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100章 这是不是有点太反常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先不说他易中海“亲眼所见”的事,就说当初让他好好照顾聋老太太,可是街道办的马副主任专门交代给他的。
    而且,因着他把聋老太太照顾的很好,每年评选优秀大院的时候,那个马副主任,都坚定的投了他们院一票。
    所以,这易中海所在的四合院,才能蝉联这么多年的优秀大院。
    虽然去年马副主任调走了,但也给易中海留下了关系。
    要不然,易中海怎么可能有办法,在没有双方到场的情况下,就给贾东旭和秦淮茹办理了离婚手续。
    “这事我知道了,你不要出去乱传,还有,你和我详细说说,外面到底是怎么说的?”易中海表情严肃的说道。
    随后,一大妈便把他从外面听到的,详详细细的又复述了一遍。
    易中海听完后,若有所思。
    “这事儿既然已经传开了,我们就不能当做不知道。”
    “首先,我们得找出是谁在散布这些谣言,最好是能找出最先说这话的人。”
    “这样,你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去外面打听一下,看能不能打听出什么……”
    “好。”一大妈点点头,应下了这个差事。
    易中海接着说道:“然后,我们得想办法为老老太太证明清白……”
    “唉!真是人心不古啊!”
    “现在竟然还有人会无中生有的污蔑老太太!”
    听了易中海的话,一大妈也是在他身边不住的点头。
    “是啊老易,咱们可一定得帮老太太洗清这莫须有的罪名。”
    一大妈也是听易中海说过,他“亲眼所见”的事,所以对聋老太太的烈属身份,是笃定不疑。
    她觉得聋老太太那么好的一个老太太,为啥还有人要害她?
    “行了,你先去做饭,这事我先自个合计合计。”
    “等我想明白了,咱俩再商量。”
    “这事儿事关重大,咱们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轻举妄动。”
    一大妈见易中海要独自思考,便点点头,去了厨房做饭了。
    本来易中海是打算在屋里想来着,无奈屋子里有点小,不够他转圈圈的。
    于是他便打开房门,去了院子里转圈圈。
    易中海独自一人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脑海中思绪万千。
    就连路过的邻居和他打招呼,他也是很敷衍的“嗯,啊~”了事。
    思来想去,易中海觉得,不管咋样,他必须想方设法的来证明老太太的清白,让这个谣言不能再继续的扩散下去。
    要不然的话,三人成虎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虽然他笃定聋老太太的烈属身份没啥问题,毕竟是他“亲眼所见”,还有当初街道办的马副主任背书,这还能有假了?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要是聋老太太真有啥问题,那他易中海说不好就要被牵连了。
    所以,这事儿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找聋老太太确认一下情况。
    就像那些传言说的一样,为啥这么多年了,谁也没见过聋老太太拿出什么证明来。
    他这回去找聋老太太,就是想让聋老太太拿出烈属的证明。
    不管是那个挂的烈属牌牌,还是前些阵子“苏傻子”拿出的那个红本本。
    只要能拿出一个来,这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嘛。
    想到这里,易中海便大步往后院走去。
    敲了敲门,易中海推门而入。
    此时的聋老太太,正半躺在炕上打盹。
    听到动静,见是易中海,还以为是易中海来给他送饭的。
    但看易中海两手空空,还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聋老太太不由得有些疑惑。
    “老太太,我有个事想问您一下。“易中海谨慎地开口。
    “中海啊,有啥事你就问,我老太太知道的,一定和你说。”聋老太太倒是不疑有他,很是轻松的说道。
    见状,易中海略微的组织了一下语言“是这样的老太太,现在外面有人在传,您是假冒的烈属,这事您知道吗?”
    “啥薯?”
    “烈属!”
    “哦,红薯,今个是吃红薯吗?”
    “不是红薯,是有人说您是假烈属!”
    “啊,吃红薯行。”
    对于聋老太太的“答非所问”,易中海有些心累。
    不过,这事关他易中海自身的安危,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便继续大声的在聋老太太的耳边说道:
    “老太太……那您把那个烈属牌牌,还有证明的红本本,找出来给我看一下呗。”
    “啥,你说啥,我听不见!”
    “……烈属牌牌……红本本……”
    “啊~你要啥本,粮本么,是要买粮吗?”聋老太太继续一副不明所以的答非所问。
    面对聋老太太和他答非所问的拉扯,易中海是真的心累。
    这聋老太太,该聋的时候不聋,不该聋的时候,啥也听不见。
    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这会儿,易中海的心里已经开始打鼓了。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聋老太太是不是真的聋,大家伙差不多都知道。
    你要说她聋吧,她是真的聋,经常听不到大家伙说话,这倒是真的,尤其是声音小了的时候。
    但你要说她一点都听不到,这个就有点扯了。
    不管是平时来给她送吃送喝时的对话,还是她出去骂人的时候,那耳朵不是挺好使的吗?
    怎么这会儿一说到他烈属身份的事,她反倒什么都听不见了。
    这是不是有点太反常了?
    难道,这聋老太太的烈属身份真有问题?
    但要是真有问题的话,那当初的事怎么说?
    其实当年的时候,易中海也来找聋老太太问过,他儿子是不是烈士。
    聋老太太那时也是笑而不语,装聋作哑的,既不反驳,也不承认。
    要不是当初“亲眼所见”,那两名实打实的部队干部,说是聋老太太儿子的战友,加上后来马副主任的“暗示”,他也不会就这么笃定聋老太太烈属的身份。
    可现在,面对着外面那铺天盖地的的谣言,这聋老太太为啥还无动于衷的“装聋”?
    想不明白的易中海,最后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
    “也许是聋老太太年岁大了,这听力下降的厉害,这会儿是真的听不见了。”
    易中海能这么想,是他认为,当初那两名来看望的军官是真的。
    那俩名军官是聋老太太儿子的战友,这也是真的。
    那个当初要求他好好照顾聋老太太的街道办马副主任,可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这么多真的加在一起,那这聋老太太的身份,难道还能是假的不成?
    至于真烈属到底是啥样,有什么具体的待遇?
    他易中海虽然是轧钢厂的八级工(厂八级),院里的一大爷(代的),他是真的不了解、不清楚。
    所以,哪怕从聋老太太这里没得到他想要的最直接的证明,易中海也还是坚定的觉得,聋老太太是真的烈属。
    只不过,没了那些有力的证明,那要如何给聋老太太证明清白呢?
    要是何大清和许大茂他爹还在,倒是能一起证明。
    毕竟当初他们也是亲历者之一,也都是“亲眼所见。”
    可现在,一个跑到了保定那边,一个搬的老远,连他都不知道是哪里的地方。
    再说了,这俩人其实他都不想见,他也不敢去找,毕竟他有些事做的,根本没法让人知道。
    另外就是,要不是那个马副主任调走了,也是一个有力的人证。
    但现在,哎!
    再想办法吧!
    见在聋老太太这里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了,易中海便和聋老太太打了声招呼,面色沉重的回了自己家。
    等到易中海走后,聋老太太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没想到,竟然还真有人拿烈属的事来找她的麻烦了。
    不过,脸色不好看归不好看,但聋老太太也没过于的担心。
    毕竟她从来也没亲口承认过自己是烈属,那都是别人以讹传讹,自己认为的,关她什么事儿?
    再说了,她除了享受街道的低保户待遇,可没享受过烈属的待遇。
    至于院子里那些人主动给予她的照顾,那都是他们自愿的。
    而对于易中海打着她烈属的身份,在院子里“作威作福”的。
    聋老太太表示:“我一个又聋又老,还老眼昏花,腿脚又不太方便的老太太,我哪知道啊!”
    所以,聋老太太也只是略微的变了变脸,便不再想这个事情,继续打她的盹去了。
    要不说这人老精、马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拿!
    这老话还真是不假。
    这聋老太太恐怕什么都知道,哪怕那什么外面的传言,估摸着她比易中海知道的都要早。
    但人家一点都不慌。
    恐怕当初,从享受院子里那些人的恭敬和“孝敬”的时候,她早就想好了该怎么应对了吧?
    不过想想也是,就说聋老太太这个岁数,可是经过了封建王朝的更替,大清都没了,后面更是军阀混战,再之后的鬼子,到“国府”的旧社会。
    就那么一个乱世之秋,她都能安然无恙的度过来,还能活的挺滋润的。
    你要说她没点算计,没点手段,她是咋活下来的?
    这边,易中海回了家,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四合院的另一边,贾家。
    “娘,我今个在我们厂里看到秦淮茹了。”
    “谁?秦淮茹?她去你们厂干嘛?是去找你‘讹钱’吗?”贾张氏一张嘴,就是以己度人。
    贾东旭没有回答贾张氏的话,而是说道:“娘,我想和秦淮茹复婚。”
    “啥?”
    一听贾东旭这么说,贾张氏立马就炸了,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东旭,像她这样不守妇道的小娼妇,你可不能要啊!”
    “她都敢带着乡下那群野蛮人来打我们,你难道还不长记性……”
    “娘,你听我说……”
    贾东旭打断了贾张氏的絮絮叨叨,便和她说起了今天在轧钢厂的所见所闻。
    “啥?”
    “那个小娼妇竟然成了你们厂的正式工!”
    “还一个月工资28块!”
    “这,这怎么可能?”
    对于贾东旭的话,贾张氏有些不敢置信。
    “娘,这有啥不可能的,这事一大爷他们也都看见了。”
    “我是这么想的,这秦淮茹现在也是正式工了,要是我和她复了婚,那咱们家可就是双职工家庭了。”
    “到时候,就连棒梗也能立马就变成城市户口。”
    “那咱们家,可就是有三个城市户口了,加上秦淮茹每个月挣的钱,咱们还不得天天吃香的、喝辣的!”
    贾东旭前面的话,说的倒是不假。
    按照当时的户口政策,如果结婚的男女,女方的户口是农村的,那生下来的孩子,暂时的户口也是农村的。
    要等到孩子在城里中学毕业,或者长到16周岁,到街道办办理户口转移手续,才能转成城市户口。
    而因为父亲是城市户口,只要俩人不离婚,也就不耽误孩子在城里上学。
    所以不用担心孩子本身不是城市户口,就不让在城里上学的事。
    当然了,要是母亲是城市户口,父亲是农村户口,那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城市户口了。
    而这样的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就算有,那也是凤毛麟角的。
    毕竟这年头,能在城里生活的城里人,谁愿意嫁给一个没定量的农村人。
    而像秦淮茹这样的,原农村户口的人,进入了工厂,成了正式工后,可以去找厂里的人事科出具入职证明。
    之后,拿着厂里的入职证明,就可以去街道办办理城市户口的落户转移了。
    而随着秦淮茹的户口变更,棒梗也不用等到中学毕业,或者是16周岁了。
    他立马也能变成城市户口,吃上定量了。
    而这,也是当时为了控制城市外来人口,控制物资定量的无奈之举。
    毕竟物资就那些,有定量的人多了,大家可分配的就会越来越少。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贾东旭和秦淮茹复婚成功,他们贾家成了双职工家庭。
    因为按照政策,像是秦淮茹这样已经离婚,原先是农村户口,后来转变成城市户口的。
    她原先所生的子女,依然遵照原来的政策执行。
    她之后再婚所生的子女,享受随母亲户口的政策。
    但要是秦淮茹再次嫁人,不管是和贾东旭复婚,还是嫁给一个有正式工身份的工人。
    那么,按照相关政策中,关于照顾双职工家庭子女的若干规定,可以不受户口迁移制度的限制,直接将原本随秦淮茹农村户口的棒梗,变为吃定量的城里人。
    毕竟人家父母俩人,都是为了国家建设而奋斗的工人阶级了,适当的照顾一下他们的子女,也是应该的。
    这就跟后世的什么独生子女补贴,后来的二孩、三孩补贴,有大同小异之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剑气朝天 民间奇门风水秘术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开局只有8年寿命,我选择梭哈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抗战:我和军事法庭双向奔赴 武侠征程的旁白系统 算命太准,外国客户都哭着喊大佬 重生1977大时代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南朝玄怪录 网游:神级刺客,我即是暗影! 练气千年,方知是封神! 军校生但沉迷种田 志怪书 诸天:从综武世界开始 我在异界有座城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