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欧阳劲涛心说什么你的斧子,我想要,那就是我的,你给我撒手吧,欧阳劲涛使劲往回一拉钩,他多大劲儿呀,当时就把那位连人带斧子从隔着的人身上就拖过来了,周围人都吓呆了,好嘛,这人得多大力气呀,连斧子带人都拽走了,都纷纷乱躲……
这些人一躲,拿斧子这位当即啪嚓就从前面人的身上摔在地上,欧阳劲涛顺势钩过长把斧子,手抓斧把耍了个花儿,嗯,还行,就先用他对付对付吧,欧阳劲涛手抡长把大斧子又冲杀起来……
要说这斧与钺是罕见的兵器,斧钺在古时候是不分的,长柄巨斧名为钺,也叫大斧。《古今注》载:“金斧黄钺也,铁斧玄钺也,三代通以断斩”。但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斧和钺还是有所区别的,凡在斧背上有钩或斧上有枪刺者,即为钺。
长柄的斧和钺,古时多为马上用的重兵器,有“祥手宣花斧”、“开山斧”、“偃月斧”、“金蘸斧”、“开山钺”和“压丑钺”等。短柄的斧,有单,双斧之分,为古时步兵所用。短柄因形状扁宽,也称为“板斧”。黑旋风李逵使用的就是两把板斧。
斧和钺那年代可长了,据考证,几千千年前就已经使用青铜的兵器了。有地方出土的古代的“钺”做工相当精致,有刃,有背,上面铸有纹饰。斧和钺舞动起来,姿势优美,风格粗犷,豪放,使用方法有劈、剁、搂、抹、云、片等,带刺,带钩的钺则多刺,钩两法,由于斧和钺演练起来比较笨重,加之很多传统套路已失传濒于失传,故现在武林中已很少见……
欧阳劲涛手舞长斧上下翻飞如同风车一般,真是风雨不透,水泼不进……
那些喽啰兵根本难以靠近欧阳劲涛,又见这个年轻人越战越勇,就这架势打下去,用不了多久,欧阳劲就会冲破包围了……
乱礁山的喽啰兵即怕欧阳劲涛的跑了捞不到奖赏,又忌惮欧阳劲涛手中的大斧子,眼见着就这么一个人都弄不住,这可是心里痒痒又不敢下手。
不过还真有几个不要命的,互相一商量,他们手拿钢叉就冲了过来,当欧阳劲涛的长把大斧子兜头劈下时,几个家伙儿纷纷举叉架住了欧阳劲涛的斧子头儿,要是一两个人想挡住欧阳劲涛的势大力沉的斧头,那想都不要想,可这几个人还都是体健膀大腰圆的主,他们架住欧阳劲涛的斧头死命的往下按,欧阳劲涛正和他们僵持着,刚要发力甩开这些钢叉,突然对面又闪出几个喽啰兵,就见这几个家伙儿手一扬,欧阳劲涛觉得眼前亮光一晃,嗖嗖嗖……迎面飞来几支撑小飞叉,欧阳劲涛这不躲可不行,眼见着这几支飞叉有冲面门飞来,有冲咽喉飞来,有冲胸前飞来……欧阳劲涛暗说声儿:不好!急忙身子后仰使出个金刚铁板桥的功夫,说时迟那时快,就见小飞叉擦着欧阳劲涛的鼻子尖嗖嗖的飞过,真是好悬呀,慢一点,欧阳劲涛非被刺中不可……
欧阳劲涛见飞叉掠过,刚一直身,又有几支飞叉到了近前,再想躲可来不及了……还真得说也就是欧阳劲涛吧,换个人那就算完了。
欧阳劲涛见小飞叉又分上中下三路射向自己,他急忙撒开手中的斧头长把,腾出双手刷刷刷将几支飞叉接到手中,可射向面门的已没法接了,他迅速张开嘴,瞅准小飞叉,啪的一下就咬住了小飞叉到尖刃!
对面拿大叉和投掷小飞叉到喽啰兵怎么想也没想到欧阳劲不但手接飞叉还能口咬飞叉,他们当时都惊呆了,心说这是人吗,是天神也难口咬飞叉呀!
他们正发呆呢,欧阳劲涛心里话你们别傻看着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的东西还给你们吧,只见他手一扬,几只小飞叉嗖嗖嗖飞向前面的喽啰兵,再一甩头儿,口中的那支小飞叉也甩了出去,这回每一支小飞叉都见着荤了,支支沾血挂肉,当即把拿大钢叉和投小飞叉到刺倒好几个,只听哎哟……我的天呀……妈呀祖奶奶的一片哀嚎声儿……
欧阳劲涛趁机跨步向前用脚挑起一支大钢叉接到手中,钢叉一抖,重新杀入敌群!
说到叉了,咱们再多唠叨几句,叉是古代作战时长刺武器之一,属十八般兵器之列,叉最先本是一种生产工具,据古籍记载,远古人们打猎捕鱼,大多用叉,《水浒》中解珍,解宝打虎时用的就是钢叉。明代的兵书《武备志》中还记有一种“马叉”,上可叉人,下可叉马。叉按形状可分为:牛角叉(俗称虎叉)、三须叉、三角叉、龙须叉(俗称两股叉)等。叉长约五六尺,在叉座间镶有铁片或系有彩绸之类。
叉演练起来风格独特,使用起来叉头、叉柄可用,它的用法据传有几十种之多,如拦、横、捂、拍、掏、挑等。武林中叉的演练甚为罕见,传统的著名套路,有太保叉、飞虎叉,龙须叉等。飞叉、俗称“开路”,是由叉演变而来的。人们用鱼叉投掷大鱼时,在叉柄上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又将叉收回。投掷不中,在绳索收回时,要接住在空中转飞的鱼叉,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因而飞叉的技巧,就是在接鱼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叉即是生产工具,又是战斗武器,和人们的生活极为密切。在我国民间,每当春节、元宵佳节或庙会及盛行“出会”活动,那寒光闪闪,鸣声铿锵的飞叉的表演总是在各种游艺节目的前面,担负着“开路”的任务。民间练飞叉的组织也叫做“开路会”。
飞叉的表演,技巧性很高,表演时不能用手握叉,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这就需要运用肌肉的紧张或松弛和用力的大小,来调整飞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飞叉的起、落、转、合。还可以做出许多花样,如抡高、踢高、“怀中抱月”、“过桥”等。
武林中擅长飞叉的名家很多,以前著名武术家郑怀贤就善舞飞叉,早在1936年他做为中国武术代表队的成员,去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表演过飞叉。山东著名民间艺人,“飞叉大王”刘仲山,身怀绝技,而且,他也是擅长“潭腿门”的拳脚。
欧阳劲涛在外公的调教下,钢叉飞叉使的都很好,没想到今天算是派上用场了。然而这把钢叉拼打一番就断了齿了,这还不如一根棍子用的顺手。
鹰嘴崖下的喽啰兵真是太多了,前面的被欧阳劲涛打跑的吓溜的不少,后面没见过厉害还想捡漏儿的更多……
“哎哎,哥儿几个快上啊,那石门人快撑不住了,拿人领赏的时候到了,上啊,弟兄们!“
“嗨,还往后跑啥,这白捡钱的机会都不要呀!“
往后跑的没好气儿的说:“谁想立功谁去吧,就怕没见到赏钱的影儿,先见到阎王了!“
这群往前涌的都人手一条海藤棍,长至齐眉,粗如鹅卵,乌拉拉冲到欧阳劲涛跟前,最前面一个不知轻重,高举藤棍照着欧阳劲涛打去。
欧阳劲涛头一偏,用缺杈的钢叉头迎着砸下的棍身往上一顶,双手一扭劲儿,钢叉头儿上两根杈卡住棍身往下一别,再顺势将钢叉顺着棍身推向拿棍的喽啰兵,这位一看钢叉冲自己戳过来了,他想撤棍撤不回,想挑开钢叉又挑不动,为了保命赶紧撒手扔棍掉头就跑,欧阳劲涛俯身一手拾起地上的长棍,一手向刚才那个扔棍跑的掷出断齿的钢叉,这位回头一看见状不妙就想往旁边一块礁石后躲,可已经晚了,欧阳劲涛使的劲儿太大了,钢叉从背后穿透了对方的身体,将他牢牢地钉在了大礁石上。
欧阳劲涛提起手中棍,使个横扫千军,转圈一抡,周围的乱礁山的喽啰兵是挨着死,碰上亡……
欧阳劲涛起先学武就练过棍,木棍方便好找,又不像刀剑怕伤到初学者,所以欧阳劲涛的棍术很是娴熟。这棍我国北方多称棍为“棒”或“白棒”方则称“棍”,而古代多称棍为“梃”或“”,名称虽异,实为一物。棍为无刃和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称。
棍的历史很悠久,是岸上有人类社会后主要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于战争中的武器之一。有文介绍,早在战国时,孟子曾经对魏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而俞大猷所著《剑经》,是集棍法之大成著作……
各位看明白了吧,以棍法而出剑法,可见棍在兵器之中有多大作用了,简单的说,棍的实战中非常的实用。
在古代棍术流派也是非常多的,在明代就经已有了少林棍、紫微棍、张家棍、青田棍、赵太祖腾蛇棍、贺屠钩杆、牛家棒、孙家棒、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十几种著名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