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七十八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胡惟庸与宝钞都提举司的提举赵鼎,说了这么一句之后,便拿着几张制作精美的新宝钞,起身就从中书省出去。
    径直前往武英殿,亲自去见皇帝禀告这件事了。
    端的是雷厉风行。
    任谁看到后,不夸赞一声好丞相。
    但刚刚还笑容满面的赵鼎赵提举,这时候却异常心塞,心中对胡惟庸这个丞相,报以最真挚的问候。
    连十八辈的祖宗都没有落下。
    原因无他,本来他想着亲自前去找皇帝汇报来着。
    话说,自从去年设立宝钞都提举司之后,赵鼎就汇集工匠,绞尽脑汁的为制作宝钞而努力。
    宝钞这种纸币,需要的东西极其繁琐。
    连制作的纸张,要求都非常高。
    既要柔韧度,又要结实,还要尽可能做到哪怕遇到了水也不容易烂掉,颜色也不容易掉。
    同时,宝钞上的花纹,也需要极尽繁琐,尽量达到让人无法仿制的程度。
    但在保证精美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压低宝钞的造价……………
    天知道自从接下了这个任务之后,赵鼎为之掉了多少头发。
    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弄出来了好几版的宝钞了,但都被皇帝给打了回来,说还是不够好,给出意见让进一步改进。
    这最新的一版宝钞,不论是纸张,还是花纹等各个方面,都完全满足了皇帝的所有要求。
    甚至于还有所超越。
    所以这一次,赵鼎是信心十足。
    他按照以往的办事流程,先来到中书省这里,把事情汇报给丞相胡惟庸。
    而后就准备经过丞相同意,亲自前去见皇帝,给皇帝送上最新的宝钞,等着迎接来自于皇帝的夸奖。
    毕竟前几次的时候,胡惟庸都是让他去的。
    可谁能想到,这次胡惟庸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竟是他自己拿着宝钞去见皇帝,把自己这个宝钞提举司的提举,真正负责干活的人给撇下了!
    赵鼎要是不在心中,给胡惟庸送去最真挚的问候,那才是怪事!
    吃苦受累的是自己,先前拿着制作出来的宝钞,被皇帝打回来重做的是自己。
    结果这次终于超常发挥,有十足的把握皇帝会认下这一版的宝钞,并能得到皇帝的夸奖了,却被胡惟庸这个丞相给摘了桃子!!!
    真憋屈!
    胡惟庸这狗东西真不要脸!
    但......他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谁让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宝钞都提举司的提举,对方却是丞相,位高权重呢?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这都不知道高了多少级了。
    而且,事情真的闹将起来,对他也真没好处。
    反倒不如忍气吞声,如此胡惟庸事后还能给些补偿,不至于什么都捞不到......
    中书省内的一些官员,见到这位赵提举离开之后,大多都面有异色。
    自然不是因为,他们丞相方才做出来的那举动,而是宝钞这个事情本身。
    自从去年皇帝组建宝钞都提举司,准备制作并发行宝钞后,许多当官的心里就压着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他们的俸禄本身就不高,依照当今皇帝的性子,宝钞弄出来后,肯定会用宝钞给他们发俸禄。
    这东西,经历过元朝的都知道,别提有多坑。
    这等于说,他们那本就不高的俸禄,将会变得更少。
    此时,既然胡相亲自拿着宝钞前去见皇帝了,那说明这次的宝钞做的很不错,只怕会被皇帝通过。
    接下来就会大举印发宝钞。
    这在头顶悬挂了许久的剑,终于要斩下来了,他们没有长松一口气的感觉,有的只是满心沉重。
    户部之内,户部尚书刘歆面露讥诮。
    朱元璋这家伙,只顾眼前利益,竟然敢动用宝钞这东西。
    他这是嫌大明的国祚太长了!
    朱元璋就是虚伪,之前口口声声说什么百姓万岁,说要对百姓好,说痛恨贪官污吏,都是糊弄鬼的。
    嘴上说的有多好,接下来用宝钞这东西,割起百姓就会有多狠!
    他的这种掠夺,可比官员们的贪腐厉害多了。
    不过,如此也好。
    这样的话,他们在伸手捞取好处的时候,将会更加心安理得。
    你当皇帝的,都干出这等事情来了,那自己等人稍微动用手段,补贴一下家用,也没有什么不好吧?
    最好是朱重八这个啥也不懂,却偏偏防他们这些官员,如同防贼一样的要饭花子,赶紧把大明给折腾死。
    让北面的大元重新回来坐天下。
    元主坐江山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他们才是真正的官。
    要什么有什么。
    每日只需随便应付一下政务就行。
    哪像朱元璋这狗东西,根本不把当官的当官看,一点当官的体面和特权都不给。
    还一年到头只有三天假,天天把人当成骡子使。
    在元朝做官,十年处理的政务,都没有现在一年处理的多!
    “上位,宝钞都提举司那里,做出来了新宝钞,臣觉得这次挺不错,就亲自送来请上位您过目。”
    武英殿内,胡惟庸面带喜色的,望着朱元璋说道。
    说着,就将手中拿着的宝钞,交给了王公公,由王公公转呈给皇帝。
    朱元璋伸手接过,目光落到最大的那张宝钞上。
    只见最上面印着‘大明通行宝钞”六字,中部顶端,印着‘一贯’的钞额,其下则有着十串铜钱的图案。
    两侧则分别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
    下端则有注文,为: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八年二月十四。
    宝钞纸张为上好的桑皮纸,拿在手中分外舒服,整体很精美。
    而朱元璋也知道,这正是上辈子时,自己发行的第一版宝钞。
    上辈子,自己见到这一版的宝钞时,心情别提有多好。
    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都舍不得放下来。
    还对宝钞都提举司那里的人,以及拿着宝钞给自己看的胡惟庸进行了奖赏。
    而后就让宝钞都提举司那里,加足马力制造宝钞。
    自己这里则颁布钞法。
    并在一个月后,开始在大明发第一轮的宝钞。
    当时自己的心情多好啊!
    宝钞一发,大明严重钱荒的问题,一下子就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官府手里有了钱,很多事情都能做了。
    民间有了钱,加速了商品的流通,百业开始兴盛。
    整个大明,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好起来。
    但是,却也有一个大坑,随着宝钞出现。
    对于发行宝钞带来的危害,自己那个时候,也并非一无所知。
    毕竟有着元朝的前车之鉴。
    但一来国家闹钱荒,二来则是自己对于宝钞想的太简单,也太过于自信。
    觉得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能把宝钞变得不值钱的事,给避免。
    后面觉察到宝钞开始贬值后,自己还通过暂停印发新钞来应对。
    在自己洪武一朝,宝钞虽有所贬值,但并没有那么离谱。
    到了洪武三十一年自己去世那年,也就是宝钞发行了二十三年时,一贯钞还能兑换铜钱将近七百。
    真正让宝钞迅速贬值的,是朱允?这畜生在位的四年,还有后面老四当皇帝的那些年。
    毫无节制的大发,滥发,宝钞就这么硬生生被玩坏了.......
    上辈子吃了这上面的大亏,在现代时接触到了一些相关的金融知识,这才明白,上辈子自己的做法有多粗糙。
    才明白金融有多复杂,门门道道又有多少。
    上辈子踩过的坑,这辈子自己自然不能再踩……………
    胡惟庸在把宝钞交给朱元璋之后,就没多说话,但心里却很美。
    作为总揽政务的丞相,他自然知道大明缺钱的问题。
    也知道皇帝,对于宝钞非常上心。
    一心想要赶紧发行宝钞,以此来解决钱荒的问题。
    所以才会第一时间,亲自来送宝钞。
    为的就是皇帝欢喜,改变一下皇帝心里对自己的看法。
    自从上次弄死刘伯温失败,自己招惹了一身骚后,胡惟庸在皇帝这里,都显得很老实。
    并想要通过一些办法,来进行弥合那次捅出来的篓子。
    在他看来,这最新制造出来的宝钞,就是最好的契机。
    皇帝见到后,肯定心情大好,会夸赞自己。
    “这宝钞制作的真不错,很精美,远超过之前的宝钞,用心了。”
    心中念头飞速转动之余,朱元璋开了口。
    胡惟庸闻言心中一喜,带着一抹得意。
    这事情,果然和自己所想一般无二。
    “都是上位您指导有方。”
    胡惟庸面带喜色的说道。
    “有了这等精美宝钞,接下来便可着手准备印发了,我大明钱荒的问题,将被一举解决!
    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倒也未必是社稷之福,万民之幸,也有可能是万民齐哭,社稷动荡。”
    嗯?!!
    胡惟庸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剩下的好听话,也都尽数堵在了喉咙里。
    这事情,怎么和想象的完全不同?
    皇帝怎么突然间就这态度了?
    自己拍马屁拍马蹄子上了?
    “胡相,这宝钞暂时别印发了,缓一缓再说。”
    丝毫不觉自己说出了惊人之语的朱元璋,望着胡惟庸语气平淡的吩咐。
    像是在说一件理所当然,且不足挂齿的小事一样。
    胡惟庸压下满肚子的懵逼与错愕,迅速调整心情,出声将之应下。
    而后望着朱元璋,显得谨慎的道:“只是上位,这.......若是不印发宝钞,那缺钱的事,又该怎么解决?”
    大明如今严重缺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一就是,当年蒙元朝廷,见到大势已去,朱元璋这里平定南方后,又誓师北伐,气势如虹,自觉不可抵挡,便干脆利落的选择了跑路。
    这得以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收拾金银细软。
    再加上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走,只怕再也回不来,所以下手特别的狠。
    直接来了一个挖地三尺般的搜刮,连佛祖道祖身上的金子,都给刮走了。
    大量的金银财宝,都被北元的流亡朝廷,给带到了草原上。
    其二就是盛产铜的西南,如今还未收复,被北元的梁王所把持。
    其三就是,经历了元末乱世,百业凋敝,不仅人口流失严重,钱财也一样如此。
    其四就是,新兴的大明已经稳定下来,正在迅速复苏,对于钱的需求量,也随之急速增加。
    这主要的几条,再加上其余一些不算重要,但同样切实存在的原因,导致如今的大明出现了厌恶钱荒。
    而这件事,也非常难以解决。
    不论是灭掉西南梁王,夺取铜矿大量铸钱,还是进军北元王庭将之一举覆灭,把众多的金银财宝这些给夺取回来。
    都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完成的事。
    且想要做到这些,还需要诸多钱粮进行支持。
    不解决钱荒的问题,许多事情处理起来,都不顺畅。
    钱荒的问题,已经在事实上,影响到了大明的诸多方面,制约了大明的发展。
    也是因为,皇帝之前才把主意,给打到了宝钞上面去。
    忙活了大半年,如今终于弄出合适的宝钞了,可以大规模发行了,皇帝居然突然喊停了!
    这到底是什么操作?
    皇帝不过日子了?
    不发行宝钞,哪里来的钱?凭空变出来吗?
    “钱总归会有的。”
    朱元璋出声说道。
    胡惟庸听的暗中狂翻白眼,这不说的纯屁话吗?
    钱肯定是有的,比如接下来夏粮一收就是钱。
    但根本上的问题,不是还没有解决吗?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想一出是一出的皇帝,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钱荒的问题。
    朱元璋倒并非如同胡惟庸想的那般,说的是屁话。
    关于如何来钱这事,他也有所考量。
    比如废除海禁,重设市舶司,发展对外贸易。
    比如拿下倭国,把那石见银山这些地方,都给收归大明。
    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钱荒的办法。
    只不过,这些事情和灭掉北元梁王,收复西南,用那里丰富的铜矿来铸币一样,都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
    所以,现在只能是另想他法。
    “现在还剩下多少钱?”
    “给中都的众劳役们,进行了足额的补偿之后,还剩下不足三十万贯。
    扣除掉日常开支,以及往边塞那边送去的一些钱粮,至多支撑到三月底,就会彻底没钱。
    夏税六月才开始收,最快的一批钱粮,也得六月半之后才能送到应天这里………………”
    中书省居于六部之上,作为中书省现在唯一的一位丞相,胡惟庸可谓是大权一把抓,诸多事情,都有权过问。
    对于户部的情况也很清楚,此时皇帝询问,他对答如流。
    按照原本的预算,朝廷这边留下的钱财,其实是够用的。
    不仅够用,还能多出来一点的盈余。
    但出了中都城的事后,皇帝为了补偿中都城的众多劳役,花费了太多的钱财。
    导致钱财上,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缺口。
    “也就是说,按照这样来算,至少还需要二十五万贯,才能渡过这次饥荒?”
    “差不多,有二十五万贯钱财,再勒一下裤腰带,这段儿时间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可以成功挺到夏税收上来。”
    按照胡惟庸之前所想,皇帝之所以敢在中都城劳役上,出手这般的阔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道宝钞都提举司那里,快把宝钞给弄好了。
    马上就要开始发行宝钞。
    印钱可比通过收税等手段,来钱快太多了。
    只要宝钞一开始发行,这点缺口根本就不是事。
    结果哪能想到,现在皇帝瞎搞一气,居然出人预料的,喊停了宝钞的发行……………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陷入到沉思之中。
    二十五万贯,说多不多,却偏偏卡在了这个关键时刻里。
    必须将之给解决了才行。
    只是......该用哪个办法来解决好呢?
    朱元璋在心里衡量想到的几个解决办法的利弊,一时间没有言语。
    “上位,要不......先暂时把移民的事情给停下来?
    这样的话,基本上钱也就够了。”
    见到皇帝为此而苦恼,作为丞相,胡惟庸自然要充当贴心小棉袄,将皇帝不好开口的话给说出来。
    这是他经过急速的思索之后,觉得最为可行的事。
    移民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工作,北面荒芜的地方太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而如今的皇帝,对于移民的百姓,给的又稍微多了点。
    导致这个事,成为了财政的一大支出项。
    而且还是持续不断的支出。
    现在钱财出现缺口,先暂时把这事停下一段儿时间,让朝廷稍微缓口气,也不是不可以。
    从各方面来考虑,这都是影响最小的,属于可以付出的代价。
    只不过,唯一不太好办的,是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总是喜欢把百姓给挂在嘴上。
    此前还不止一次的说过,往北面等人烟稀少的中原腹心之地等地方移民,乃是百年大计,一定要做好云云。
    如今遇到了事,被架在了这里,不好拉下脸。
    那么在此时,自己这个丞相,就需要很懂事了。
    “移民乃是百年大计,极其重要,一刻都不能停,看起来只是停下三四个月的时间,不算太长。
    但至少会导致少移民五万百姓。
    五万百姓,可是能发展出不少东西来的。
    这个时间段移民,不耽误百姓来到新地方,赶紧耕田,种些粮食,从而保证接下来的口粮。”
    朱元璋果断摇头。
    “上位说的是,但这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虽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也不会那般大。”
    胡惟庸还在继续劝。
    这等不好言说,明显和皇帝之前的说法背道而驰的事,皇帝肯定不会一口答应。
    三辞三让嘛!
    自己多劝几次,皇帝才会顺水推舟,勉为其难的答应。
    这点他还是懂的。
    “咱说的是实话,移民的事,的确不能耽误,更不能因为区区二十五贯钱财而耽误。
    移民的事不能停,而且对于移民的安置这些,也同样不能降低标准。
    一切照旧!
    胡相,咱与你说的是真的,非是要搞什么辞让的把戏,咱不是那种人。”
    还要再说些什么话,对朱元璋接着进行劝说的胡惟庸,顿时闭嘴。
    自己又会错意了?
    皇帝到底怎么了?
    最近一段儿时间,做事情怎么往往不按照常理出牌?
    这般难伺候了?
    一向自信的胡惟庸,都自信不起来了,禁不住的在怀疑人生。
    “是臣想错了,臣必然会按照上位的吩咐来,盯紧下面的人,让他们在这事情上,不出任何的差错!”
    胡惟庸立刻沉声表态,态度非常坚决。
    “只是......这钱财的缺口,又该怎么填上?”
    朱元璋道:“这个不着急,咱来想办法,绝对不会耽误正事。”
    胡惟庸得到皇帝的准话,便不在这事情上多言语。
    很快就从武英殿这里离开......
    返回到中书省,进入到独属于自己的公房内,坐到那张红木桌案前,回来时还笑着向与他打招呼的人点头示意的胡惟庸,猛地一巴掌拍向了那红木桌案!
    不过,手掌即将和桌案接触时,忽地又收了力道,只是发出了一声不大不小的声响。
    这是担心动静被其余人听到。
    胡惟庸面色阴沉的,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忽然一笑,满满都是讥讽。
    他倒是想想看看,朱元璋这家伙,到底能用什么办法,填上这二十五万贯的缺口!
    可别窟窿越弄越大,最终还是选择了发行宝钞,或者是暂停移民就好笑了!
    “P?P?P?......”
    宝钞提举都司这里,赵鼎来到没有人地方,再也憋不住笑了起来,心情格外的畅快。
    胸中的郁闷之气尽数消失。
    让胡惟庸这狗东西不当人,抢夺自己的功劳,前去找皇帝表功!
    现在直接撞马蹄子上了,舒坦了吧?
    圣明无过于上位!
    不过,赵鼎的开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皇帝那里来人了,传来消息说,宝钞还要接着改。
    如今的宝钞太大了,不便于携带,需要大幅度缩小,面额最大的一贯宝钞,改为长五寸,宽两寸。
    其余面额的宝钞,也都要缩减。
    除了这些外,其余图案这些倒不必再进行改动。
    已经进行过多次改版,改的想要吐的赵鼎还能说什么?
    只能接着开始掉头发的路程了。
    好在胡惟庸这个丞相在这次的事情上,又吃了一个亏,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安慰。
    其余官员,得知皇帝推迟宝钞印发的消息,诧异之余,很多人也禁不住长松一口气。
    他们又能少遭受一些损失了。
    户部尚书刘歆明显也有些意外,但意外之后,却也没有太多其余反应。
    宝钞终究还是会印发的,只要印发,那些致命的问题就会出现,根本无法解决。
    不是说推迟印发就可以的。
    而他此时也从胡惟庸那里,得知了皇帝对于二十五万贯银钱缺口的态度,亦是心中冷笑不止。
    等着看皇帝能弄出什么‘高明”手段,将之给补齐了。
    不是说他看不上皇帝,实在是皇帝在财务上的水平,低的让人想要发笑。
    不过,也正是因为皇帝在财务上胡乱搞,才能让他这个户部尚书如鱼得水,在哪哪都是窟窿的财政里遨游......
    朱元璋没有让这些人久等,三日之后,就给出了属于他的解决办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替嫁被家暴死,这回你自己嫁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诸天从小阴间开始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为师教你们的都是真东西啊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灰烬领主 西门仙族 从肉体凡胎肝到不死不灭 鸿蒙造化图 拔份 秦时小说家 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从送子鲤鱼到天庭仙官 谍影:命令与征服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人在斗破,预支成帝 上玉阙 伯约不认命