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宝见李芙蓉还呆呆地站在那里,知道今天的事对她打击很大,便严肃地说道,
"李芙蓉同志,请你在一边等着,好好看一看李公平今天的下场!"
李公平努力的想站起来,他想拍桌子,却发现自己手和腿都抖得厉害,
"你,你到底是谁?究竟是什么身份?我是这个县的县长,如果我有什么错误,会有市里省里的有关部门来调查,
而不是像你一样,名不正言不顺的来公审我们,你没这个资格,
论起草菅人命,我看你才是草菅人命吧,现在躺在......
二十五、风起青萍:改革的暗流涌动
南锣鼓巷的秋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却又带着几分沉稳与厚重。金黄的玉米在晒场上铺成一片,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香气。村里的广播每天都会播报天气预报和农业小贴士,孩子们在放学后三五成群地奔跑在新修的柏油路上,老人们则坐在村委会门口的藤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谈论着村里最近的变化。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子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省里的一份文件说起。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村书记李振国接到一封来自省委办公厅的密件。文件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根据上级指示,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南锣鼓巷村被列为全省首批‘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试点单位,请贵村高度重视,尽快拟定实施方案。”
“股份化?”李振国眉头紧锁,反复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汇。
他召集了村两委成员开会,将文件的内容传达下去。会场一时陷入沉默,众人面面相觑,显然对这个词并不熟悉。
“啥叫股份化?咱农民还能持股?”老会计张德顺率先打破沉默。
“意思就是要把村集体的资产折合成股份,分配给村民,让大家成为股东。”李振国解释道,“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村民的积极性,让大家都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来。”
“听上去不错,但会不会出问题?”副村长赵建国皱眉问道,“咱们村现在发展得好好的,万一改砸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风险肯定有,但这是上面的意思,咱们必须执行。”李振国语气坚定,“不过,我建议先搞个试点,看看效果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于是,村两委迅速成立了一个由村干部、村民代表、法律顾问组成的“集体资产改革筹备小组”,开始着手清产核资、制定章程、测算股权分配比例等一系列工作。
起初,村民们对此反应冷淡。毕竟对他们来说,“股份”“股东”这些词太过遥远,远不如一亩地、一头牛来得实在。
“俺们种了一辈子地,咋突然就成了股东了?”王大娘一脸疑惑地问村干部。
“您放心,这不是让您放弃土地,而是让您的劳动成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村主任耐心解释。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改革的意义,村里组织了一场又一场宣讲会,还邀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前来授课。慢慢地,一些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其中的机遇。
“要是真能入股分红,那咱不光靠种地吃饭,还能靠分红过日子!”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刘志远兴奋地说。
然而,就在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一些隐患也悄然浮现。
首先是关于村集体资产的界定问题。南锣鼓巷这些年发展迅速,积累了大量资源??包括智慧农业系统、文创工坊、电商物流中心、光伏发电站等。这些资产到底该如何评估?谁有权参与分红?是否所有村民都能享有同等权利?
这些问题在村民大会上引发了激烈争论。
“我家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当然该分一份!”
“我刚嫁过来几年,是不是也算村民?”
“我户口还在,但常年在外打工,有没有资格?”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村两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周明远虽然已经销声匿迹,但他带来的那套“高科技农业”的概念,却在某些人心中留下了种子。有人私下联系外界公司,试图绕开村两委,私自转让部分集体资产,以换取短期利益。
“咱们村现在这么值钱,为什么不卖点东西换点现钱花?”一位村民私下怂恿同伴。
“你疯了吧!那是全村人的财产!”另一位村民怒斥。
矛盾日益激化,甚至一度演变成村民之间的对立。
李振国察觉到局势的紧张,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果断暂停了股份化改革的推进工作。
“改革不能急,更不能乱。”他在会上严肃说道,“我们必须确保公平公正,才能让所有人信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村里决定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并邀请法律专家协助制定详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明确股权分配标准、分红机制、决策流程等内容。
同时,村里还设立了一个“村民监督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负责监督整个改革过程,确保透明公开。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改革方案终于初步成型。而就在此时,一个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省里传来消息,中央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南锣鼓巷作为试点村,将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村之一。
“这意味着咱们要站在风口浪尖上了。”李振国望着窗外飘落的秋叶,心中既激动又忐忑。
他知道,这场改革不仅关乎南锣鼓巷的未来,也将影响整个中国乡村的发展方向。
而他们,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二十五、风起青萍:改革的暗流涌动(续)
南锣鼓巷的改革步伐,在省委和中央的关注下,变得愈发紧迫。随着“集体资产股份化”试点方案的初步拟定完成,村两委决定在全村范围内组织一次全民投票,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
为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村里特地安排了多场宣讲会,并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答疑。村委会大院里人头攒动,村民们围坐在露天广场上,认真聆听讲解。
“大家可能对‘股份’这个词还不太熟悉。”专家站在台上,拿着话筒说道,“但其实,它就像咱们家里的粮食分账??过去种地,收成归公,现在呢?咱们把土地、设备、厂房这些资产折算成钱,然后按人头或劳力分配,将来这些资产增值了,大家都能分红。”
“那我要是不种地了,还能分到钱吗?”一位中年男子高声问道。
“当然能!”专家笑着回答,“只要你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就有权享有收益分配的权利。”
这番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这次改革或许能让他们真正成为村庄发展的受益者。
然而,就在投票前夕,一场风波悄然兴起。
部分村民联合向县里递交了联名信,质疑此次改革的公平性。他们认为,一些长期在外务工、甚至多年未回村的人,也想享受分红资格,这对一直坚守家园、辛勤劳动的村民来说不公平。
“我们天天在田里干活,他们几年都不回来,凭什么拿一样的钱?”王大娘愤愤地说。
面对这一情况,李振国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召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商讨对策。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李振国语气沉稳,“既要保障公平,也不能打击积极性。”
最终,经过多方讨论,村里决定采取“户籍+居住年限+贡献度”三重标准来确定股权分配比例。对于长期外出务工但户口仍在村里的村民,可获得基础股;而对于长期居住并参与村务管理、农业生产的人,则给予额外的奖励股。
这个方案公布后,争议逐渐平息,大多数村民表示接受。
投票当天,村委会门口早早排起了长队。村民们拿着身份证,依次进入投票站,郑重地投下自己的一票。
“这是咱村的大事,不能马虎。”张德顺一边排队,一边低声说道。
最终,改革方案以超过80%的支持率通过。这意味着,南锣鼓巷正式迈入“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的新阶段。
接下来的日子里,村里忙碌而有序地推进各项准备工作。清产核资小组深入各个角落,登记每一处资产的价值;法律顾问则协助制定详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明确股东权利、分红机制、决策流程等内容。
与此同时,村里还设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的五位代表组成,负责全程监督整个改革过程,确保公开透明。
“咱们得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面上。”监督委员会主任赵建国严肃地说。
随着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南锣鼓巷的变化也日益明显。
曾经沉寂多年的村办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智慧农业系统升级为“数字农场”平台,文创工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电商物流中心更是成为周边村庄农产品外销的重要枢纽。
“咱们村现在可是全省的样板村。”刘志远自豪地说,“连央视记者都说要来采访。”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进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浮出水面??
有村民举报,个别村干部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存在虚报资产价值的行为,意图为自己谋取更多股份。
消息一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村子。
李振国得知此事后,脸色铁青,立刻召集调查组展开内部审查。
“不管是谁,只要查实有问题,一律严惩不贷!”他在会议上拍案而起。
调查很快有了结果??两名村干部确实在评估一处老旧仓库时虚报了价值,企图为自己争取更多股份。
事情曝光后,两人被撤销职务,并交由纪检部门处理。
“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李振国在全体大会上沉痛地说,“改革不是儿戏,必须建立在公正、廉洁的基础上。否则,再好的政策也会变质。”
随后,村里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机制,所有资产评估数据都会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并设立举报电话,鼓励村民随时监督。
风波虽已平息,但这场危机也让所有人明白,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而在更深层次上,这场改革所引发的思考,早已超越了南锣鼓巷本身。
“如果咱们村能成功,是不是意味着全国其他乡村也能走这条路?”刘志远在与几位返乡青年讨论时提出了这个问题。
“是啊,农村不该只是城市的附庸,也可以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另一位年轻人点头赞同。
夜幕降临,村委会楼顶的灯光依旧明亮。李振国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田野间闪烁的太阳能路灯,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南锣鼓巷已经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