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542章 土改队伍去密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惊蛰时节。
    朱舜故意挑了这个一年之中响起第一道惊雷的节气。
    朱舜、太子朱慈烺、还有郑成功等一大批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骑着辽东大马动身前往了密云县。
    满丹臣等一些激进的陆军讲武堂学员,也嚷嚷了一路。
    土改不就是杀人嘛,哪里用得着工业侯和太子朱慈烺亲自过去。
    但这只是浮于表面的认知,土改真正的目的是用来收拢人心。
    太子朱慈烺通过对太祖传记的一遍又一遍的诵读,整个人的格局已经彻底不一样了,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明白这个得人心者得天下的人心,不是所谓的官僚乡绅的人心,而是老百姓的人心。
    这一次的土改有两个目的,一是收回土地让老百姓人人有饭吃,也让大明即将崩溃的国库一步步强大起来。
    第二就是借助土改真正的收拢老百姓的人心,让老百姓成为大明的后盾,而不是因为官僚乡绅的压榨整天想着造反。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等人来到了两河村。
    这是密云县最南也是最大的一个村子,居住着密云县大部分的官僚乡绅。
    两河村位于潮河和另一条大河的交汇处,两条大河都是发轫于密云北方的连绵山脉里,最终在密云县的两河村交汇。
    形成一条水量不亚于永定河的潮河,流向南方的通州,最终汇入京杭大运河。
    这也就造就了两河村的土地膏腴,拥有整个密云县最多的水浇田,是密云县最为富庶的一块土地。
    朱舜挑选这里作为土改的突破口,颇有让一些地方先富起来的意思。
    只要在两河村完成了土改,其他地方就好解决多了。
    两河村附近,太子朱慈烺看着沟渠密布的肥沃田地,一望无际。
    心里竟然是忍不住生出了要作诗的冲动,可见两河村土地肥沃的程度。
    但他想到这些肥沃田地以前全是军户们的,现如今全被官僚乡绅巧取豪夺了,也就没有多少心思作诗了。
    这些土地要还是那些为了边关稳定,战死了一代又一代,死了不知多少家人的军户们的土地。
    太子朱慈郎何止会作诗,会在这里开办一场盛大的春社进行庆祝。
    两河村边界上,有一块不大的界石,只有正常人的小腿高度。
    一名长相俊美却黑瘦了很多的年轻官员,站在界石旁安静等候,旁边还牵着一头小毛驴。
    太子朱慈烺跃下辽东大马,笑容满面的走了过去:“想必先生就是朱千石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朱舜的幺弟朱玉,因为在密云县种出了亩产高达一千多斤粮食,被老百姓称作朱千石。
    这是一种赞誉,也是老百姓能想到的最高的赞美了。
    因为在老百姓的心里,什么也没有一亩地能产出一千斤粮食重要,如果能再有一百亩地,这辈子死了也值了。
    这才有了一个朱千石的赞誉。
    世上不是所有人见了皇帝和储君,像朱舜那般镇定,还能镇定自若的谈笑风生。
    朱玉这么近在咫尺的看着大明未来的天子,不免有一些局促不安,更多的是紧张:“朱玉,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朱慈烺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能够种出千斤粮食的朱玉,笑容更浓了:“孤是你家兄长的学生,按照辈分说,还是你的晚辈,朱千石不必这么拘束。”
    一句聊家常般的拉进关系,朱玉更加诚惶诚恐了,他并没有像那些顺风顺水了一辈子的官宦子弟,来了一个顺坡下驴。
    反而是更加恭敬了:“太子殿下这边请,臣在凉亭里备好了茶水。”
    “太子殿下奔波劳碌了一路,先歇歇脚,稍后臣给太子殿下说一说密云县的情况。”
    朱舜对于幺弟朱玉的这份为官谨慎,十分的满意,这要是换成官宦子弟已经顺坡下驴的以太子自家人自居了。
    这一点是为官的大忌,太子朱慈烺看得起朱玉,才说了算是真心实意但更多是收买人心的话。
    要是真把自己当太子的一家人,可就大错特错了,留给太子很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没了。
    朱舜未来是要做圣人的,就像孔圣人那样的圣人,他要做工业圣人。
    不管改朝换代多少代,都要先来祭拜他这个工业圣人。
    一朝天子又如何,只要敢对朱舜有半点的不敬,就会因为沸腾的民意从皇帝宝座上下来。
    这样才是万世长存,造就一个永世存在的家族。
    但是现在还没有封圣,朱舜在朝廷就需要有他自己的声音,对于幺弟朱玉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三四里外的凉亭内。
    朱舜,太子朱慈烺,朱玉三人坐在凉亭内,郑成功等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端着斗米式步枪在四周戒备,防备任何人靠近这座凉亭。
    等到太子朱慈烺喝了一碗茶水,朱玉没有亲口去说,拿出了一本记载密云情况的账本,交给了太子朱慈烺。
    太子朱慈烺放下手里的白瓷碗,翻开了账本。
    密云县以三名乡绅为首,这三名乡绅却坐拥本县七成的膏腴田地。
    这三名乡绅里又以三班六房的户房掌案为首,户房掌案刚好就住在两河村。
    大明各县县衙的三班六房小吏,三令五申了不止一次不允许‘世袭’,甚至多次打击过这种把持地方的行为。
    但就拿户房来说,需要协助知县进行地丁人口、田地丈量、钱粮奏销、杂税征收、门牌清册等等各种繁琐事务。
    当地官僚乡绅和百姓有多少田,多少地,起科多少,诡寄了多少,隐瞒了多少,只有世世代代掌控鱼鳞册的户房掌案知晓。
    知县一般都是外乡人,本地的乡绅哪里会把这些涉及身家性命的事情告诉外乡知县,知县基本上都是理不清这里面繁琐的名目。
    想要治理好地方,只能依靠在本地盘根交错的户房掌案,而这些本县土地的底细,又是户房掌案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本钱。
    根本不会传给外人,只会传给儿子,还得是长房长子。
    没有儿子的,就传给侄儿和外甥,但绝不会传授给外人。
    这也就造成了三班六房的小吏,成了一代代的世袭,毕竟不管是从外乡抽调还是换成本地的其他人,都是不清楚一县的粮课底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国潮1980 恐怖时代,从成为守墓人开始 万国之国 机战:全金属风暴 恶女重生不手软,满朝勋贵尽折腰 从读书开始肝成仙武圣人 快穿之配角的108种死法 穿成学术大佬后,男主他又争又抢 开局被分食,我直接生吞邪崇 投资万倍返还,开局武圣跪求当义子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 武侠穿越从寻秦记开始 全班炮灰读我心,逆天改命 都重生了,赚亿点钱怎么了 人在修真界,吐槽出天地异象 许总为爱跪雨夜,只求她原谅 半夜和镜子猜拳,我赢一把就睡 冻死风雪夜,重生真嫡女虐翻全家 七零娇娇一撒娇,腹肌硬汉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