捡笋壳?是赵奶奶他们不给你饭吃吗?”
有孩子好奇地问道。
第24章
在他们的眼中,过继给别人家的孩子,应该过着不缺吃喝的地主小少爷生活,怎么还要捡笋壳呢?
“不捡笋壳哪里来的鞋子穿?你们给我买吗?如果你们愿意拿钱给我买鞋子,那我就不捡。”
即使对面是一群孩子,赵想也没和他们客气,该怼的时候就怼。
“谁要给你买啊?凭什么啊?”
对面的孩子没好气地说道。
“所以我捡笋壳有什么问题吗?过继了就不用捡笋壳,谁告诉你们的?”
赵想以为是谁在他们耳边说了什么话,便出言问道。
“你哥说的啊?”
还真有人说,不过这个人出乎赵想的意料。
“我哥?我哪里来的哥?你们不要乱说。”
赵想根本没往原主的身上想,他过继后赵家只有他这一个独苗。
“赵立业啊,老赵家的那个懒老大。”
对面的孩子想也不想地回答。
“……他啊。你都说他是个懒老大了,他的话能信吗?以前的地主老财都要穿笋壳做的鞋子呢,更别说我们这些贫农了。我是过继了,可是我爷奶的家也没比你们家好多少啊!”
赵想觉得这话要说清楚,不然让人误会赵家是富农地主的做派,回头还不知道要传成什么样呢!
流言不可怕,可怕的是流言会引来红小兵。
“对哦,赵奶奶身上的衣服还打补丁呢!”
对面的一群孩子恍然大悟。
大家的鞋子都是家里的女性做的,但凡是做鞋子就没有人不捡笋壳的,赵想来竹林捡笋壳好像也很正常哈。
“所以我为什么不能捡笋壳?”
这一次的反应,让对面一群孩子低下了头。
“赵想,对不起。”
他们并非熊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会认错。
“我爷奶以前没有孙子,只能他们自己来捡。过继了我之后,来捡笋壳的人自然是我了。免得你们又说他们做大人的,和你们一群小孩子抢笋壳。”
赵想的话让一群孩子想起了他们之前说过的话。
“……”
那时他们只是觉得赵爷爷一个大人和他们捡笋壳很不道德,要知道捡笋壳的活向来是由村子里的孩子来做的。
一群孩子里突然多出一个大人,自然也引起了小孩子们的不满。
但是经过赵想的话,他们才想起来赵家以前没有小孩子,那么捡笋壳的话自然是由赵爷爷来干了。
“下次别再让我听到你们说我爷爷的坏话,不然……”
说着赵想朝着一根竹子扳去。
啪~
竹子断了。
“哇~”
一群孩子瞪大了双眼,那根竹子比他们的手臂还要粗,就这样被掰断了?
“你们可以试一试自己和这根竹子比谁更硬。”
赵想拖着竹子,背着笋壳绕开了孩子们。
“咕噜。”
咽口水的声音。
“赵想的力气好大啊!”
想到扳竹子的手劲用到他们身上,全身都觉得痛。
“下次看到赵爷爷要记得道歉。”
领头的孩子王对小伙伴们说道。
“记住了。”
一群孩子哪敢不记住啊!不过是道歉嘛,赵爷爷脾气好,又是成年人不会和一群孩子计较。
就是赵想可能会和他们计较之前说的话,不然也不会在今天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了。
“我们回去吧!这一片都让赵想捡完了。”
孩子王带着大家回家,适合纳鞋子的笋壳不多,都让赵想捡了他们自然捡不到合适的了。
“捡不到合适的笋壳,就捡一些回家引火啊!”
大家背篓还是空的,就这样回去是要被家长骂的。
“也对,地上的笋壳还很多,大家都装一些回去吧!”
做鞋子的笋壳没有了,可是用来引火的笋壳还很多啊!
于是一群没捡到合适笋壳的孩子们,把地上又小又破的笋壳和竹叶都揽到了背篓里。
比起要用来做鞋底的笋壳不能压,其他笋壳就随意得多了,扔进背篓里还用脚踩了又踩。
很快夹着竹叶的笋壳就把背篓装满了,一群孩子离开了竹林。
赵想背着竹壳刻意绕了一下路,去到了师父的牛棚。
“……”
张百草从牛棚出来,冬天他们上午可以晚一点出门干活。结果他刚吃完饭出来,就看到背着背篓,拖着一根竹子的徒弟从竹林出来。
这小子一大早地在干吗?
幸好现在早上没多少人往牛棚这边来,平时他们干活也是主动去找村长他们领任务。
“师父,今天晚上我过来。”
赵想路过张百草身边时,轻声说了一句就离开了。
“……”
张百草假装不在乎,伸了个懒腰又钻进牛棚。
“小张,你刚才和谁说话?”
牛棚里的众人好奇地问道,他们这鬼地方除了赵想平时也没人来。
“是阿想,他刚才路过。”
张百草没瞒着大家,把赵想晚上要来的事跟大家说了。
“那孩子老是往牛棚跑,会不会出事?”
赵老师十分担心。
“那孩子机灵着呢!而且就算被村子里的人发现,他们也不会傻到去举报。”
老人摇头,他们这里平时会来的人只有村长他们几个,而他们与赵家的关系很亲近,发现了也不会告诉别人,只会替赵想隐瞒。
“村长、村支书肯定不会说,你们就放心吧!”
钱老更是一脸自信,他们在赵家村的日子,和其他村子牛棚里的人比起来,不知道有多好。
能把一个村子管得井井有条的人,自然不是蠢人。
村长和村支书也算得上是老狐狸。他们知道能被下放的人都是一些有能力的人,保不齐这些人什么时候就平反了,实在没必要干些多余的事得罪人。
因此下放到他们村的人,虽然要干活,但是村民向来不和他们打交道,也不接触牛棚的人。
比起其他村子下放的人,在赵家村干活的他们在幸福多了。没有恶意的欺负,只是冷漠对待,牛棚的大家已经很知足了。
毕竟他们只是过得苦了一点,不像其他地方下放的人经常被拉出去批斗,身上还有许多伤,都是被人打出来的。
他们除了写检讨外,只有干活时受的伤,没有人打他们骂他们。
当然,除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