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08章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始皇帝四十年,腊月二十日,秦公嬴斐在郎中护卫下,先行一步返回了咸阳。
渭水南岸,一座占地恢弘的城池雏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城层环丶布局对称丶街衢宽阔丶坊里齐整丶形制划一丶渠水纵横丶绿荫蔽城丶郊环祀坛,这便是秦国新都。
整座城池完全是一个大长方形,完全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由外城郭丶宫城丶皇城三部分组成,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有南北向大街8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道两侧都设置了排水沟,并种植榆丶槐等树木。
「这!!!」
第一次前来咸阳的陈平丶蒯通丶韩信都瞪大了眼睛,就连章邯都被眼前的巨城所震惊,这还是咸阳吗?
「哒哒哒!哒哒哒!」
沉闷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数名秦官策马疾驰而来,在距离赢斐还有数十步时翻身下马,跑着上前礼:「参见王上!」
「平身。」
面带微笑,嬴斐和煦道:「孤没想到你们的动作这麽快,看样子,新咸阳城不出一年时间就可彻底落成。「
「王上。」
「关中三百馀座行宫别馆拆除之后,石料砖瓦都运送至此,再加上少府源源不断的供应水泥,我们招募了大量空闲黔首,这才有如今的境况。」
咸阳令赢翊一五一十的回答,完全没有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的意思。
「不错。」
看着脱胎换骨的子婴长子,嬴斐非常满意,扬了扬手,吩咐下去:「尔等且自去,韩信丶蒯通丶陈平留下。」
「唯!!!」
国尉少卿章邯丶郎中令樗里烽分别带着从函谷关赶回来的十万秦军丶近千郎中离开,现场只剩下韩信三陪在赢斐身边。
「咸阳令,带孤进咸阳一观。」
「唯!」
赢翊心神一肃,在前引路,领着嬴斐一行人来到了最南面的外城门,映入眼帘的高大城墙丶水泥修筑的宽阔道路,还有庄严城门,这都带给了众人难以言语的感受。
「王上。」
一边引路,赢翊一边解释道:「我们根据图纸进行了一些调整,外城郭东西南三面各设有三座城门,北面则设有7座城门,城内东西14条大街,南北11条大街,玄鸟大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和主干道。「
「以此为界将全城分成东西两半。城的东半部与西半部各有五条南北向的大街,构成街道的对称格局,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做为主干道,宽50丈(115.5
米),玄鸟大街宽64丈(166.32米)。」
「哦?」
挑了挑眉,嬴斐露出了感兴趣之色。
「全城设有东丶西两市,110坊,蕴含季节变化和周礼之制。」
看到赢斐没有生气,咸阳令赢翊才敢继续介绍:「各坊面积不一,大坊一般开四门,内设十字街,小坊则开东西二门,设一横街,东市丶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场有围墙,开八扇门,内有井字形街道和沿墙街道,将市内分为9区,每个区都四面临街,店铺沿街而设,有食肆丶酒肆丶手工业作坊等。」
唰!!!'
陈平丶蒯通丶韩信三人听得眼睛放光,这样的城池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嗯。」
微微颌首,赢斐骑在马背上,漫步从南面的城门进入了这座新都,宽阔的水泥地面呈灰色,两侧栽种的树木都已经落叶,排水沟梯次分明,不过周围的那些坊市还没有修建完成。
「住进来多少人?」
「禀王上。」
赢翊一丝不苟的回答道:「目前,咸阳城中已住进来80万人,预计还会吸纳40万人,达到120万。「
「120万?」
「孤要是没记错的话,咸阳要容纳150万。」
眉头微皱,赢斐问道:「而且,现在才住进来80万人,剩下的70万人在何处?」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这种天气下,如果没有房屋庇护,取暖措施,别说人了,野兽都会被冻死。
「王上。」
赢翊赶忙解释道:「我们在咸阳城东丶西选址修建了两座卫城,分别位于沣水以西,灞河以东。「
「咸阳容纳120万人,其它两座卫城分别容纳15万,剩下的40万人分布在城郊一带,一旦城中坊市全部完工,这些黔首再行迁入,咸阳官署已经增派了衙役,帮助他们建造了半地穴式房屋。」
「此事是左相丶内史守丶少府丶治粟内史共同决定的。」
话音落下,韩信三人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容纳120万人的城池,还有两座卫城,合计150万人,这已经超过了关东大多数诸侯治下人口,简直叹为观止!
「嗯。」
对此,嬴斐没有表露出任何情绪,只是继续策马前驱,从玄鸟大街一路向北,直抵皇城大门外,看着粉刷了一层红漆的高大城墙,众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等级森严。
「王上。
「皇城与宫城各占八坊之地,皇城东面为三公九卿等官署所在,西面则为宗庙丶武库丶国库丶石室(图书馆)所在,目前已经全部修建完毕,宫城暂未做任何安排。」
「中尉寺及军营设立在宫城以北的四座城门外,三万材官轮流执掌16座外城门及8座皇城丶宫城城门。「
紧接着,赢翊继续介绍道。
「哒哒哒!哒哒哒!」
赢斐已经进入了皇城,看见12条大街呈相互交错状,将皇城地区进行网格式分区,左相官署丶国尉署丶少府丶治粟内史府等官署都已经投入使用,还有大片空闲屋舍,留待日后,跟在他身边的陈平丶韩信丶蒯通三人早就已经看呆了。
「官员府邸都安排在什麽地方?」
「禀王上。」
赢翊郑重回道:「邻宫城西设有文曲丶武安二坊,用于修建官员丶武将府邸,另有举贤坊用于接纳士人,小儿坊收养丢弃孩童,慈济坊安置孤寡老弱,我咸阳县官署置于外城郭东北角,外城东南有玄武坊,用于安置退伍士卒及其亲眷。」
「你且命人带他们去文曲坊丶武安坊。」
指了指身后的韩信三人,赢斐吩咐了声。
「唯!」
咸阳令赢翊给了属官一个眼神,属官机灵的上前准备带路。
「谢王上!」
韩信丶陈平丶蒯通三人恭敬行了一礼,在咸阳县官吏的指引下前往文曲丶武安二坊。
等他们走后,嬴斐再度下令:「召左相丶国尉丶少府丶治粟内史丶太中大夫丶内史守入咸阳宫,你也一并来。」
「唯!」
赢翊毕恭毕敬的答应道。
已时,咸阳宫正殿,子婴丶尉缭丶冯敬丶张苍丶陆贾丶赢翊站在下首,耐心等候。
「踏踏..」
换上了一身玄色金丝边锦服的赢斐大步走进了殿内。
「参见王上!」
众急忙躬身礼,眼神中充满了崇敬。
「平身。」
拂了拂手,嬴斐一屁股坐在了帝榻上,俯瞰众臣:「关东事毕,我秦国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期,至少在数年内,没有国敢对我秦国生出别样思,有些事要抓紧提上日程。」
「中车府令,孤言,尔记!」
「唯!」
韩谈恭敬的站在一旁桌案前,帛书平铺,手中毛笔已经沾了墨汁。
「始皇帝有子嗣34人,公子扶苏葬于九原丶公子高陪葬于骊山,公子将闾三人自尽,6位公子在杜邮被戮杀丶12位公子于咸阳被肢解丶10位公主在杜邮被屠杀,天人共愤。」
「拟诏,迁公子扶苏陵于骊山,追敕其为秦太子,谥号:仁;追敕公子高丶公子将闾为侯,谥号:顺丶恭,三者单独立陵,余者始皇帝子丶帝女合陵,迁骊山,陪祭始皇陵。」
「赐公族世代为骊守墓者,任何诏擅骊,允诛!!!」
「大王英明!」
这一道诏书直接让子婴等人神色动容,追敕扶苏为仁太子,公子高为顺侯,公子将间为恭侯,始皇帝其它帝嗣陪葬于骊山,相当于承认了始皇帝一系对大秦的贡献。
公子高一族是始皇帝唯一的后人,由他们看守骊山始皇帝,确保始皇一系香火不断,子嗣不绝,这无疑是仁慈之举,一旦传了出去,嬴秦公室丶老秦人必然对赢斐崇敬有加。
「沙沙!」
中车府令韩谈奋笔疾书,将这一份王诏誉写在帛书上。
「方才,孤在咸阳令的陪同下视察了新都,非常不错,颇有帝都风采,两座卫城的设立更是点睛之笔,太学想来也已经落成,秦国王畿之地应有计量。「
「秦国目下有五百万人口,远超关东列国,就连楚国治下人口都只有400万,其中,内史郡300万,其它四郡合200万,一郡之地盖压大多数诸侯国,不进行调整,单单是维持内史郡这麽多人的治安,已属不易。」
目光如炬,嬴斐沉声开口。
「呼!」
子婴等人深吸了一口气,这确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孤欲更改内史郡,设立三辅,帝都咸阳及东西卫城所在,置京兆府,京兆府以东为左冯翊郡,京兆府以西为右扶风郡,京兆府辖咸阳县丶长安县(东卫城)丶大兴县(西卫城),咸阳官署更易为京兆府衙门。」
「迁咸阳令赢翊为京兆府尹,左冯翊郡治设于雍县,迁雍城令赢薪为左冯翊守,右扶风郡治设于栎阳县,内史郡守郁保迁右扶风守,左冯翊郡丶右扶风郡例同关中各郡,置郡兵三千。」
「京兆府尹统管军政丶刑狱,其下置功丶仓丶户丶兵丶法丶士六曹,功曹掌官吏考课丶祭祀礼仪;仓曹掌仓储粮廪丶财政收支;户曹掌户籍田亩丶赋税徵收;兵曹掌武官选举丶兵籍管理;法曹掌司法刑狱丶诉讼审理;士曹掌工程营造丶交通驿传。」
「我的天呐!'
一众官员瞳孔瞬间放大,京兆府治下虽然只有咸阳丶长安丶大兴三县,人口却有150
万,日后难保会不会还有外来人口进入,再加上这个官员配置,简直是缩小版的诸侯国。
「中尉寺只负责皇城丶宫城12座城门及城内守卫,咸阳外城十二座城门悉数由京兆府管辖,置12个城门尉,各统兵二百五十名,咸阳县丶长安县丶大兴县例同诸县,置县兵三百。」
「谢王上!」
京兆府尹赢翊喜出望外,连忙出身领受诏令。
京兆府!'
子婴看着自己的长子,心中倍感欣慰,京兆府尹集权力于一身,根本不是郡守能够相比的。」孤欲更易军功爵制。」
突然间,赢斐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心弦一跳,秦国根本便是二十等爵制,以军功封爵,这种东西能随便更改吗?
「王上。」
左相子婴想都不想,准备开口劝谏,别的事都有得商量,唯独这件事不能商量。
「王上想要更改大秦体制?」
然而,国尉尉缭出言打断了子婴,不日前,国尉少卿章邯曾经递给他一份新军制,从新军制上面,尉缭看见了赢斐的魄力,包括他正在制定的新秦法,还有此前的秦公诏令,无一不说明这位秦国新君是鼎革之主,有开创精神,不亚于秦孝公。
「什麽?」
其它人都傻眼了,体制包括军制丶官制丶法制丶爵制等等,这要动的话,可太多了。
「对。」
迎着一双双不解的眼睛,嬴斐径直出言:「大秦的失败已经证明了体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秦国践了数百年的东西可以让秦国统天下,却不能让秦国成为天下的主宰。」
「我们已经失败过一次,必须要吸取教训,趁着现在,秦国还弱小之时,把一切能准备的都准备了,来日东出征伐天下,即征即治,才不会重蹈覆辙。」
「这.
众人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是对的,因为,大秦差一点就灭亡了。
「臣赞同王上之举!」
尉缭第一个站出来表态,这位秦国资历最深的官员主动要为新君扛雷。
「臣附议!」
少府冯敬丶治粟内史张苍对视了一眼,站出身来。
见状,左相子婴心中踌躇,不得不出声:「臣也赞同。」
「嗯。」
微微颌首,赢斐表示满意,秦国朝堂最有分量的四人都支持他的想法,最大阻力已经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