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渔婆婆本来不想要了这二人的命,但一看这俩家伙眼都红了,想输光了最后一个筹码的赌徒做出拿命来赌的架势,她看着站在断崖边上的玉屏和皓洁她们,知道如果不杀了熙朗和屠烈,这俩狂徒就会危及这些女孩子的生命,罢了罢了,老太太我今就开次杀戒吧!
这时候,屠烈和熙朗已经闯到渔婆婆面前,枪和戟死命的向渔婆婆刺来,渔婆婆冷笑一声,腾身而起,老人身体飞越过熙郎和屠烈的头顶,一个翻身,双掌照着熙朗和屠烈的后背猛击过去……
老太太的手掌刚一挨到屠烈的后背,屠烈就惊呼不好!他知道老太太的霹雳雷电掌的厉害,急忙身子主动往前趴去,但已经晚了,这二位谁也没躲的过去渔婆婆这双掌……玉屏和皓洁见熙朗屠烈哎呦喊叫着身子就平着向断涧飞来,她们急忙闪身一躲,屠烈和熙郎就飞落到了断涧之下……
清云和素月往涧下一看,只见两个人影儿直往涧底落去……她俩说道:"真是活该!""咎由自取!"
玉屏和皓洁相互看了一眼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当初还把这两个人当成了有情之人,皓洁还和屠烈演了出结婚大礼,结果没想到这是遇到了仇敌啊!
渔婆婆看出来皓洁的羞惭样子是因为什么,她笑道:"闺女呀,你们当初就不是夫妻,你也不是我的亲生女儿,我老太太并不是不知道,只是装糊涂罢了……"
看着玉屏和皓洁不解的样子,渔婆婆说:"我失去女儿确实心痛,好容易有一个喊我娘的,我就明知是假也要当成真呀!唉,你们是不知道当娘对孩子那份心哟!"
皓洁小姐见渔婆动了真情,自己很是惭愧利用老人爱女之心去欺骗老人,她鼓起勇气说:"渔婆婆,前面是我不对,你能原谅我吗,我要是当你女儿,你愿意吗?"
渔婆婆两手一拍说:"这可真是求之不得了,有你这么好的女儿,老太太我是前生修来的福气了!"
玉屏主事。对皓洁说:"还不快叫声娘呀!"
素月打趣道:"叫大声儿点儿!"
清云说:"叫甜些!"
皓洁小姐到真是个大方的女子大声儿亲切地喊道:"娘!"
渔婆婆乐得说不出话,只顾用袖口去擦湿润的眼睛……
玉屏主事说:"皓洁,看看,看你认的这个娘对你多有情义,我们都嫉妒的不行不行的了……"
渔婆婆说:"我哪有那么好,有你们这样的孩子才是好呢!"
玉屏主事说:"那我们都当你的女儿好不好呀,渔婆婆?"
渔婆婆笑道:"那你还喊什么渔婆婆,直接叫娘,我老太太求之不得了呢……"
玉屏笑道:"好呀,那我们就一起喊娘了,你老可要答应呀!"接着,玉屏主事领着清云素月等人齐声高喊:"娘!"
渔婆婆痛痛快快地答应道:"哎,我的好闺女们!有了你们,我一定做岸上古人的四大贤母!"
皓洁问道:"这四大贤母都是谁呀,她们还能比娘你好呀?!"
渔婆婆说:"闺女呀,这四大贤母可是娘比不了的,娘只说要学人家罢了,首先说这孟母……
孟母是岸上古代战国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她的儿子孟子是岸上古代着名的文人,是仅次于一个叫孔子的大学问家,被们称誉为“亚圣”哩。孟母之所以能养出个如此棒哒哒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诲喲。这个孟母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东西那是相当的认真。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懂得一个道理:“周围的人和事儿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哩。”
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告诉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同样,人若在年少时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劳役,是没有出息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大大的有学问的人呢!。
第二是陶母……陶母东晋陶侃的母亲。陶侃是一代有名的战将,在稳定他那个王朝初年动荡不安的朝廷上,很有建树的呀。而当时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也广为流传。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也是早年丧夫,她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儿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可不能交屠烈和熙郎这种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由于家中贫寒,无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在岸上人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所以头发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所以范逵大为感动,遂举荐陶侃由县吏拜授郎中,从此后,陶侃走上了发达的仕途。这就是“截发筵宾”的典故。
陶母还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是“封坛退鲊”。 陶侃曾在岸上一个地方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后人赞誉:“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第三是欧母……欧母是古代王朝的大官欧阳修之母。欧阳修是岸上古代的很厉害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倾心教育。
欧母又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儿子。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这便是着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优异,后来高中进士。
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下属的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但欧母并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玉屏主事与皓洁小姐都说是伟大,这母亲了不起呢!
第四个是岳母……岳母是岸上古名将岳飞之母。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蛮人南侵,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他那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自私的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线,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但是岳母却和一般母亲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诫,甚至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
由于岳母的积极鼓励,使得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他很快屡建战功被升为秉义郎。有一次王朝都城开封被金军围困时,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北方蛮军,受到元帅的赏识,称赞他是"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后来岳飞终成为一代有名的有名的英雄哩……孩子们这就是岸上古代的“四大贤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