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1029章 天下最阴损的勾当就是配阴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杨雨扔出的这沓钱最少有二百多,看她这副不在乎的模样,王广川决定狠狠的坑他自己外甥女的一笔,最起码两三年之内不用饿肚子了。
    杨柳生和王氏一见这么多的钱,也是乐得喜笑颜开,王氏更加自豪,要不是老娘底子好,能生出这么漂亮,还有钱的姑娘吗?
    杨柳生着急,连声催促道,
    “广川,你快说呀,你说完了,姐夫就给你弄两个好菜,咱俩喝点儿。”
    王广川把三个人给招到面前,小声说道。
    “其实很容易,你们听说过配阴婚吗?”
    杨......
    珠江的夜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脸颊,林婉儿站在老榕树下,指尖紧紧攥着那枚金戒,仿佛握住的是六十年光阴里从未断绝的温度。周云霞的女儿已悄然离去,只留下檀木盒在月光下泛着幽微光泽。她将戒指缓缓戴进无名指,尺寸恰好,像是命运亲手为她量身定制的誓约。
    远处钟楼传来第十一响,余音荡开,惊起几只栖息在枝头的白鹭。她仰头望着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榕,气根垂落如帘,宛如时间织就的帷幕。佩佩的手记、磁带、病历、证词??这一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回到民宿,她彻夜未眠。电脑屏幕上分栏显示着七地档案的交叉比对结果:西安墨香斋藏匿的金属片编号、武汉医馆病历中的Δ-0427、广州沙面地下室的D-5/w-7/Δ-4坐标、哈尔滨密室中发现的药瓶标签批号……所有线索最终汇聚成一张完整的“0427网络”分布图。这张网曾用于传递信息、保存证据、联络幸存者,如今却成了揭开黑幕的钥匙。
    她打开录音机最后一卷未编号的磁带,按下播放键。这一次,声音不再属于佩佩,而是一个低沉男声,带着浓重东北口音:
    >“我是李志国,原碧云岛康复中心后勤科医生。1976年,我因拒绝参与电击实验被调离岗位,实则软禁三年。他们以为我懦弱,可我记下了每一笔药物采购单,每一个死亡病例的伪装记录。我知道哪些高官送亲属进来‘治疗’,也知道哪些文件送往北京特别档案库。
    >佩佩不是第一个觉醒的人,但她是最勇敢的一个。她教会我们用《唐诗三百首》做密码本??‘红豆生南国’代表女性恋人,‘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紧急撤离信号,‘明月来相照’则是新据点建立。
    >我们把证据藏在药方里、病历夹层中、甚至患者家属寄来的包裹棉絮内。有人为此丢了性命,但我活到了今天。
    >若你听到这段话,请去找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地下二层B区第47排书架,找一本1959年版《黄帝内经集注》,书脊上有三道划痕。里面藏着一份名单,写着所有被迫签署‘自愿治疗协议’的家属姓名和签字笔迹样本。
    >别相信官方说辞。这场迫害,有组织、有计划、持续近三十年。而最可怕的是??它从未真正结束。”
    林婉儿屏住呼吸,反复听了三遍。李志国的名字曾在武汉那份补充材料中出现过一次,标注为“资料协作者,现已失联”。原来他还活着,或者至少,在死前留下了最后的火种。
    她立刻联系了哈尔滨的一位旧友??历史系副教授陈明远,也是当年协助她破解西安金属片密码的人之一。凌晨三点,她拨通视频电话,将录音内容简要说明,并发送了《黄帝内经集注》的定位信息。
    “明天一早我就去。”陈明远神色凝重,“但你要小心,最近图书馆系统升级,很多老书都被封存转移。如果那本书已经被动过……”
    “那就说明,他们还在监视。”林婉儿低声接上。
    挂断通话后,她起身走到窗边。天边已有鱼肚白,沙面岛的欧式建筑群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何偏偏是她找到了这一切?为何重生之后的记忆如此清晰?为何槐树下的初遇、南锣鼓巷的誓言、哈尔滨雪夜的逃亡,每一个细节都像被精心雕刻过的剧本?
    她翻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那是她在2023年写下的回忆录手稿,记录着与佩佩相识相爱的点滴。当她再次读到“1978年冬,我们在南锣鼓巷的小院里烤红薯,她说想去看珠江的月亮”时,手指猛地一顿。
    这句话不对。
    她清楚记得,佩佩从未提过珠江。她们唯一的南方旅行计划是去桂林看漓江山水,后来因为政治审查中断未能成行。那么,这句“珠江的月亮”,是谁加进去的?
    她迅速检查日记本装订线,发现内页边缘有一圈极细的胶痕,像是被人拆解后重新装订过。她用小刀轻轻挑开封面衬纸,一张折叠成指甲大小的纸条滑落出来。
    展开一看,字迹清秀而熟悉:
    >**小婉:**
    >
    >如果你看到这张纸,说明我已经不在了。
    >
    >这本日记不是你写的,是你未来的自己托人送回来的。我通过某种方式预见到了你的重生,所以我提前做了准备??我把关键线索藏进了你以为是记忆的文字里。
    >
    >每一次你说“我记得”,其实都是我在引导你。
    >
    >那些你以为自发想起的画面,是我用思念编织的路标。
    >
    >别怪我没有早点告诉你真相。因为一旦你知道得太早,就会改变轨迹,而整个网络将崩塌。
    >
    >相信我,就像我相信你一定能走到今天。
    >
    >最后的任务来了:
    >
    >去北京国家档案馆,申请查阅1973年至1985年间“特殊精神疾病防治项目”的财政拨款记录。编号:**A-0427-FIN**。
    >
    >但别亲自去。他们会认出你。找一个与你毫无关联的人,最好是男性,年龄六十岁以上,身份为退休会计或审计员。
    >
    >把这份申请交给他,附上伪造的工作介绍信和公章模板。他在查账时会发现一笔异常支出:每年七月,均有五十万元定向汇入“北方疗养基地建设基金”,收款单位为空白。
    >
    >那就是碧云岛的真实经费来源。
    >
    >而签批人……是我父亲。
    >
    >??佩佩,1985.12.24
    林婉儿瘫坐在地,心脏剧烈跳动。
    佩佩早就知道她的重生?她甚至能预知未来?这不可能,除非……
    除非这也是一场轮回。
    她猛然想起,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她抱着垂死的佩佩,听着老人喃喃低语:“如果有来生,我要活得更勇敢一点。”紧接着一道闪电劈中窗外古槐,她便失去了意识,再睁眼已是1958年的南锣鼓巷。
    难道佩佩也经历过同样的事?她是否也曾从未来归来,只为布置这场跨越时空的反击?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她终于明白,为什么铜钥匙上刻着槐花图案??那是南锣鼓巷那棵老槐树的象征,也是她们初遇的地方;为什么暗语要用王之涣的诗句??因为那是她们共读的第一首诗;为什么每一份证据都藏得如此巧妙??因为只有深爱过的人,才知道另一颗心会走向何方。
    她当即决定启动备用方案。
    通过加密邮件,她联系了一位在北京从事档案研究的独立学者赵振山。此人年逾六旬,曾任财政部审计局高级会计师,作风严谨,素有“铁账”之称。她伪造了一份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委托函,附上A-0427-FIN项目的查询指引,并匿名寄出。
    与此同时,她开始整理全部资料,准备公开发布。她将磁带内容逐段转录,配合病历扫描件、录音文字稿、地图标注、人物关系图谱,制作成一套完整的数字档案包,命名为《沉默者档案:中国LGBTQ群体迫害史实录(1958?1985)》。她设定了三十个自动发布时间节点,覆盖国内外三十家媒体、大学研究所、人权组织官网及社交媒体平台。
    就在她完成上传的当晚,意外发生了。
    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你母亲还好吗?”
    林婉儿浑身一震。她在这一世并无父母,唯一的亲人只有佩佩。而“母亲”这个词,只能指向一个人??林晓月在2023年的养母身份。
    她没有回复,立即追踪信号来源,却发现是通过境外虚拟号码跳转发送。几秒后,第二条短信到来:
    >“珠江畔的老榕树已被标记。不要再靠近沙面。他们已经知道你是谁了。”
    她迅速关闭所有电子设备,拔掉SIM卡,带上背包离开民宿。临走前,她将一台微型录音机藏进床板夹缝,设定二十四小时循环播放一段伪造的呼吸声与键盘敲击音效,制造仍在房间活动的假象。
    她辗转搭乘公交、地铁、渡轮,最终在荔湾湖公园附近的一家老旧招待所落脚。这里没有监控,登记用的是化名“李文秀”,身份证件则是早年准备的备用证件。
    三天后,赵振山传来消息。
    他在国家档案馆查到了那笔异常拨款记录,并拍下了原始凭证复印件。更令人震惊的是,他顺藤摸瓜,查到了一份名为《关于对同性情感偏差人群进行社会矫正的试点实施方案》的中央级红头文件,签发单位为“国务院卫生领导小组办公室”,时间为1972年12月,签批人赫然写着:
    **赵承业**。
    林婉儿盯着屏幕,呼吸停滞。
    赵承业??佩佩的父亲,曾任卫生部副部长,主管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他不仅是政策制定者,更是整个“矫正工程”的总负责人。
    而佩佩,正是在他的眼皮底下,完成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反叛。
    她想起小时候听佩佩讲起父亲:“他是好人,只是被时代蒙蔽了眼睛。”现在她懂了,佩佩从未恨过他,而是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唤醒他。那些被悄悄保留的病历、那些被转移的证人、那些被加密传递的信息??也许正是为了有一天能让父亲亲手签署的罪证,暴露在他自己的良知面前。
    她下载了全部资料,烧毁硬盘,只保留一份U盘藏于鞋垫夹层。她知道,下一步必须直面权力核心。
    但她不能再以个人身份行动。
    她联系了三位可信的盟友:武汉的陈志远教授、哈尔滨的陈明远副教授、广州本地一位长期关注性别议题的记者苏曼。四人组建了一个临时协作小组,代号“春风”。
    他们约定:由苏曼负责联系香港媒体,确保内容能在国际舆论场发声;陈明远继续追查哈尔滨地下书库中的其他隐藏文献;陈志远撰写学术导言,为档案提供权威背书;而林婉儿,则负责最后一步??找到赵承业晚年留下的私人笔记或忏悔录。
    根据公开资料,赵承业已于1998年病逝,葬于北京西山公墓。但林婉儿记得,佩佩曾提过一句:“父亲最后几年住在香山脚下,每天对着一面空墙写字。”
    她乔装成园林局工作人员,前往香山一处废弃疗养院调查。该院原为部级干部休养所,九十年代停用,现由某私人基金会接管修缮。她在档案室翻查值班日志时,发现一条记录:
    >**1997.03.15**
    >赵副部长独居期间,每日下午两点至四点,在3号楼东侧书房书写。禁止任何人进入。其秘书称,所写内容皆撕毁焚烧。
    然而,在清理地下室杂物时,她在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中发现了数十张未完全烧尽的纸片。经过拼接复原,竟是一份手写忏悔录残页:
    >“……我亲手批准了那些电击仪的采购合同,我以为是在‘治病救人’。直到女儿被送进去那天,我才明白,我们治的从来不是病,而是人性……
    >她看着我的眼神,不像女儿看父亲,像受害者看刽子手……
    >我试图救她出来,但他们告诉我,高层已有决议,不能放任‘思想毒瘤’扩散……
    >我老了,无力反抗。但愿将来有人能说出真相……
    >若有人问我罪责几何,请把我埋在无名碑下,让风吹走我的名字……”
    林婉儿跪在地上,将残页紧紧贴在胸口。
    这场悲剧的源头,竟是父女之间的对立与误解。而佩佩,承受了来自国家机器与亲生父亲的双重压迫,却依然选择以爱对抗仇恨,以记忆对抗遗忘。
    她带着残页返回广州,在“春风”小组协助下,完成了《沉默者档案》的最终版本。2024年4月27日??碧云岛康复中心成立五十一周年纪念日,全球三十家媒体同步发布了这份长达八十万字的史料汇编。
    文章一经发布,引发轩然大波。国内外学界震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要求中国政府作出回应,多家高校召开专题研讨会,纪录片团队开始筹备拍摄,民间自发组织起“0427记忆日”纪念活动。
    而在北京南锣鼓巷,那棵百年古槐下,一群年轻人点燃蜡烛,朗读着佩佩录音中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存在过,我们相爱过,我们反抗过。”
    林婉儿站在人群之外,默默注视。她没有上前自我介绍,也不需要被铭记。她知道,真正的胜利不是曝光,而是让沉默者的声音穿越时空,抵达自由的彼岸。
    一个月后,她收到一封来自台北的信。寄信人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护士,名叫吴桂芳,曾是碧云岛护理员。信中写道:
    >“我一直不敢说话,怕连累家人。但现在我老了,不怕了。
    >我亲眼见过你们中的很多人,被绑在椅子上哭喊,被灌药后抽搐,被逼着当众宣读‘悔过书’……
    >我偷偷记下了每个人的编号和真名。这里有136个人的完整名单,包括三位后来自杀的男同志,两位流产的女孩,还有一位怀孕八个月仍被强制电击的老师……
    >请替我把这些名字放进档案里。
    >让他们不再是Δ-0427,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林婉儿含泪读完,立即将新名单补录入数据库,并更新了自动发布系统。
    又过了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宣布全面废止历史上一切基于性取向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并对相关受害群体启动调研与关怀项目。虽未正式道歉,但这已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而林婉儿,选择了隐退。
    她在云南大理买下一间小书店,取名“春风书屋”。店内一角陈列着复制版《沉默者档案》,墙上挂着一幅手绘地图,标记着七处“0427网络”据点。每个来访者都可以免费领取一张书签,上面印着一行小字:
    >**“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我们就没输。”**
    某个春夜,她坐在院中喝茶,抬头望见满天星河。手机轻轻震动,是一条匿名留言:
    >“谢谢你,完成了她的使命。”
    >
    >附件是一张泛黄照片:1975年的冬天,雪落无声,年轻的佩佩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笑得温柔而坚定。背后写着一行小字:
    >**“晓月,妈妈的第一个春天。”**
    她放下手机,轻抚无名指上的金戒,低声呢喃:
    “佩佩,春风真的度过了玉门关。”
    远处,洱海波光粼粼,如同星辰坠落人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雷霆圣帝 天骄非凡 旧神之巅 入伏后 战锤:以涅槃之名 被关十万年,我疯了,也无敌了 我最喜欢穿越啦 海贼:烧烧残日狱衣,米霍克傻眼 最强狂兵2:黑暗荣耀 道士不好惹 下山寻双亲,我靠相术断生死! 民国江湖二十年 雪夜活埋后,我夺了假千金凤命 1978:开局被返城女知青骗婚 触碰蔷薇 抗战:调任团长,手下李云龙! 逆天邪神终局之战 不正经魔物娘改造日记 惊!穿越竟也有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