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接着是收集意见。
一个个的将写好的纸条扔进严宽准备好的箱子内。
收集完后,严宽并没有当众打开,看样子是准备会后交给李彦看的。
然后,严宽将早已准备好的电脑拿了出来。
开始给在座的培训。
李彦见大家都有条不紊的,看来这套程序都已经很熟练了。
就没再说话。
这次天南接待他们的是经理陈顺天。
虽然都知道他与陈天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陈顺天能得到这个位置,更是陈天问力排众议,为他争取的结果。
蓝域的高层逼走陈天问后,并没有人想要动陈顺天。
从这点可以看得出来,陈顺天绝对是个实力派,天南省这种情况,蓝域的高层派谁过来,都没有稳住局面的把握。
他倒想看看,严宽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够培训陈顺天他们。
“销售流程,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了,今天就不再重复,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拜访客户前的准备。”
严宽放出ppt,上面是两张照片,一个人西装革履,正往一栋高楼大厦走去,显得十分高端的样子,另一个是个乞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正卖着讨好的笑,向路人祈求着什么。
“这两张照片,大家觉得哪张更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并没有人回答他的这个问题,严宽想表达的意愿偏向性太明显了。
说实话,这倒是怪不得严宽。
这种问题,是一种简单的培训技巧。
当然,目的就是让人能踊跃地回答问题,从而活跃培训的氛围。
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将注意力放到培训上来。
只是,严宽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场合。
如果是露天抽奖问答,如果是一线的新员工,这个问题一点都没错。
但是,现在在坐的都是分公司中层和高层干部,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销售实践的佼佼者,这样的问题就不太合适了。
最终,严宽只有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自然是第一个,对不对?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形象问题。”
李彦发现在坐的都百无聊赖,或者干脆用手机发信息。
他也不知道这是今天的个例,还是公司的常态,所以并没有阻止严宽讲课,也没有提醒下面的人一定要去听讲。
而是趁这个机会注意观察每个人的神态表情,从而获得一些纸面上得不到的东西。
“怎么王威不在?”
王威曾跟着王云之去过津泽大学,是李彦在天南省难得的一个“熟人”。
或许,他的缺席也情有可原。
毕竟,当初李彦本有机会毕业后就进入蓝域集团的,是他力排众议选择了程耀,虽然这是陈天问和王云之商量后的结果,但这个锅还得他王威来背。
这次程耀带着大批的中层干部叛逃,更是让王威遭受了很大的非议。
如此,他选择避免与李彦在这种大型的场合碰面,也可少了些许尴尬和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麻烦,自然是怕李彦小心眼咯。
一个才出校门两年的大学生,一下子升到了如此高位,没点傲气和戾气,说出来谁信?
另外,李彦还注意到,在座的成员,明显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紧紧围绕在陈顺天的周围。
不是说座位,而是目光,他们的目光在看向严宽的同时,会时不时地望向陈顺天。
这些人虽然没在认真听讲,但手上并没有多余的动作,即便有,也只是拿着一根笔,在纸上装模作样地画着什么。
另外一些人,则比较懒散,交头接耳的有,交换手机信息的有,总之,对这个培训和会议,都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李彦猜测,这些人应该是属于王威的手下,他们领导不在场,自然也就没有拘束。
陈顺天虽然是正职,但似乎管不到他们头上。
李彦摸了摸鼻尖。
表面上,这是派系之争,是陈天问在位时,遗留下来的问题。
陈顺天没了陈天问这个靠山,虽然地位比王威高,但做事的底气不足。
而王威虽然连番遭受挫折,现在又替程耀背着锅,且是个副职,但他上面有王云之罩着。
亮相抵消,也就形成了这个势均力敌的场面。
但,这同样是一个体念的问题,是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公司文化的问题。
在宏昌装饰,章扬升了总经理,李彦做青山湖分部经理时,同样面临着两个派系,但李彦三下两除二,就全部解决了。
而且,原来跟这章扬,后面对李彦,同样是服服帖帖的。
为什么?
当然有李彦手段的原因。
但这方面,李彦相信,陈顺天比他要好得多,不然陈天问也不会临危受命于他。
李彦猜测,这个根源,还是在公司高层的管理上。
李彦胡思乱想了一番,继续听课。
严宽看来是习惯了这种场面,稍微预热一下,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十分的激动。
不过,李彦的眉头越皱越深,他觉得严宽的题目和选材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
题目过于简单,销售前的形象准备,这个在这帮老手面前讲,严宽显然是在班门弄斧了。
再有,选材方面,太过于“空洞”,没有具体的事实,甚至没有具体的出处,很多东西都是他臆想出来的。
就拿最开始的那两幅照片来说,就十分的失败。
那两幅画能代表什么呢,能表达什么呢?
代表,穿西装的一定比穿着破烂的更高贵?
表达,穿西装的一定比穿着破烂的更能让客户接受?
客户在哪,客户是谁,客户的喜好是什么?
严宽这两幅画真的能说明问题?
培训,特别是销售培训,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要贴近事实的。
还拿严宽那两幅画举例,如果他前面交待了一个故事的背景,比如说去见一个某某公司的老总,他是什么文化水平的,等等交待了一番,那么这个案例,也能是个完整的。
当然,最好是实际的案例,如果还要更好的话,那就是在“实际”加个“自身”。
严宽没待过一些,后面的要求自是强人所难,但前面一个要求,是任何一个培训者应该注意到的。
李彦正在犹豫是不是叫停培训时,会场上终于有人忍耐不住了。
“严老师,你所讲的这些,有实际效果吗?”
断更了几天,抱歉。本书就两卷,总共大概一百万字。一个朋友说,我写的太急了,写的人累,看书的人也累。我说,可是所有问题我都交待清楚了。他说,但是你跳跃得太快,你自己觉得交待清楚了,但读者并不这么认为。所以接下来,我尽量写详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