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七十三章 资料整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三章资料整理(第1/2页)
    新的分工迅速落实。柳建国对原料精通,他熟悉十里八乡每一个柳条种植户,能一眼看出柳条的成色和年份。
    他带着周明,重新梳理供应链,严格制定等级标准,从种植基地源头控制品质。
    周明对柳建国保持着礼貌的尊重,但在质量问题上寸步不让,两人形成了相互制约又合作的关系。
    柳青和张磊也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办公室里柳编百样图和各种资料被小心翼翼地摊放在桌上,旁边堆满了需要填写的表格、需要准备的证明文件和需要撰写的论证报告。
    三块大白板立在墙边,上面贴满了《柳编百样图》的扫描件和便签条。
    今天要系统梳理百样图的纹样体系,柳青泡了壶茶,把爷爷请过来。
    爷爷喝了口茶,“先从‘用’字纹说起。”
    柳青赶紧打开录音笔,调整摄像机焦距。
    “这不是字,是井架。”
    爷爷第一句话就推翻了几十年的认知,“老时候没自来水,柳编井套防塌方。这个纹样要编得密不透水,还得耐得住井绳磨。”
    他在纸上画了个简易井架,果然与纹样惊人相似。
    张磊立即在数据库里添加了实际用途和结构原理字段。
    “那这个‘回’字纹呢?”柳青指着另一个常见纹样。
    “粮囤底纹。”爷爷不假思索,“三层回字套编,防潮防鼠。当年闹饥荒,清河镇靠这种粮囤多保住三成粮食。”
    张磊飞快地搜索印证,果然在县志中找到相关记载。
    柳青指着万字不到头纹样:“爷爷,这个纹样奶奶说是太奶奶教的,那太奶奶是从哪儿学的?有什么讲究吗?”
    爷爷的手放在编了一半的柳筐上:“你太奶奶的娘家,过去是运河上的船户。这纹样,像不像捆扎船帆的绳结?寓意一帆风顺,路途不断。”
    除了请教爷爷,柳青还走访了镇上的老河工、老手艺人。
    柳青和李阿婆来到镇上最年长的陈奶奶家,老人已经一百零二岁。
    “战甲纹?”听到这个词,陈奶奶浑浊的眼睛突然有神,“那是我男人发明的!”
    柳青打开录音设备。
    “1958年不是防汛,”陈奶奶的声音大而清晰,“是炼钢运动。运铁矿的筐子老散架,我男人把渔网编法融进柳编,才有了战甲纹。”
    这个说法与爷爷的版本截然不同。柳青小心翼翼地问:“那防汛用的是...”
    “防汛是后来改的!”陈奶奶有些激动,“你们年轻人就知道记个结果,过程全忘光了!”
    她们记录了七个老人的口述。
    “我问了五个老人,对连环扣的说法都不一样。”
    “李老说是绑船用的,王奶奶说是编渔网的,赵爷爷说是做马具的...”
    柳青查看奶奶的标注,上面只写着“连环扣,寓意吉祥如意”。
    “还有这个‘八方来财’纹样,马爷爷说是清末时候的,但李奶奶说是明朝就有的...”
    爷爷听完说:“都对,也都不对。”
    “柳编纹样像方言,一个地方一个样。”
    爷爷解释道,“连环扣在河边用来绑船,在山里用来做马具,在湖边用来编渔网。纹样差不多,用处不一样。”
    柳青恍然大悟:“所以我们要记录的是纹样在不同地区的流变和应用,而不是追求一个标准答案!”
    思路打开后,工作顿时顺畅起来。
    柳青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有说服力的文本。
    她不再仅仅描述纹样多好看,而是深入阐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缠枝纹不仅是装饰,更体现了农耕文化对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生命崇拜,其在结构上的应用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
    龟背纹源于防汛抗洪的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争与共生,寓意稳固、长寿,是实用性与象征性的完美结合。
    水波纹因势利导,以柔克刚。不是看着水编出来的。编这纹,手腕要活,心要静。想着的不是挡住水,是引导水。
    每一道弯折的弧度、间距,都是老辈人用代价换来的经验,差一点,力道就泄不掉。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既是抗洪智慧的结晶,也寄托了顺遂平安的愿望。
    万字纹寓意吉祥,要求编者有极强的空间想象力,保证线条流畅不断。
    月影纹纹样极其复杂,通过柳条皮、芯的不同光泽和细微的厚度变化,在光影下产生如水月朦胧的效果。
    寄托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内在追求,是高度个人化的艺术表达。
    六角叠丝寓意团结聚力,牢不可破。核心在于叠与丝。将柳条劈成细丝,多层交叠编织,形成致密网状结构。韧性极强,可承受巨大拉力。
    李阿婆自豪地讲解她的六角叠丝:“都说三角形最稳,咱这六角,是六个三角形抱成团!”
    她拆解一个旧筐,展示其结构如何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运河上的船工编缆绳筐悟出来的,要的是个聚力。一个人编,慢,但编成了,就散不了。”
    流光柳丝代表了柳编技艺的巅峰,将材料的运用推向极致,体现了匠人对美的极致追求和超越实用的艺术精神。
    “爷爷,您再仔细想想,太爷爷那辈儿,这流光柳丝是怎么传下来的?有没有什么老物件、老故事?”
    爷爷进阁楼翻箱倒柜,竟真找出几件用“流光柳丝”技法编织的旧物,其中一件小巧玲珑的宫廷式样果盒,工艺之精湛令人咋舌。
    “你太爷爷以前嘀咕过,说祖上好像给宫里办过贡品……”
    爷爷喃喃道。
    柳青看到爷爷找出的东西如获至宝,立刻又扑向奶奶留下的那箱笔记和画稿。
    在一本泛黄的册子角落里,柳青果然找到了零星记载:
    “……闻曾祖曾以‘流光彩丝篮’贡于京,得赏……”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足以将技艺历史向前推溯百余年。
    爷爷和李阿婆他们坐在镜头前,一遍遍演示那些几乎失传的绝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三章资料整理(第2/2页)
    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几十年功力的沉淀。
    “这里手腕要抖一下,不是硬掰!”
    “哎对了,就是这个劲!差一点味道就全变了!”
    张磊负责录制,常常一个镜头要反复拍几十遍。
    柳青需要为每一项纹样撰写说明。
    历史渊源、文化寓意、使用功能、技艺特点。她翻遍县志、走访老人,从奶奶零星的笔记里拼凑历史。
    “原来‘龟背纹’不仅象征长寿,在古代官服补子上也有用到,代表臣子的稳重……”
    爷爷拿出了老照片和奖状,柳建国贡献了他收集的媒体报道。
    “这个没见过。“柳青翻到奶奶笔记里夹着的一页纸,上面画着十二种复杂纹样,旁边标注着“已失传”。
    爷爷凑过来看:“这是...你奶奶整理的失传技法。有些我都没见过。”
    柳建国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千层浪?这不是传说中能编出立体波浪效果的技法吗?”
    “据说清末就失传了。”爷爷轻轻抚摸着图纸,“没想到你奶奶找到了编法...”
    柳青问:“这些技法现在还有人会吗?”
    爷爷摇头:“除非找到完整记录,否则...”
    “那不就是我们的独门技艺了吗?”柳青兴奋地说,“如果能复原这些技法,就能证明清河柳编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工艺,不是随便什么仿品都能冒用的!”
    爷爷沉思片刻,起身走向阁楼。下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小木盒:“你奶奶留下的。我一直没打开过...现在也许是时候了。”
    木盒里是一叠发黄的设计图,每一张都详细记录了一种复杂技法的步骤。最上面那张赫然标注着“千层浪,立体波浪编法”。
    “太棒了!”柳青小心地翻看着,“又一个非遗申请的关键证据!”
    张磊要将爷爷演示的每一个步骤分解,用数位板和制图软件绘制出精准无比的步骤分解图,标注尺寸、角度、力道方向。
    这是将手感视觉化、数据化的艰难尝试,常与爷爷的只可意会发生冲突。
    他构建了庞大的数字档案库。每一段视频、每一张照片、每一份图纸都被编号、归档,与《柳编百样图》的对应页关联。
    他开玩笑说:“咱们这是在给手艺建一座数字基因库。”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惊喜。
    李阿婆在还原“喜鹊登梅”纹样时,想起她姥姥说过,这个纹样必须用春天的柳条编,才寓意“生机勃勃”,用秋柳则不吉。
    柳青在绘制“万不断”纹样时,发现其中一种复杂的变体结构,与偶然看过的一本关于古代密码的书中的符号极其相似。
    不仅这些,她在用高精度扫描仪备份图册封皮时,意外发现封皮夹层里似乎有东西!
    小心翼翼地拆开后,里面竟是几张泛黄的薄纸,上面用极细的笔触绘制着几种从未见过、结构精妙无比的新型编织结构图,旁边标注着“月心巧制”。
    所有发现都被立刻记录、归档。
    最大的挑战在于将只可意会的经验转化为可言传的标准。
    “阿婆,这手感到底怎么描述?”
    “就是……火候到了,它自己就服帖了呗!”
    李阿婆比划着,却说不出的所以然。
    “这个角度根本标不出来!爷爷您再说具体点,是三十度还是三十五度?”
    “什么三十三十五!”爷爷没好气地比划着,“就是手里这个感觉!柳条自己会告诉你!”
    拍摄视频时更是困难重重。
    当张磊试图用相机记录爷爷演示“流光柳丝”的起手式时,发现镜头根本无法捕捉手腕那微妙的抖劲。
    “爷爷,您的手能不能再慢一点?镜头跟不上……哎呀,这个穿针的细节没拍到特写!”
    爷爷摇头,又一次拆掉编了一半的底子。
    最终爷爷演示了十遍“流光柳丝”的起手式。
    张磊掌镜,要求李阿婆放慢动作,分解步骤。
    可一旦刻意放缓,动作就变了形,编出的效果天差地别。
    反复拍摄了数十次,李阿婆累得直摆手:
    “不录了不录了!这比编十个筐还累!”
    柳青只好改变策略,让李阿婆正常编,多机位高速摄影捕捉细节,后期再由张磊慢放剪辑。
    柳青则对着视频一帧帧暂停,试图用文字描述清楚每一个手指的发力角度、柳丝的弯曲弧度。
    傍晚,柳青独自对着摊开的图册和一堆毫无进展的文件发愁。
    奶奶的笔记娟秀却隐晦:“春柳柔,需顺其性;夏柳韧,可强其骨。”
    这该如何转化成申报材料里的标准化工艺参数?
    “爷爷,我是不是太心急了?”柳青揉着额角,“这些东西,好像根本没法用电脑说明白。”
    爷爷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册子上奶奶的字迹:“你奶奶当年记这些,不是给外人看的,是给自己提个醒。真正的关窍,在这儿。”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双手,“也在每天的功夫里。”
    他拿起一根柳条,也不编什么,就在手里慢慢揉捏着:“申报是好事。但别本末倒置。不是为了申报才把它们弄明白,是因为咱们自己先弄明白了,才去申报。”
    这句话像一道光,劈开了柳青脑中的混沌。
    她太执着于翻译和证明,却忘了这些东西最初被创造、被记录只是是为了用得更好,编得更美。
    申报还要传承谱系证据链。更重要的是,需要证明技艺不仅在家族内传承。
    李阿婆、王婶、张阿姨等都成了重要的非遗传承人,她们按上手印的证明书,有力地证明了技艺在社区中的活态流传。
    张磊则整理了工坊成立以来的所有资料。
    带动就业的名单和工资表、培训课程的照片和记录、媒体报道的合集、甚至网上店铺的好评截图……
    厚厚的几大本,凝聚着工坊一路走来的点滴努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穿成七零寡妇,我靠商超带飞全家 认祖归宗后,她掀翻男女主! 曼联王储,但不会踢球 怪力萌宝三岁半,轻松拿捏首富全家! 迷人青梅最爱我! 大明作死日常,在下先死为敬 七零娇妻萌宠在手,随军护家无忧 我在新朝搞基建 孕妻搬空家产去随军!团长日日红温 开局寄生邪神!萌主她总是扑克脸 御兽从契约一条龙开始 让大明重新伟大 身为魔法师的我来到武道世界 让你相亲警花,你逮通缉犯! 我以灵宝铸长生 师娘,求放过啊 穿越时空的青铜门 1984:国宴,你就煮颗白菜? 全员系统不带我?那只能灭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